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1.(2022·西宁高一期末)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讲话中提到:“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邓小平这段讲话的主要思想是( )
A.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B.鼓励勤劳致富体现收入高低差别
C.实行改革开放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
D.实行按需分配努力实现共产主义
2.(2022·洛阳高二期末)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种种历史原因使我们没有能把党内民主和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的民主加以制度化法律化,或者虽然制定了法律,却没有应有的权威”,并提出“要按照法律办事”。该决议强调的是( )
A.发扬民主须遵守法律
B.提高党内的办事效率
C.增强人民的法制观念
D.健全法律和实行法治
3.(2022·南充高一期末)1982年12月,全国人大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学者评价“八二宪法”是新中国成立后“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部宪法”。该评价的依据是( )
A.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
C.标志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D.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
4.(2022·平顶山高一期末)下表列举了1984年及1992年我国个体工商户的相关统计资料。该表反映了( )
时间 户数 从业人员 注册资金
1984年 993万户 1 304万人 100亿元
1992年 1 534万户 2 468万人 601亿元
A.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显著
B.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C.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D.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5.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走势图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6.(2022·烟台高一期中)对下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中国改革开放后务工迁移
量与产业(就业)结构及城镇人口比重
A.务工迁移量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状况相一致
B.务工迁移量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工业化发展与停滞
C.20世纪80年代末务工迁移受国家政策调整影响
D.21世纪初迁移返乡趋势的出现抑制了城镇化发展
7.(2022·南通高一期中)1991年2月至4月,《解放日报》头版发表四篇署名“皇甫平”的社评,文章高举改革开放的大旗,指出“如果我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随即,《人民日报》《求是》等报刊纷纷发文,对他的观点进行指责和围攻。这一事实( )
A.表明“皇甫平”的观点过于激进
B.折射出经济改革深化和转型的阵痛
C.说明发展市场经济已成为社会共识
D.预示计划经济体制的调整即将启动
8.(2022·渭南高一期末)中央政府持续推进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澳门中葡平台建设、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支持澳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等方面深化合作。这些事实充分体现(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
B.海峡两岸密切的经贸交流
C.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实现
D.“一国两制”方针的实践推进
9.(2022·拉萨高一期末)2022年是著名的“九二共识”达成三十周年,国务院发言人马晓光回顾“九二共识”的历史时指出:“‘九二共识’不是一个名词符号,更不是文字游戏……不容任意扭曲。”因为该共识( )
A.有利于香港社会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
B.有利于促进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C.是海峡两岸和平稳定发展的政治基础
D.是两岸领导人首次历史性会晤制定的
10.(2022·杭州高一期末)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发展“一国两制”事业以促进国家认同的实践逻辑结构图。据图可知,“一国两制”事业的发展( )
A.侧重历史对现实的价值引领
B.致力于理论向实践的有效转化
C.将政治统一与心理认同结合
D.是解决统一问题的唯一路径
11.(2021·山东卷)《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79年新年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的高频词汇包括( )
A.中国人民 侵略 中国 美帝国主义
B.合作 改造 农业生产 先进
C.技术 现代化 先进 科学
D.开放 稳定 企业 改革
12.(2022·辽宁卷)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与此论断相关的史实是( )
①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 ②“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 ③“两弹一星”试验成功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2022·湖北卷)北京在成功举办第11届亚运会后,正式提出申办2000年奥运会。经过多次商讨,北京奥申委于1992年6月确定并公布了申奥主题口号——“开放的中国盼奥运”。这一口号体现了中国( )
A.积极地传播奥运精神
B.适应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C.改革开放的坚定姿态
D.巩固经济体制改革成果
14.(2022·全国甲卷)下图为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图示占比变化反映出( )
A.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
B.民众就业观念的转变
C.计划管理调控作用的增强
D.经济结构调整的完成
15.(2021·北京卷)(15分)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计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
材料一 “一五”计划指出:“采取积极的工业化的政策,即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其目的就是在于求得建立巩固的国防、满足人民需要和对国民经济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
材料二 部分五年规划(计划)发展目标简表
“六五”计划(1982年通过) 继续贯彻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进一步解决过去遗留下发展的各种问题,取得实现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决定性胜利,并且为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创造更好的条件
“九五”计划(1996年通过)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有效供给能力增强;科技教育得到加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得成效,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规划(2006年通过)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城乡区域发展趋向协调;基本公共服务明显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十三五”规划(2016年通过)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主要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1)为什么“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结合材料一和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史实,谈谈你的理解。(6分)
