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3.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8-17 16:08:33

文档简介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8·霍邱模拟)某同学利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 2.45cm、2.46cm、2.4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5cm B.2.457cm C.2.45cm D.2.46cm
2.(2018八下·深圳期中)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5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0cm B.12.55cm C.12.36cm D.12.35cm
3.某人用一刻度尺四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是:第一次15.28cm,第二次15.82cm,第三次15.27cm,第四次15.29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第一次结果是错误的 B.只有第二次测量结果是错误的
C.只有第三次测量结果是正确的 D.只有第二次测量结果是正确的
4.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八年上册)的宽度,并作了下面的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
A.18.8cm B.1.88dm C.18.80cm D.188mm
5.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大约是(  )
A.2.5m B.2.5 dm C.2.5cm D.2.5 mm
6.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7.为了验证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王旭用一把分度值是毫米的钢尺测量一本课外书的宽度,然后把钢尺放在冰箱中,过一段时间后,他从冰箱中取出钢尺再一次测量此书的宽度,这次测量的结果与第一次的结果相比将会(  )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无法比较
8.如图所示,小明用一端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橡皮的长度,长度为(  )
A.3.15 cm B.3.150 cm C.2.15 cm D.2.150 cm
9.(2018八上·泗阳期末)PM2.5是雾霾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2.5μm =2.5×10-5dm B.2.5μm =2.5×10-3m
C.2.5μm =2.5×10-6cm D.2.5μm = 2.5×10-9m
10.(2017八上·福建期中)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
A.该木块的长度为2.0cm
B.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
C.该木块的长度为2.00cm
D.视线与尺面的位置
11.(2018八上·青岛期末)下列是使用刻度尺的几点做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首先要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B.不能使用零刻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
C.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平行,不能歪斜
D.读数时,视线要正视刻度线,记录时要有数值和单位
12.(2018八上·泸西期末)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  )
A.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5cm
B.人步行速度约1.1m/s
C.洗澡水的温度是100℃
D.正常人心脏跳动1次时间约0.2s
13.(2018八上·丹徒期末)如图是小丽测量A物体长度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 B.物体长度是1.3cm
C.物体长度是7.3cm D.物体长度是1.30cm
14.(2018八上·孝感月考)关于误差的说法,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  )
A.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中的错误就是误差
C.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二、填空题
15.小刚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橡皮擦的长度,使用刻度尺之前,他要观察、分度值及零刻度线。下图所示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  )
A.里程 0.1mm B.里程 1mm C.量程 1mm D.量程 0.1mm
16.(2018·长沙模拟)小明路过一座大桥时,发现桥面有条宽窄相同的裂缝,他用刻度尺测得裂缝某处宽为7.00cm,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为得到该裂缝的平均宽度,小明应在裂缝的   (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17.(2018·广东模拟)如图秒表的读数为   s;
18.(2018·湛江模拟)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为    cm,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m/s.请你说说小球由A到F的过程不是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理由   
19.(2018·桂平模拟)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读数为   cm。一次测量可能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应当   。
20.(2018九下·弥勒月考)采用最新技术制成的纳米机器人小得象跳蚤一样;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比邻星”距我们约4.3光年。这里提到的“纳米”、“光年”都是   的单位。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4.43m,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长约6400   。
21.如图所示,测得一枚纽扣的直径是   。
2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后用刻度尺测得这个线圈的长度是   cm,细铜丝的直径是   mm。
三、实验题
23.(2018·芜湖模拟)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mm,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cm。
24.(2016八上·房山期中)设计实验:请你利用所给器材,粗略地测出一张纸的厚度.器材:100张纸、刻度尺.(要求写出实验步骤,要有表达式)
25.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活动中:
(1)如图甲所示把两个等大的圆纸片,裁去大小不等的扇形,做成如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如果要测量两个纸锥的下落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和   .
(2)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时,应该选择   (选填“乙”或“丙”)所示的位置开始释放,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   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还可以比较同一时刻纸锥下落的   来比较下落的快慢.
