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诗歌鉴赏-2023一模分类汇编(浙江地区)(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5诗歌鉴赏-2023一模分类汇编(浙江地区)(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31 22:27: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05 诗歌鉴赏-2023一模分类汇编(浙江地区)
1.把黄庭坚《菩萨蛮》摘录进梳理单,应该归入哪个主题(咏怀、言志、送别、离思、隐逸)?结合内容,简述理由。
菩萨蛮
黄庭坚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选自《全宋词》)
根据要求答题。
“诗词中的乐器”探究记录单
鼓类
①____________,边秋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第》) ②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点评一:读诗应想象。 发挥想象,调动听觉,鼓的声响不同,渲染了不同的诗境。
笛类
③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④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⑤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点评二:读诗可察象。 (1)这三句诗中的笛类意象在情感传达上有共同点,请结合至少两首诗词,说说你的发现:_________
琴类
⑥_______,琴瑟友之。(《关雎》) ⑦_____,_______。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⑧我醉欲眠卿且去,_______。(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课外资源: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魏·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注释: ①背景:阮籍处在司马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之中。政治形势险恶,阮籍虽有政治抱负,却不得而发,他小心翼翼,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 ②薄帷,薄薄的帐幔。③鉴,照。
点评三:读诗需贯通。 (2)相同的乐器,也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课外资源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与王维的《竹里馆》都描写了诗人独坐山林、借琴抒怀的场景,请阅读两首诗,探究两首诗中的琴意象所承载的情感内涵有何不同?
2.请补全探究单的诗句。
3.请一起研读学习资源,完成诗册中的“点评”部分。
4.“以彩绘境,以色写心”是重要的写作技巧。拓展联结,迁移思考。
文体 示例
古诗文 ①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②烟销日出不见人,_____。(柳宗元《渔翁》) ③其它古诗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运用了这一技巧?请写出连续两句(不能照抄本卷诗文)。_____,_____。
现代诗 感觉顾城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艾青 大堰河,今天 你的乳儿是在狱里, 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
小说 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
散文 曹文轩《孤独之旅》:“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1)根据积累,补全名句。
(2)结合《我的游荡》,联结表格中不同文体的示例,探究“色彩对情感表达”的作用。至少写出两条探究结果。
5.春望①
[唐朝]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病马②
[唐朝]杜甫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注释]①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写下这此诗。②本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杜甫经秦中辗转去往成都的漂泊时期所作。
“国家不幸诗家幸”,请你参照示例,结合《病马》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示例]《春望》中杜甫借“草木萧条”“战火”等沦陷区长安的一片萧条零落景象,表达了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之情,以及反对战争、期盼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可见,艰难的国运和窘困的个人命运,给予诗人写作素材并激发创作情感,促使他成长为一个优秀的诗人。
6.咏雪
姚合
愁云残腊下阳台,混却乾坤六出开。与月交光呈瑞色,共花争艳傍寒梅。
飞随郢客歌声远,散逐宫娥舞袖回。其那①知音不相见,剡溪乘兴为君来。
【注】①其那,其奈,无奈。
根据小文和小旅的对话,完成填空。
小旅:世人认为姚合诗歌“刻画景物亦较琐细”,这首诗歌中对雪的描写就是极好的印证。
小文:是的,这首诗从多角度描写了雪的美,其中首联“(1) ”一词写出了雪的形状,颔联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用(2) 、(3) 来衬托雪的色彩,颈联的“飞随”“散逐”两词写出了雪花随歌声漫天飞舞的动态美,实乃咏雪佳作。
小旅:有人说诗歌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雪花”表达了作者对洒脱人生的赞美。你能结合尾联具体分析一下吗?
小文:(4)
7.蒙昧之初,文字突围
【材料】
汉字 诗句 评点
见 采菊东篱下,①_____(陶渊明《饮酒》) 《饮酒》中的“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的发现,有悠然的情味。
看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甲】
观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②_____③_____(曹操《观沧海》) 《观沧海》中的“观”字统领全篇,先写实景,再写虚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抱负。
望 望江南 闲梦远南唐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注释】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
⊙说文解字
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1)根据积累,补全名句。
(2)紧扣“看”字,参考另两处评点,自选角度完成【甲】处评点。
(3)结合诗歌,参考“望”的甲骨文,分析“望江南”词牌的抒情之妙。
(4)辞典中将“望、见、观”解释为“看”。你认为合理吗?
