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桂花雨 第二课时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桂花雨 第二课时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2 19:15:04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桂 花 雨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课
执教:XXX小学 微咖品课
第二课时
前课回顾
细读课文
文章第一部分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了作者的感情?
这些描写又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你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圈划相关语句,并写上自己的感受,再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第一部分
细读课文
……我喜欢的是桂花。
……笨笨的,……
仔细地……寻找……小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文章第一部分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了作者的感情?
这些描写又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香气迷人
对比写法
花树之笨◆梅树之姿
独爱之情
花形之隐◆花味之显
树不好看
花不好找
味不能忘
第一部分
细读课文
文章还有哪些地方描写了桂花的香气?
请你默读课文第二、三部分,边读边批,划出描写桂花香气的语句。
第二、三部分
描写桂花香气的语句

细读课文
作者念念不忘的“大事”是什么?你是怎样批注的?
第二部分
……大事,……总是缠着……
……乐了,……抱……摇。
……纷纷……满头满身……
……喊……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重视
急切
童真
童趣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细读课文
第二部分
桂花会落在你的哪里,
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落在头发上……
落在手心里……
落在脖子上……
我 地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细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内容。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第二部分
阅读链接
细读课文
想一想,说一说:写到这里,作者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啊摇,摇啊摇……
第二部分
细读课文
想一想:杭州的桂花真的没有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吗?
第三部分
我念中学的时候……杭州。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
……那才是香飘十里。……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满菊拢
香飘十里
十几邻居
家乡院子
香味浓淡
感情深浅
细读课文
再读一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有什么发现?
第三部分
每逢佳节倍思亲
又是一年秋风起
开头
结尾
细读课文
再读一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有什么发现?
第三部分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自己很思念故乡?
开头
结尾
课后任务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预习《珍珠鸟》。第3课 桂花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桂花带给“我”的美好回忆和对家乡的思念。
2.理解文中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和“摇花乐”,学习作者借桂花这一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3.联系“阅读链接”和背景资料,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任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作者在对桂花的回忆中蕴含了怎样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细读第一部分
(出示幻灯片P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桂花雨》。
上节课,我们一起(出示幻灯片P2)交流了预习的收获,梳理了课文的内容,了解了桂花给作者带来的美好回忆,感受到了作者的童年都是浸在这迷人的桂花香里。正所谓一花一鸟总关情。作者美好的回忆就充盈在这细腻的描写中。(出示幻灯片P3)那文章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了作者的感情?这些描写又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我们先来看文章的第一部分。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圈划相关语句,并写上自己的感受,再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通过默读和思考,很多同学都找到了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对桂花香气的描写。
(出示幻灯片P4)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感受。
例:我在第二自然段这里批注了“香气迷人”四个字。作者通过描写桂花的样子和香气,抒发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例:即使桂花树的姿态不美,花又小,都挡不住它的香气,说明了桂花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
例:老师,我觉得作者在这里也使用了对比的手法,我们在学习白鹭和落花生的时候,都学习和感受过这种方法。
师: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把桂花和其他花进行比较,通过对各种花的情感态度的对比,突出了桂花在自己心中的地位。这位同学真是会学习,会思考,他将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收获运用到这里,能够学以致用,特别的好。在这里,作者并没有贬低其他树种的意思,而是通过对比的手法来表达对桂花的情有独钟。同学们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特地写出桂花的难以发现?
也是一种对比,花形之隐与花味之显形成对比。我们看啊,桂花其树不好看,其花不好找,但香得让人无法忽视,用这样两个对比来形容桂花,这就更能突出桂花香味的迷人,也就更能体现作者对桂花香的喜爱。
下面,就请你想象着桂花那迷人的香气,带着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再来读读这一自然段吧。
二、细读第二部分
桂花那浓浓的香气不仅弥漫在作者的心田,还在文中出现了很多次呢。
1.浸在桂花香里
(出示幻灯片P5)请你默读课文第二、三部分,边读边批,划出描写桂花香气的语句。
同学们,你们都找到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吧。(出示幻灯片P6)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读了这些句子,同学们你又有怎样的体会呢?我想很多同学都关注到了这个“浸”字,现在就请你结合上下文,说说“浸”字在句子中的含义,再说说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呢?生回答。
例:通过查字典,我知道浸就是泡使渗透的意思。所以我想文中说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意思,就是桂花的香气已经渗透融入周围邻居的家里了,邻居们就像泡在桂花的香气里。
从这个浸字中,我们就感受到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我们看第二个浸字,你又有怎样的发现呢?
例:我发现桂花不仅开花时香,晒干了泡茶做糕饼也是香气弥漫。
看来这桂花的香已经不受季节的限制,不仅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还把这浓浓的香气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作者用一个浸字就将桂花这无形的香气写的看得见,摸得着。对桂花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也就蕴含在字里行间了。就像题目中的雨字一样,一字就有一字的妙用。
对作者而言,作者的整个童年都是浸在这迷人的桂花香里的。人的一生中,童年的快乐时光是最难忘的。难怪每每见到桂花,提起桂花,作者都会想起故乡童年时代与桂花有关的记忆。连这份记忆也是香香的,甜甜的桂花,这浓浓的香气仍旧弥漫在作者的心甜,足见琦君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2.摇花乐
除了香气弥漫之外,作者还写了一件令她始终念念不忘的大事。(出示幻灯片P7)相信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一定已经都发现了。作者在对摇桂花这件事情的描写中,也蕴含了深深的感情。我们来看看同学们对第五自然段的批注。
例:我在第五自然段这里批注的词语是重视、急切和童真、童趣。我从“大事”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作者小时候对摇桂花这件事的重视。
例:“总是”和“缠”这两个词,让我感受到了作者想要摇桂花的急切心情,和前面的“大事”相呼应,表现出浓浓的童真童趣。
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相信其他同学也关注到了这些词语。下面就请你再来读读这段话,相信你还会有新的收获。
例:我抓住了动作描写。我从抱、摇和喊这三个表示动作的词语中,感受到了作者摇桂花时的兴奋。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乐”。
例:我想补充一点,我从使劲的摇和满头满身都是桂花中,也感受到了作者摇桂花的快乐。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同学们,我们来想象一下。开始摇桂花了。大人小孩都忙个不停。此时,桂花飘落,纷纷扬扬的,像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此时此刻,如果你也在桂花树下,桂花会落在你的哪里,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出示幻灯片P8)学生回答。
例:我感觉桂花落在我的脖子上,有一股酥酥的痒痒的感觉,真舒服。
例:我感觉桂花落在我的手心里,软软的,香香的,好想吃啊。
例:我感觉桂花轻轻落在我的头发上,就像母亲在亲切的抚摸着我,多幸福呀。
此时此刻,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出这句话呢?
