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落花生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 落花生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31 22:3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落花生》第二课时 逐字稿
【课前解析】
《落花生》是本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它以花生映照人生,文章内容简洁,脉络清晰,按照事情发展顺序主要记叙了作者小时候和家人一起“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看似平淡无奇,却借助落花生娓娓道出了朴素而珍贵的道理。内容安排详略得当,略写种花生和收花生,详写了尝花生和议花生,表达了作者许地山的父亲希望他们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期望孩子们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记叙了“我”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从中受到的教育。
【教学目标】
1.认识“亩、吩”等5个生字,会写“亩、播”等10个字,会写“播种、浇水”等7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能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借助落花生说明的做人的道理。
4.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
【教学重点】
能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借助落花生说明的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回顾导入,引入所有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学习许地山的落花生。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谁来借助导图为大家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我们通读课文后了解了课文,围绕着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和我们一家人在后园的茅亭里议花生的过程。
通过朗读课文中的对话和资料的补充,我们初步了解了花生有很多的用途。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弄清作者对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读中比较,感悟花生的品格
上节课,我们共同梳理了父亲议花生的部分内容,学习了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将花生那有用且谦虚的特点梳理出来。
这篇课文中的对话很多,在对话里,藏着作者的情感,让我们一同去探究
教师引读:一家人品尝着花生,谈论着花生。在引导孩子们认识到花生的好处后,父亲郑重其事地说:“(生齐读)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养成像花生一样的品格,父亲语重心长地说:“(生齐读)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父亲的话不仅是对儿女们说的,也印在了我们的心上:“(生齐读)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2、提问:你能读出父亲话里的含义吗?
学生交流预设:赞花生,谈做人。
3.理解句子。引导:年幼的“我”是怎样理解父亲的话的?
课件出示: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齐读句子。
(2)理解关键词“体面”。
课件出示:
体面:①面子;身份;体统。②光荣;光彩;面子上好看。③(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课文句子中“体面”的意思是哪个?(外表好看、美丽。)
(3)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是“只讲体面”的人? “只讲体面”好不好?
(4)举例子说一说: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呢?你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5)小结:父亲的话告诉我们,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对别人、对社会有好处的人,都是有用的人。
讲体面没有不好,但只讲体面而无用就不行!花生最可贵的是朴实无华、默默奉献,就像许多普通人一样,虽然平凡但对社会有贡献。作者许地山就是这样的人,许地山的父亲也是这样的人。
三、补充资料,感悟写法
1.补充资料,了解作者。
上节课,我们在介绍作者的时候曾留下过一个小悬念,作者将自己的笔名取为“落华生”,这个笔名与花生有着怎样的联系?老师这里还有两份补充材料,请你读一读。
课件出示:
许地山(1893—1941),现代小说家、散文家,笔名落华生。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192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后留学美国、英国。回国后在燕京大学等校任教,抗日战争前后在香港大学任教,并从事进步文化活动。著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等作品。
许地山的父亲:许南英,曾是清政府驻台湾筹防局统领。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面对侵略,许南英率部奋起抗击,但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台湾沦陷。出于爱国之心,许南英毅然抛弃家产,携全家回福建定居。许地山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要求子女们为人做事要脚踏实地,不求虚荣。所以,许地山后来不仅写了《落花生》一文追忆父亲的教诲,而且以“落华生”为笔名勉励自己。
2.读了材料,学了课文,你有自己的答案了吗,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先来进行交流。学生结合背景资料,交流体会。
预设:作者以“落华生”为笔名,就是为了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后来,他用行动实现了梦想,成为了一位优秀的作家。
3.教师点拨:看上去毫不起眼的花生,却有着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内在美。这种美深深影响了作者许地山,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他决心要像落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他常用的笔名为“落华生”。他像花生那样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一位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抗日战争期间,他更是为抗战事业劳心劳力,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年仅48岁。
花生的品格就是许地山的品格,像这样借助某个事物的特点来写人的品格的方法叫借物喻人。
四、读写结合,实践体验感悟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逐渐体会到借助具体事物表达情感这一写作手法,万事万物有规律,更有道理,下面我们先来看看这些事物。
1.辅以图片,体会特点
教师引导:那这些事物都有什么特点呢?
预设1:竹子长得笔直,它中间是空的,它还不畏严寒。
预设2:梅花的特点是不畏严寒,坚强乐观。
预设3:蜜蜂的特点是勤劳。
预设4:路灯的特点是牺牲自己,照亮他人。
2.联想相似品质的人。
教师引导:它让你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人呢?选择其中一个说一说。
预设1:我想说蜜蜂,它非常勤劳,我就想到了我的妈妈,她平时上班非常辛苦,很多时候都把单位的工作带到家里来做,尽管这样她还把家里整理得井井有条,我的学习也不放松,有时我看她累到不行在沙发上睡着了,我就很心疼。
预设2:我想说像路灯一样的人,我们的老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不辞辛苦,把知识传授给我们,是给我们指明前进道路的人。
教师小结:说得真好,老师看到了体谅父母的同学,理解老师的同学,能替他人着想的同学等等,老师真的很欣慰,现在就请你拿起笔来尝试着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写一写吧。
3.练笔及交流
教师与学生一起交流,点拨事物特点与人物品质之间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