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 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同步课时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 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同步课时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6.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01 00:3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 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曲靖中考)与下表所示内容相关的是 ( )
名称 创办者 创办时间 地址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1861年 安庆
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1872年 上海
京师同文馆 官办 1862年 北京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广安中考)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派的活动不包括 ( )
A.创办近代军用、民用企业
B.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D.编练新式海军和陆军
3.“北洋舰队的覆灭并不是一场战役的失败,而是那场持续数十年求索的失败。”以下属于“数十年求索”时期创办的军事工业的是 ( )
A.江南制造总局 B.汉阳铁厂
C.开平煤矿 D.湖北织布局
4.课题小组研究《洋务派与中国近代化》,收集如下材料,其中最有史学价值的材料是 ( )
A.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
B.有关“左宗棠研究”的历史文章
C.张之洞的部分奏折、书信影印件
D. 电影《甲午风云》中有关李鸿章的片段
5.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植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据此判断,李鸿章认为抵抗外来侵略的措施是 ( )
A.机器制造,主张机器也可以用于民用工业
B.筹办洋务,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C.武器制造,主张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D.创建海军,加强中国海防,抵御外侵
6.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中,最能体现我国近代航运业初步发展的民用企业是 ( )
A.轮船招商局 B.安庆内军械所
C.福州船政局 D.江南制造总局
7.(包头中考)从 19 世纪 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
模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
A.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
B.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C.阻止了民族危机的加剧
D.近代海防意识的增强
8.作为清朝中央政府的代表,奕训懂得洋务运动开展的必要性和急迫性。这里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主要是指 ( )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侵华的加剧 ②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 ③荷兰殖民者侵略台湾 ④17世纪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9.19世纪70年代,淮军已“尽弃中国习用之抬鸟枪,而变为洋枪队”……洋务派的海军建设成效尤为卓著,尤以北洋水师实力最强,其规模时居世界第4,其中定远、镇远舰的购置,给日本以很大的威慑,推迟了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时间。以上史实表明洋务运动 ( )
A.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一定程度上增强清朝国防力量
C.促进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
D.使中国成为了当时亚洲的强国
10.(青岛中考)李鸿章认为中国正处于“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jí jí.急迫;急忙)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的局面。为此,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强兵富国的运动。关于这场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D.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11.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 】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为了富国强兵,19世纪60年代开始,资产阶级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
改正:
【 】(2)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等一批军事工业。
改正:
【 】(3)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改正:
12.(德阳中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同治元年(1862年),李鸿章奏设同文学馆于上海,译出西书颇多。四年,又在上海设江南制造局,附设译书局。五、六年间,左宗棠奏请在福建设船厂,附设船政学校。 六年,设同文馆于京师。 九年,李鸿章设机器制造局于天津。十年,曾国藩、李鸿章始派学生赴美国留学。 十一年,设轮船招商局。
光绪元年(1875年),筹办铁甲兵船。二年,设船政学堂于福州,并派船政学生赴英、法学习造船和驾船。 六年,设水师学堂于天津,又设电报局。七年,设开平矿务局。八年,设上海机器制布厂。十一年,设天津武备学堂。十三年,又开漠河金矿。十四年,李鸿章成立北洋海军。十五年,总署请造铁路,张之洞请先筑卢汉线,迨二十二年(1896年),乃以盛宣怀督办其事。是年,又设邮政局。 此戊戌以前所办新政之大略也。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指出“新政”的起止年代。
(2)据材料,概括“新政”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逐条分析这些措施的影响。
(3)关于材料中的“新政”,中国学术界一般称之为“洋务运动”,外国史学界一般称之为“自强运动”,还有学者称之为“同光新政”“自救运动”等。你最认同其中的哪一种称呼 请简要说明理由。
第4 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1. A 2. C 3. C 4. B 5. B 6. A 7. D 8. A 9. B 10. D
11.(1)×,将“资产阶级”改为“地主阶级”。 (2)×,将“求富”改为“自强”。 (3) √。
12.(1)19世纪 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2)措施:①文化教育上:设立翻译馆,翻译西方书籍。 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影响:在中国传播西方文化,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培养了新式人才,促进中国文化教育的近代化进程。②军事上:创办近代军事企业,建立新式海军,设立军事学校,培养军事人才。 影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对外国侵略势力有一定的抵抗力,开始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进程。③经济上:设立近代民用企业,修建铁路。影响: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④社会生活方面:设立电报局、邮政局。影响: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促进社会生活近代化。 (3)①我最认同第一种称呼。 理由:“新政”的主要内容是向西方学习包括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的相关事务,因此可以叫作“洋务运动”。 ②我最认同第二种称呼。理由:“新政”是清朝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统治进行的一项运动,他前期的口号是“自强”,因此可以叫作“自强运动”。 ③我最认同第三种称呼。 理由:“新政”开始于同治元年,一直持续到光绪二十二年,因此可以叫“同光新政”。 ④我最认同第四种称呼。 “新政”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为了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救亡图存而进行的一次运动,因此可以叫“自救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