甲骨文:望,表示登高远眺。
(《说文》)
试卷第4页,共5页
试卷第1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应该归入“隐逸”。这首词描绘了桥旁烟雨笼罩,春风吹拂着花儿的美丽景色,以及渔翁酒醉悠闲酣睡的情形,这种江山美妙的意味只有陶渊明最能理解。词人借此来表达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对荣利的摒弃和对先哲的崇敬。因此应归入“隐逸”。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词赏析。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是北宋词人黄庭坚所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集句词,词的上片描摹了一幅溪桥野渔图,表现了渔翁与自然交融的微妙乐趣,下片写江山美景。这首词效法王安石,巧妙地采用了移花接木的写作手法,通过细腻的文笔汇集唐代诗人杜甫的几句诗,描写出山川、溪桥等自然美景,表达了词人步先哲后尘、隐匿踪迹的决心。据此分析,这首词可归入“隐逸”类的主题。
2.①戍鼓断人行 ②霜重鼓寒声不起 ③谁家玉笛暗飞声 ④将军白发征夫泪 ⑤一夜征人尽望乡 ⑥窈窕淑女 ⑦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⑧明朝有意抱琴来 3.(1)示例:在古典诗词中,笛意象常常传达人们对朋友、家乡、国家的愁思。如《春夜洛城闻笛》中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引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如《渔家傲·秋思》中,通过对笛声的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氛围,表现了将士们思念故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表现了家国之思。
(2)《竹里馆》中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幽深的山林中只有一轮明月与悠悠琴声相伴,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物我相忘、高雅绝俗的境界。而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中,冷月清风,旷野孤鸿,诗人夜不能寐,起坐弹琴。在严峻的政治形势下,阮籍虽有政治抱负,却不得而发,以琴声来排泄心中的苦闷。这里的琴声着意写诗人的苦闷和忧思,表现诗人心灵上承受着的重压。
【解析】2.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作答时,一是要彻底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字、不写错字。本题注意“戍”“鼓”“笛”“征”“望”“窈”“窕”“篁”“琴”“啸”等字的书写。
3.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1)笛类意象:
《春夜洛城闻笛》中,根据“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可知,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引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渔家傲·秋思》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通过对笛声的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氛围,表现了将士们思念故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表现了家国之思;
《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可知,“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由此可知,这三句诗中的笛类意象在情感传达上有共同点:常常传达人们对朋友、家乡、国家的愁思。
(2)琴意象:
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 “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这首诗采用动静相形的手法,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起坐弹鸣琴”是动;清风吹拂,月光徜徉,也是动。前者是人的动,后者是物的动,都示意着诗人内心的焦躁。然而。这里的动是似如磐夜色为背景的。动,更衬出了夜的死寂,夜的深重。茫茫夜色笼罩着一切,象征着政治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心灵上承受着的重压。这首诗言近旨远,寄托幽深,耐人寻味。表现在严峻的政治形势下,阮籍虽有政治抱负,却不得而发,以琴声来排泄心中的苦闷。这里的“琴声”着意写诗人的苦闷和忧思,表现诗人心灵上承受着的重压;
《竹里馆》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幽深的山林中只有一轮明月与悠悠琴声相伴。这里的“琴声”,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物我相忘、高雅绝俗的境界。
由此可知,同样是“琴声”,相同的乐器,传达的情感却不同。
4.(1)①黑云压城城欲摧(注意“摧”写法)②欸乃一声山水绿(注意“欸”写法)③示例: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示例:①色彩能体现作者的情感。亮色暖色往往代表心情愉悦,暗色冷色调则代表内心的惆怅悲伤,在《我的游荡》里,李娟用纯黑色表达自己的悲伤孤寂之情,用“耀眼的金色光斑”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②不同的语境下,作者对同一色彩的感知也会有所不同。《我的游荡》和《孤独之旅》当中的“绿”沉静、有压迫感,而《感觉》中的“绿”给人无限生机。
【详解】(1)本题考查积累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摧”“欸”的正确书写。③示例: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本题考查理解色彩及其作用的能力。
依据“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可知,作者运用黑色的云彩表现我军形势危急的状态,运用将士们身穿的铠甲明亮的描述,表现了将士们同仇敌忾,决心誓死保卫国家的坚强决心。“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用黄色表现出对保姆的怀念之情。“‘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用红色表现作者对土地、国家的热爱之情;所以,色彩能体现作者的情感。据此,在《我的游荡》里,作者用“突然回头,满山谷绿意灿烂,最低最深之处蓄满了黄金……”,用黄金色代表自己愉悦的心情;“下雨时,当阴云密布的天空破开一个洞口,阳光会如火山融浆一样从那里涌出来,强有力地穿透雨幕,做梦一样在群山间投下金光耀眼的光斑”,用“金光耀眼的光斑”代表自己见到美景时的内心的激动。所以,色彩能能体现作者的情感。
