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口分布课件(3课时)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共8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人口分布课件(3课时)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共8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31 22:0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1张PPT)
你能说出全球人口分布特点吗?
夜间灯光遥感图
人口
分布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课标要求




★ 运用图表资料,从大洲、国家、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拔、城乡等多角度描述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区域差异
★ 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区域人口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 应用相关资料,说出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成因

世界人口分布
1.人口分布的概念
★ 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期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
★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状况的重要指标是人口密度
★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人口数量,单位:人/km2
2.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极不平衡
★ 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 在地球陆地面积10%的土地上,大约居住着世界90%的人口
★ 陆地上相当一部分地区,由于受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不适宜人口长期居住,人烟稀少
2.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极不平衡
(1)从大洲来看
★ 世界人口在各大洲的分布状况差异较大
★ 亚洲陆地面积不足地球陆地总面积的30%,但人口却占世界总人口的60%左右
★ 南极洲目前尚无定居居民
2.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极不平衡
(2)从国家来看
★ 世界各国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 2022年2月14日,世界人口总数达75.969亿
★ 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3个,这些国家的人口总数达47.48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2.5%
2.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极不平衡
(3)从城乡来看
年份 北美洲 拉丁美洲 欧洲 大洋洲 亚洲 非洲 世界
1990 75 71 70 71 32 31 43
2014 82 80 73 71 48 40 54
2050 87 86 82 74 64 56 66
世界及各大洲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 世界人口城乡分布总的趋势是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
★ 目前,我国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3.89%,世界人口城镇化率约55.6%
★ 北美洲城镇人口比例最高,非洲城镇人口比例最低
2.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极不平衡
(4)从海拔来看
★ 世界人口在不同海拔高度分布极不均衡
★ 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地和平原地区,集中了80%以上的人口,但其面积仅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57%
2.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极不平衡
(5)从纬度位置来看
★ 世界人口的纬度分布不均衡
★ 世界人口近90%分布在北半球,且集中在10°N~50°N地带
★ 南北纬60°以上的寒冷地带,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干热地带以及赤道两侧的湿热地带人口稀疏
2.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极不平衡
(6)从海陆位置来看
★ 从沿海向内陆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均衡
★ 从海岸带向内地200千米范围内,集中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
但其面积仅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30%
3.世界人口分布(密度)等级
第一级:人口密集区
★ 人口密度>100人/km2的地区
如:中国、韩国、日本、印度、德国、英国等
第二级:人口中等区
★ 人口密度为25~100人/km2的地区
如:美国、埃及、南非、墨西哥、伊朗、西班牙等
第三级:人口稀少区
★ 人口密度为1~25人/km2的地区
如: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蒙古、阿根廷等
第四级:人口极稀区
★ 人口密度≤1/km2的地区
如:格棱兰岛、南极大陆等
3.世界人口分布(密度)等级
4.世界人口稠密区
名称 具体分布 成因
东亚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中南部等 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有世界古老的文明中心农业发达
南亚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地区 东南亚 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家 欧洲西欧 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等国家 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商业贸易活动频繁,工业发达
北美东部 加拿大东南部和美国东部 尤其是五大湖沿岸 工业、金融贸易繁荣
经济发达
5.世界人口稀疏区
高纬度地区
高山
寒冷区
干旱
沙漠区
气候
湿热区
高纬度地区
5.世界人口稀疏区
名称 具体分布 成因 高纬度地区 南极洲 北冰洋沿岸寒冷区 气候寒冷 自然环境恶劣
不适宜人类居住
高山寒冷区 北美洲和亚洲的高山地带 地形崎岖 气候寒冷 中低纬干旱沙漠区 撒哈拉沙漠 中亚和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 气候干热 水资源缺乏 低纬气候湿热区 亚马孙河流域 刚果河流域 气候湿热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1.特点——人口分布不均衡
★ 目前全球230个国家和地区人口总数约为75.969亿,我国以14.1178亿人位居第一,我国人口密度较大
★ 我国人口分布的最显著特点是: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2.人口地理界线——胡焕庸线
★ 1935年,胡焕庸在其论文《中国人口之分布》中绘制了中国人口分布图
★ 首次提出了一条中国人口分布的重要分界线,即“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线” 又称“胡焕庸线”
2.人口地理界线——胡焕庸线
★ 东南部:人口稠密,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6%,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6%
★ 西北部:人口稀少,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64%,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
2.人口地理界线——胡焕庸线
★ 该线西北侧人口较为稠密的地区是: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新疆山麓绿洲地区、青藏高原河谷地带
★ 该线西北侧人口分布特点:
分布不均,多呈点状或带状
2.人口地理界线——胡焕庸线
该线西北侧部分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①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源丰富的绿洲地区适合发展农业,人口稠密
②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水热相对丰富的河谷地带,适合发展农业,人口稠密
2.人口地理界线——胡焕庸线
胡焕庸线的地理意义是:
① 该线直观反映出我国人口分布的格局,东南侧人口稠密,西北侧人口稀疏
② 该线是地理研究和国家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2.人口地理界线——胡焕庸线
★ 近一个世纪以来,虽然我国人口分布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但胡焕庸线依然是我国人口差异的基线
★ 未来一段时间内,它不会有明显变化,因为我国的自然环境条件不会有太大波动

