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第四章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上第四章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12-13 09:0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想一想 议一议
每到冬天,森林里都铺满一层厚厚的落叶。年复一年,森林里的落叶会不会越积越厚呢?为什么?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学 习 目 标
1、描述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3、关注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观察与思考叶片吸收说一说:你能用你自己的语言描述图中的物质循环过程吗?分析下列图片中展示的生物现象。
面包发霉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的循环
讨 论1、面包发霉后,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什么物质?
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2、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什么作用?
分解者
3、它们分解的物质是活的吗?
不是,是生物的遗体
像这种从动植物尸体或腐烂组织获取营养维持自身生活的方式称为腐生。

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属于自养还是异养?
异养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此外,鼻窦炎、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痢疾等都是细菌引起的。细菌及分泌物积存于扁桃体窝导致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它们都是由链球菌引起的疾病扁桃体炎猩 红 热丹毒谈一 谈:你还知道哪些疾病与细菌有关吗?足癣甲癣(灰指甲)手癣棉花枯萎病小麦叶锈病玉米瘤黑粉病还有水稻稻瘟病等,它们都是由真菌引起的疾病 像以上这些疾病,都是细菌或真菌从活的动植物和人体内吸收营养物质,这种生活方式称为寄生。动植物和人作为寄主,受到伤害。寄生的细菌和真菌属于自养还是异养?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生活在一起,都会使动植物得病吗?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还能与动物或植物共生在一起。九寨沟的枝状地衣思考:
1、什么是共生?
2、教材中的共生现象中各生物为对方提供了什么?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________在一起,________ ,_________,一旦分开,两者都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种现象叫做____。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共生共同生活什么是共生?三、与动植物共生共生的细菌和真菌属于自养还是异养?地 衣真菌与藻类的共生体真菌菌丝藻类水、无机盐有机物藻类真菌请你探讨:豆科植物的根瘤根瘤菌豆科植物含氮物质有机物请你探讨:14草食动物细菌生存场所和营养物质分解纤维素请你探讨:14人细菌(如大肠杆菌等)生存场所和营养物质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动物和人胃肠中的细菌思考:
如果过多服用抗生素,会对肠道内正常菌群产生什么影响?
抗生素可以杀灭病原微生物,但同时也会使肠道内的有益菌群无法生存而出现失衡,从而引发腹泻、便秘等。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三、与动物、植物、人 共生都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异养腐生寄生17 1、有些细菌和真菌可以寄生在动植物体内,使它们患病;有些细菌和真菌却能够与动植物共生。那么,应该怎样看待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的关系呢? 细菌和真菌是广泛分布在生物圈中的生物,一些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有利,有些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不利,还有些细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这些生活方式都是适应环境的结果。因此我们应该客观辩证地看待细菌、真菌与动植物的关系。练一练18 2、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来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这是为什么? 因为大豆根部长有根瘤,根瘤内的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使土壤中的氮元素含量增高,植物获得大量氮元素时就能生长旺盛,在农业生产上种植大豆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技能训练
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同学们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其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
方案1: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方案2: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方案3:将甲乙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
82页 自学并思考、讨论其中的讨论题讨 论1、甲乙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
2、为什么要使树叶保持湿润? 因为此实验目的是研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只能有单一变量。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外,其他的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甲乙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 因为细菌适宜生活在潮湿环境中。3、哪个方案更能说明了问题?为什么?
4、分析第三种方案,找出其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甲组是对照组,乙组是实验组。方案3更能说明问题。
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只有一个变量。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