(3)实验中发现时间较难测量,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该在图乙中选择纸锥   (选填“A”或“B”)进行实验较好.
(4)小芳又猜想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可能与纸锥的锥角、纸锥的重量有关,并打算继续用乙图中的这两个纸锥研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的关系,小明认为这样做不科学,你认为不科学的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物体的长度应为:L= ≈2.46cm,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三次测量的平均值.
2.【答案】D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由记录的结果:12.34cm、12.36cm、12.35cm、12.55cm知12.55cm是错误的数字,将12.55cm去掉,求其余三个数字的平均值即可,=12.35cm.
故答案为:D。
【分析】先根据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的结果应该相差不大判断出错误的数字并将其去掉,求剩下的数字的平均值即可。
3.【答案】B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测量的过程中虽然存在着误差,但用一刻度尺四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的结果不会相差很大,由上述数据知,第二次测量的结果与其它三次的测量结果相差较大,所以只有第二次测量结果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B。
【分析】使用用一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由于误差的存在每次测量的结果有可能不同,但不会相差很大。
4.【答案】C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由测量值18.8cm知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1cm ,A不符合题意;
B、由测量值1.88dm知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1dm ,B不符合题意;
C、由测量值18.80cm知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1mm ,C符合题意;
D、由测量值188mm知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小于1mm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测量的结果由记录的结果由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组成,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准确值准确到最小分度值,估计值估计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5.【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A、2.5m的长度太大,与硬币的直径不符,A不符合题意;
B、2.5 dm的长度较大,与硬币的直径不符,B不符合题意;
C、2.5cm的长度与硬币的直径相符,C符合题意;
D、2.5 mm的长度太小,与硬币的直径不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各个选项中长度的大小进行分析判断。
6.【答案】D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A、A图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和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A不符合题意;
B、B图的刻度尺放斜了,B不符合题意;
C、C图的刻度尺的有刻度的一边没有紧靠被测物体,C不符合题意;
D、D图的刻度尺的测量方法正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使用方法:1、根据测量长度和最小刻度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2、刻度尺要放正,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3、视线与刻度尺及被测物体垂直;
4、读出最小刻度值及以上各位外,还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下一位;5、测量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7.【答案】A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王旭把钢尺放在冰箱中,钢尺的温度降低长度缩短,但钢尺上的刻度数不变,使用它测量课本的宽度时,由于课本的宽度不变,在钢尺上显示的数值将变大,所以测量的结果偏大。
故答案为:A。
【分析】物体热涨冷缩,把钢尺放在冰箱中,温度降低,钢尺缩短,钢尺的实际分度值比标准刻度尺的分度值小,用分度值缩小的钢尺测物体厚度,测量值比实际值大.
8.【答案】C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2)图中起始端刻度值为1.00cm,末端刻度值为3.15cm,物体长度为3.15cm 1.00cm=2.15cm.
故答案为:C
【分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1.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9.【答案】A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因为1μm=10-5dm,所以2.5μm=2.5×10-5dm.A符合题意.
BD、因为1μm=10-6m,所以2.5μm=2.5×10-6m.B、D不符合题意.
C、因为1μm=10-4cm,所以2.5μm=2.5×10-4cm.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μm=1012nm.
10.【答案】C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AC、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所以要估读到mm的下一位,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B、测量时刻度尺应与被测长度平行,B不符合题意;
D、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1.【答案】B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A. 使用刻度尺时,首先要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平行,不能歪斜,但不一定必须对齐零刻线,B错误,符合题意;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读数时,视线要正视刻度线,记录时要有数值和单位,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使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1)使用刻度尺时,要先看一下刻度尺零刻度线、知道刻度尺的量程、确定最小分度值;
(2)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
12.【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时间及其测量;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A.物理教材的厚度与中学生食指的宽度差不多,食指的宽度约1cm,A不符合题意;
B.人步行速度约1.1m/s,约合4km/h,B符合题意;
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C不符合题意;
D.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估测题我们要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有时间还要进行相关的计算,转化为我们熟悉的单位从而得到正确答案.
