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1.(2022·泸州高一期中)如图是英国漫画家吉尔雷创作的漫画《在北京朝廷接见外交使团》,该画于1792年9月出版,经常被引用以形容中国乾隆皇帝面对单膝跪地的马戛尔尼时高傲、自大、不屑的样子。而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发生在1793年,且单膝跪地是当时欧洲王宫标准的觐见礼。这表明( )
A.历史解释决定历史存在
B.史料实证影响历史存在
C.历史认知应具备前瞻性
D.史料实证需要严谨客观
2.(2022·襄阳高一阶段练习)如表为1821-1834年中英棉纺织品进出口数据表。由此可知,当时( )
年份 英国输入中国棉纺织品价值 中国输入英国棉纺织品价值
1821 13 621银圆 1 317 626银圆
1831 246 189两 386 364两
1834 451 567两 16 304两
A.英国加紧武力侵华 B.英国机器生产优势凸显
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中国社会经济日渐凋敝
3.(2022·银川高一期末)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派人编译瑞士法学家瓦特尔的《国际法》,书中有一条规定“各国有禁止外国货物不准进口的权力”。这从法理上说明中国当时( )
A.实施“闭关锁国”政策是合理的
B.禁止鸦片符合《国际法》的规定
C.融入世界市场顺应了历史的潮流
D.抗击英法和瑞士的侵略于法无据
4.(2022·海东高一期末)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后,清廷许多大臣认为,仅凭“天朝声威”就可以“慑服夷人”,甚至误传“茶叶大黄,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有人还提出“绝市闭关,尔各国生计从此休矣”,完全不把外国人放在眼里。这表明,当时清政府( )
A.普遍主张严禁鸦片 B.注重营造禁烟舆论
C.力争国家主权独立 D.固守天朝上国观念
5.(2022·银川高一阶段练习)“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2022·达州高一阶段练习)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 100万元下降到1 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B.鸦片战争时期广东人抵制洋货
C.鸦片战争打击了广州对外贸易
D.清政府加强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7.(2022·南通高一期中)下图阴影部分显示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丧失的边疆领土。抢占这一地区的列强是(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8.(2022·南阳高一阶段练习)鸦片战争后,魏源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并在《海国图志》中介绍各国的历史和军事技术,但受到猛烈地抨击,被斥责为“溃夷夏之防”“倡乱之阶”。这说明当时( )
A.倡导学习西方的制度和器物
B.摆脱了“天朝上国”理念
C.顽固派势力阻碍了社会转型
D.思想解放仍然任重道远
9.(2022·衡阳高一期末)《海国图志》中记录了众多的“他者”形象,除了传统以华夏为视角的“小他者”外,还有两类“大他者”,其一以英国为代表,其二则是西方的舰船、枪炮等。《海国图志》的这一分类( )
A.突破了传统的“夷夏观”
B.凸显了师夷长技的理念
C.孕育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D.改变了国人的认知方式
10.1848年徐继畬的《瀛寰志略》初刻时,士林间反应冷淡,因书对英国多有正面述评,被时人认作“颇张大英夷”。19世纪60年代以来影响才逐渐扩大,成为国人直面世界的启蒙书。这反映出( )
A.时人抛弃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B.列强侵略激起民众抵制
C.当时学习西方已成社会共识
D.国人思想解放逐渐深入
11.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 )
A.歪曲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B.揭示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点明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12.(2022·桂林高一期末)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后,尽管中国进口关税很低,但除了鸦片的大量涌入外,英国产品依然没有能力进入中国。因此马克思说,惯于吹嘘自己道德高尚的“约翰牛”,隔一定的时候就用海盗式的借口向中国勒索军事赔款。这表明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无法扭转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B.清政府失败的对外政策
C.英国为了扩大对华鸦片贸易范围
D.英国因工业革命而强大
13.(2022·天津高一阶段练习)同治年间,清政府在给英国公使阿礼国的节略中明确提出:中外“且亦各有国体及自主之权。如时势可行,及无碍国体政权者,中国原有自主变通之法;其窒碍难行者,无论不能勉强”。据此可知,当时的清政府( )
A.放弃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
B.民族意识和主权意识增强
C.强调改革政治制度的意图
D.反对与列强协商解决问题
14.鸦片战争后,魏源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新的诠释,他认为“无为”乃是“非治之而不治,乃不治以治之也”,体悟老子的“无为”思想如同《易》《诗》一样可知“诗人之所发愤”“作者之所忧患”,并主张将此体悟与“革虚而之实”相结合,做到“去伪、去饰、去畏难”。这反映出魏源( )
A.肯定体用之道中“中学”的价值
B.肯定了人与自然争胜的必然性
C.唤醒国人革新政治的忧患意识
D.根植传统探求救亡的经世之道
15.(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所占的全世界制造业份额从1800年的33.3%下滑到1830年的29.8%,再下滑到1860年的19.7%;而英国则从1800年的4.3%,激增至1830年的9.5%,并于1860年以19.9%的份额首次超过中国,成为全球第一。
——《鸦片战争:全球GDP第一的
