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单元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时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单元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时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01 10:0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2022·宁波高一期中)毛泽东同志曾在一次会议上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次会议(  )
A.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标志着新中国成立
C.出台了新中国的建国纲领
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2.(2023·天津市高一阶段练习)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这一重大事件伟大的历史意义在于(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③中国进入了富起来、强起来的新时代
④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3.(2022·长沙高一期末)漫画以精妙的艺术形式再现历史事实。下面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
A.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B.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C.洗雪了百年国耻
D.实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4.(2022·滨州高一测试)1950年春,政务院规定:“除批准征收的地方税收外,所有关税、盐税、货物税、工商税的一切收入,均归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统一调度使用”“各地国营贸易机构业务范围的规定与物资调动,均由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统一负责”。此举旨在(  )
A.借鉴苏联模式,建立计划经济
B.增强财政力量,确保经济稳定
C.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协调发展
D.改变各自为政,树立中央权威
5.(2022·安康高一期末)为了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截至1952年5月底,东北地区捐款6 525.08万元,可购战斗机435架;华北地区捐款6 795.06万元,可购战斗机453架;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内蒙古等其他的地区和个人也纷纷进行了捐款。这体现出抗美援朝时期(  )
A.武器主要来自人民捐赠
B.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民族凝聚力的空前增强
D.工农增产支援前线
6.(2022·昆明高一期末)1949年夏,毛泽东对新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有这样一段比喻,(新中国)要学景阳冈上的武松,“在武松看来,景阳冈上的老虎,刺激它也是那样,不刺激它也是那样,总之是要吃人的。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毛泽东此言(  )
A.强调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性
B.解释了实施“一边倒”方针的缘由
C.揭示了新中国政府与清政府的本质不同
D.预见了中苏关系恶化的历史走向
7.(2022·平顶山高一期末)1955年,万隆会议通过的宣言中提出:“尊重每一个国家按《联合国宪章》单独地或集体地进行自卫的权利;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这一宣言(  )
A.消除了美苏争霸的不利影响
B.推动世界向着多极化发展
C.维护了新兴国家的独立权益
D.成功构建世界政治新秩序
8.(2022·重庆高一期末)1953年,重庆全民所有制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达103个,其中由中央各部投资72个,由地方工业投资31个。“一五”计划期间,仅国家在重庆安排的基建项目投资,累计就达8.269亿元,其中工业项目投资5.46亿元,占总投资额的66%以上;重工业投资4.91亿元,占工业总投资额的89.9%。这表明当时重庆(  )
A.经济建设符合国家战略
B.自力更生优化产业结构
C.带动西部恢复国民经济
D.推动了工业布局合理化
9.(2023·大同高一阶段练习)下图是创作于1953年的一幅宣传画《选好人,办好事》,画面是某地的人大代表选举场面,会议选举产生了一批人大代表,代表们胸前戴着大红花,人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祝贺。该宣传画展现了当时(  )
A.基层选举方式多种多样
B.土地改革取得彻底胜利
C.人民当家作主的新风貌
D.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确立
10.(2021·海南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苏南行署的工作人员主要来自苏北与山东,他们对当地的方言、生活习惯存在隔膜感。苏南行署通过各级民政机关执行苏南区党委制定的抚恤措施,还通过发动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对解放战争中牺牲军人的家属提供经济补助,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这体现了(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B.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初步形成
C.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同步进行
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运用
11.(2021·河北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把“国防第一,稳定市场第二,其他第三”的财经工作方针,转变为“边打、边稳、边建”的财经工作方针。这一变化(  )
A.促进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开展
B.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适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D.加速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12.(2022·辽宁卷)1950年9月,中共中央将《关于东北工厂迁移问题的意见》下发到东北局,10月初,东北南部地区以重工业为主兼有部分轻工业的23家工厂正式向北迁移,一个月之内相关设备和人员全部到位。这一举措是为了(  )
A.平衡地区差异 B.调整工业结构
C.应对朝鲜战争 D.恢复国民经济
13.(2022·广东卷)195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周恩来汇报参加日内瓦会议和出访印度、缅甸情况时,毛泽东指出:“门要关死已经不可能了,而且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我们走出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这说明(  )
A.国内建设需要调整“一边倒”政策
B.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提升中国影响力
C.“求同存异”促进亚非各国了解中国