13.【答案】D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6.00cm对齐,右侧与7.3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7.30cm 6.00cm=1.30cm,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物体对应的刻度尺的刻度值读数就是物体的长度.
14.【答案】D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认真测量不能避免误差,可以减小误差,A不符合题意;
B、误差与错误是不同,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B不符合题意;
C、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不能避免误差,可以减小误差,C不符合题意;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错误不是误差,错误是由于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错误可以避免,而误差不可避免,只能选择精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来减小误。
15.【答案】C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刻度尺在测量之前,要观察其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由图知道,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的长度是0.1cm,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1mm,
故答案为:C。
【分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16.【答案】1mm;不同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1)裂缝的宽度是7.00cm,这个数字中7.0厘米是准确值,估计值是0.00厘米;由此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0.1cm,即1mm;(2)为了得到该裂缝的平均宽度,应该在裂缝的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便减小误差,提高精度.
故答案为:1mm;不同 .
【分析】根据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可知,小数点后的倒数第二位是准确数字,即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0.1cm;多次测量可减小误差 .
17.【答案】17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由图,秒表的小盘一个大格2min,一个大格又分为四个小格,所以分度值为0.5min,指针在“0”和“1”之间,偏向0的一侧,所以分针显示的时间为0min;秒表的大盘一个大格为2s,一个大格又分为四个小格,所以分度值为0.5s,指针在16s与18s正中间,示数为17s;因此秒表的读数为17s。
【分析】秒表读数先读小表盘,再读大表盘。
18.【答案】8.00;0.2;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不相等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图知道,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小球从D点运动到点F的路程:s=12.50cm-4.50cm=8.00cm;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有2个时间间隔,则从D点运动到F点所用的时间:t=2×0.2s=0.4s,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速度是:v=s′/t=8.00cm/0.4s=20cm/s=0.2m/s.;由图知道,在相等的时间内小球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小球的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8.00;0.2;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不相等
【分析】 根据刻度尺的刻度值测量长度,利用路程和时间计算速度.
19.【答案】2.00;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解: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0.1cm ,物体的准确值为2.0cm,估计值为0.01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00cm;为了减小误差,应当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故答案为:2.00;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分析】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读出物体的长度;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20.【答案】长度;km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纳米和光年都是长度单位,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通过的距离.
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8m,长江的长度是6400km.
故答案为:长度;km。
【分析】纳米和光年是长度单位,长江长6400km.
21.【答案】1.23—1.28cm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由图知道,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纽扣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3.25cm对齐,所以纽扣的直径是:d=3.25cm-2.00cm=1.25cm。
故答案为:1.23—1.28cm.
【分析】此题为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2.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2.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2.【答案】5.00;1.6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测量的末位置对应的刻度为15.00cm,初位置为10.00cm,所以L=15.00-10.00=5.00cm,因为n=32,D= =0.16cm 1.6mm.
故答案为:5.00;1.6.
【分析】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3.【答案】1;2.89(2.88或2.87也可)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2.87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L=2.87cm。
【分析】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注意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24.【答案】解:①用刻度尺量出100张纸的厚度为h;
②利用公式L= 求出一张纸的厚度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分析】一张纸的厚度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采用累积法,测多算少.
25.【答案】(1)刻度尺;秒表
(2)乙;时间;高度
(3)A
(4)没有控制纸锥的质量相等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1)根据 可知,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测量路程的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2)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而图乙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图丙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故应选图乙的位置释放,然后记录下落至地面的时间,也可比较下落相同时间纸锥下落的高度来比较下落的快慢;(3)纸锥下落快,时间较难测量,必须增加纸锥下落的高度和锥角,以增大下落时间,便于时间的测量,应该在图乙中选择纸锥A较好;(4)如果继续用这两个纸锥研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应该控制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质量相同,纸锥的锥角不同,而图中这两个纸锥的质量不同,所以这样做不科学。
【分析】(1)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可知,需测量路程和时间;
(2)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继续用这两个纸锥研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的关系是否科学(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需使纸锥从同一高度落下,然后采用相同时间比距离,也可采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注意若纸锥下落较快,则时间较难测量.
