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人教七上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
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学习目标
新课引入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2
3
4
5
1
随堂练习
2023中考真题演练
61
学习目标
新课引入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2
3
4
5
1
随堂练习
1.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人的生活特点,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重要意义;
2.通过识读《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等,了解不同地区的房屋特点,学会从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认识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取得的成就,达到对我国悠久历史的认同与尊重。
学习目标
重点
新课引入
山顶洞人
复原头像
北京人
复原头像
半坡居民
复原头像
平均寿命仅13.5岁
平均寿命仅21.7岁
平均寿命仅30-40岁
为什么半坡居民平均寿命得到大幅度提高?
充足的食物来源,安全的生活环境,生产工具的进步……
新知学习
原始农业的发展
1.原始农业的兴起过程:
(1) 萌芽:大约20000年前,我国先民开始对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帮助这些植物更好的生长。
(2)兴起: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3)代表:南方长江中下游栽培水稻,北方地区栽培粟和黍。
(4)地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黍均发现于中国。
稻(去壳后称大米)
粟(俗称小米)
黍(去皮称黄米)
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
北京东胡林遗址
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
炭化稻谷 刻符龟甲 七孔骨笛
特点:
分布广泛,集中在大江大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原因:
沿江、沿河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水源充足,有利于生产生活。
观察思考:古人类农耕遗址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呢?原因是什么?
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2. 原始农业的发展
(1)表现:
① 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稻作和粟作农业分别在我国南北方逐渐推广。
② 原始农业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农业在生活中所占比重增加。
③ 出现了家禽饲养、制作陶器等。
江西仙人洞
遗址复原陶罐
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陶器之一。
农业生产工具—耒耜图
耒是耒耜的柄, 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耒耜作为翻土工具,用来耕种(骨耜)。
裴李岗遗址出土羊头、猪雕塑
家畜的饲养
开始出现。
农作物的种植
家猪饲养的出现
聚落的形成
磨制石器的发展
(2)原始农业兴起与发展的4个标志:
根据材料想一想:原始农业的兴起对人类文明有何影响?
3.意义
材料一:充足的粮食,就使得我们人类社会可以进行更细致的社会劳动分工,使得一部分人脱离基本生活需求的生产活动,而从事更高级的一些社会活动,例如社会管理、艺术品的创造、手工业的生产和专门从事战争等等。而这些不同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也使得我们人类社会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都直接导致了文明社会的出现。
——纪录片《中国通史》第3集
材料分析
原始农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固定的食物来源,人来再也不用为了食物去迁徙,从而过上了定居生活,房屋、村落随之出现,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河姆渡人的生活
时 间
生活地点
房屋建筑
粮食作物
生产工具
家畜饲养
生活用具
距今约7000年
长江流域 浙江余姚河姆渡
干栏式建筑、木结构水井
骨耜
水稻
陶器、玉器、简单的乐器骨哨、
象牙雕刻、天然漆
猪、狗、水牛
河姆渡人的生活
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
原因: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气候湿热。
作用:①通风防潮;②防虫蛇猛兽;③下层可饲养家禽家畜。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五蠹[dù]》
思考:河姆渡人为什么要建造这种的房子?
河姆渡陶钵碎片上绘制的稻穗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1.粮食作物——水稻
2.生产工具——骨耜
骨耜(sì)
3.家畜饲养
河姆渡出土的水牛骨
说明河姆渡人会种植人工栽培稻,饲养家畜,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发展。
4.手工业
河姆渡遗址内模拟古人
用泥土制作陶饮器
象牙雕刻
猪纹陶钵
骨哨(乐器)
玉玦
表明河姆渡人手工业比较发达。
半坡居民的生活
时间
生活地点
房屋建筑
粮食作物
生产工具
家畜饲养
生活用品
距今约6000年
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石斧、弓箭、磨制石器、骨器、鱼钩(叉)
粟
猪、狗
半坡居民的生活
制作彩陶,彩陶有纹饰图案;有装饰品和乐器;有骨针、骨锥等,会制衣
半坡遗址图
房屋聚落
壕沟
1. 房屋建筑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灶坑
柱洞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房屋建筑不同的原因?
