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单元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时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单元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时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01 11:0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2022·莱西市高一阶段练习)1956年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经济思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市场的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这一思想(  )
A.是对改良计划经济的探讨
B.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C.总体与苏联模式背道而驰
D.掀起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2.(2022·龙岩高一期末)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指出,国内阶级斗争已经基本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应该从团结出发,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团结的目的。该文章的发表,旨在(  )
A.明确舆论宣传方向
B.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D.营造宽松的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环境
3.(2022·沈阳二中高一阶段练习)如表反映了1949—1963年我国人口的出生率。对表格中出生率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1949—1963年我国人口出生率统计表
年份 出生率(‰) 年份 出生率(‰) 年份 出生率(‰)
1949 36.00 1954 37.97 1959 24.78
1950 37.00 1955 32.60 1960 20.86
1951 37.80 1956 31.90 1961 18.02
1952 37.00 1957 34.03 1962 37.01
1953 37.00 1958 29.22 1963 43.37
A.1949-1963年,受国际形势持续紧张的影响
B.1949-1954年,受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鼓舞
C.1958-1961年,得益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D.1961-1963年,得益于国民经济的有效调整
4.(2022·南昌高一期末)“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成为当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是在(  )
A.三大改造时期
B.全面建设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5.(2022·沈阳高一阶段练习)“他们以‘破四旧’的名义强迫农家搬出并毁掉他们最崇拜的圣物,捣毁刻着历代祖先名字的牌位,这些牌位供奉在正房的祭坛上……烧毁了含有宗教内容的旧书籍,摧毁神像和护身符。”材料所描述的社会现状反映了(  )
A.侵华日军对中国文化的践踏
B.新文化运动推动了农村思想的解放
C.国民党实行的文化专制统治
D.“文化大革命”对社会正常秩序的破坏
6.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庆祝新中国成立
B.庆祝粉碎“四人帮”胜利
C.庆祝“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
D.庆祝新中国外交的成就
7.(2022·秦皇岛高一期末)从1961年到1963年我国政府先后颁布了《高校六十条》《中学五十条》《小学四十条》等条例,提出了大中小学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目标。这些条例的制定反映出当时我国(  )
A.政府重视教育的发展
B.素质教育的不断规范
C.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D.教育领域的激进倾向
8.如图是1960年《人民日报》上刊载华君武的《叶落而知秋》漫画。漫画左边的文字:支持美国阻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的人越来越少了。这从侧面反映了(  )
A.资本主义阵营趋于瓦解
B.美国失去各国的普遍支持
C.美国放弃孤立中国政策
D.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变化
9.(2022·拉萨高一期末)五一劳动节那天,同学们参观了当地举办的新中国成立后英雄模范人物展,看到以下一组图片。对他们所作贡献和事迹表述正确的是(  )
A.为国防事业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楷模
C.勇于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D.成为过渡时期各条战线的英雄
10.(2021·天津卷)1962年下半年起,我国国民经济开始稳步增长。1963年,国家在财力尚有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改善职工待遇;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连续三年分别提高26.7%、20.1%和22.5%。这反映了我国(  )
A.落后面貌的彻底改变
B.调整发展的重要成果
C.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
D.市场经济的显著作用
11.(2022·江苏卷)据袁隆平回忆,位于井冈山南麓的桂东县是全国率先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的地区之一。1975年全县仅试种水稻98.88亩,次年便在全县迅速推开。当地民谣传唱:“层层梯田持山腰,银河两岸种杂交。”这反映了(  )
A.当地提高粮食产量的迫切愿望
B.地方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杂交水稻试种成败取决于环境
D.桂东县率先实现了粮食自给
12.(2022·湖北卷)1960年,我国科研经费支出比1952年增长近60倍,全国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达196.9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有科技人员30名,比1952年增长3倍。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B.海外科研人员归国
C.“双百”方针的提出 D.两个五年计划实施
13.(2022·莱西市高一阶段练习)20世纪50年代中期,面对亚非团结自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毛泽东重申了中间地带的理论;20世纪60年代初,面对新形势,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的理论;进入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又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看法。据此可知,毛泽东的外交策略(  )
A.充分预判多极格局演变的复杂性
B.基于对世界政治形势的客观分析
C.表明国际军事安全形势的严峻性
D.受到不结盟运动出现的深刻影响
14.(2020·海南卷)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凝聚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等各具特色的时代精神。其中,大庆精神产生于20世纪(  )
A.一二十年代 B.三四十年代
C.五六十年代 D.七八十年代
15.(2022·长春高一期末)(15分)口述历史是记录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庆油田三位老工人口述实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口述人 口述内容