D.不结盟运动兴起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14.(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特别是在推动基础设施和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方面,政府弥补了私人部门弱小的不足。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私人部门逐渐壮大,而基础设施也基本完善,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共产品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这时,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生产领域中逐步退出,而将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弱化地方政府干预和法制化、民主化进程来保证民众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陆铭等著《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
材料二 社会经济形态与欲望形态的转型对比表
欲望形态 社会 经济模式
节俭主义 传统社会 计划经济
消费主义 工业社会 市场经济
——王宁《从节俭主义到消费主义
转型的文化逻辑》
材料三 我国现在还是一个农业国家,能够出口的主要物品是农产品。如果在国内消费方面,不能节省出农产品去出口,那么,我们就不可能进口机器装备来进行工业建设。因此,全国人民应该自觉地节省凡属可以节省的消费品,以便供应出口。减少消费,当然是一件不舒服的事情,但是我们必须在两者中间选择一个:或者是暂时减少可以减少的消费,以便完成国家工业化,由此来建立我国能够进一步地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基础,使我们有可能在将来迅速地增加各种消费品的产量;或者是尽其所有在国内消费掉,因而不能建设工业,使我国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全国人民自然应该选择前者,不应该选择后者。
——《陈云文选》1954年“关于计划收购
和计划供应”
(1)结合所学知识,用新中国初期的史实证明材料一中“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观点的合理性。(7分 )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时间是195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开国大典,排除B项;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排除D项。]
2.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说法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富起来、强起来的新时代指改革开放后,直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才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说法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
3.B [根据图文可知,漫画反映的事件是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B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排除A项;洗雪了百年国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排除D项。]
4.B [1950年正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政府加强对财政、商贸的控制,旨在维护经济稳定,增强财政力量,B项正确;这一时期尚未明确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排除A项;上述举措目的是加强中央对经济的管控,并不是为了缩小地区差距,也不是为了树立中央权威,排除C、D项。]
5.C [抗美援朝时期中国各地区人民进行捐款,购买武器,这说明民族凝聚力在抗美援朝中得到展现,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进行对比,得不出武器主要来自人民的捐赠,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工人和农民的增产支援,排除D项。]
6.B
7.C [据题意可知,该宣言主张每个国家都有维护自身安全的权力,不应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任何国家不应该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由此可知这有利于新兴国家不被大国裹挟,能够维护自己的独立权益,C项正确;“清除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不是多极化的发展,世界政治新秩序尚未建立,排除B、D项。]
8.A [材料反映的是“一五”计划时期重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历史信息,表明当时重庆的经济建设和国家战略相吻合,A项正确。]
9.C [根据图片和材料信息可知,这一宣传画体现了地方积极选举人大代表,并对人大代表寄予深切希望,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心情,C项正确;选举方式多种多样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土地改革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的民主法治才得以确立,排除D项。]
10.D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跨区域政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地方政府采取不同方式来解决,这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运用,D项正确;A项与题干无关,排除;题干并未涉及民主政治形成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社会主义改造,排除C项。]
11.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把财经工作方针从“国防第一”,调整为国防、市场和建设并重,有利于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A项正确;“优先发展重工业”与财经方针的具体变化不符,排除B项;直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才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社会主义改造无关,排除D项。]
12.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9月,即抗美援朝前夕,中共中央快速北迁东北南部的23家重要工矿企业至安全地带,既可减少战火波及所产生的损失,又能保证工业生产能够满足前线和后方的需求,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应对朝鲜战争,C项正确。]
13.B
14.(1)说明:“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通过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政府可以集中有限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
(2)社会现状:新中国是落后农业国,生产力低下。
经济模式:计划经济,“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重视积累,轻消费。
精神境界:提倡节俭主义、奉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