1 / 1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8·霍邱模拟)某同学利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 2.45cm、2.46cm、2.4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5cm B.2.457cm C.2.45cm D.2.46cm
【答案】D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物体的长度应为:L= ≈2.46cm,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三次测量的平均值.
2.(2018八下·深圳期中)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5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0cm B.12.55cm C.12.36cm D.12.35cm
【答案】D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由记录的结果:12.34cm、12.36cm、12.35cm、12.55cm知12.55cm是错误的数字,将12.55cm去掉,求其余三个数字的平均值即可,=12.35cm.
故答案为:D。
【分析】先根据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的结果应该相差不大判断出错误的数字并将其去掉,求剩下的数字的平均值即可。
3.某人用一刻度尺四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是:第一次15.28cm,第二次15.82cm,第三次15.27cm,第四次15.29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第一次结果是错误的 B.只有第二次测量结果是错误的
C.只有第三次测量结果是正确的 D.只有第二次测量结果是正确的
【答案】B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测量的过程中虽然存在着误差,但用一刻度尺四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的结果不会相差很大,由上述数据知,第二次测量的结果与其它三次的测量结果相差较大,所以只有第二次测量结果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B。
【分析】使用用一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由于误差的存在每次测量的结果有可能不同,但不会相差很大。
4.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八年上册)的宽度,并作了下面的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
A.18.8cm B.1.88dm C.18.80cm D.188mm
【答案】C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由测量值18.8cm知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1cm ,A不符合题意;
B、由测量值1.88dm知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1dm ,B不符合题意;
C、由测量值18.80cm知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1mm ,C符合题意;
D、由测量值188mm知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小于1mm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测量的结果由记录的结果由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组成,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准确值准确到最小分度值,估计值估计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5.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大约是(  )
A.2.5m B.2.5 dm C.2.5cm D.2.5 mm
【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A、2.5m的长度太大,与硬币的直径不符,A不符合题意;
B、2.5 dm的长度较大,与硬币的直径不符,B不符合题意;
C、2.5cm的长度与硬币的直径相符,C符合题意;
D、2.5 mm的长度太小,与硬币的直径不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各个选项中长度的大小进行分析判断。
6.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A、A图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和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A不符合题意;
B、B图的刻度尺放斜了,B不符合题意;
C、C图的刻度尺的有刻度的一边没有紧靠被测物体,C不符合题意;
D、D图的刻度尺的测量方法正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使用方法:1、根据测量长度和最小刻度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2、刻度尺要放正,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3、视线与刻度尺及被测物体垂直;
4、读出最小刻度值及以上各位外,还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下一位;5、测量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7.为了验证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王旭用一把分度值是毫米的钢尺测量一本课外书的宽度,然后把钢尺放在冰箱中,过一段时间后,他从冰箱中取出钢尺再一次测量此书的宽度,这次测量的结果与第一次的结果相比将会(  )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无法比较
【答案】A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王旭把钢尺放在冰箱中,钢尺的温度降低长度缩短,但钢尺上的刻度数不变,使用它测量课本的宽度时,由于课本的宽度不变,在钢尺上显示的数值将变大,所以测量的结果偏大。
故答案为:A。
【分析】物体热涨冷缩,把钢尺放在冰箱中,温度降低,钢尺缩短,钢尺的实际分度值比标准刻度尺的分度值小,用分度值缩小的钢尺测物体厚度,测量值比实际值大.
8.如图所示,小明用一端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橡皮的长度,长度为(  )
A.3.15 cm B.3.150 cm C.2.15 cm D.2.150 cm
【答案】C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2)图中起始端刻度值为1.00cm,末端刻度值为3.15cm,物体长度为3.15cm 1.00cm=2.15cm.
故答案为:C
【分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1.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9.(2018八上·泗阳期末)PM2.5是雾霾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2.5μm =2.5×10-5dm B.2.5μm =2.5×10-3m
C.2.5μm =2.5×10-6cm D.2.5μm = 2.5×10-9m
【答案】A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因为1μm=10-5dm,所以2.5μm=2.5×10-5dm.A符合题意.
