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时练(含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时练(含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31 22:2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1.(2022·沧州高一期中)康熙皇帝有“皇帝科学家”的美誉。他多次在公开场合就科技问题训斥儒家士大夫:或批评他们“全然不晓得算法”,或教导他们“《尧典》敬授民时,都是帝王大事,如何可不讲究!”对康熙帝的做法正确的历史解释是(  )
A.企图利用科学知识提升政治权威
B.反映了清朝满汉矛盾的政治现实
C.说明士大夫对世界大势愚昧无知
D.放弃成为“圣王”统治者的追求
2.(2022·泸州高一期中)清代对官员的考核分为京察和大计,分别对京官和外官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京察一等、大计一等和二等的部分官员将被引见给皇帝。被引见的官员中,经常有人被取消“一等”或“卓异”的评价。这一做法(  )
A.表明选官制度日臻完善
B.是吏治澄清的表现
C.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D.体现了人治的色彩
3.(2022·金昌高一期中)明代的内阁与清代的军机处都不是事实上的宰相府,无论是内阁制中的首辅,还是军机处的军机大臣,都仅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的首领。明代内阁首辅与清朝军机大臣的共同特点是(  )
A.统领六部,协助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处理各地的军政事务
4.(2023·昆明高一阶段练习)《清史稿·洪亮吉传》记载:“盖人才至今日,消磨殆尽矣……以模棱为晓事,以软弱为良图,以钻营为取进之阶,以苟且为服官之计。”形成此现象的社会原因是(  )
A.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科举考试的影响
C.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D.清朝大兴文字狱
5.(2022·江门高一期中)乾隆五十八年(1797年),清廷颁布《钦定西藏章程》,规定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地位相等,为西藏地方政府的决策者;达赖、班禅及各呼图克图的灵童转世,必须在驻藏大臣的亲临监视下,集众喇嘛采取“金奔巴瓶”抽签的方式来决定。这一章程的颁布(  )
A.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B.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理
C.说明驻藏大臣地位最高
D.消除了西藏地区的社会矛盾
6.(2022·连云港高一期中)下表是清朝在各民族地区的管理举措。据表可知,清朝(  )
地区 举措
西藏 设驻藏大臣与当地达赖、班禅共管,清廷监督实行“金瓶掣签”
新疆 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原维吾尔族头领伯克可世袭,由清廷委任并为其定品级
蒙古 设盟、旗两级单位,盟长、旗长由蒙古王公担任,清廷任命
云贵 在条件成熟地区取消了土司世袭之制,依汉制设立府、厅、州、县,任命流官管理
A.正式将西藏地区纳入中央版图
B.消除了民族分裂的隐患
C.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直接管理
D.因地制宜处理民族事务
7.(2022·菏泽高一期中)下图为清朝疆域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在①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
B.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②地区
C.基本奠定现代中国版图基础
D.设置伊犁将军总领东北军政
8.(2022·台州高一期中)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该政策是(  )
A.君主专制 B.奏折制度
C.闭关自守 D.中央集权
9.(2022·固原高一期中)嘉庆十八年九月,天理教起义愈演愈烈,史书记载:“数十逆贼,哄然直进,官兵空手遮拦,皆由经年累月不修军器”;震惊之余,嘉庆帝下诏罪己,将本朝与发生“梃击案”的明朝相提并论,亲自撰写《因循疲玩论》。据材料可推知嘉庆(  )
A.试图引导群臣摆脱天朝上邦的意识形态束缚
B.试图对专制体制内孕育的民主色彩加以扼杀
C.意在挽救积重难返的清代吏治困局
D.意在重构兴利除弊的中央行政中枢
10.(2022·北京丰台高一期末)下列历史事件和现象反映的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①统治危机初步显现 ②孕育着向近代转型的因素 ③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④对外政策由开放趋向保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2022·湖南卷)嘉庆七年(1802),户部侍郎兼管钱局二品大员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时,却以南书房行走(即在南书房当值的官员)的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这反映当时(  )
A.君主的高度集权 B.官员俸禄入不敷出
C.南书房地位提高 D.中央吏治十分混乱
12.(2022·辽宁高一期中)1624年,荷兰侵占台湾后,建造台湾城作为其大本营,“城墙有几处厚达六尺,侧翼厚四尺,四周围以围墙,约三丈高,十八寸厚,各个墙角内填以沙砾”。两座主堡周围建有七座棱堡,配备大量火炮,“从市区通过城堡的大路毫无掩蔽”。这(  )
A.表明荷兰占据台湾是蓄谋已久的
B.阻断了台湾与内地的经贸往来
C.促使清廷采取更周密的应对措施
D.增加了郑成功收复国土的代价
13.(2022·天津高一期中)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彻底改变了王朝国家长期存在以中原为中心,由内而外划定边疆的传统做法……此后,自康熙到乾隆年间,中俄多次签订条约划定边界,逐步明晰了中俄双方的疆界和相关权益,同时也划定了与藩属国朝鲜的边界。这反映出清朝前期(  )
A.被迫对外妥协 B.主权国家观念的萌发
C.疆域完全确定 D.朝贡体系瓦解
14.(2022·杭州高一期中)两宋时期,在远洋航行工具的帮助下,官方使节与私人商旅出海贸易活动频繁,而到了明清时期政府推行“海禁”,在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这主要体现了(  )
A.治国农本观念影响军事决策
B.我国海洋权益受到外来干涉
C.古代海洋资源的利用不彻底
D.航海存在主动到被动的转变
15.(2022·宁波高一期中)(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形势图
材料二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统治者为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努力。近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基本奠定。清朝的统治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的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1)观察“元朝形势图”,指出元朝疆域的特点,并说出元朝为巩固疆域的大一统进行的制度创新。(7分)