许万明 这个时候,天很热了,打到700米时,这口井就发生了井喷,泥浆枪坏了,不能用了。我们队长(指王进喜)看到池边的水泥,就大声喊“赶紧填水泥!”可填下去的水泥不能很好地和水融合,就把泥浆池的下水龙头堵住了。这个时候,队长喊我“小鬼,赶紧下去,把下水龙头扒开!”队长喊完我,我就看见他跳进泥浆池里,随后又跳进去几个人,一共是5个人好像。
王廷锦 冬季的天气极端恶劣,白天零下三十六七摄氏度,有时能达到零下42摄氏度,我们的手必须戴上棉手套,如果不戴,一接触钻机等设备,就把手冻在上面了。如果不小心使劲一拉就粘掉一块皮。天太冷了,人吃不饱,就更不抗冻了。后来,手上戴棉手套都不行,就只能戴皮手套、皮帽子。
李连举 (1962年6月22日,周恩来总理视察大庆油田。)在配电室门口进来一帮记者照相,旁边的人对我说:“李师傅,他是周总理,周总理来了!”周总理后面跟着余秋里、康世恩等一些不同职务的领导。周总理他们看见人就握手,详细地问,认真地听。这时我发现周总理穿的衣服一点都不特殊,好像还不如我们穿得好,他的衣服领子和鞋面都有补丁,但很干净利索。我的心不觉一振,不愧为人民的好总理,和人民一块同呼吸共命运。
——据陈立勇等主编《大庆石油会战口述实录》
(1)“大庆精神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是同频共振的”,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进行合理解读。(9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表中口述史的史料价值。指出若全面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在史料运用上应注意的问题。(6分)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A [根据材料可知,中共八大对经济思想进行了讨论,提出集体与个体相结合,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思想,是对我国改良原有计划经济的探讨,A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开始经济体制改革,排除B项;该思想是对苏联模式的补充和调整,排除C项;1956年全行业掀起了公私合营的高潮,完成了三大改造,与材料中的思想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
2.B [根据材料可知,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规定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因此毛泽东主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宣传方向,排除A项;材料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关系不大,排除C项;D项是双百方针的作用,排除。]
3.D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从1961年到1963年,出生率之所以快速上升,主要是由于国民经济调整,D项正确;1949-1963年处于国民经济恢复和一化三改时期,因该时期人口出生率受到国内形势的影响,1949-1954年还未确立社会主义制度,1959—1961处于国民经济困难时期,排除A、B、C项。]
4.B [结合所学可知,1964年召开的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次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B项正确;三大改造是1953-1956年,排除A项;“文化大革命”时期是1966-1976年,排除C项;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排除D项。]
5.D [材料反映了“左”倾错误指导下,“文化大革命”对社会正常秩序的破坏,D项正确;侵华日军对中国文化的践踏并未使用“破四旧”的名义,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现象具有极“左”倾向,并非思想解放运动,排除B项;国民党实行的文化专制不包括烧毁“旧书籍”等“破四旧”活动,排除C项。]
6.B [根据条幅中的“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江青”及人民欢呼的场景等信息可知,这是庆祝粉碎“四人帮”胜利,B项正确。]
7.A
8.D [材料说明许多国家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这说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变化,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资本主义阵营趋于瓦解,排除A项;美国失去各国的普遍支持与当时的史实不符,排除B项;当时美国没有放弃孤立中国政策,排除C项。]
9.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上的人物分别是焦裕禄、两弹元勋邓稼先、雷锋、铁人王进喜,他们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楷模,B项正确;焦裕禄与国防事业现代化无关,排除A项;雷锋是解放军战士,与工业化无关,排除C项;四人不是过渡时期的英雄,排除D项。]
10.B
11.A [依据材料“层层梯田持山腰,银河两岸种杂交”可以看出,在井冈山南麓的桂东县推广种植杂交水稻,而杂交水稻作为新品种,寄托了当地人民对提高粮食产量的迫切愿望,A项正确;仅从材料不能得出地方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排除B项;环境只是影响因素之一,并不是决定因素,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杂交水稻在桂东县的试种和推广,不能得出“率先实现了粮食自给”,排除D项。]
12.D [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为1953—195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为1958—1962年,五年计划就是大规模建设社会主义,直接使科研经费支出增多、科技人员数量增长,故选D项;此时中苏关系已经恶化,排除A项;海外科研人员归国数量有限,排除B项;1956年的“双百”方针是指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有利于促进我国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与科研经费支出增多、科技人员数量增长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
13.B [据材料可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毛泽东不断调整其对世界局势和国际力量的判断,由中间地带到两个中间地带,再到三个世界的划分,充分体现毛泽东对世界政治形势的客观分析,B项正确。]
14.C [1959年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因此大庆精神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故C项正确。]
15.(1)从时代背景的角度作答。如人民当家作主,对社会主义的热爱;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石油短缺;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和高度重视;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不利的国际环境等。
从精神内涵的角度作答。如爱国主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科学求实精神;发愤图强、忘我拼搏精神;甘于奉献精神等。
从认识或评价的角度作答。如大庆石油会战是新中国工业建设的标志性成就,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与发展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展示出社会主义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
(2)史料价值:口述内容是大庆油田亲历者叙述的历史,可信度较高,是研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重要史料;有利于了解大庆油田建设的史实,了解当时工人的精神面貌及生活细节。(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注意问题:口述史料主观性较强,还应多角度搜集各种类型的史料,注意史料互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