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94张PPT。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一、学习目标
1、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和他所从事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活动;马克思“为人类工作”崇高理想确立的原因和他思想几次飞跃的原因。
2、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活动;恩格斯唯物主义世界观树立的原因和“第二提琴手”的含义。
3、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列宁为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理论与实践活动;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4、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毛泽东开辟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艰难过程,和曲折艰难地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毛泽东一生思想理论自我发展、完善的原因和对毛泽东一生的客观评价。
5、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二、预习内容: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1、树立崇高的理想,实现伟大的转变:
(1)树立崇高的理想:
中学时代的马克思,受到法国_______的影响,产生了为人类谋求幸福的崇高理想。立志献身于人类最大多数的幸福事业,并准备为达到这一目的而作出个人的一切牺牲,成为他始终不渝的思想准则。
(2)实现伟大的转变:
A、大学期间的马克思,被黑格尔哲学所吸引,汲取了黑格尔哲学的精髓——________思想,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1841年,受费尔巴哈《_______》一书的影响,马克思迅速摆脱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
B、大学毕业后,马克思潜心研究________的著作,并在此后把从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领导工人运动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
C、1843年,马克思与燕妮移居巴黎。在巴黎,马克思主编《______》,并与德法工人运动的领导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他发表文章,提出犹太人的政治解放问题,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对英国__________和法国________学说进行了研究。马克思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伟大转变。
(注:马克思基本信息)费尔巴哈马克思的妻子燕妮2、创立科学的理论,投身于革命的事业:
(1)创立科学的理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
A、为无产阶级制定科学世界观: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发表了批判青年黑格尔派________的著作《______》;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___________》,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提出社会存在决定________,生产关系必须符合__________的发展等原理,第一次系统阐明了________历史观。
B、创建无产阶级政党: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创立了“_______________”,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一起参加了德国工人的秘密组织_________,并将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在欧洲其他国家建立支部。
C、发表《共产党宣言》:1847年底,马克思、恩格斯参加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受委托为同盟拟定纲领;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它以历史_________为指导,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了________的伟大历史使命,指出了___________的性质、特点和目标,它的发表标志着_________的诞生。《共产党宣言》(德文版)(2)投身于革命的事业:
A、积极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革命爆发后,马克思出钱给等国家工人购买武器,为此他被_______政府驱逐;德国三月革命爆发后,马克思、恩格斯回国参加革命,他们创办了当时民主运动中惟一代表无产阶级观点的报纸——《_________》,宣传无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指导德国人民同封建专制制度作斗争,并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B、抱定革命必胜的信心:由于从事革命活动引起欧洲各国政府的恐惧,马克思多次遭到迫害和驱逐,生活拮据、爱子死去,给马克思夫妇多次打击,但都没有动摇马克思的革命信念,他刻苦研究政治经济学,对革命抱有必胜的信心。
C、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的革命实践:1864年,“___________”成立,马克思领导了协会的活动,亲自起草了协会的《_______》、《_______》等重要文件;在协会存在的整个时期,马克思始终是协会的领袖、协会的灵魂。
D、关心巴黎公社革命: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爆发后,马克思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公社失败后,马克思发表了《________》,深刻揭露了法国______政府的反革命实质,赞扬了巴黎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系统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有力地回击了阶级敌人对公社事业的造谣诽谤。
(3)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_____意义上_________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__________制度,建立了_______制度,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也是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
(注:马克思、恩格斯革命的图片)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新莱茵报编辑部工作的情景3、晚年的杰出贡献——《资本论》的发表:
(1)经过:
A、马克思从1842年开始对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并于1861年开始了《_______》的写作。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B、1883年,马克思逝世。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资本论》手稿进行了整理,分别在1885年和______年出版了《资本论》的第二卷和第三卷。
(2)内容:
《资本论》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_________,揭示出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_________,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_________必然胜利。
(3)意义:
《资本论》的发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__________中的一次革命,它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之上。
4、总体评价:
