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 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时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 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时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31 22:2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 辛亥革命
1.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实行责任内阁制,13名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席,时人笑称“皇族内阁”。
皇族身份的内阁成员概况表
成员 奕劻 溥伦 绍昌 善耆 载泽 载洵 寿耆
职位 总理大臣 农工商大臣 司法大臣 民政大臣 度支大臣 海军大臣 理藩大臣
概况 公认改革者,主张三权分立 热心于宪政实践,政治开明 热衷于发展海军 平庸
据上表判断,清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的目的是(  )
A.打压立宪派的参政热情
B.通过政治改革寻找出路
C.极力维护封建专制制度
D.顺应近代化的时代潮流
2.下面是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搜集的关于中国近代的文献。据此可知,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
A.天朝上国的彻底崩溃 B.新兴力量的日益崛起
C.政治民主的积极尝试 D.救亡图存的探索之路
3.(2022·扬州高一期末)孙中山激烈地抨击封建专制政治,号召推翻清政府并提出“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口号。三民主义中与之相对应的是(  )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主主义
4.1911年春,留学日本的中国革命党林觉民回国,于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随后毅然投入广州的黄花岗起义。这说明当时知识分子(  )
A.照搬日本经验救亡图存
B.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
C.开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D.是辛亥革命成功的保障
5.著名学者陈旭麓说:“清政府想以新军的扩编来稳固其正在动摇中的统治秩序,而新军却不愿为其效忠,且沿着相反的方向演变。”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典型事件是(  )
A.东南互保 B.预备立宪
C.武昌起义 D.护国运动
6.(2023·赣州高一联考)武昌起义爆发后,帝国主义先是主张武力镇压革命,很快又宣布“严守中立”。袁世凯1911年11月复出组阁,11月下旬,北洋军攻占汉阳、汉口,12月初,南北议和在上海开始。时局演变表明(  )
A.帝国主义对中国政局变化束手无策
B.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得到了暂时稳定
C.形势变化对南方革命党人十分有利
D.袁世凯的政治阴谋处处得手
7.(2022·大连高一期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统帅全国海陆军,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同时又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的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该文件明确这些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加速清朝统治结束 B.维护总统的核心地位
C.体现宪法绝对权威 D.防止袁世凯独断专权
8.(2023·北京顺义高一期末)毛泽东主席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胜利的地方”是指(  )
①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 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③驱逐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④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9.(2022·枣庄高一检测)辛亥革命发生后,各省对县官职位的称呼都未能统一,如陕西、贵州及未独立的8省仍保留“知县”旧称,湖南、湖北、四川、安徽等省在独立后将县官称为“县知事”,广东、广西称“县长”,浙江则称“县民事长”。直到1912年11月,袁世凯下令县级行政长官均称“县知事”才逐渐统一。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
A.瓦解了原有的选官秩序
B.冲击州县官群体
C.造成中央政府权力分散
D.埋下失败的隐患
10.(2022·天津卷)我国很多省份出版过论述20世纪初某一历史事件的著作,其核心内容包括各省革命团体的民族民主革命宣传活动、武装斗争和各地新政府的建立等。这些著作主要反映了(  )
A.义和团运动的社会影响
B.辛亥革命的发展特点
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
D.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
11.(2022·江苏卷)1911年刚过暑假,正在中学读书的茅盾发现,学校里的许多教员剪了辫子,变成了光头。他们捧着古书,让人嗅不出“半丝半毫的种族思想,或民权思想的味儿”,是“真人绝对不露相的”。这里的“光头”体现了(  )
A.腐儒的趣味 B.智者的个性
C.青年的时尚 D.革命的态度
12.(2023·1月浙江选考)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据载,宋教仁曾谓:“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下列各项中,与宋教仁限制总统权力意图相吻合的是(  )
①临时大总统代表政府总揽政务 ②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陆海军队 ③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并可弹劾临时大总统 ④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022·安阳高二期末)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14.辛亥革命以“反满”为革命号召,革命后社会改革的重心从朝廷转向人民,反传统则首当其冲。这说明当时中国(  )
A.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B.深谙西方国家富强之道
C.实现人民解放任重道远
D.继续坚持在传统中求变
15.(2023·北京丰台高一期末)(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发生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和政治力量所进行的社会运动存在着一些共同缺陷,比如缺乏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阶级基础,缺乏明确系统的指导思想和先进合理的制度建构……相比之下,辛亥革命是一场有主义指导、有政党领导、有阶级基础、有制度建构的革命运动,它拉开了近代以来中国发生深刻社会变革的序幕。
