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2.6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第2课时)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很大。对此,下列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气温低,降水多
B.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气温高,降水多
C.东南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那里一般降水稀少,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D.东部地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小,西部地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大
2.今年的1月21日至25日,受“霸王级”寒潮影响,我国广大地区先后出现了强降温天气,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气温逼近了1月历史同期的极值.与此同时,韩国、日本、欧洲、北美等地也遭遇极端严寒天气.气象专家认为,造成这次寒潮的原因有多种,但全球变暖是主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臭氧层被破坏 B.人类排放了大量的废热
C.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D.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3.读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关于“热岛效应”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减小了污染范围 B.提高了市区的温度
C.改善了郊区的空气质量 D.降低了市区污染程度
4.下面有关大气环境的内容不正确的是( )
A.《蒙特利尔议定书》是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公约
B.城市上空的“热岛效应”有利于人和动植物的生活
C.低碳生活,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改良局部地区的小气候
5.一些科学家测算,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日益增多。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放出的热量,进而使全球气候有明显变暖的趋势。为了防止这种现象,适宜的方法有( )
①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 ②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 ③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 ④扩大海洋面积,调节气温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6.近年来,杭州市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主城区汽车禁鸣、植树造林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
A.减少大气污染 B.缓解“热岛效应”
C.降低噪声污染 D.缓解“温室效应”
7.水是生命之源,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用水的过程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请你写出下列现象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
(1)夏天在房间的地面上洒点水降温: 。
(2)在城市建人工湖缓解热岛效应: 。温室效应的引起和 的增多有关。温室效应增强导致 、 、 。减少温室效应的措施: 。
二、中档题
8.由下图可知,若重庆气温为28 ℃,此时峨眉山的气温大约是( )
A.28 ℃ B.11 ℃ C.8 ℃ D.16 ℃
9.形成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地面状况 C.太阳辐射 D.海陆分布
10.西部有绵延不断的天然草地,组成了我国重要的绿色屏障,又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沙尘暴频繁发生的地区。你认为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首先要做好( )
A.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然后考虑生态环境建设
B.大力植物种草,营造山川秀美的环境,走生态经济发展之路
C.开发和利用草地,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D.鼓励农民不断发展畜牧业,大幅度提高经济收入
11.植被破坏会使洪水危害加大,为了研究植被护坡的作用,小红做了以下实验:把泥土按30°的坡度分别堆在玻璃箱的两侧,在A坡种上草皮(如图),用洒水壶以相同水量、相同速度先后对两个坡面洒水。
(1)实验过程中,小红观察到A坡汇入引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少,B坡的比较多。这说明 ;
(2)我国经常发生洪涝灾害现象,请你提出一个有效的防洪和抗洪措施: 。
三、拓展题
12.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
①生活方面 ②农业生产方面 ③水利建设方面
④城市建设方面 ⑤海陆空交通方面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3.结合如图所示的地形图填空:
(1)山顶比山脚下的温度 (填“高”或“低”)。
(2)图中 (填“甲”或“乙”)地位于背风坡。
(3)甲、乙两地年降水量 地更多,原因是 。
14.如图所示是上海和乌鲁木齐两个城市的气候图,回答问题:
(1)其中 图是乌鲁木齐的气候图,降水稀少的原因是 。
(2)与上海比较,乌鲁木齐的气温季节变化有什么不同? 。
(3)新疆地区气候资源的主要优势在于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分析】季风气候是指受季风支配地区的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夏季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气候具有海洋性。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冷气流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少雨,气候具有大陆性。一年中随同季风的变化,降水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
【解答】A、我国冬季盛行的西北季风是从内陆吹向海洋,所以含有的水汽少,带来的影响是气温低,降水少;故A错误;
B、夏季盛行的东南风,是从海洋吹向内陆地区,带有大量的水汽,带来的影响是降水多,温度高;故B正确;
C、东南季风由于山脉的阻挡,导致东南季风难以影响到我国西部地区,所以我国西部地区降水较少,一般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故C正确;
D、东部地区靠近海洋气温变化较小,而西部地区地处内陆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较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2.【答案】C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的变化趋于缓和.如果任意砍伐森林,则可能使当地气候恶化.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往往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
【解答】解: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
故选:C.