我想你可能是激动的喊,快乐地喊,拍着手喊,手舞足蹈的喊,闭着眼睛陶醉的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感受一下作者此时的兴奋和快乐吧。
(出示幻灯片P9)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多年后,这些画面作者都不曾忘记,是印在她脑中最美好的回忆。
桂花是迷人的雨,是快乐的雨。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作者在写这段话的时候,可不是当年那个摇桂花的小孩子了。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我们了解到,琦君自从离开家乡以后,就一直也没有再回去过,多少年都没有再见到这桂花了。
3.阅读链接
下面请你再来读读课后的这段阅读链接。(出示幻灯片P10)
同学们,这两段话是作者在自己的作品中写到的。这里的木樨花指的就是桂花。身在他乡,作者只能通过这一幅又一幅的画面,一个又一个的回忆,一件又一件的小事,来回忆自己的童年和故乡了。
4.再读再体会
此时,让我们再来读读作者印象深刻的这幅画面吧。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啊摇,摇啊摇,摇啊摇……(出示幻灯片P11)想一想作者可能的反应。
写着,作者的眼角不禁湿润了。
这好香好香的桂花雨呀,却再也不能有这样的经历了,什么时候才能再回到自己的故乡呢?如今,这纷纷扬扬的桂花鱼就变成了回忆之语,更是思乡之语呀。
难怪母亲会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三、细读第三部分
通过课前查找的资料,我们还了解到。琦军和母亲原先在故乡的家里有个大院子,那里种满了桂花。之后迁居杭州。杭州有个叫满菊拢的地方。也就是课文中作者提到的那一处小山。那里也种满了桂花,而且多是百年老树。开花的时候,那才是真的香飘十里。是杭州赏桂花最著名的地方。
1.母亲的话
了解了这些,请大家再来看一看母亲说的这句话。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请同学想一想,然后回答:难道杭州满绝垄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吗?(出示幻灯片P12)
例:我觉得不是的,杭州的桂花确实香,但故乡的桂花不仅有香气,还有美好的回忆和浓浓的乡情。而且我在课前查资料的时候知道,琦军和父母自离开家乡直到去世,一直也没有回去过,所以母亲才会这样说。
例:我同意你的观点,我觉得母亲比的并不是桂花香味的浓与淡,而是感情的深与浅。在母亲看来,桂花已经成了家乡的代名词,闻着杭州桂花的香气,想的却是故乡的人和事。
这两位同学说的都特别好,看来母亲不是在用鼻子来分辨,而是在用心来判断呀。因为桂花就是故乡,无论人走多远,都不会淡忘故乡的印记。
就像水是故乡田,月是故乡明一样。桂花还是故乡的乡呀。
母亲的这一句话,令琦君从儿时到暮年都不曾忘却,深深印刻在心里。
因为故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世,也让她魂牵梦绕,难舍难分。
母亲的这一句话又何尝不是她的心声呢?
2.作者的心声
下面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你又有哪些新的发现呢?
例:文章开头说到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时节。从这个简单的开头中,我知道了桂花盛开的时间,同时我发现这个开头很有深意。我们常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正是团圆的日子,而作者却不能回到自己的故乡,这小小的桂花就寄托着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呀。
看来这位同学已经成为了作者的知音。那么,作者在文章的结尾为什么不直接说思念故乡,而说又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呢?
例:我觉得作者在这里用又字说明,她已经不止一次的想起过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了。这句话看起来简简单单,却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
例:我觉得故乡的桂花已经成为作者童年里最美好的记忆了,这样的结尾在表达上更加含蓄,读起来更加耐人寻味。
同学们体会的真好。此时,作者眼前又会浮现出怎样的情景?耳边又会响起怎样的声音呢?
例:此时此刻,我觉得作者眼前又会浮现出小时候和大人一起摇桂花树,桂花纷纷落下时的情景,耳边又会想起自己欢乐的呼喊声,还会想起小时候和母亲相处时的甜蜜之光,以及邻里之间其乐融融的美好画面。
是呀,这些都是印刻在作者生命中的美好回忆呀。同学们,你们看,作者就是这样通过描述自己深深印刻在头脑中的一幅又一幅的画面,一个又一个的回忆,一件又一件的小事,来回忆自己的童年和故乡,用桂花这一具体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让我们读起来回味无穷。
学到这里,当你再看到桂花雨这个题目的时候,你的眼前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这阵阵飘落的不仅是桂花,更是浓浓的思乡的愁绪呀。
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相信带着今天的学习收获,你一定可以把这篇课文读得更好。
大家还可以再预习下一课《珍珠鸟》,看看作家冯骥才先生和珍珠鸟之间又有怎样的情谊呢?
好了,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课后任务】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预习《珍珠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