马克思创立了_________理论,系统阐明了唯物史观,创立了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注:《资本论》、马克思墓图片)《资本论》(德文版)伦敦海德公园马克思墓《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节选)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恩格斯写于1883年(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
1、树立崇高理想,实现世界观的转变:
(1)树立崇高理想:中学时代的恩格斯在学习之余,常常到工厂观察工人的劳动和生活,心中开始产生了帮助_________的信念。
(2)实现世界观的转变:
A、恩格斯在弃学经商和服兵役时期仍坚持学习,研究______哲学,并写出了____的论文。
B、英国宪章运动期间,恩格斯深入研究英国的社会社会情况,逐步树立起______决定生产关系、______决定上层建筑的___________世界观;同时他坚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将被一种更加合理的方式所取代,在生产方式的变革中,_________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3)1845年,恩格斯完成了《____________》一书,真实地描述了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指出了摆脱这种状况的出路,即_________资产阶级的斗争,并对近代社会两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作了_________的科学论述;
(注:恩格斯基本信息)在柏林炮兵部队服兵役时的恩格斯恩格斯的妻子莉希2、恩格斯和马克思的伟大友谊:
(1)并肩战斗:从1844年在巴黎第二次见面后,恩格斯与马克思便开始了伟大的友谊,他们一起改造_______、写作《_________》、参加1848年革命等。
(2)无私地支持马克思:
A、在经济上:从1850年起的近20年内,恩格斯用自己经商的钱给马克思一家提供经济援助,以保证马克思有充足的时间和财力从事_________研究。。
B、在革命工作中:恩格斯无私地支持马克思,替马克思撰稿,并积累了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阶级关系的第一手资料,给马克思创作《________》提供了巨大帮助。没有恩格斯的帮助和支持,马克思的伟大事业是不可想像的。
(注:马克思与恩格斯伟大友谊图片)伟大的友谊3、指导国际工人运动:
(1)指导各国工人政党的活动:
A、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与各国工人政党的领导者或通信或面谈,在______上给新成长起来的革命领袖以启迪和帮助。
B、随着国际工人斗争_______的多样化,恩格斯反复教导各国社会主义者要从本国的条件出发,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独立地决定本国______的方针和策略。
(2)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在恩格斯的推动和指导下,1889年在巴黎成立了________,推动了19世纪末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3)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
A、恩格斯发表《____________________》,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第一次系统探讨了人类社会的史前史,揭示了私有制、______和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消亡的规律。
B、恩格斯对1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中的一些新现象,如________的出现、帝国主义两大军事同盟的形成等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注:恩格斯指导工人运动的图片)恩格斯与第二国际恩格斯调查工人生活状况(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1、走上革命道路和创建无产阶级政党:
(1)走上革命道路:
A、中学时代,列宁受_____________等人的____________思想的影响,产生了强烈的革命热情。
B、中学毕业前后,列宁通过阅读马克思的《______》,经过思考,认识到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从根本上推翻旧制度,创建一个新社会。
C、在_____大学学习时,列宁因参加反对专制政府的学生运动而遭到流放。流放期间,他阅读了大量革命书刊。。
D、1893年,列宁移居_______,参加了当地的马克思主义小组,发动工人进行罢工斗争。
E、1895年,列宁前往_______,会晤了俄国劳动解放社的领导人_____________。
(注:列宁基本信息、流放期间的图片)1879年列宁的全家福(前排右一)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2)创建无产阶级政党:
A、19世纪90年代中期,列宁在圣彼得堡着手建党活动,将当地马克思主义小组联合成统一组织——_________,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雏形。
B、在会晤普列汉诺夫回国后,列宁同不少城市的革命者取得联系,以便把分散的马克思主义小组统一成为一个工人政党,但不久被捕。
C、流放生活结束后,1900年底,列宁创办的第一份全俄马克思主义报纸杂志《_______》在德国出版,列宁多次撰文宣传革命理论,为建党做理论宣传。
D、1903年召开的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领导制定的明确提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党纲,在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关时,拥护列宁的人占多数,被称为“________”。这标志着在俄国建立了主张无产阶级革命和_____________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也标志着____________诞生。
(注:普列汉诺夫图片)普列汉诺夫逃避追捕的列宁2、缔造社会主义国家:
(1)领导十月革命:
A、进行理论创新:一战爆发后,列宁指出其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_____战争的策略;后来,列宁又指出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少数甚至在一个____________首先获得胜利,这是在新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俄国十月革命的理论指导。
B、发表《四月提纲》:背景:1917年_______后,俄国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_________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过程: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指出目前俄国革命必须由______________向无产阶级革命过渡,并提出全部政权归_______的口号;意义:《四月提纲》是列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俄国革命问题的典范,为布尔什维克党________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根据。
C、进行起义准备:_______事件后,转移到国外的列宁一边写作《________》一书,系统地论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一边多次写信敦促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立即组织武装起义。
D、领导武装起义: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_国家。
(2)巩固新生政权:
A、列宁领导俄国同______、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一战)。
B、1918-_____年,在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苏俄人民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入到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中去,并最终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注: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图片)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的主要活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卡普兰于1918年刺杀列宁列宁在19183、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转移工作重心:
