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测试卷
《朝花夕拾》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朝花夕拾》作品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无常》中鲁迅描绘了儿时在迎神会和舞台上所见的爽直、公正的“无常”形象。
B.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鲁迅对传统“孝道”进行理性思考,认为要取其精华。
C.《五猖会》中,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可以引发读者对家庭教育的思考。
D.《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虽粗鄙,但善良,鲁迅对阿长充满感激与怀念之情。
2.选出对有关名著《朝花夕拾》内容表述正确的两项( )( )
A.《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表达了对猫一类暴虐者的憎恶,对隐鼠一类弱小者的同情。
B.《藤野先生》一文中“纠正解剖图”和“看电影事件”,揭露了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C.《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回忆儿时的阅读经历,赞美了“卧冰求鲤”“郭巨埋儿”“老莱娱亲”等孝道故事。
D.《无常》一文中鲁迅夹叙夹议,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所谓“正人君子”进行辛辣的讽刺。
E.《五猖会》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西湖梦寻》里的热闹赛事,接着写自己见过的较盛的赛会,这里都是为写五猖会做铺垫。
3.下列对《朝花夕拾》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孝图》写的是鲁迅从最早得到的画图本子中,知道了“孝”是艰难的,以此告诫读者“孝”是需要真心付出的。
B.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中主要出现了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父亲、衍太太、寿镜吾老先生这六个人物形象,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C.《范爱农》中,“我”离开南京到北京后,想办法给范爱农找了个差事,但是范爱农生性孤傲,不愿意去。
D.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活无常”,黑无常又叫“死有分”。文章中的白无常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味。人们一见白无常,都有些紧张,而又高兴。
4.下列对《朝花夕拾》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句话描写的是范爱农。
B.“相传樊江东岳庙的‘阴司间’的构造,本来是极其特别的:门口是一块活板,人一进门,踏着活板的这一端,塑在那一端的踏便扑过来,铁索正套在你脖子上。后来吓死了一个人,钉实了,所以在我幼小的时候,这就已不能动”,这段话选自《五猖会》。
C.《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记述了鲁迅离开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D.《朝花夕拾》思想情感复杂,既有对故乡、童年的美好回忆,也有大量令人伤感的离别、死亡和世态炎凉,更有鲁迅对时事政治和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刻批判。
5.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引发了对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孝道”的批判。
C.《父亲的病》回忆了“我”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揭露了几位庸医草菅人命的丑恶面目。
D.《藤野先生》写“报馆案”和“幻灯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
二、填空题
6.《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在鲁迅的成长过程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给鲁迅带来勇气和力量让他拥有一颗温情、宽厚和感恩的心,如:① 、② 等;也让他不断对自己进行反省解剖,从而成为一名“文化战士”,如: ③等。
7.下面是《朝花夕拾》中涉及的四个人物,请补充表格。
身份 中国老师 家人 朋友 邻居
人物 ① 父亲 ② 衍太太
8.填空。
《朝花夕拾》原名《 》。这组回忆性散文是 (作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借此了解作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 和 。
9.闻语猜人:下面的话都是谁说的?请写出人物的名字。
(1)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2)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1)
(2)
10.名著导读:根据内容完成填空。
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一共有十篇散文,记录了他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其中展示了两位性格完全不同的老师形象,他们分别是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的启蒙老师 和在日本留学时遇到的严谨、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 老师。塑造这两位老师形象的同时也表达出了不同的主题思想,前者是鞭挞了封建的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后者则是 。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他现在毫不留情了,然而这是受了阎罗老子的督责之故,不得已也。一切鬼众中,就是他有点人情;我们不变鬼则已,如果要变鬼,自然就只有他可以比较的相亲近。迎神时候的无常,可和演剧上的又有些不同了。他只有动作,没有言语,跟定了一个捧着一盘饭菜的小丑似的角色走,他要去吃;他却不给他。另外还加添了两名角色,就是“正人君子”之所谓“老婆儿女”。凡“下等人”,都有一种通病:常喜欢以己之所欲,施之于人。虽是对于鬼,也不肯给他孤寂,凡有鬼神,大概总要给他们一对一对地配起来。无常也不在例外。所以,一个是漂亮的女人,只是很有些村妇样,大家都称她无常嫂;这样看来,无常是和我们平辈的,无怪他不摆教授先生的架子。一个是小孩子,小高帽,小白衣;虽然小,两肩却已经耸起了,眉目的外梢也向下。这分明是无常少爷了,大家却叫他阿领,对于他似乎都不很表敬意;猜起来,仿佛是无常嫂的前夫之子似的。但不知何以相貌又和无常有这么像?吁!鬼神之事,难言之矣,只得姑且置之弗论。至于无常何以没有亲儿女,到今年可很容易解释了;鬼神能前知,他怕儿女一多,爱说闲话的就要旁敲侧击地锻成他拿卢布,所以不但研究,还早已实行了“节育”了。
这捧着饭菜的一幕,就是“送无常”。因为他是勾魂使者,所以民间凡有一个人死掉之后,就得用酒饭恭送他。至于不给他吃,那是赛会时候的开玩笑,实际上并不然。但是,和无常开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为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妥当。
有人说,他是生人走阴,就是原是人,梦中却入冥去当差的,所以很有些人情。我还记得住在离我家不远的小屋子里的一个男人,便自称是“走无常”,门外常常燃着香烛。但我看他脸上的鬼气反而多。莫非入冥做了鬼,倒会增加人气的么?吁!鬼神之事,难言之矣,这也只得姑且置之弗论了。
11.选文选自 (作者)的散文集《 》。
12.请结合文本,请谈谈民间的百姓为什么喜欢无常?
13.有人说,作者在文章中表达对无常的喜欢,其本意是表达童年时的美好回忆。请谈谈你的理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有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4.本段写景的重点是什么?(用原文中一句话来回答 )
15.这段景物描写扣住了景物各自的特点。描写菜畦、桑葚,突出了它们的 ,描写皂荚树,石井栏,突出了它们的 ;描写蟋蟀、油蛉,突出了它们的 ;描写覆盆子则突出了它的味道。
16.描写泥墙根一带的趣味叙述了四件事,请概括这四件事,(每件事不超过6个字)
① ②
③ ④
17.哪一句运用了联想手法?在“ ”写出来。
18.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中心是( )
A.百草园的动物五彩缤纷 B.百草园的生活丰富多彩
C.百草园的自然景物丰富多彩 D.百草园的各个角落美丽如画
试卷第2页,共4页
试卷第1页,共4页
参考答案
1.B
2.AD
3.D
4.B
5.D
6. 长妈妈
范爱农
衍太太
7. 寿镜吾 范爱农
8. 旧事重提 鲁迅 经历(生活道路) 心路历程(成长历程)
9. 阿长/长妈妈 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
10. 寿镜吾 藤野先生 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与赞美
11. 鲁迅 朝花夕拾 12.民间的百姓喜欢无常,主要因为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 13.作者在文章中表达对无常的喜欢,其本意并非是表达童年时的美好回忆,而是表达对现实中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同时,文章深刻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对黑暗社会的绝望,对人世不平的愤慨,只能在冥冥中寻求寄托,寻求“公正的裁决”。
14.但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15.颜色、形状、声音 16.(1)翻断砖 (2)拔何首乌 (3)按斑蝥 (4)摘覆盆子 17.何首乌有臃肿的根……吃了便可以成仙 18.B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