3.【答案】B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热岛效应(Urban Heat Island Effect)是指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热岛效应是由于人为原因,改变了城市地表的局部温度、湿度、空气对流等因素,进而引起的城市小气候变化现象。该现象,属于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解答】热岛效应主要是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由图可知,气流从市区流向郊区,则说明市区的温度比郊区、地面的温度高;但是市区的污染的程度比郊区明显高很多;故B符合;
故答案为:B。
4.【答案】B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目前的环境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解答】A、蒙特利尔议定书全名为“蒙特利尔破坏臭氧层物质管制议定书;是用于保护臭氧层的协议;故A正确;
B、城市热岛效应会导致城市的温度明显高于郊区,较高的温度下对人和动植物的生活有害;故B错误;
C、低碳生活,就是指在生活中要尽力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低碳,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故C正确;
D、植树造林可以局部增加空气中水汽和氧气含量,修建水库可以改良局部的水循环,对局部地区都是有好处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5.【答案】D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防止全球变暖主要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方法是低碳生活;
【解答】①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 是我们生活中重要能源,不可能立即停止使用的,只能逐渐减少使用;故①不可行;
②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可以有效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②可行;
③植树造林,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可以有效的减少二氧化碳的量;故③可行;
④扩大海洋面积,调节气温,目前地球绝大部分都是海洋,再继续增大,是不现实的;故④不可行;故D符合;
故答案为:D。
6.【答案】C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城市中常见的环境污染的处理方法;
【解答】A、减少大气污染,植树造林可以做到;但禁止鸣笛与大气污染无关;故A错误;
B、植树造林增加蒸腾作用,可以缓解热岛效应;但汽车禁止鸣笛与热岛效应无关;故B错误;
C、主城区汽车禁止鸣笛主要是从声源处减少噪声污染;植树造林可以从传播途径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
D、植树造林可以缓解温室效应,但汽车禁止鸣笛与缓解温室效应无关;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7.【答案】(1)水蒸发吸热
(2)水的比热容大;二氧化碳;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增多;物种灭绝;保护现有植被,植树造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开发使用环保清洁能源等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水,包括天然水(河流、湖泊、大气水、海水、地下水等){含杂质},蒸馏水是纯净水,人工制水(通过化学反应使氢氧原子结合得到的水)。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
【解答】(1)夏天气温较高,而水蒸发过程会吸收大量的热量,这样就可以降低室内气温;故答案为:水蒸发吸热;
(2)热岛效应主要是城市的发展产生大量热量,导致城市的温度较高,而建设人工湖增加了水域面积,水的比热容较大,可以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降低城市温度;温室效应主要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导致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而温室效应会使全球变暖,冰川溶化,海平面升高随之而来的自然灾害也会增加,从而导致部分物种的栖息地被破坏;减少温室效应从根本上来说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植树造林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大量减少二氧化碳,或者使用新能源这样也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答案为:水的比热容大;二氧化碳;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增多;物种灭绝;保护现有植被,植树造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开发使用环保清洁能源等(合理及可);
故答案为:(1)水蒸发吸热;(2)水的比热容大;二氧化碳;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增多;物种灭绝;保护现有植被,植树造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开发使用环保清洁能源等(合理及可)。
8.【答案】B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气温随高度的改变问题,在对流层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解答】由图可知,峨眉山的高度约为3000米,重庆约为260米,则高度差为:2740米;气温降低:(2740÷100)×0.6℃=16.44℃;所以峨眉山的温度为:28℃-16.44℃=11.56℃;故B符合;
故答案为:B。
9.【答案】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气候差异主要由纬度位置、地形、海陆分布、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所致;
【解答】形成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因素是热量不同导致,而地球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故答案为:C。
10.【答案】B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解答】对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一定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即在发展的同时考虑环境保护问题;所以要走生态经济发展道路,虽然西部有较多的草地,但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刻不容缓,则需要大力种草保护环境;故B符合;
故答案为:B。
11.【答案】(1)植被可以保持水土,增加下渗的雨水,减少泥沙流失
(2)植树造林,种树种草保护植被(或修建水库疏通河道等)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解答】(1)A坡种的有草皮,B坡没有,结果A坡中流入引水沟的水、泥沙比B坡少很多,说明草皮(植被)能够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增加水的下渗;故答案为:植被可以保持水土,增加下渗的雨水,减少泥沙流失;
(2)根据实验可知,植树造林增加植被可以有效的防洪;故答案为:植树造林,种树种草保护植被(或修建水库疏通河道等);
故答案为:(1)植被可以保持水土,增加下渗的雨水,减少泥沙流失;(2)植树造林,种树种草保护植被(或修建水库疏通河道等)。
12.【答案】D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气候的认识.