BD、因为1μm=10-6m,所以2.5μm=2.5×10-6m.B、D不符合题意.
C、因为1μm=10-4cm,所以2.5μm=2.5×10-4cm.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μm=1012nm.
10.(2017八上·福建期中)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
A.该木块的长度为2.0cm
B.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
C.该木块的长度为2.00cm
D.视线与尺面的位置
【答案】C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AC、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所以要估读到mm的下一位,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B、测量时刻度尺应与被测长度平行,B不符合题意;
D、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1.(2018八上·青岛期末)下列是使用刻度尺的几点做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首先要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B.不能使用零刻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
C.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平行,不能歪斜
D.读数时,视线要正视刻度线,记录时要有数值和单位
【答案】B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A. 使用刻度尺时,首先要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平行,不能歪斜,但不一定必须对齐零刻线,B错误,符合题意;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读数时,视线要正视刻度线,记录时要有数值和单位,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使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1)使用刻度尺时,要先看一下刻度尺零刻度线、知道刻度尺的量程、确定最小分度值;
(2)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
12.(2018八上·泸西期末)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  )
A.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5cm
B.人步行速度约1.1m/s
C.洗澡水的温度是100℃
D.正常人心脏跳动1次时间约0.2s
【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时间及其测量;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A.物理教材的厚度与中学生食指的宽度差不多,食指的宽度约1cm,A不符合题意;
B.人步行速度约1.1m/s,约合4km/h,B符合题意;
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C不符合题意;
D.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估测题我们要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有时间还要进行相关的计算,转化为我们熟悉的单位从而得到正确答案.
13.(2018八上·丹徒期末)如图是小丽测量A物体长度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 B.物体长度是1.3cm
C.物体长度是7.3cm D.物体长度是1.30cm
【答案】D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6.00cm对齐,右侧与7.3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7.30cm 6.00cm=1.30cm,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物体对应的刻度尺的刻度值读数就是物体的长度.
14.(2018八上·孝感月考)关于误差的说法,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  )
A.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中的错误就是误差
C.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答案】D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认真测量不能避免误差,可以减小误差,A不符合题意;
B、误差与错误是不同,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B不符合题意;
C、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不能避免误差,可以减小误差,C不符合题意;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错误不是误差,错误是由于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错误可以避免,而误差不可避免,只能选择精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来减小误。
二、填空题
15.小刚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橡皮擦的长度,使用刻度尺之前,他要观察、分度值及零刻度线。下图所示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  )
A.里程 0.1mm B.里程 1mm C.量程 1mm D.量程 0.1mm
【答案】C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刻度尺在测量之前,要观察其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由图知道,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的长度是0.1cm,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1mm,
故答案为:C。
【分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16.(2018·长沙模拟)小明路过一座大桥时,发现桥面有条宽窄相同的裂缝,他用刻度尺测得裂缝某处宽为7.00cm,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为得到该裂缝的平均宽度,小明应在裂缝的   (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答案】1mm;不同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1)裂缝的宽度是7.00cm,这个数字中7.0厘米是准确值,估计值是0.00厘米;由此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0.1cm,即1mm;(2)为了得到该裂缝的平均宽度,应该在裂缝的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便减小误差,提高精度.
故答案为:1mm;不同 .
【分析】根据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可知,小数点后的倒数第二位是准确数字,即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0.1cm;多次测量可减小误差 .