A、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七大上提出布尔什维克的工作重心应由军事斗争转移到_______上来。
B、由于_______的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重心重新转移到军事方面。
(2)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实施:1918-1920年,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_____的经济政策。
B、措施:实行_________、将全部企业没收为国有、实行_________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等。
C、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对集中全国________力争取得战争的胜利起了很大作用。
(3)实施新经济政策:
A、背景:1921年,苏俄经济和社会秩序面临危机。农民对________表现了极大不满,开始发生骚乱和暴动;1921年,________水兵叛乱,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口号。
B、实施: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布)中央决定实施有秩序的_____,于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
C、内容:以______代替余粮收集制,开放市场,允许自由贸易,实行租让制、______等方式的____资本主义。
D、作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俄国______开始恢复,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为全面进行__________打下基础。
(4)重视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
1920年,列宁提出著名的公式,即“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______”。
(5)苏联成立前后,列宁对_____问题进行了探讨;晚年,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改善国家机关工作作风、反对________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反映出一位领袖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入思考。
(注:列宁领导革命图片、列宁主持社会主义建设图片、列宁墓图片)列宁与斯大林探讨国家建设问题红场边,克里姆林宫外的列宁墓供后人瞻仰的列宁遗体(四)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1、探求真理,投身革命:
(1)青年时期毛泽东十分关心政治,较早确立了救国救民、_______的志向。他信仰过_______,崇拜过______、梁启超,也曾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_____、陈独秀视为楷模。
(2)_______胜利后,毛泽东和其他先进分子一道,由学习西方转向学习_____。
(3)五四运动期间,毛泽东来到北平,他阅读共产主义书籍,树立起_________信仰。1920年夏,他开始转变为__________。
(4)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成为中共的创始人之一。一大后,被派回湖南,从事___________建设,并开展工人运动。期间参加了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
(5)从1925年起,主要从事_____问题研究,说明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并在_____和武汉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推动了农民运动的展开。
(注:毛泽东基本信息)湖南师范求学时的毛泽东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工作期间北京大学2、开创革命新路,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1)开创中国式的革命道路:
A、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参加了_____会议,就许多问题作了重要发言,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著名论断。
B、1927年,毛泽东领导了著名的________秋收起义,起义受挫后,他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改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在_______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以_________、最后夺取城市和________的崭新的革命道路。
C、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发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著作,提出了“_______________”的思想,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新道路作了阐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正确方向。
(注: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照片)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纪念碑(2)挽救中国革命:
A、背景:以_______为代表的_______________反对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对党和红军的正确指导,使革命力量蒙受巨大损失,直接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________;在革命危急关头,_____力挽狂澜,担负起领导全党摆脱危机的重任。
B、概况:召开遵义会议:1935年1月,取消了“左”倾错误领导人的__________,改组中央领导机构,毛泽东被选为__________。这次会议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成立了由毛泽东、_______、_______组成的三人军事领导小组,负责全军的重大军事行动;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红军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逐渐摆脱军事上的被动局面,胜利到达______,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注:遵义会议图片)遵义会议会址参加遵义会议的毛泽东(3)领导抗日战争:
A、建立统一战线: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果断地实行战略转变,与国民党再度合作,建立____________。
B、坚持军事斗争: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人民抗日武装取得________、百团大战等许多战役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坚持统一战线中的_______原则,团结发动各族人民,建立许多敌后_________,开展广泛的________,成为抗日战争的________。
C、形成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毛泽东发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著作,形成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D、迎接胜利:通过延安整风,纠正了党内存在的________、_________和党八股,使全党从教条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为抗战胜利和___________________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E、取得胜利: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注:毛泽东在抗日战争中的图片)撰写《论持久战》1939年毛泽东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4)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
A、抗战结束后,为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亲自率领中共代表团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经过艰苦努力,国共双方签订了《________》,但很快被国民党破坏。
