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测试卷(一)
一、填空题
1.热通过直接接触,从温度 的地方向着温度 的地方传递,我们称这种传递热的方式为 。
2.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 ,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 。
3.通过液体或气体的流动来传热的方式叫 。
4.常见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 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金属中某些会热缩冷胀,我知道的有 、 。
6.常见的物体都是由 组成的,当物体吸热升温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 ,物体就 了。
7.常温的水受热时体积 ,受冷时体积 ,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 。
二、判断题
8.热量都是从容易导热的部分向不容易导热的部分传递。
9.在太阳下或取暖器、炉子旁,人会感到热,这是由热传导所引起的。
10.水受热会对流,而空气受热不会对流。
11.一般情况下,金属的热传导的本领都很强。
12.空气也能传热。
13.盖上茶杯的盖有利于保持茶水的温度。
14.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往往吸热快,散热也快。
15.米饭、土豆、番薯等食物能给我们人体带来热量。
16.“保温”不仅能减缓物体的温度的变化,还能保持原来的温度。
17.羽绒衣产生的热量比衬衣产生的热量多。
18.水是热的不良导体,铁是热的良导体。
19.通过对水和油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我们得出了所有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0.大多数金属受冷时体积缩小,受热时体积膨胀。
21.如果两杯水的重量一样,那么它们的体积也一定相同。
22.通常情况下,摸上去手感冷的物体的导热性能比较好;摸上去手感不冷的物体的导热性能比较差。
23.对同一根铁丝进行测量,夏天测量时,铁丝的长度会长一些。
三、选择题
24.夏天用棉被把棒冰裹起来。棒冰比暴露在阳光下融化得( )。
A.快一些 B.慢一些 C.一样快
25.下列物体中热传导本领都很强的物体是( )。
A.胶木、铝、铁 B.塑料、泡沫塑料、铜
C.铝、铜、木头 D.铝、铜、铁
26.杯子里的水受热部分会上升,比较冷的部分会下降.于是不断循环,流动的水就把热带到了各部分,使整杯水热起来,这种传热方式叫( )。
A.辐射 B.对流 C.传导
27.相同体积的70摄氏度的热水和30摄氏度的冷水相比较( )。
A.两者一样重 B.热水重 C.冷水重
28.热水中的热主要是通过( )方式传递到勺部,然后又传递到勺柄的。
A.传导 B.对流 C.辐射
29.下列方法中不能给我们带来热的是( )。
A.多穿衣服 B.晒太阳 C.吃饭
30.房间里暖气片的热量传递,主要靠( )传热。
A.传导 B.对流 C.辐射
31.同样大小、形状、颜色、厚薄的塑料杯、铁杯、瓷杯倒入同温度的热水,几分钟后( )内的水最凉。
A.塑料杯 B.铁杯 C.瓷杯
32.两杯一样多的水,一杯是热水,另一杯是冷水,混合后,水温的变化( )。
A.比原来的冷水温度低
B.比原来的热水温度高
C.接近两杯水的温度的平均数
33.下列物体,热胀冷缩本领最大的是( )。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34.在做冷水和热水实验时,将装满冷水的小塑料袋放在热水盆里时,如果条件合适的话,我们看到小塑料袋先是沉下去,过一会儿,会浮起来。这是因为( )。
A.小塑料袋里的冷水变成了热水重量增加了
B.小塑料袋里的冷水变成了热水体积增加了
C.热水盆里的热水温度下降后体积缩小了
D.热水盆里的热水温度下降后重量增加了
35.小明用两个铁钉、一块木板、一个直径为1厘米的圆铁片做铁是否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请你想想,两个钉在木板上的铁钉之间的距离应为( )。
A.比1厘米稍微大一些 B.比1厘米稍微小一些
C.正好1厘米 D.都可以
四、实验题
36.在做 实验时,我们发现 ,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是
37.如下图,给烧瓶加热后,上面小玻璃管中的水位会怎样变化呢 请你画一画。
这个实验说明了
38.从上图可知,同学们为了研究各种材料和物质的保温性能差异,分别选取了上述几种材料:石棉、棉花、木屑和沙子。并将相同的实验装置(用带温度计的塞子塞紧装有热水的试管)分别放置在各种材料和物质之中(注: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开始实验时热水的温度相同,为80。C,除盛放各种材料和物质的容器,放置的量一样以外,控制影响水温的其他因素也保持不变)。
(1)30分钟后,水温变化最大的是 (填序号)由此可知
(2)60分钟后,如果8的温度最高,由此可知
(3)如果十天以后再来观察,看到的现象是
五、简答题
39.啤酒瓶或饮料瓶里面的啤酒、饮料都不会装满,这是为什么
40.下图的烧杯里装有半杯水,烧瓶里没有水。
(1)加热烧瓶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为什么
(2)如果停止对右图中的烧瓶加热,让它慢慢冷却,并放人冰水中,又会发生什么现象 为什么
41.下面甲、乙两幅图分别画的是夏天的电线杆,还是冬天的电线杆 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判断理由:
42.像下图这样的金属保温杯我们生活中经常看到,我知道金属是热的 (填“良导体”或“不良导体”),吸热 (填"快"或"慢"),散热 (填"快"或"慢")。那么它能保温的原理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高;低;热传导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解答】热通过直接接触,从温度高的地方向着温度低的地方传递,我们称这种传递热的方式为热传导。
