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1.“太平天国是由社会下层民众发起的一次对现存腐朽的封建社会制度的正义抗争。”这意在强调太平天国运动( )
A.冲击封建统治 B.未能最终胜利
C.推翻清朝统治 D.改变社会制度
2.(2022·徐州高一期末)“曾国藩对洪秀全采取大包围的战略,同时,英、美、法三国也给了曾、李、左不少的帮助。同治三年,湘军在曾国藩领导之下大进南京,洪秀全自杀,太平天国就此亡了。”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
A.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B.领导集团的腐败和内讧
C.革命纲领不切合中国实际
D.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3.(2022·安陆高一阶段练习)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 )
A.推动清末新政以维护统治
B.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
D.大力倡导思想文化革新
4.(2022·天水高一期末)下图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
A.洋务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B.清政府达到了维护海防的目的
C.制度落后成为海军发展的羁绊
D.列强侵略制约海军技术的进步
5.“中国是战胜方,但基本上接受了战败方的侵略要求,而作为战争的战败方,却基本实现了发动这次侵略战争的主要目的,不仅夺去了整个越南,而且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符合这一史实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6.(2022·北京西城区高一阶段练习)1894年,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的投资总额约2 800万元。到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1 106万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扩张近8倍。各国纷纷扩大在华资本的所谓“法律”依据是( )
A.《马关条约》及“利益均沾”原则
B.《马关条约》及协定关税条款
C.《南京条约》及“利益均沾”原则
D.《南京条约》及协定关税条款
7.(2022·广州高一期中)1895年5—10月,台湾人民掀起反割台斗争。当时,一位画家据此创作了下图(注:桦山资纪是日本首任驻台总督)。该画( )
A.反映了反割台斗争的真实状况
B.是研究反割台斗争的一手史料
C.表达出民众对斗争胜利的愿望
D.旨在动员全民族力量团结抗战
8.(2022·杭州高一期中)1895年4月17日,即《马关条约》签字之日,罗拔诺夫向德、法两国驻俄使节声明:“俄国政府决定,立即以友谊方式,直接向日本政府提出不要永久占领中国本土的请求。”他正式邀请德、法两国参加共同对日干涉的行动。三国干涉还辽( )
A.成功遏制了日本侵华的企图
B.表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体现了列强在华利益的冲突
D.旨在维护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
9.(2022·榆林高一阶段练习)1899年,美国向英、俄、法、德等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列强在华商业机会均等,1900年又增加了维持中国领土与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这一举措的目的是( )
A.维护中国国家主权 B.扩大美国在华权益
C.促进中美外交发展 D.引发瓜分中国狂潮
10.(2022·大连高一期末)1899年,英国与清政府达成一项照会,不将长江流域让与他国。其后,英国又与俄国在划分铁路利权上达成协议:一、英国在扬子江一带承办铁路之事,俄不阻隔;二、俄在长江以北承办铁路一事,英不阻隔。这实质上反映了( )
A.清政府的国家主权完全丧失
B.英俄欲在中国获取更多利益
C.长江流域是英国的势力范围
D.列强帮助中国发展铁路事业
11.(2022·上饶高一阶段练习)南京开埠通商之事,虽由1858年签订的中英中法《天津条约》提出,但一直未能付诸实施。“未能付诸实施”的原因是( )
A.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洋务运动兴起
C.维新变法的进行
D.义和团运动的影响
12.(2022·大连高一期末)晚清洋务派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生产,在这些企业中的工人按照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劳作。洋务派的这一做法( )
A.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
B.有效阻止了外敌侵略
C.进一步激化阶级矛盾
D.推动中国早期现代化
13.(2022·长沙高一期末)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虽然丢盔弃甲,但依然用“施予恩惠以求羁縻”来自我安慰,到19世纪下半叶,洋务派已经发出了“顾今日之天下,非三代之天下……神州者,东南一州也”的感叹。这一态度的转变( )
A.反映出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直接推动了中国外交制度近代化
C.与当时中国的主流思想相吻合
D.体现了传统华夷观念有一定突破
14.(2022·昆明高一期末)如图可以用来说明,甲午中日战争( )
A.是日本蓄谋已久的结果
B.中国失败具有必然性
C.导致中日海军力量逆转
D.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
15.(2022·聊城高一阶段练习)(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期间,中国被迫开放了大批商埠,均因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开放,这些商埠被称为约开商埠。在约开商埠中,列强往往以土地永租的名义占有租界,并掌握租界内的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成为国中之国。即便是租界以外的地段,由于条约限制,中国地方政府也很难行使完整的管理权。——摘编自汪国华《晚清自开商埠成因及特点刍议》