大国为何照样挨打?》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不断扩大,其主要进口品为鸦片和棉纺织产品,中国主要的出口品仍为茶叶等农副产品……我国出口商品主要为农产品、初级矿产品、手工制品,其科技含量很低,生产规模较小,仍处于自然经济的落后态势中……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辟,19世纪70年代以后鸦片贸易的比重就逐渐减少了,而正常的商品交易则越来越扩大。
——摘编自张易《近代中国对外贸易
与经济的发展》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制造业在世界所占比重逐渐下降并最终被英国超过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6分)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1.D [材料体现部分学者在引用史料时不够严谨,说明史料实证需要严谨客观,D项正确;A项错在“决定”,排除;史料实证对历史存在的影响和历史认知的前瞻性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C项。]
2.B [表中数据体现了鸦片战争前,在中英贸易中,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输入中国棉纺织品价值逐年提高,中国输入英国的棉纺织品价值却不断降低,说明英国机器生产的优势日益凸显,B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英国武力侵华,排除A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初,排除C项;仅此一组数据不足以说明中国社会经济日渐凋敝,排除D项。]
3.B [据材料“书中有一条规定‘各国有禁止外国货物不准进口的权力’”可知,林则徐此举是想为禁烟寻找法理依据,B项正确;材料与闭关锁国政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融入世界市场,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英法和瑞士的侵略,排除D项。]
4.D
5.A [材料强调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鸦片战争后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正确。]
6.A [鸦片战争以后,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分散了广州对外贸易量,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广东人对洋货的态度,排除B项;战争对广州对外贸易的影响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清政府加强限制广州对外贸易”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7.C [英、法、美均未在中国东北大量割占领土,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8.D [材料中魏源“师夷”主张遭到猛烈地抨击,这说明当时社会对于新思想非常抵触,思想解放任重道远,D项正确;这一时期并没有学习西方的制度,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清政府依然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社会转型,排除C项。]
9.A [材料提出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冲破了传统视角,提到了两类“大他者”,说明突破了传统华夏中心的思想,A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排除B、C项;“改变了国人的认知方式”表述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10.D [国人对《瀛寰志略》态度的转变及其影响力扩大,体现了国人思想的逐渐解放,D项正确;材料强调对新思想的接受,而不是对旧思想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民众抵制列强侵略的信息,排除B项;“已成社会共识”的表述有误,排除C项。]
11.A [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拒绝平等贸易的结果,这忽视了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的真实目的,歪曲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A项正确,排除D项;这一观点没有看到鸦片战争的实质和根源,排除B、C项。]
12.A [材料说明,英国无法扭转正当贸易中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于是通过索要军事赔偿来弥补自己的贸易逆差,A项正确;清政府失败的对外政策并非主要原因,排除B项;英国为了扩大对华鸦片贸易范围,并非主要原因,排除C项;英国因工业革命而强大与材料没有关系,排除D项。]
13.B [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通过国际法对照不平等条约,认识到国家主权遭受到严重侵害,并开始萌生出近代国家主权意识,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体西用思想,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改革政治制度,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清政府反对与列强协商解决问题,排除D项。]
14.D [魏源结合时代特点,对老子思想的社会政治价值进行深入挖掘,激发国人忧患意识,让人们摒弃空谈,体现出经世致用的思想,D项正确。]
15.(1)原因:近代中国手工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于英国大机器生产;中国政府实施重农抑商政策,而英国鼓励工商业的发展;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不利于制造业的发展,而西方对外殖民扩张,市场需求刺激了制造业的发展。
(2)特点:贸易量和贸易范围不断扩大;进口产品以工业品为主;中国出口商品主要为农副产品,科技含量低;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