故答案为:高、低、热传导。
【分析】本题考查热传导的定义。
2.【答案】良导体;不良导体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解答】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定义。
3.【答案】对流
【知识点】对流
【解析】【解答】对流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依靠冷热流体互相掺混和移动所引起的热量传递方式,对流是液体或气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
故答案为:对流。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流的概念。
4.【答案】液体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温度高,液体的体积膨胀,液柱上升;温度降低,液体的体积缩小,液柱下降。
故答案为:液体。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5.【答案】锑;铋
【知识点】固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自然界的物质绝大多数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少有例外,例外的有一种是水.水在4度时密度最大,4度之下就是反常膨胀,是“热缩冷胀”了。而金属中某些会热缩冷胀的有锑和铋等。
故答案为:锑、铋。
【分析】本题考查对反常规律热缩冷胀的物质的记忆。
6.【答案】微粒;加大;膨胀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温度升高,微粒运动加快,微粒间的距离加大,微粒占据的体积就要增大,对外表现为物体膨胀。
故答案为:微粒、加大、膨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体的组成和对物体膨胀的理解。
7.【答案】膨胀;缩小;热胀冷缩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常温下水的温度大约是25℃,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受冷时体积会缩小,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故答案为:膨胀、缩小、热胀冷缩。
【分析】水在温度由0℃上升到4℃的过程中,水的密度逐渐加大;温度由4℃继续上升的过程中,水的密度逐渐减小;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水在0℃至4℃的范围内,呈现出"冷胀热缩"的现象。
8.【答案】错误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解答】热量都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热传递跟温度差有关系。根据热传递的定义去判断。
9.【答案】错误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解答】热传导是物体之间直接接触,由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在太阳下或取暖器、炉子旁,人并没有与它们直接接触而人会感到热,所以不是热传导引起的。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热传导的实质。
10.【答案】错误
【知识点】对流
【解析】【解答】热对流是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使内能从温度较高部分传至较低部分的过程。对流是液体和气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气体的对流比液体明显。 所以气体和液体都会对流。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对流的定义,对流是液体和气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液体和气体都会出现对流。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金属
【解析】【解答】一般情况下,金属都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容易导热,所以热传导的本领都很强。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容易导电的物体。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热传递
【解析】【解答】热传递有三种方式: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空气可以进行热传导和对流,空气的导热系数很低,导热很慢,但是空气对流导热很快。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热传递有三种方式,满足一种就可以传热了。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解答】盖上茶杯的盖,可以减少水的温度与空气的对流,从而减少温度的散失,起到保持茶水温度的作用。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对流。
14.【答案】正确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解答】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容易从高温物体那吸收热量,同时也容易把温度传递给低温物体。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体的导热性。