材料二 鉴于约开商埠的危害,有人主张自开商埠,以使利权不致外溢。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瓜分之势,还要偿付巨额赔款、借款,总理衙门奏称:“计惟添设通商口,藉裨饷源。”1898年,清政府为隐杜觊觎,保全主权,而下诏自开商埠。此后,济南、昆明等内地城市相继开放。在自开商埠中,清政府不准列强设立租界,商埠管理权完全由中国地方政府行使。昆明开埠后出现了数十个大型商业行帮,有店铺数千家。济南自开埠至辛亥革命,共出现了16家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邮政、电报、电话一并设立。有些城市开埠后对市政进行法制化管理,城市生活也趋于文明卫生。——摘编自张践《晚清自开商埠述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约开商埠与自开商埠的不同点。(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使清政府自开商埠的因素,并分析其影响。(10分)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1.A [根据“太平天国是由社会下层民众发起的一次对现存腐朽的封建社会制度的正义抗争”可得出材料强调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冲击了封建制度,A项正确。]
2.A [根据材料可知,曾国藩包围洪秀全的同时,“英、美、法三国也给了曾、李、左不少的帮助”表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A项正确;领导集团、革命纲领和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在材料中均未提及,排除B、C、D项。]
3.B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官员主张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即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B项正确。]
4.C [据材料中“腐败的政治制度”这一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期间海军的发展受到清政府腐败的政治制度的阻碍,C项正确;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与洋务运动无关,排除A项;“达到了维护海防的目的”不符合漫画的主旨,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列强的侵略,排除D项。]
5.C [在中法战争中,虽然中国战胜,但是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法国侵占了越南,打开了中国西南地区的门户,C项正确;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均战败,排除A、B、D项。]
6.A [根据所学可知,《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设厂,再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原则,其他列强也可以同等享受该特权,A项正确;协定关税侵犯中国的关税主权,与投资设厂无关,排除B项;《南京条约》并没有涉及投资设厂的问题,排除C、D项。]
7.C [画家创作《刘大将军擒获倭督桦山资纪斩首全图》,表达出民众对反割台斗争胜利的愿望,C项正确。]
8.C [《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给日本,损害了沙俄等列强在华利益,故俄国联合德、法进行干涉,C项正确;三国的干涉并没有成功遏制日本侵华的企图,排除A项;材料并未突出强调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B项;三国是为了争夺在中国的权益,并不是出于维护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排除D项。]
9.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是为了扩大其在中国的利益,B项正确;“门户开放”破坏了中国国家主权,排除A项;促进中美外交发展不是美国的目的,排除C项;D项是结果,不是目的,排除。]
10.B
11.A [依据“1858年”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南京一直被太平天国占领,使得南京无法成为通商口岸,A项正确。]
12.D [材料中洋务派的做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推动了中国早期现代化,D项正确;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排除A项;洋务运动最终以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而告终,并未有效阻止外敌侵略,排除B项;进一步激化阶级矛盾的是列强侵略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非洋务运动,排除C项。]
13.D
14.B [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876年至1893年期间,日本海军军费的投入远远高于这时期的中国,并且差距愈来愈大,说明这时期日本积极备战,而中国消极备战,体现了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必然性,B项正确;材料内容无法体现日本蓄谋已久,排除A项;材料数据体现中国海军军费始终远远落后于日本,排除C项;材料重点是对中日海军军费进行对比,排除D项。]
15.(1)约开商埠:中国丧失国家主权,没有完整的管理权。自开商埠:主权属于中国,有完整的管理权。
(2)因素:“约开商埠”带来的危害和面临被列强瓜分的态势;认识到通商口岸对商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解决财政困难的需要;维护国家主权的希冀。
影响: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推动了市政建设、城市生活的发展;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客观上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