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解直角三角形 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5.3解直角三角形 课件(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9-01 15:11:1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1张PPT)
25.3解直角三角形
第25章 锐角的三角比
教师
xxx
沪教版 九年级第一学期
解直角三角形
已知一边及一锐角解直角三角形
已知两边解直角三角形
已知一边及一锐角的三角比解直角三角形
01
03
02
04
CONTANTS
目 录
解直角三角形
01
(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
∠A+∠B=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
(1)三边之间的关系
A
B
a
b
c
C
在直角三角形中,我们把两个锐角、三条边称为直角三角形的五个元素.
图中∠A,∠B,a,b,c 即为直角三角形的五个元素.
锐角的三角比
回顾引入
在图中的Rt△ABC中,根据∠A=75°,斜边AB=6,你能求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其他元素吗?
A
B
C
α
6
=75°
C
探究新知
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其中哪些元素,可以求出其余的元素
已知条件 求角 求边
一个锐角α
两个锐角α、β
一条边a
两条边a、b
两条边a、c
两条边b、c
一条边a一个锐角A
一条边b一个锐角A
一条边c一个锐角A
另一角=90°-β
已知
无法求解
无法求解
无法求解
无法求解
∠B=90°-∠A
∠B=90°-∠A
∠B=90°-∠A
c2=a2+b2
b2=c2-a2
a2=c2-b2
探究新知
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有5个元素(即3条边、2个锐角),只要知道其中的2个元素(至少有1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其余的3个未知元素.
归纳总结
由直角三角形中的已知元素,求出其余未知元素的过程,叫作解直角三角形.
探究新知
已知两边解直角三角形
02
在图中的Rt△ABC中,
(1) 根据∠A=75°,斜边AB=6,你能求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其他元素吗?
A
B
C
6
75°
探究新知
(2) 根据AC=2.4,斜边AB=6,你能求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其他元素吗?
A
B
C
6
2.4
探究新知
要点精析:解直角三角形时,
①已知两边求第三边用勾股定理;
②已知一锐角求另一锐角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③在两边一锐角中,有两个元素已知,则可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第三个元素.
由上可知在直角三角形的六个元素(三条边和三个角)中,直角是已知元素,如果再知道一条边和第三个元素,就可以求出另外三个元素.
探究新知
A
B
C
解:
例1 如图,在Rt△ABC中,∠C = 90°,AC = ,
,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典型例题
已知一边及一锐角解直角三角形
03
在Rt△ABC 中,如果已知一边和一个锐角,你能求出这个三角形的其他元素吗?
1.已知一条直角边和一个锐角解直角三角形:
已知一锐角,则另一锐角易求.而求另两边则需要运用定义法,将已知数据代入三角函数关系式中计算.如用已知直角边除以其对角的正弦可得斜边长,用已知直角边除以其对角的正切可得另一直角边.有时也可用勾股定理求第三边,但要防止误差变大,所以要尽量选可以直接应用原始数据的关系式.
探究新知
例2 如图,在Rt△ABC中,∠C=90°,∠B=35°,b=20,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A
B
C
b
20
c
a
35°
解:
典型例题
2.已知斜边和一锐角解直角三角形:
已知斜边和一锐角,则另一锐角易求.而求两直角边,必然要运用定义法,由斜边乘已知锐角的正弦可得已知锐角的对边;由斜边乘已知锐角的余弦可得已知锐角的邻边.当求出一直角边后,另一直角边也可用勾股定理计算,但要注意误差可能较大.
探究新知
例3 在Rt△ABC中,∠C=90°,∠A,∠B,∠C 的对边分别为a,b,c,且c=100,∠A=26°44′.求这个三角形的其他元素.(长度精确到0.01)
已知∠A,可根据∠B=90°-∠A得到∠B 的大小.而
已知斜边,必然要用到正弦或余弦函数.
∵∠A=26°44′,∠C=90°,
∴∠B=90°-26°44′=63°16′.
由sin A= 得a=c ·sin A=100·sin 26°44′≈44.98.
由cos A= 得b=c ·cos A=100·cos 26°44′≈89.31.
解:
导引:
典型例题
已知一边及一锐角的锐角三角比解直角三角形
04
例4 如图,在△ABC 中,AB=1,AC= sin B=
求BC 的长.
要求的BC 边不在直角
三角形中,已知条件中
有∠B 的正弦值,作BC 边上的高,
将∠B 置于直角三角形 中,利用解直角三角形就可
解决问题.
导引:
典型例题
如图,过点A作AD⊥BC于点D.
∵AB=1,sin B=
∴AD=AB·sin B=1× =
∴BD=
CD=
∴BC=
解:
典型例题
小 结
通过作垂线(高),将斜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来解决边或角的问题,这种“化斜为直”的思想很常见.在作垂线时,要结合已知条件,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如本题若过B点作AC 的垂线,则∠B 的正弦值就无法利用.
探究新知
解直角三角形的原则:
(1)有斜(斜边)用弦(正弦、余弦),无斜(斜边)用切(正切);
(2)宁乘勿除:选取便于计算的关系式,若能用乘法计算就不用除法计算;
(3)取原避中:若能用原始数据计算,应避免使用中间数据求解.
归纳总结
探究新知
2.如图,在菱形ABCD中,AE⊥BC于点E,EC=4,sinB= ,则菱形的周长是 ( )
A.10 B.20
C.40 D.28
1.在Rt△ABC中,∠C=90°,sinA = 0.8 ,BC=8,则AC的值为( )
A.4 B.6 C.8 D.10
B
C
课堂练习
3.已知在Rt△ABC中,∠C=90°.
(1)若a= , b= ,则c= ;
(2)若a=10,c= ,则∠B= ;
(3)若b=35,∠A=45°,则a= ;
(4)若c=20,∠A=60°,则a= .
45°
35
4.如图,已知Rt△ABC中,斜边BC上的高AD=3,
则 AC 的长为 .
3.75
课堂练习
5.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AC=.点D为BC边上一点,且BD=2AD,∠ADC=60°求△ABC的周长(结果保留根号)
课堂练习
6.如图,已知 AC = 4,求 AB 和 BC 的长.
在Rt△CDB中,∵∠DCB=∠ACB-∠ACD=45°,
D
解:如图,作CD⊥AB于点D,
在Rt△ACD中,∵∠A=30°,
∴∠ACD=90°-∠A=60°.
∴CD=AC=2

课堂练习
7.如图,AD是△ABC的高,,求△ABC的周长.
解:在中,,
∵,,
∴,,
∵在中,,
∴,即,

∴,,
∴△ABC的周长为AB+AC+BD+CD=.
课堂练习
8.如图,在Rt△ABC中,∠C=90°,D是BC边上一点,∠BAD=45°,AC=3,AB=,求BD的长.
解:过D作DE⊥AB于点E,如图所示,
∵∠BAD=45°,
∴∠EAD=∠EDA=45°,
∴AE=DE,
设DE=a,则BE=AB﹣AE=﹣a,
∵AC=3,AB=,∠C=90°,
∴BC=,
∴,
课堂练习
9.如图,在Rt△ABC中,∠C=90°,D是BC边上一点,∠BAD=45°,AC=3,AB=,求BD的长.
∴a=,
经检验,a=是上面方程的解.
∴DE=,BE=2
Rt△BED中,由勾股定理得:
BD2=BE2+DE2=,
∴BD=5.
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解直角三角形
依据
解法:只要知道五个元素中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余下的三个未知元素.
勾股定理
两锐角互余
锐角的三角比
课堂小结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