15.【答案】正确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解答】米饭、土豆、番薯等食物里面含有淀粉等供能的物质,这些物质在消耗的时候会释放出热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热量的来源。
16.【答案】错误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解答】保温可以减少温度在相同时间内的大量散失,起到减缓物体温度变化的作用,但是由于物体温度与环境温度不一致,最终会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物体的温度与环境温度一样,使温度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就会出现热传递,最终温度一致。
17.【答案】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解答】羽绒衣和衬衣本身是不产生热量的,它们只是阻隔了人体和外界空气的对流,减少了人体向空气的传热。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热量产生的理解。
18.【答案】正确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解答】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一般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液体和气体都是热的不良导体。
故答案选: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物体的导热性。
19.【答案】错误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自然界的液体物质绝大多数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而水却是例外,水在在0℃到4℃的范围内的水才显示出反常膨胀的现象来,即热缩冷胀。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在一般规律中要熟记特例。
20.【答案】正确
【知识点】固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自然界的物质绝大多数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即受冷时体积缩小,受热时体积膨胀,少有例外,例外的有一种是水.水在4度时密度最大,4度之下就是反常膨胀,是“热缩冷胀”了。而金属中某些会出现热缩冷胀现象的有锑和铋等。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
21.【答案】错误
【知识点】液体体积的测量
【解析】【解答】如果两杯水的重量一样,如果温度不一样,会出现膨胀现象,导致体积不一样。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温度对体积的影响。
22.【答案】正确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解答】通常情况下,导热性能好的物体,易导热也易散热,散热的时候摸上去手感较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不易导热也不易散热,散热的时候摸上去手感不冷。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体的导热性,易导热的物体也易散热。
23.【答案】正确
【知识点】固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对同一根铁丝进行测量,夏天的时候温度高,铁丝会出现膨胀现象,所以测得的长度会长一些。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4.【答案】B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解答】夏天用棉被把棒冰裹起来,可以减少外界与棒冰的热对流,使棒冰的温度升得慢一点,也就会融化得慢一点;暴露在阳光下,棒冰与太阳之间的热辐射会使棒冰温度升高更快,融化得更快。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热传递,从而热传递的几种方式去分析即可。
25.【答案】D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解答】A、胶木的导热本领不强,所以A不符合题意;
B、泡沫塑料的导热本领不强,所以B不符合题意;
C、木头的导热本领不强,所以C不符合题意;
D、金属一般都有良好的导热性,铝、铜、铁的导热性很强,所以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导热性,根据常见物质的导热性去进行判断。
26.【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解答】A、辐射是物体之间利用放射和吸收彼此的红外线,而不必有任何介质,就可以达成温度平衡,所以A不符合题意;
B、对流是物体之间以流体为介质,利用流体的热胀冷缩和可以流动的特性,传递热能,所以B符合题意;
C、传导是物体之间直接接触,热能直接以原子振动,由高温处传递到低温处,所以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热传递三种方式的传热原理的理解。
27.【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轻重
【解析】【解答】相同质量的水,70摄氏度的热水比30摄氏度的冷水的体积膨胀的大一些,所以相同体积的70摄氏度的热水比30摄氏度的冷水轻一些。
故答案选C。
【分析】本题考查水的热胀冷缩现象。