【解答】人类主要生活在对流层,对流层中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的活动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在生活、生产、水利、交通方面都有影响;故D符合;
故答案为:D。
13.【答案】(1)低
(2)甲
(3)乙;山地的迎风坡形成比较多的地形雨
【知识点】风;降水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形的解读能力;
【解答】(1)在对流层,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所以山顶的温度比山脚的低;故答案为:低;
(2)由图可知,吹向甲的风被乙处的山脉遮挡,所以甲是背风坡,乙是迎风坡;故答案为:甲;
(3)乙是迎风坡,气流在爬坡的过程中,外界温度逐渐降低,海风中的水汽会液化凝结成小液滴,形成降水;而气流越过乙处山脉后到达甲时,气流中的水汽含量大大降低,所以降水量也会减少;故答案为:乙;山地的迎风坡形成比较多的地形雨;
故答案为:(1)低;(2)甲;(3)乙;山地的迎风坡形成比较多的地形雨。
14.【答案】(1)乙;乌鲁木齐位于西北内陆,距海遥远,湿润的夏季风难以到达,水汽较少
(2)冬季气温比上海低得多,夏季与上海差不多,气温年较差比上海大得多
(3)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种出的瓜果特别甜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降水的季节变化及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气候图是指表示气候特征及气候要素(如气温、降水、气压、风等)时空分布的图件。常用的气候图可分为平面图、剖面图和单站图三类。
【解答】(1)乌鲁木齐地处内陆,是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其温差变化较大,夏天比较热,冬天比较寒冷,且总体降水量较少;故乙符合;故答案为:乙;乌鲁木齐位于西北内陆,距海遥远,湿润的夏季风难以到达,水汽较少;
(2)上海属于沿海地区,总体气候会比乌鲁木齐温和许多,冬天温度比乌鲁木齐要高,而夏天则相对差不多;故答案为:冬季气温比上海低得多,夏季与上海差不多,气温年较差比上海大得多;
(3)新疆的气候优势造就其水果的美名,夏季日照时间长,其植物的光合作用时间较长,积累的有机物多,而晚上又较冷,有机物消耗少,所以瓜果会比较甜;故答案为: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种出的瓜果特别甜;
故答案为:(1)乙;乌鲁木齐位于西北内陆,距海遥远,湿润的夏季风难以到达,水汽较少;(2)冬季气温比上海低得多,夏季与上海差不多,气温年较差比上海大得多;(3)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种出的瓜果特别甜。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2.6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第2课时)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很大。对此,下列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气温低,降水多
B.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气温高,降水多
C.东南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那里一般降水稀少,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D.东部地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小,西部地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大
【答案】A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分析】季风气候是指受季风支配地区的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夏季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气候具有海洋性。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冷气流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少雨,气候具有大陆性。一年中随同季风的变化,降水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
【解答】A、我国冬季盛行的西北季风是从内陆吹向海洋,所以含有的水汽少,带来的影响是气温低,降水少;故A错误;
B、夏季盛行的东南风,是从海洋吹向内陆地区,带有大量的水汽,带来的影响是降水多,温度高;故B正确;
C、东南季风由于山脉的阻挡,导致东南季风难以影响到我国西部地区,所以我国西部地区降水较少,一般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故C正确;
D、东部地区靠近海洋气温变化较小,而西部地区地处内陆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较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2.今年的1月21日至25日,受“霸王级”寒潮影响,我国广大地区先后出现了强降温天气,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气温逼近了1月历史同期的极值.与此同时,韩国、日本、欧洲、北美等地也遭遇极端严寒天气.气象专家认为,造成这次寒潮的原因有多种,但全球变暖是主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臭氧层被破坏 B.人类排放了大量的废热
C.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D.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答案】C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的变化趋于缓和.如果任意砍伐森林,则可能使当地气候恶化.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往往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
【解答】解: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
故选:C.