B、全面内战爆发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仅用____年时间,就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起新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注:重庆谈判、开国大典图片)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毛泽东、蒋介石、赫尔利在重庆合影3、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恢复国民经济: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仅用____年左右的时间,便恢复了国民经济。
(2)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A、概况:_____年,毛泽东提出了党在_________的总路线;按照总路线,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将以______为基础的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引上了集体经济的发展道路;在城市,通过________的方式将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改造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到______年底,最终确立了______________制度。
B、意义:实现了20世纪中国历史上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从此进入了_________社会。
(2)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A、正确的探索: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_________》的讲话,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针;1957年,毛泽东发表了《____________________》重要讲话,指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并具体阐释了各项方针。
B、探索的失误:1958年,毛泽东轻率地发动了“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运动,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挫折;毛泽东晚年发动了“____________”,使“左”的错误发展到高峰,造成全国大动乱,给党、国家和社会发展带来建国后最严重的损失。
(注:毛泽东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图片)中共八大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大炼钢铁浮夸风盛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毛泽东与林彪一道接见红卫兵4、总体评价: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近代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晚年所犯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他的历史功绩永远是第一位的。
(注:毛泽东纪念堂图片)毛主席纪念堂毛主席遗体(五)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革命生涯和曲折人生:
(1)革命生涯:
A、16岁时,邓小平同一批爱国青年一起赴_____勤工俭学。不久,加入共产主义组织,走上了革命道路。
B、1926年,邓小平受党指派到_____学习,他的理论水平和对中国革命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回国后参加了____。
C、大革命失败后,邓小平组织发动了________和龙州起义,开辟了___________;后来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工作,由于执行以_______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受到处分。
D、抗战时期,担任八路军129师政委,与师长刘伯承一起指挥并参加了许多战役。
E、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共同指挥部队开辟_____战场,领导淮海战役和________,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赫赫战功。
F、新中国成立前后,刘邓共同率领解放军解放西南,为______的和平解放做了大量工作。
(注:邓小平基本信息)邓小平同志在法国勤工俭学时期的照片经过长征抵达陕北时的邓小平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一二九师政委的邓小平任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野战军政治委员的邓小平由邓小平(左2)任书记的五人总前委解放战争中的邓小平(2)曲折人生:
A、在党的八大以后,邓小平担任_____________,成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B、“文革”磨难:“文革”初期,邓小平受到错误批判和斗争,被停止一切职务,下放到______劳动改造;“文革”后期,邓小平再次复出,并于_____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进行_______,开始纠正“文革”中的某些错误;1975年底,由于毛泽东不能容许邓小平纠正“左”倾错误,加上“______”的诬告和挑拨,全国掀起了“________”运动;_____运动时,邓小平被撤销了党内外一切职务。
C、再度复出:“______”垮台后,邓小平再次复出,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注:“文革”中的邓小平图片)文革期间,邓小平被发配到江西文革中被打倒的邓小平恢复工作2、新时期的突出贡献:
(1)解放思想,拨乱反正:
A、邓小平支持关于__________的大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各条路线的拨乱反正。
B、邓小平领导平反冤假错案,一大批被打倒的老同志恢复了职务,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一批知识分子被摘掉了“_________”帽子,工作和生活得到重新安置。
C、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邓小平主持制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维护了__________。
(2)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A、创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领导改革开放: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阐述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________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_____________”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重点转移到_______________上来,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农村和城市开始了________改革,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邓小平一再强调对外开放的重要性,20世纪80年代,我国先后设立深圳、____、____、厦门4个经济特区,开放了14年沿海城市,并设立_____为经济特区,20世纪90年代又作出了设立______开发区的决定,形成了全方位、_____、______格局的对外开放;在改革开放的同时,邓小平反复强调,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__________。
B、发表“南方谈话”,将改革开放推向深入: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面临严峻挑战;内容:对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作了新的概括,提出了“_________”标准,提出了关于计划和_____的著名论断;意义:“南方谈话”在重要历史关头又一次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方向,是改革开放的_________,影响极为深远。