28.【答案】A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解答】热水与勺接触,就可以把热水中的热传递到勺部,进而又传递到勺柄的。通过接触来传递热量的方式叫做传导。
故答案选:A。
【分析】辐射是物体之间利用放射和吸收彼此的红外线,而不必有任何介质,就可以达成温度平衡;对流是物体之间以流体为介质,利用流体的热胀冷缩和可以流动的特性,传递热能;传导是物体之间直接接触,热能直接以原子振动,由高温处传递到低温处。
29.【答案】A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解答】衣服并不能产生热量,多穿衣服只能去减缓热量的散失,所以多穿衣服不能给我们带来热。
故答案选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热的来源。区分自身产热和减缓散热。
30.【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解答】房间里暖气片的热量传递是通过空气的流动,将热量带到整个房间,从而使整个房间都是热的,这种通过流体的流动性来传递热量的方式叫做对流。
故答案选B。
【分析】根据热量传递的方式进行分析判断。
31.【答案】B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解答】塑料杯、铁杯、瓷杯这三种物体,铁的导热性最好,热量最容易散失到空气中,所以几分钟后,铁杯内水最凉。
故答案选B。
【分析】根据几种物质的导热性去进行分析判断。
32.【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解答】两杯一样多的水,一杯是热水,另一杯是冷水,混合后,由于热传递,高温物体的热会传递给低温物体,直到两物体的温度相同,所以最后水温会接近两杯水的温度的平均数。
故答案为C。
【分析】热传递的最终状态是物体的温度相同。
33.【答案】C
【知识点】气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气体微粒间间距大于液体大于固体,温度升高,微粒运动加快,气体微粒间的间距会增加的更大,温度降低时,微粒运动减慢,气体微粒间的间距会缩小得更多,所以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本领最大。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温度变化时,不同状态的物体里面微粒的间距去分析比较。
34.【答案】B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小塑料袋沉下去的时候,浮力小于重力,过一会,热水和冷水发生热传递,冷水温度升高,体积膨胀,浮力增大,大于重力后就会浮起来。
故答案选B。
【分析】根据热传递会导致温度变化,冷水温度升高,体积膨胀,浮力增大进行判断。
35.【答案】C
【知识点】固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做铁是否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时,在铁片的直径两端固定铁定,当铁冷缩的时候就会看到铁钉与铁片没有挨着,当铁热涨的时候,看见铁片在挤压铁钉。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热胀冷缩的实验,当铁钉恰好在圆铁片的直径的两端时,可以看到热胀冷缩的明显现象。
36.【答案】气球皮鼓起;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
【知识点】气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温度升高,微粒运动越快,微粒间的间距增大,导致气球内的空气膨胀,所以气球会鼓起来。
故答案为:1、气球会鼓起来;2、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膨胀的理解。
37.【答案】;水受热体积膨胀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水受热后,水分子运动变快,分子间的间距增大,导致体积膨胀,所以小玻璃管中的水位会上升。
故答案为:2、水受热体积膨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38.【答案】(1)A;空气的保温性能比上述几种材料都差
(2)在几种材料中石棉保温性能最好
(3)温度计显示温度一样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解答】1、A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试管直接与空气接触,发生热传递,导致热量散失最快,从而温度变化最大,由此可知:空气的保温性能比上述几种材料都差;2、60分钟后,如果B的温度最高,说明在石棉中,温度散失的慢一些,在几种材料中石棉保温性能最好;3、如果十天以后再来观察,最终所有实验装置中的温度都会跟环境中的温度保持相同,所以温度计显示温度一样。
故答案为:1、A,空气的保温性能比上述几种材料都差;2、在几种材料中石棉保温性能最好;3、温度计显示温度一样。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热传递,当时间足够长的时候,温度会一致。
39.【答案】解:防止液体因热胀冷缩而使瓶子爆裂。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啤酒瓶或饮料瓶里面的啤酒、饮料在受热的时候体积会膨胀,如果装太满,液体膨胀可能会使瓶子爆裂,从而发生危险,所以,都不会装满。
故答案为:防止液体因热胀冷缩而使瓶子爆裂。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热胀冷缩的知识对生活现象的解释。
40.【答案】(1)解:烧杯内水冒泡。烧瓶内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多余气体跑到烧杯中,导致冒泡。
(2)解:停止冒泡,甚至回吸一部分水。因为烧瓶受冷体积缩小,空气回到原来的烧瓶内。