3.读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关于“热岛效应”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减小了污染范围 B.提高了市区的温度
C.改善了郊区的空气质量 D.降低了市区污染程度
【答案】B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热岛效应(Urban Heat Island Effect)是指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热岛效应是由于人为原因,改变了城市地表的局部温度、湿度、空气对流等因素,进而引起的城市小气候变化现象。该现象,属于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解答】热岛效应主要是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由图可知,气流从市区流向郊区,则说明市区的温度比郊区、地面的温度高;但是市区的污染的程度比郊区明显高很多;故B符合;
故答案为:B。
4.下面有关大气环境的内容不正确的是( )
A.《蒙特利尔议定书》是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公约
B.城市上空的“热岛效应”有利于人和动植物的生活
C.低碳生活,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改良局部地区的小气候
【答案】B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目前的环境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解答】A、蒙特利尔议定书全名为“蒙特利尔破坏臭氧层物质管制议定书;是用于保护臭氧层的协议;故A正确;
B、城市热岛效应会导致城市的温度明显高于郊区,较高的温度下对人和动植物的生活有害;故B错误;
C、低碳生活,就是指在生活中要尽力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低碳,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故C正确;
D、植树造林可以局部增加空气中水汽和氧气含量,修建水库可以改良局部的水循环,对局部地区都是有好处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5.一些科学家测算,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日益增多。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放出的热量,进而使全球气候有明显变暖的趋势。为了防止这种现象,适宜的方法有( )
①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 ②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 ③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 ④扩大海洋面积,调节气温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D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防止全球变暖主要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方法是低碳生活;
【解答】①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 是我们生活中重要能源,不可能立即停止使用的,只能逐渐减少使用;故①不可行;
②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可以有效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②可行;
③植树造林,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可以有效的减少二氧化碳的量;故③可行;
④扩大海洋面积,调节气温,目前地球绝大部分都是海洋,再继续增大,是不现实的;故④不可行;故D符合;
故答案为:D。
6.近年来,杭州市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主城区汽车禁鸣、植树造林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
A.减少大气污染 B.缓解“热岛效应”
C.降低噪声污染 D.缓解“温室效应”
【答案】C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城市中常见的环境污染的处理方法;
【解答】A、减少大气污染,植树造林可以做到;但禁止鸣笛与大气污染无关;故A错误;
B、植树造林增加蒸腾作用,可以缓解热岛效应;但汽车禁止鸣笛与热岛效应无关;故B错误;
C、主城区汽车禁止鸣笛主要是从声源处减少噪声污染;植树造林可以从传播途径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
D、植树造林可以缓解温室效应,但汽车禁止鸣笛与缓解温室效应无关;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7.水是生命之源,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用水的过程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请你写出下列现象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
(1)夏天在房间的地面上洒点水降温: 。
(2)在城市建人工湖缓解热岛效应: 。温室效应的引起和 的增多有关。温室效应增强导致 、 、 。减少温室效应的措施: 。
【答案】(1)水蒸发吸热
(2)水的比热容大;二氧化碳;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增多;物种灭绝;保护现有植被,植树造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开发使用环保清洁能源等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水,包括天然水(河流、湖泊、大气水、海水、地下水等){含杂质},蒸馏水是纯净水,人工制水(通过化学反应使氢氧原子结合得到的水)。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
【解答】(1)夏天气温较高,而水蒸发过程会吸收大量的热量,这样就可以降低室内气温;故答案为:水蒸发吸热;
(2)热岛效应主要是城市的发展产生大量热量,导致城市的温度较高,而建设人工湖增加了水域面积,水的比热容较大,可以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降低城市温度;温室效应主要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导致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而温室效应会使全球变暖,冰川溶化,海平面升高随之而来的自然灾害也会增加,从而导致部分物种的栖息地被破坏;减少温室效应从根本上来说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植树造林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大量减少二氧化碳,或者使用新能源这样也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答案为:水的比热容大;二氧化碳;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增多;物种灭绝;保护现有植被,植树造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开发使用环保清洁能源等(合理及可);