知识拓展
1.人口答题模板
人口分布特点的描述及原因分析
(1)人口分布特点的描述
① 描述人口分布不均还是均匀
② 描述人口数量的空间变化
★ 如:从什么地方向什么地方递增(递减)
★ 或者哪些地方分布多,哪些地方分布少
★ 或者找到明显的地理分界线(该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显著)
1.人口答题模板
人口分布特点的描述及原因分析
(1)人口分布特点的描述
③ 极值区域
什么地方人口分布最多或分布最集中,什么地方分布最少
④ 分布状况<分布呈点状、环状、线状还是面状等>
★ 一般来说,平原地区人口分布呈面状
★ 河流、海岸线、交通线附近人口分布呈线状
★ 沙漠中城市分布在绿洲上,人口分布呈点状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
★ 自然地理条件不但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必需的基础,而且为人类的发展提供各种潜在的可能性
★ 自然地理因素对世界人口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1.自然因素
(1)气候
1.自然因素
(1)气候
★ 从气候条件看,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
★干旱的沙漠,湿热的雨林地区人口稀少。
★ 热带地区人口稠密的地区通常在高原,巴西高原比亚马孙平原密度。
1.自然因素
(2)地形
★ 从地形条件看,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
★ 平原和丘陵地区地势起伏较小交通便利,对经济发展有利
★ 我国人口集中在东部地区。
1.自然因素
(2)地形
★ 山区人口较为稀少
★ 山地和高原(青藏高原人口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地区海拔较高,地形复杂、气候寒冷、土层贫瘠交通困难、尽管山区在自然赋存方面可能占优势,但总体来说,这些地区居住条件不好
1.自然因素
(3)水文
★ 水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很大
★ 一般来说,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密,越是干燥的地区,水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就越大
★ 我国西北的绿洲,人口集中,农牧业较发达,而绿洲之外,则人烟稀少
★北美五大湖地区人口稠密
1.自然因素
(4)土壤
★ 土壤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更多的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起作用
★ 不同的土壤由于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因而影响人口分布
★ 通常土壤肥沃地区,人口稠密
★东北黑土、四川紫色土、长江三角洲水稻土
1.自然因素
(5)植被
一般而言,植被茂密的地方,人口密度大,反之人口密度小(热带雨林区除外)
1.自然因素
(6)矿产资源
★ 矿产资源开发吸引人口聚集
★ 大型油田的开发、煤矿的开采使原本荒无人烟的地方或人口较少的小村庄崛起为新的城市
★ 例如:大庆、克拉玛依、攀枝花、鹤岗等
1.自然因素
浪漫的攀枝花
(6)矿产资源
1.自然因素
(7)人类对自然因素的适应和改造
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
云南哀牢山元阳梯田
★ 梯田是在坡地上沿等高线筑埂、平地、修成台阶状的农田
★ 将缓坡地改成梯田,能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缓解人地矛盾
2.人文因素
★ 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和科技等因素,影响着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
★ 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2.人文因素
(1)经济因素
人口分布与经济活动密不可分
★ 一般说来,哪里有产业活动,哪里就有从事生产、服务活动的人口
★ 哪里有人口集聚,哪里就有一定规模的生产、服务活动
人口分布受经济活动类型规模制约
★ 不同类型、规模的经济活动,可能会导致人口分布的巨大空间差异
★ 采集—狩猎社会,逐水草而居
★ 农业社会,人口分布因对土地的高度依存,表现出相对分数而均衡的特点
2.人文因素
(1)经济因素
★ 农业社会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工业、交通、商业的不断发展,人口逐渐向城镇集中,人口分布格局呈现点、轴集中态势
★ 国际贸易的发展,更是刺激了沿海港口城市的成长,使海岸带人口变得稠密
★例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北部、欧洲西部地区