——摘编自金民卿《深刻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又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一定基础。不否定皇帝专制,就难以得到辛亥革命后的大幅进步,就难以发生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在艰难中诞生、发展和壮大,就不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就不会有现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甚至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辛亥革命反帝不彻底,辛亥革命未能成功地发动和解决农民的问题,都对后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摘编自张海鹏《怎么看待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与之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和政治力量所进行的社会运动相比有哪些新特点。(提示:从主义指导、政党领导、阶级基础、制度建构等角度举例进行说明)(8分)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辛亥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一定基础”的理解。(7分)
第19课 辛亥革命
1.B [根据材料可知,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皇族内阁”的多数成员还是希望改变现状,说明清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的目的是通过政治改革寻找出路,故B项正确;材料与立宪派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多数人热心于民主宪政,不再极力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故C项错误;“顺应近代化的时代潮流”是清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的客观作用,故D项错误。]
2.D [《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资政新篇》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孔子改制考》为变法维新提供了理论依据;《革命军》成为引导仁人志士走上革命道路的明灯;由此可知这四部文献都是不同阶级的人探求救亡图存道路的著作,D项正确;四部文献是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不能直接说明天朝上国彻底崩溃,排除A项;《海国图志》和《资政新篇》不是新兴力量的著作,排除B项;《海国图志》与政治民主无关,排除C项。]
3.C
4.B [根据材料可知,留学日本的学生归国后参加起义,体现了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故选B项;“照搬”表述错误,排除A项;“开始”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黄花岗起义时武昌起义尚未开始,排除D项。]
5.C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编练的新军,没有起到维护统治的目的,后来参加了武昌起义,成为反对清政府统治的势力,C项正确;东南互保和预备立宪与新军没有关系,排除A、B项;护国运动是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排除D项。]
6.D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政策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帝国主义对中国政局变化并不是束手无策,排除A项;袁世凯在1911年11月复出组阁后促进了满洲贵族专制统治的结束,排除B项;革命势力作出让步,对南方革命党人不利,排除C项。]
7.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强调国务员有辅佐临时大总统的责任,临时大总统提出的法令必须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其主要目的在于防止袁世凯独断专权,D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加速结束清朝统治,排除A项;维护总统核心地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维护宪法的绝对权威,排除C项。]
8.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①正确;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之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②正确;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但没有驱逐帝国主义在华势力,③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A项正确。]
9.C [辛亥革命后,各省县官职位称谓不统一,这意味着当时中央政府的控制力有限,即辛亥革命造成中央政府权力分散,C项正确;县官职位称谓不统一不等于原有的选官秩序瓦解,排除A项;县官职位称谓不统一,但是依然有县官,说明县官群体依然存在,并未受到冲击,排除B项;通过材料信息无法看出辛亥革命有失败隐患,排除D项。]
10.B [材料所述的“武装斗争”指的是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举行的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材料所述的“各地新政府的建立”指的是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可见材料所述的著作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发展特点,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没有在各地建立新政府,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主要是思想文化运动,排除C项;五四运动没有在各地建立新政府,排除D项。]
11.D [依据材料可知,教员通过剪辫子,变成光头,与当时的清政府划清界限,表明自身的立场,宣示了自己的革命态度,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教员的革命态度,不能体现腐儒的趣味、智者的个性以及青年的时尚,排除A、B、C项。]
12.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用责任内阁制,削弱总统权力,防范专权的规定主要有,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可弹劾临时大总统,以及临时大总统发布的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说法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临时大总统代表政府总揽政务和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陆海军队,并未体现对总统权力的限制,说法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A、B、C项。]
13.B [依据材料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主权属于人民,体现了民族意识与民主意识,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没有体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A项;C、D两项只是材料中的部分信息,不全面,排除。]
14.C
15.(1)提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有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领导;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使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效仿美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2)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促进社会进步,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及新中国成立奠定基础;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为后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