(2)阅读材料二,任选两个规划(计划),结合时代背景,比较和阐释其发展目标是如何与时俱进的。(9分)
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1.A [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允许一部分人,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带动其他人向他们学习,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A项正确。]
2.A [根据材料可知,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A项正确。]
3.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八二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A项正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临时宪法,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的文件,“八二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两者性质不同,排除B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C项;1999年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排除D项。]
4.A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个体工商户的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都有大幅度的增长,这体现了非公有制经济的成长,反映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显著,A项正确。]
5.B [从示意图看出,1984年后,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这与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有关,B项正确;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排除A项;1990年开发上海浦东地区,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排除C、D项。]
6.C [从图片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末,务工迁移量明显增长,其原因是改革开放后,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乡镇企业的兴起与发展、国企改革的逐步推进、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吸引农民进城务工,说明务工迁移量受国家政策影响明显,C项正确。]
7.B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初期,经济体制改革遭到了当时一些人的诘难,折射出经济改革深化和转型的阵痛,改革的决心和意志正在遭遇考验,B项正确。]
8.D [根据材料可知,中央政府大力支持澳门各方面发展,这充分体现了“一国两制”方针的实践推进,D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与澳门无关,排除A项;海峡两岸指的是大陆与台湾,与澳门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中央政府对澳门的支持,不是强调祖国统一大业,排除C项。]
9.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这是海峡两岸和平稳定发展的政治基础,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材料不涉及共同富裕,排除B项;“九二共识”不是两岸领导人首次会晤制定的,排除D项。]
10.C [由材料可知,新时期“一国两制”政策的发展在融入中国精神价值的同时也注重对国家认同的输出,使得政治统一与民族心理认同有效结合,从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C项正确。]
11.C [根据“1979年”“《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等信息可知这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次会议上中国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和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所以这一阶段的高频词汇应该是技术、现代化、先进和科学,故选C。]
12.B [材料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其中①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属于开放,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属于改革,①④正确,故选B项;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排除②,“两弹一星”试验成功属于改革开放前的史实,排除③,排除A、C、D项。]
13.C [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引领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在此背景下,“开放的中国盼奥运”表明了中国开放的态度,给世界各国呈现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坚定姿态,故选C项。]
14.B [根据饼状图可以看出,与1978年相比,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结构中,公有制属性的零售额占比下降,非公有制占比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私有制得到发展,民众的就业观念发生变化,就业形式多样,引起了零售额结构的变动,B项正确。]
15.(1)①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帝国主义和台湾国民党的军事威胁;抗美援朝战争使新中国认识到加强国防建设的紧迫性。②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薄弱,迫切需要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满足人民生产和生活需要。③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物质基础。④借鉴了苏联的经验和模式: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2)示例:“六五”计划和“九五”计划
“六五”计划的发展目标强调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基础上,调整经济政策,争取财政状况的好转。“九五”计划不仅强调经济增长,还提出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明确了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同时也强调科技教育、社会事业等领域的全面进步。
“六五”计划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党和国家的工作着重点刚刚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改革开放的初步探索阶段,此时的发展目标体现了我国在政策调整和转变过程中实现经济和社会稳妥发展的愿望。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一定的成就,改革开放积累了经验,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这都推动了“九五”计划提出更全面的发展目标,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从“六五”计划到“九五”计划发展目标的调整,是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改革不断深化的反映,也是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思考和推进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