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
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1.因为河姆渡人居住在长江流域,气候湿热,干栏式房屋可以防潮,还可以防蛇虫猛兽之害。
2.半坡人居住在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少雨,半地穴式的房屋有利于防寒保暖、防风,冬暖夏凉。
今天的黄土高原窑洞
今天的江南水乡吊脚楼
都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
2. 粮食作物——粟
半坡遗址出土的粟
半坡遗址出土的石磨盘
石锥
石锛(bēn)
石刀
石凿
骨制箭头
3. 生产工具——农具、渔猎工具
半坡出土的骨制鱼钩
耐旱作物
5. 手工业:
4. 家畜饲养:
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
陶埙(乐器) 装饰品 纺纶 骨锥
半坡遗址出土的狗下颌骨
半坡遗址出土的猪骨
半坡人已经会简单的纺织、制衣
思考探究
链接课本P13——课后活动
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证实,在距今约 5000 年,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进入了早期文明社会。请谈谈你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认识。
参考答案:早在五千年前我们的文明就出现了,而这些文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孕育出了中华民族这个伟大的民族,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在骄傲的同时还要不断努力,努力将我们的文明传承下去。
【家国情怀】
北京人的打制石器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70万年前)
河南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
石磨盘和石磨棒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7000年左右)
1.新石器时代 VS 旧石器时代
知识拓展
距今约300万年
距今约10000年
距今约5000年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2. 从“刀耕火种”到“耒耜耕作”
耒耜耕作:
古代耕地翻土的农具。耒是耒耜的柄,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
河姆渡遗址发现的骨耜
复原图
大禹手持耒耜治水
刀耕火种:
砍伐树木,焚烧树桩与野草用作肥料,然后直接在燃烧过的地区播种的耕种方法。
课堂小结
遗址名称 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地处流域
原始 农业 农作物
农具
原始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
建筑形式
相同点
距今约6000年
距今约7000年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长江流域
水稻
磨制石器,骨耜
猪、狗、水牛
陶器;玉器;乐器;天然漆
干栏式建筑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猪、狗
磨制石器,骨器,角器,弓箭
粟
黄河流域
陕西西安半坡村
彩陶;装饰品;乐器;纺织
①都处于新石器时代;②都产生了原始农业、原始手工业;③都定居生活
随堂练习
1. 从数百万年前人类出现开始,人们就使用石头作为工具。下图为某地区考古出土的石器,可以用此说明该地区原始居民( )
A.以捕鱼狩猎为主 B.已从事农业生产
C.过上了定居生活 D.学会了饲养家畜
B
2.榫卯结构是中国木质古建筑常用的结构,其主要特点是利用柳卯而不是钉子来加固物件。河姆渡遗址就发现了成排样卯相连的木桩、大量的木板和很多带榫卯结构的构件。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了解河姆渡人的( )
A.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B.干栏式建筑
C.猪纹陶钵 D.人面鱼纹彩陶盆
B
3.在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遗址出土了制作精美的玉器。据此判断, 与该遗址居民生活的时代最接近的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半坡人
D
1.(2023年北京市)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材料可作为我国原始农业发展证据的是( )
A B C D
A.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农耕生活想象图 D.曲辕犁模型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我国原始农业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距今7000年的稻谷遗存,反映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B项正确;A项图片反映的是北京使用的石器,北京人会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工具,采用各种不同的打制方法,排除A项;想象图不能作为证据,排除C项;曲辕犁反映的是唐朝农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3年甘肃省天水市)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天水秦安)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文化遗址之一。该遗址发掘房址241座,还采集到已碳化的黍和油菜籽。据此推断,大地湾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集体群居 B.采集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该遗址发掘房址241座”表明大地湾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的生活,“还采集到已碳化的黍和油菜籽。”表明大地湾原始居民已经有原始农耕,C项正确;“该遗址发掘房址241座”不能说明是集体生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采集渔猎,排除B项;铁犁牛耕是春秋时期出现的,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3年甘肃省金昌市)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生活方式的转变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和所学可知,制造和利用生产工具是人类进人文明时代的标志, 而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原始人类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 从狩猎到饲养家畜这个演进过程的决定力量,D项正确;采集到种植等的转变和建筑技术的进步无关,排除A项;生活方式的转变有助于推动人类的演进,但不是主要因素,排除B项;饲养水平的提高与从采集到种植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3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在河南东南部的淮河上游,有一处距今8000多年的舞阳贾湖遗址,那里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这证实贾湖居民( )
A.已经学会保存火种 B.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C.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D.会制作简单乐器骨哨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那里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分析可知,出土的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证明贾湖居民已经学会水稻种植和畜养,他们过着原始的农耕生活,C项正确;已经学会保存火种,与材料反映的从事原始农耕生活无关,排除A项;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与材料反映的从事原始农耕生活无关,排除B项;会制作简单乐器骨哨,与材料反映的从事原始农耕生活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考古发现,河姆渡遗址中有大量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稻谷外形完整,颗粒大小接近现代的栽培稻。这可以证明河姆渡人( )
A.懂得人工取火 B.人工栽培水稻
C.饲养多种家畜 D.使用铁制农具
【答案】B
【详解】据题干“河姆渡遗址中有大量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稻谷外形完整,颗粒大小接近现代的栽培稻。”可知,河姆渡原始遗址出现大量的稻谷说明河姆渡人已经掌握人工栽培水稻的技术,B项正确;人工取火、家畜饲养与水稻种植无关,排除AC项;铁制农具最早使用是在春秋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3年湖南省常德市)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城址是湖南澧县的(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城头山遗址 D.河姆渡遗址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城头山古文化遗址,是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是中国南方史前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的遗址,也是迄今中国唯一发现时代最早、文物最丰富、保护最完整的古城遗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城市,C项正确;北京人遗址、山顶洞人遗址均在北京,河姆渡遗址在浙江,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7.(2023年吉林省节选)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以上图示中,河姆渡人使用的生产工具的名称是什么?
【答案】
(1)骨耜。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河姆渡人生活在约7000年前,处于新石器时代,使用骨耜。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