(注:主持十一届三中全会图片、改革开放图片)邓小平和陈云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1978年12月)为《光明日报》编辑部出版的纪念文集题词(1988年)邓小平题词:“实事求是”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年)邓小平抵达深圳火车站视察广东(1992年)邓小平考察上海浦东工地(1992年)邓小平检阅人民解放军(1984年)(3)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促进祖国统一:
A、概况:为了解决_____、香港和澳门问题,邓小平提出了“_______,_______”的创造性构想;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成功收回了_____和_____。
B、意义:实践证明,“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实现中国国家统一的_________;“一国两制”构想是对_________原则的运用和发展,并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注:邓小平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判图片)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1984年)((4)重视外交工作,取得重大成就:
A、邓小平刚刚复出就出访_____,加强了两国关系。
B、1979年,邓小平出访_____,恢复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C、20世纪80年代,____关系也实现重大突破,恢复了正常化。
(注:邓小平出访美国图片)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邓小平出访日本邓小平逝世,举国同悲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会场(1997年2月25日)三、课堂讨论:1.马克思是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付诸实践的?
2.概述马克思的主要理论贡献和实践活动。
3.根据以下两份材料及课文内容,分析恩格斯为什么要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4.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做了哪些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工作?
5.列宁为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从事了哪些活动?
6.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哪些理论与实践探索?
7.毛泽东对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做出了哪些独创性贡献?
8.如何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功绩?
9.叙述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前期的主要活动
10.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在新时期的历史功绩是什么?四、教师指导:1.马克思是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付诸实践的?
解题关键:选择人生目标的原因和人生价值观的确立,为实践人生目标而做的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活动。
思路引领:“为人类工作”人生目标确立的原因,进行一系列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活动。四、教师指导:答案提示:
人生目标:由于良好的早期教育和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马克思产生了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并因此确立了“为人类工作”的人生目标,立志献身于人类最大多数的幸福事业。
付诸实践:
(1)理论方面:深入研究与思考哲学问题,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论,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无产阶级制定了科学的世界观;深入研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现实经济问题,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先后完成几部经济学著作,主要代表作是《资本论》,这部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深入研究了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和工人运动状况,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2)革命方面:与工人运动领导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创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参加并帮助把“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积极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领导第一国际的活动;支持关注巴黎公社革命运动,创办报刊宣传革命,如《德法年鉴》《新莱茵报》……四、教师指导:2.概述马克思的主要理论贡献和实践活动。
解题关键:抓住概述和理论、实践两个核心主题。
思路引领:抓住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线索和几次重大革命实践活动。四、教师指导:答案提示:
(1)主要理论贡献: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系统阐明了唯物史观,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主要革命实践活动:1846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创建“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参加“正义者同盟”并将其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为同盟拟定纲领,即《共产党宣言》;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创办《新莱茵报》,宣传民主革命纲领;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支持、帮助巴黎公社革命。四、教师指导:3.根据以下两份材料及课文内容,分析恩格斯为什么要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解题关键: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文明人变成野蛮人”,“等待着工人的却是饥饿、失业和死亡”,恩格斯主观思想的发展。
思路引领:作品是对客观世界和作者主观世界相结合的产物,应该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恩格斯的优秀品质中去找原因。四、教师指导:答案提示:
(1)在中学时代就关注工人阶级的命运,树立起“帮助劳动人民”的价值观,并深入研究了英国社会状况,确立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唯利是图,使恩格斯坚信工人阶级将利用斗争获得自身的解放,并在社会变革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四、教师指导:4.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做了哪些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工作?
解题关键:注意时间锁定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工作”的限定。
思路引领:按时间顺序把其工作罗列即可。四、教师指导:答案提示:
在理论和思想上指导各国工人运动;指导和推动了第二国际的成立;全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其《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第一次系统探讨了人类社会的史前史,揭示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消亡的规律。四、教师指导:5.列宁为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从事了哪些活动?