依据《孤独之旅》“‘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中的“绿色”可知,其象征着杜小康对未来茫然的心态,给读者一种压迫感;依据《我的游荡》第⑩段“微雨的时光又湿又绿。阴云沉沉,世界却并不黯淡。相反,比起在通彻的阳光中,阴天里的世界更加清晰,更加深刻,满目的绿意也更加鲜艳生动。阴天里的红色花也比平时更红,河水也更清澈锐利”可知,这里用绿色表达了作者愉悦的情感。所以,即使同一颜色,在不同的语境下,其情感也不尽相同。
5.《病马》以“病马”自比,塑造了一个艰难漂泊天地间的老诗人形象,表达诗人辛劳、怨恨、不平之意,表现诗人晚年落魄的心态。可见,国家个人艰难处境下的感慨与悲叹,艰难处境间接成就了优秀的诗篇,也成就了优秀的诗人。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病马》是一首有寄托的咏物诗,通过吟咏那“老尽力”的病马,来表现自己晚年那种落魄的心态,塑造了一个艰难漂泊天地间的老诗人形象。马“老”且“病”,与杜甫晚年的身体状况相似;马处“关塞深”,与杜甫晚年落魄流寓边地的政治境遇相似;马“尘中老尽力”,与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相似;马“驯良”忠诚,与杜甫忠君爱国的精神相似。国家危难之际,诗人也在外漂泊,远离故乡亲人,孤独一人,这样的处境让诗人的悲叹不由生发,为诗人创作文学作品提供了素材和环境,从而成就了伟大的诗人。
6. 六出(六出开); 月光; 寒梅; 就像王子猷访戴未遇知音一样,雪花漫天飞舞却未能遇见春天,虽有遗憾,却顺从了自己的兴致。作者借雪花这个形象来表达只需注重过程,不必拘泥结果的洒脱、率性的人生态度。
【详解】第1—3空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刻画景物亦较琐细”意为诗人在描写景物时较为细腻,这要求学生从写景角度的层面进行分析。
首联“愁云残腊下阳台,混却乾坤六出开”意为:腊月将尽,愁云散去,茫茫天地间六角雪花漫天飞舞。据此可知,诗人用“六出开”一词写出雪的形状。
颔联“与月交光呈瑞色,共花争艳傍寒梅”意为:雪花与月光交相辉映呈现出一片祥瑞之色,像寒梅一样在冬天傲然绽放色彩艳丽。由此可知,颔联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用月光、寒梅来衬托雪的色彩。
第4空考查情感主旨。
尾联“其那知音不相见,剡溪乘兴为君来”意为:就像王子猷兴致来时去访戴不遇一样,只为寻觅知音而划船来到剡溪。尾联运用了典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王子猷访戴未遇知音和雪花随风飞舞却无法遇到春天,意在表明自己的人生志趣:人生只要注重过程,尽兴则可,何必拘泥于结果。表现了诗人率性而为、乐观豁达的襟怀。
7.(1)①悠然见南山;②水何澹澹;③山岛竦峙。
(2)“看”字铿锵有力,苏轼自比打虎的孙权,自得之意喷薄而出,体现了他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委婉地寄寓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3)“望”字,有登高远眺之意,李煜作为亡国之君,“望”体现其作词的当下境遇。全词以“闲梦”起,先写春风拂面、水波荡漾、群花动人的绮丽画卷。后写出千里江山皆凄寒,舟人孤独,笛声哀怨的江山秋晚图。“望”字更给人山高水远之感,望见一场必将消散的凄美梦境,更能表达追思故国的哀情。
(4)示例:我认为不合理。每一个字都是独一无二的。“见”字单纯明白,在陶渊明笔下更有无意间的悠然情味,“看”字铿锵有力,将诗人的自得豪情合盘托出,“观”字有居高临下之感,视野的无限更可见诗人的胸襟开阔,而“望”字让人想到引颈看远方的场面,更有悠长的余韵。因此,我们要结合语境,感受每一个汉字的奇妙魅力,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
【详解】(1)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注意“悠、澹、竦峙”等字的正确书写。
(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意思是: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我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英姿。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看”字铿锵有力,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有力地表现了他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结合下阕“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可知,此处委婉地寄寓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3)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理解。
根据“甲骨文:望,表示登高远眺”可知,“望”字,有登高远眺之意。《望江南 闲梦远》作者是南唐后主李煜,结合注释“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可知,李煜是亡国之君,“望”体现他失国后境遇和心情。根据“闲梦远,南国正芳春”“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可知,不仅“望”望见了春暖花开的美好季节,也望见了气氛萧索的清秋。全词以“闲梦”起,以秋意收,用凄寒冷寂的秋景直抒作者孤苦怀思的悲情,蕴含着追思故国的哀情。
(4)本题考查看法。应先答出观点不合理,然后结合材料内容分析。
示例:我认为不合理。根据“甲骨文:望,表示登高远眺”,“望”是站在高处往远处看,结合《望江南 闲梦远》可知视野和意境更开阔,暗含着思国之悲。结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知,“见”有随意的意思,表现了作者的有限合惬意。结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可知,“看”字铿锵有力,暗含自得之意,表现了诗人的豪情。结合“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可知,“观”有居高临下之意,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博大的胸怀。可见,每一个字的意蕴都是独一无二的、无可代替的,因此不能将“望、见、观”统统解释为“看”。
答案第4页,共5页
答案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