2.人文因素
(2)科技因素
★ 科技进步可以改变世界人口分布状况
★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地理环境对于人口的制约程度渐趋于弱化,许多新区得以开发,新的城镇犹如雨后春笋竞相成长
中国科技城——绵阳
2.人文因素
(2)科技因素
★ 过去,经济发展是拉动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在后工业化时代生产增长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
★ 机器人的广泛使用,降低了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改变了人口分布的原有格局
智能新工厂机器人“唱主角”
2.人文因素
(2)科技因素
★ 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
★ 使世界人口分布的城乡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飞机喷洒农药
2.人文因素
(2)科技因素
例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打工,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从乡村向城市汇集,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表现为从分散到集聚
联合收割机取代镰刀割麦
2.人文因素
(3)交通因素
★ 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大规模流动,直接影响着世界人口分布格局
★ 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交通中心,例如:河北石家庄、湖南株洲、河南郑州等
2.人文因素
(4)政策因素
西部开发
一些政策影响人口的流动或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
例如:★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有计划开发落后地区和疏散过密的城市人口及产业,改变人口的空间分布
★ 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政策也影响人口分布
★巴西迁都:里约热内卢到巴西利亚
2.人文因素
(5)历史因素
★ 开发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稠密
★ 东亚、南亚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经过长期持续增长,人口稠密
★ 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集
2.人文因素
(6)文化因素
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盛行早婚早育增加了出生人口,进而影响区域人口分布状况
2.人文因素
(6)文化因素
发达国家和地区盛行晚婚晚育,甚至不婚或丁克,减少了出生人口
2.人文因素
(6)文化因素
★ 拥有相似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共同语言的人们习惯性聚集在一起,进而影响人口分布
★ 例如: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的旧金山唐人街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唐人街
2.人文因素
(7)宗教因素
★ 具有相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喜欢聚集在一起,影响人口分布
★ 例如:在印度(又称宗教博物馆)很多人信奉宗教,由于宗教允许自由生育,很难强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进而影响人口数量
★印巴分治:穆斯林迁到巴基斯坦
2.人文因素
(8)战争因素
★ 各种战争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导致人们向安全地区迁移,进而影响区域人口密度
★ 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政治地图发生明显变化,人口也随之大规模移动,改变了人口空间分布
太平洋战争