(2)结合所学简述康雍乾时期统治者对西藏地区治理的主要举措,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前期国家疆域奠定的重要意义。(8分)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1.A [康熙帝重视科技,批评儒家士大夫不关心科技知识,其意在利用科学知识提升政治权威,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出民族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士大夫对世界大势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康熙帝放弃成为“圣王”,排除D项。]
2.D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皇帝可以改变官员的评价等级,可见皇权的至高无上,体现了人治的色彩,D项正确;材料不足以说明选官制度的完善,排除A项;材料中的现象与吏治澄清没有关系,排除B项;材料中的做法无法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排除C项。]
3.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内阁和军机处都是辅佐皇帝处理机要政务的秘书机构,但是都没有决策权,C项正确;六部并不是内阁和军机处的下属机构,排除A项;内阁和军机处都不能决策国家大事,排除B项;内阁和军机处是中央机构,与地方军政事务无关,排除D项。]
4.D [材料反映了当时的知识分子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学术研究迎合官府观点的现象,这是清朝大兴文字狱造成的恶果,D项正确;闭关锁国、科举考试、商品经济与学术风气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B、C项。]
5.B [《钦定西藏章程》规定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并实行“金瓶掣签”制度,这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理,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民族平等的原则,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地位相等,排除C项;“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6.D [依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清朝在处理民族事务时,在不同地区采取了不同的政策,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特点,D项正确;元朝时正式将西藏地区纳入中央版图,排除A项;“消除”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直接管理”表述错误,排除C项。]
7.C [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中的清朝疆域图反映了清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C项正确;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地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②是台湾,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排除B项;清朝设置伊犁将军总领西北军政,排除D项。]
8.C [根据材料“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可知,该政策是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C项正确;“君主专制”在明清之前就已存在,且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奏折制度”与“防守和排外”无关,排除B项;“中央集权”在明清之前就已存在,且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
9.C
10.C [依据材料“人口增长资源紧缺”等信息可知,明清时期存在内外危机,①正确;依据材料“出现雇佣劳动的手工工场”等信息可知,明清时期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这体现了明清时期孕育着向近代转型的因素,②正确;依据材料“实行海禁闭关政策”可知,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由开放趋向保守,④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无法得出明清时期科技水平领先世界的结论,③错误。由此可知,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
11.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书房是皇权高度集中的产物和象征,地方官员敬畏皇权而敬畏南书房行走周兴岱,他才以此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A项正确;材料没有官员俸禄入不敷出的信息,排除B项;雍正设立军机处后,南书房地位下降,“嘉庆七年”与此不符,排除C项;“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是地方而不是中央吏治混乱,排除D项。]
12.D [材料说明荷兰建造的台湾城很坚固,这说明郑成功收复台湾难度很大,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荷兰占据台湾是蓄谋已久的,也没有涉及台湾与内地的经贸往来,排除A、B项;郑成功打败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排除C项。]
13.B
14.D [根据材料“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及所学可知,明清政府长期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航海由主动转变为被动,D项正确;材料中的“海禁”政策不是军事决策,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我国海洋权益受到外来干涉,排除B项;对海洋资源的利用不彻底只是表面现象,排除C项。]
15.(1)特点:空前辽阔。
创新:实行行省制度;实行驿站制度;设直属中央的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管理西域地区;设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
(2)举措: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等法律,实行金瓶掣签;中央设置理藩院。
意义: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稳定和巩固,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