17.(2018·广东模拟)如图秒表的读数为   s;
【答案】17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由图,秒表的小盘一个大格2min,一个大格又分为四个小格,所以分度值为0.5min,指针在“0”和“1”之间,偏向0的一侧,所以分针显示的时间为0min;秒表的大盘一个大格为2s,一个大格又分为四个小格,所以分度值为0.5s,指针在16s与18s正中间,示数为17s;因此秒表的读数为17s。
【分析】秒表读数先读小表盘,再读大表盘。
18.(2018·湛江模拟)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为    cm,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m/s.请你说说小球由A到F的过程不是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理由   
【答案】8.00;0.2;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不相等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图知道,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小球从D点运动到点F的路程:s=12.50cm-4.50cm=8.00cm;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有2个时间间隔,则从D点运动到F点所用的时间:t=2×0.2s=0.4s,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速度是:v=s′/t=8.00cm/0.4s=20cm/s=0.2m/s.;由图知道,在相等的时间内小球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小球的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8.00;0.2;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不相等
【分析】 根据刻度尺的刻度值测量长度,利用路程和时间计算速度.
19.(2018·桂平模拟)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读数为   cm。一次测量可能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应当   。
【答案】2.00;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解: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0.1cm ,物体的准确值为2.0cm,估计值为0.01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00cm;为了减小误差,应当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故答案为:2.00;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分析】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读出物体的长度;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20.(2018九下·弥勒月考)采用最新技术制成的纳米机器人小得象跳蚤一样;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比邻星”距我们约4.3光年。这里提到的“纳米”、“光年”都是   的单位。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4.43m,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长约6400   。
【答案】长度;km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纳米和光年都是长度单位,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通过的距离.
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8m,长江的长度是6400km.
故答案为:长度;km。
【分析】纳米和光年是长度单位,长江长6400km.
21.如图所示,测得一枚纽扣的直径是   。
【答案】1.23—1.28cm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由图知道,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纽扣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3.25cm对齐,所以纽扣的直径是:d=3.25cm-2.00cm=1.25cm。
故答案为:1.23—1.28cm.
【分析】此题为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2.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2.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后用刻度尺测得这个线圈的长度是   cm,细铜丝的直径是   mm。
【答案】5.00;1.6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测量的末位置对应的刻度为15.00cm,初位置为10.00cm,所以L=15.00-10.00=5.00cm,因为n=32,D= =0.16cm 1.6mm.
故答案为:5.00;1.6.
【分析】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三、实验题
23.(2018·芜湖模拟)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mm,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cm。
【答案】1;2.89(2.88或2.87也可)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2.87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L=2.87cm。
【分析】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注意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24.(2016八上·房山期中)设计实验:请你利用所给器材,粗略地测出一张纸的厚度.器材:100张纸、刻度尺.(要求写出实验步骤,要有表达式)
【答案】解:①用刻度尺量出100张纸的厚度为h;
②利用公式L= 求出一张纸的厚度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分析】一张纸的厚度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采用累积法,测多算少.
25.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活动中:
(1)如图甲所示把两个等大的圆纸片,裁去大小不等的扇形,做成如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如果要测量两个纸锥的下落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和   .
(2)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时,应该选择   (选填“乙”或“丙”)所示的位置开始释放,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   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还可以比较同一时刻纸锥下落的   来比较下落的快慢.
(3)实验中发现时间较难测量,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该在图乙中选择纸锥   (选填“A”或“B”)进行实验较好.
(4)小芳又猜想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可能与纸锥的锥角、纸锥的重量有关,并打算继续用乙图中的这两个纸锥研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的关系,小明认为这样做不科学,你认为不科学的原因是   .
【答案】(1)刻度尺;秒表
(2)乙;时间;高度
(3)A
(4)没有控制纸锥的质量相等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1)根据 可知,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测量路程的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2)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而图乙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图丙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故应选图乙的位置释放,然后记录下落至地面的时间,也可比较下落相同时间纸锥下落的高度来比较下落的快慢;(3)纸锥下落快,时间较难测量,必须增加纸锥下落的高度和锥角,以增大下落时间,便于时间的测量,应该在图乙中选择纸锥A较好;(4)如果继续用这两个纸锥研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应该控制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质量相同,纸锥的锥角不同,而图中这两个纸锥的质量不同,所以这样做不科学。
【分析】(1)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可知,需测量路程和时间;
(2)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继续用这两个纸锥研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的关系是否科学(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需使纸锥从同一高度落下,然后采用相同时间比距离,也可采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注意若纸锥下落较快,则时间较难测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