内容拓展
1.世界人口日
1987年7月11日,地球人口达到50亿,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1989年,联合国发展规划署理事会建议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
2.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结构等,人口结构如果不合理,则会引发人口问题
人口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段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主要表现在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两个方面
人口性别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构成中,新出生的男性或女性各占总人口的比例。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
2.人口结构
表现 人口年轻化 人口老龄化
人口年龄结构趋势 少年儿童人口比例不断上升 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下降 少年儿童比例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
(≥65岁人口比例大于7%或≥60岁人口比例大于10%)
人口 问题 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持续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人口老龄化可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与赡养等费用增加,老年人精神孤独寂寞等问题
3.人口问题
性别比
失衡
人口增长过快
人口
老龄化
人口红利问题
独生子女问题
抚养负担加重
人口问题是指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而产生的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的总称
3.人口问题
(1)性别比失衡
① 性别比的概念
★ 性别比是指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
★ 出生性别比正常值为102~107超出这个范围则被视为异常
② 主要分布地区
我国
性别比
3.人口问题
(1)性别比失衡
③ 产生的原因
★ 养老保险机制不健全
★ 生育观念落后
★ 人为的技术干预等
④ 产生的影响
★ 加重婚姻压力
★ 增加社会犯罪现象出现的频率
★ 导致社会不稳定等
3.人口问题
(2)人口增长过快
① 人口增长过快的衡量指标
★ 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40%以上
★ 60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5%以下
② 主要分布地区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
③ 产生的原因
★ 人口出生率较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生活水平提高
★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导致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每年新增
3.人口问题
(3)人口老龄化
① 人口老龄化的概念
★ 60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0%
★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7%
② 主要分布地区
发达国家、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地区
3.人口问题
(3)人口老龄化
③ 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发达国家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 生产力水平高、提倡晚婚晚育生育意愿低、人口出生率低
★ 卫生和医疗水平高,死亡率低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中国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3.人口问题
(4)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① “人口红利” 的概念
人口生育率的下降在使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还会使少儿抚养比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
② 我国“人口红利” 现状
现阶段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慢慢消失
3.人口问题
(5)独生子女教育问题
① 独生子女存在的相关问题
★ 独生子女心理压力大
★ 容易以自我为中心
★ 缺乏自理能力和同理心
★ 形成不良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② 独生子女问题产生的原因
家庭结构的迅速变迁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
3.人口问题
(6)抚养负担加重问题
青壮年负担和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增加,少儿人口、青壮年人口比例不断下降,势必导致青壮年负担和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4.人口图表判读
人口密度示意图的判读技巧
第一步:读图名
★ 图名是一幅地图的 “眼睛”,它概要地表明地图所示区域和主题
★ 例如:“法国人口密度示意图”不仅表明了地图所示区域是法国,还表明了地图所示内容是人口的空间分布
第二步:看数值
★ 一般人口密度超过100人/km2的地方,属于人口稠密区,人口密度低于25人/km2的地方,属于人口稀少区
★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有时在同一幅图上比较人口密度的差异,人口密度数值大的称为人口密集区,数值相对小的称为人口稀少区
4.人口图表判读
人口密度示意图的判读技巧
第三步:判特点
★ 对照图例,比较不同区域人口密度的差异,并归纳出人口分布的特点
★ 例如: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东部地区多,西部地区少
第四步:析原因
通过地图分析人口空间分布特点时,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层层剖析,从影响人口分布因素的角度,综合分析并找出成因
5.人口答题模板
人口分布特点的描述及原因分析
(1)人口分布特点的描述
① 描述人口分布不均还是均匀
② 描述人口数量的空间变化
★ 如:从什么地方向什么地方递增(递减)
★ 或者哪些地方分布多,哪些地方分布少
★ 或者找到明显的地理分界线(该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显著)
5.人口答题模板
人口分布特点的描述及原因分析
(1)人口分布特点的描述
③ 极值区域
什么地方人口分布最多或分布最集中,什么地方分布最少
④ 分布状况<分布呈点状、环状、线状还是面状等>
★ 一般来说,平原地区人口分布呈面状
★ 河流、海岸线、交通线附近人口分布呈线状
★ 沙漠中城市分布在绿洲上,人口分布呈点状
5.人口答题模板
人口分布特点的描述及原因分析
(2)人口分布的原因分析
① 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
★ 自然条件优越
地形平坦开阔
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足
★ 社会经济条件较好
历史较悠久、 对外交通便利
经济发展水平高
四大文明古国位置示意图
5.人口答题模板
人口分布特点的描述及原因分析
(2)人口分布的原因分析
② 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
★ 自然条件恶劣
地形复杂、平原面积小
气候湿热(干旱、寒冷等)
水资源短缺
★ 社会经济条件较差
开发较晚、对外交通不便
经济发展水平低
南极洲
撒哈拉沙漠
自主探究


黑河至腾冲一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不仅没有变化,反而“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结合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1~2题
1.甲省区面积广大,人口密度很小,却不能采取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其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发展水平较低
B.资源较为贫乏,不能供养太多人口
C.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D.自然环境恶劣,环境承载力较小
2.影响乙省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水资源 B.地形 C.气候 D.矿产资源
小组合作
爪哇岛位于苏门答腊岛与巴厘岛之间,是印度尼西亚人口最集中,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爪哇岛的陆地面积为12.69万km2,仅占印度尼西亚陆地总面积的6.66%,但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爪哇岛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火山活动较多,岛上广泛分布着肥沃的火山灰土
印度尼西亚人口分布
1.分析爪哇岛人口密度特别大的原因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小组合作
1.参考答案
自然方面
① 印度尼西亚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爪哇岛纬度略高气候湿热程度低于其它地区;② 爪哇岛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火山活动频繁,岛上广泛分布着肥沃的火山灰土,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可为更多人口提供食物;③ 爪哇岛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 ,有利于农作物生长;④ 岛上动植物资源丰富,食物来源充足
人文方面
① 该岛屿位置优越,港口多,交通便利 ② 城市众多,经济发达
小组合作
2.参考答案
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
经济

科技
交通

军事
文化

历史
宗教

政策
气候

地形
水文

土壤
矿产

植物
小组合作
★ 塔里木盆地地处古代“丝绸之路”上,曾兴起过楼兰、尼雅等繁华城镇,但近代均被沙漠掩埋
★ 尼雅遗址地处“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是古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之地,现存各类遗址多达百处。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尼雅遗址保持状况良好,出土了大量的丝绸、毛织物、木器等珍贵文物
请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尼雅遗址
小组合作
参考答案
★ 早期尼雅地区水源丰富,自然条件较好,农业发达
★ 地处古代“丝绸之路”南道要冲,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交通便利,商贸繁荣
★ 随着人口增多、用水量增加、河流断流、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干、流沙入侵,人口被迫外迁,尼雅古城成为废墟,绿洲、良田变成了荒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