解题关键:组织准备、思想准备。
思路引领:从政党的条件方面归纳。四、教师指导:答案提示:
将圣彼得堡的马克思主义小组联合成一个统一组织──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同各地革命者联系,计划把分散的马克思主义小组统一为工人政党;1900年创办《火星报》宣传革命理论,为建党做理论宣传。四、教师指导:6.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哪些理论与实践探索?
解题关键:列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活动。
思路引领:按时间顺序把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按理论和实践两条线归纳概括。四、教师指导:答案提示:
1918—1920年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以失败而告终;1921年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探索出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列宁晚年还在理论上对工业化、民族关系、政权建设和政党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四、教师指导:7.毛泽东对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做出了哪些独创性贡献?
解题关键:抓住“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独创”三个限定语,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解答。
思路引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胜利的革命道路”。独创是指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而创新的思想理论和实践活动。四、教师指导:答案提示:
1927年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实践上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1928—1930年,毛泽东根据井冈山斗争实践,提出并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从理论上对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作了阐述。四、教师指导:8.如何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功绩?
解题关键:理解“功绩”的本质含义,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
思路引领:先总体评价,然后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四、教师指导:答案提示:
毛泽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其贡献突出表现在:领导党和人民找到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新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领导党和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党和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探索一条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的努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毛泽东为古老中国走向繁荣昌盛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总之,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政治舞台上最活跃的、时间最长、贡献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世纪伟人。四、教师指导:9.叙述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前期的主要活动
解题关键:在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前期
思路引领:主要革命活动四、教师指导:答案提示:四、教师指导:10.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在新时期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解题关键:邓小平同志规划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和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新时期是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思路引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四、教师指导:答案提示:
1978年,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果断地提出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口号,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决定实行改革开放。1982年,党的十三大上,在邓小平同志的主持下规划了经济发展的三步走战略,并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坚定了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政策、路线。所以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同志是我们党继毛泽东之后最伟大的历史人物。邓小平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他果断地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指导思想,实现党和国家历史的伟大转折,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成功地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五、课堂评价:
(一)课堂练习:
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露资本主义剥削实质和秘密的学说是
A.唯物主义史观 B.阶级斗争学说 C.剩余价值学说 D.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学说
2、马、恩的合作被后人称为人类“最伟大的合作”,下列革命理论和实践属两人共同完成的是:①改组正义者同盟 ②写作《共产党宣言》③完成《资本论》④参加1848年欧洲(德国)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马、恩合著,发展黑格尔的辩证法并第一次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著作是
A.《德意志意识形态》 B.《神圣家族》 C.《德法年鉴》 D.《共产党宣言》CCA4、马克思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标志是
A、《〈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发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资本论》的发表 D、第一国际的成立
5、结合十月革命背景分析,在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下列哪个文件中体现出来
A、《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B、《告俄国公民书》
C、《土地法令》 D、《和平法令》
6、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回忆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商店又开始有产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了。”这本质上说明新经济政策
A.适应了经济发展规律 B.克服了社会混乱局面
C.恢复了国民经济 D.提高了生产积极性ADA7、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过程中的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对中国革命影响深远,其中影响最大的举措是
A、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B、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决定放弃长沙的计划 D、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8、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这一“伟大传奇”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A.1935.10,陕北会师 B.1935.10,会宁会师 C.1936.10,陕北会师 D.1936.10,会宁会师
9、四川广安邓小平一故居有一幅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挽狂澜于既倒……兴卫扶农,……”此联创作应该晚于
A.1966年 B.1975年 C.1978年 D.1992年
10、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DDCD11、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三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两者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南方谈话
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
——《列宁选集》第四卷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3分)
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工业的发展。(3分)
⑵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3分)
实践: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1分)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国家工业化基础。(1分)
⑶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讲话的基本思想并指出其意义。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列宁和邓小平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主张有何类似的发展与突破?(6分)
基本思想:“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也可以使用市场经济体制)。
意义: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基础。(4分)
发展与突破:(在无产阶级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来发展经济。(2分)(二)小组评价:(A、B、C、D)
(三)教师评价:(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