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人教七上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
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
新课引入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2
3
4
5
1
随堂练习
2023中考真题演练
61
1.掌握战国七雄及三次典型战役,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2.了解商鞅变法的目的,识记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3.识记都江堰的修建和作用 。
难点
重点
学习目标
新课引入
赵括
依我的计谋定
能打败秦国!
纸上谈兵
画蛇添足
庞涓死于此树下
——孙膑
围魏救赵
增兵减灶
你知道以下成语出自哪些史实吗?
齐
燕
赵
魏
韩
楚
秦
春秋
战国
1.背景:(1)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小诸侯国不断被大国兼并。反映了
统一的趋势;(2)赵、韩、魏三家分晋;(3)田氏代齐。
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完全崩溃
七雄并起
新知学习
齐
燕
赵
魏
韩
楚
秦
2.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
春秋时期:
诸侯的旗号:“尊王攘夷”
战国时期:
“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史记·秦本纪》
战国时期争霸目标的变化:
从“尊王攘夷”的称霸战争到寻求统一的兼并战争。
战国形势图
材料一: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随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
材料二:战国时期三场经典战役
战役 交战双方 持续时间 参战人数 影响 典故
桂陵之战 魏—— 赵、齐 不详 齐国8万 魏国10万 魏国元气大伤 齐国逐渐强大 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魏——齐 不详 齐国10万 魏国10万 增兵减灶
长平之战 秦——赵 2年 秦国45万 赵国60万 赵国元气大伤 东方各国无力抵御 秦国进攻 纸上谈兵
根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的战争的特点?
规模大
参战兵力多
交战区域广
持续时间长
伤亡大
齐
燕
赵
魏
韩
楚
秦
乐毅改革
邹忌改革
商鞅变法
胡服骑射改革
吴起改革
申不害改革
李悝变法
如果你是诸侯国的
统治者,面对如此
频繁的兼并战争,
要怎样才能保证
自己不被别国消灭?
1.背景
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
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渴望获得政治权利
各诸侯国统治者
渴望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变
法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改革的
根本原因
改革的
直接动力
商鞅变法
改革的
政治原因
地主阶级的产生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奴隶
奴隶主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铁工具和农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开垦出
大量私田
农民
地主
地主阶级的经济利益需要政治上的保障,因此要求改革
瓦解旧制度,确立新制度
拓展延伸
商鞅变法的内容 作用(破旧立新)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加强中央集权,对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深远
提高农民积极性,
促进经济发展(国富)
提高军队战斗力(强兵)
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稳定社会秩序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促进经济的发展
(1)时间:公元前356年
2.内容和作用:
(2)人物:秦孝公、商鞅
商鞅铜方量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链接课本P35——材料研读
3.意义:
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又称卫鞅,公孙鞅。年轻时好刑名之学,熟悉变法理论和实践,听说秦孝公求贤若渴,于是他发奋图强,投奔秦国,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开始推行变法。期间率军大破魏军,因功受封于商,所以又称商鞅。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
法家思想
材料一:《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材料二:(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1.思考:商鞅变法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并联系当前改革,你有什么启发?
成功了。改革不是一帆风顺,过程曲折,但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我们应该向商鞅学习,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思考探究
2.思考: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趋势(根本原因);秦孝公的鼎立支持(客观原因);商鞅作为改革家的个人品质和得力措施。
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兴修水利。
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概况:
(1)时间:
战国时期(公元前256年)
(2)主持修筑者:
李冰(秦国蜀郡郡守)
(5)作用:
防洪、灌溉、水运等
2.意义:
(1)都江堰水利工程在今天仍然发挥着作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力;
(2)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反映出它在世界历史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地点:
秦国蜀郡岷江中游(四川成都)
鱼嘴 宝瓶口 飞沙堰
(4)构造:
结合课本P36,指出都江堰的主体工程及其功能。
都江堰示意图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都江堰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引水灌溉和防洪。几千年来,岷江在这里变害为利,造福农桑,将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并进而促进了整个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链接课本P37——材料研读
战国时期社会变化
格局之变
强国之变
商鞅变法
都江堰
形成了战国七雄
兼并战争
规模更大
兵力更多
时间更长
区域更广
课堂小结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东周时期朝廷软弱无力,列国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看来是个多事之秋。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历程的时期。”据此,说明当时的社会特点为( )
A. 奴隶社会开始瓦解,封建社会开始形成
B. 春秋霸主先后相继,战国七雄同时并存
C. 王室开始衰微,出现了大动荡、大变革
D. 铁制工具和牛耕开始了普遍使用与推广
C
随堂练习
2.下图是小明同学学习的部分历史笔记,请你帮他补全笔记中横线部分的内容( )
A.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B. 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C. 富国强兵在战争中取胜 D. 政治思想秩序重新确立
A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政治:各国变法
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
思想:百家争鸣
3.(2022·湖南怀化)“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这段话可以看出商鞅推行变法赏罚分明。商鞅在军事上的奖励措施是( )
A. 免除徭役
B. 授予爵位、赏赐土地
C. 赏赐金钱
D. 赐予奴隶
B
4.都江堰建成之初,灌溉面积五六十万亩。后来逐渐伸展到 13 个县,支流和渠道有 500 多条,灌溉面积 300 多万亩。材料表明( )
A. 都江堰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
B. 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水利枢纽
C. 都江堰的建成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D. 都江堰由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
C
1.(2023年北京市)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说明( )
A.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B.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
C.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 D.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表明农具促进农业生产,材料“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表明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新兴阶级的出现,根据材料“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可知,生产工具的进步有利于水利工程的发展,这些都说明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A项正确;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在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生产工具改进的原因,排除C项;水利工程只是材料的一部分,与材料意思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3年河南省)考古发现的战国中后期的铁器,出土范围遍及秦、齐、燕、楚等七国境内,器类包括农具、手工业工具、兵器和杂器。这表明当时铁器( )
A.象征贵族身份 B.制作工艺精良
C.实行官营专卖 D.得到广泛使用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考古发现的战国中后期的铁器,……器类包括农具、手工业工具、兵器和杂器”可知,当时的铁器得到广泛使用,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铁器是象征贵族身份,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制作工艺,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铁器官营专卖,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既免除了岷江泛滥的水灾,又便利了航运和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这一工程是( )
A.长城 B.大运河 C.都江堰 D.灵渠
【答案】C
【详解】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建成之后,既免除了岷江泛滥的水灾,又便利了航运和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根据题意,C项正确;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排除A项;隋炀帝时,开凿了贯穿南北的大运河,排除B项;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江河漓江,排除D项。故选C项。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