故答案为:(1)水蒸发吸热;(2)水的比热容大;二氧化碳;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增多;物种灭绝;保护现有植被,植树造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开发使用环保清洁能源等(合理及可)。
二、中档题
8.由下图可知,若重庆气温为28 ℃,此时峨眉山的气温大约是( )
A.28 ℃ B.11 ℃ C.8 ℃ D.16 ℃
【答案】B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气温随高度的改变问题,在对流层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解答】由图可知,峨眉山的高度约为3000米,重庆约为260米,则高度差为:2740米;气温降低:(2740÷100)×0.6℃=16.44℃;所以峨眉山的温度为:28℃-16.44℃=11.56℃;故B符合;
故答案为:B。
9.形成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地面状况 C.太阳辐射 D.海陆分布
【答案】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气候差异主要由纬度位置、地形、海陆分布、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所致;
【解答】形成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因素是热量不同导致,而地球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故答案为:C。
10.西部有绵延不断的天然草地,组成了我国重要的绿色屏障,又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沙尘暴频繁发生的地区。你认为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首先要做好( )
A.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然后考虑生态环境建设
B.大力植物种草,营造山川秀美的环境,走生态经济发展之路
C.开发和利用草地,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D.鼓励农民不断发展畜牧业,大幅度提高经济收入
【答案】B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解答】对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一定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即在发展的同时考虑环境保护问题;所以要走生态经济发展道路,虽然西部有较多的草地,但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刻不容缓,则需要大力种草保护环境;故B符合;
故答案为:B。
11.植被破坏会使洪水危害加大,为了研究植被护坡的作用,小红做了以下实验:把泥土按30°的坡度分别堆在玻璃箱的两侧,在A坡种上草皮(如图),用洒水壶以相同水量、相同速度先后对两个坡面洒水。
(1)实验过程中,小红观察到A坡汇入引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少,B坡的比较多。这说明 ;
(2)我国经常发生洪涝灾害现象,请你提出一个有效的防洪和抗洪措施: 。
【答案】(1)植被可以保持水土,增加下渗的雨水,减少泥沙流失
(2)植树造林,种树种草保护植被(或修建水库疏通河道等)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解答】(1)A坡种的有草皮,B坡没有,结果A坡中流入引水沟的水、泥沙比B坡少很多,说明草皮(植被)能够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增加水的下渗;故答案为:植被可以保持水土,增加下渗的雨水,减少泥沙流失;
(2)根据实验可知,植树造林增加植被可以有效的防洪;故答案为:植树造林,种树种草保护植被(或修建水库疏通河道等);
故答案为:(1)植被可以保持水土,增加下渗的雨水,减少泥沙流失;(2)植树造林,种树种草保护植被(或修建水库疏通河道等)。
三、拓展题
12.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
①生活方面 ②农业生产方面 ③水利建设方面
④城市建设方面 ⑤海陆空交通方面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气候的认识.
【解答】人类主要生活在对流层,对流层中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的活动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在生活、生产、水利、交通方面都有影响;故D符合;
故答案为:D。
13.结合如图所示的地形图填空:
(1)山顶比山脚下的温度 (填“高”或“低”)。
(2)图中 (填“甲”或“乙”)地位于背风坡。
(3)甲、乙两地年降水量 地更多,原因是 。
【答案】(1)低
(2)甲
(3)乙;山地的迎风坡形成比较多的地形雨
【知识点】风;降水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形的解读能力;
【解答】(1)在对流层,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所以山顶的温度比山脚的低;故答案为:低;
(2)由图可知,吹向甲的风被乙处的山脉遮挡,所以甲是背风坡,乙是迎风坡;故答案为:甲;
(3)乙是迎风坡,气流在爬坡的过程中,外界温度逐渐降低,海风中的水汽会液化凝结成小液滴,形成降水;而气流越过乙处山脉后到达甲时,气流中的水汽含量大大降低,所以降水量也会减少;故答案为:乙;山地的迎风坡形成比较多的地形雨;
故答案为:(1)低;(2)甲;(3)乙;山地的迎风坡形成比较多的地形雨。
14.如图所示是上海和乌鲁木齐两个城市的气候图,回答问题:
(1)其中 图是乌鲁木齐的气候图,降水稀少的原因是 。
(2)与上海比较,乌鲁木齐的气温季节变化有什么不同? 。
(3)新疆地区气候资源的主要优势在于 。
【答案】(1)乙;乌鲁木齐位于西北内陆,距海遥远,湿润的夏季风难以到达,水汽较少
(2)冬季气温比上海低得多,夏季与上海差不多,气温年较差比上海大得多
(3)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种出的瓜果特别甜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降水的季节变化及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气候图是指表示气候特征及气候要素(如气温、降水、气压、风等)时空分布的图件。常用的气候图可分为平面图、剖面图和单站图三类。
【解答】(1)乌鲁木齐地处内陆,是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其温差变化较大,夏天比较热,冬天比较寒冷,且总体降水量较少;故乙符合;故答案为:乙;乌鲁木齐位于西北内陆,距海遥远,湿润的夏季风难以到达,水汽较少;
(2)上海属于沿海地区,总体气候会比乌鲁木齐温和许多,冬天温度比乌鲁木齐要高,而夏天则相对差不多;故答案为:冬季气温比上海低得多,夏季与上海差不多,气温年较差比上海大得多;
(3)新疆的气候优势造就其水果的美名,夏季日照时间长,其植物的光合作用时间较长,积累的有机物多,而晚上又较冷,有机物消耗少,所以瓜果会比较甜;故答案为: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种出的瓜果特别甜;
故答案为:(1)乙;乌鲁木齐位于西北内陆,距海遥远,湿润的夏季风难以到达,水汽较少;(2)冬季气温比上海低得多,夏季与上海差不多,气温年较差比上海大得多;(3)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种出的瓜果特别甜。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