【知识点】气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1、加热烧瓶的时候,烧瓶内的空气温度升高,导致空气体积膨胀,气体从导管进入烧杯内,所以会看到烧杯内有气泡冒出;2、如果停止对烧杯的加热,让它慢慢冷却,并放人冰水中,烧瓶内空气的温度会降低,空气体积收缩,压强变小,所以大气压会把水压一部分进入烧杯内。
故答案为:1、烧杯内水冒泡。烧瓶内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多余气体跑到烧杯中,导致冒泡。2、停止冒泡,甚至回吸一部分水。因为烧瓶受冷体积缩小,空气回到原来的烧瓶内。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去判断实验的现象。
41.【答案】冬天 夏天;电线在冬天受冷收缩,长度缩短,故绷得紧,夏天相反。
【知识点】固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夏天气温高,电线会膨胀,长度会变长,故会变松;冬天温度低,电线会收缩,长度会变短,故绷得紧。由此可以判断甲图是冬天,乙图是夏天。
故答案为:1、冬天、夏天;2、电线在冬天受冷收缩,长度缩短,故绷得紧,夏天相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会根据热胀冷缩的现象去进行判断。
42.【答案】良导体;快;快;中间有热的不良体的隔层,同时加盖,使得热传递变得很慢。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金属
【解析】【解答】大多数的金属都具有良好的导热性,遇到高温物体时,容易吸收热量;遇到低温物体时,容易放出热量。由于保温杯中间有热的不良体的隔层,可以减缓热量散失,同时还有盖,可以减少与空气的对流,因此可以使得热传递变得很慢,从而起到保温的作用。
故答案为:良导体;快;快;中间有热的不良体的隔层,同时加盖,使得热传递变得很慢。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根据热传递的途径去减缓热传递的发生。
1 / 1教科版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测试卷(一)
一、填空题
1.热通过直接接触,从温度 的地方向着温度 的地方传递,我们称这种传递热的方式为 。
【答案】高;低;热传导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解答】热通过直接接触,从温度高的地方向着温度低的地方传递,我们称这种传递热的方式为热传导。
故答案为:高、低、热传导。
【分析】本题考查热传导的定义。
2.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 ,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 。
【答案】良导体;不良导体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解答】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定义。
3.通过液体或气体的流动来传热的方式叫 。
【答案】对流
【知识点】对流
【解析】【解答】对流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依靠冷热流体互相掺混和移动所引起的热量传递方式,对流是液体或气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
故答案为:对流。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流的概念。
4.常见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 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答案】液体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温度高,液体的体积膨胀,液柱上升;温度降低,液体的体积缩小,液柱下降。
故答案为:液体。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5.金属中某些会热缩冷胀,我知道的有 、 。
【答案】锑;铋
【知识点】固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自然界的物质绝大多数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少有例外,例外的有一种是水.水在4度时密度最大,4度之下就是反常膨胀,是“热缩冷胀”了。而金属中某些会热缩冷胀的有锑和铋等。
故答案为:锑、铋。
【分析】本题考查对反常规律热缩冷胀的物质的记忆。
6.常见的物体都是由 组成的,当物体吸热升温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 ,物体就 了。
【答案】微粒;加大;膨胀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温度升高,微粒运动加快,微粒间的距离加大,微粒占据的体积就要增大,对外表现为物体膨胀。
故答案为:微粒、加大、膨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体的组成和对物体膨胀的理解。
7.常温的水受热时体积 ,受冷时体积 ,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 。
【答案】膨胀;缩小;热胀冷缩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常温下水的温度大约是25℃,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受冷时体积会缩小,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故答案为:膨胀、缩小、热胀冷缩。
【分析】水在温度由0℃上升到4℃的过程中,水的密度逐渐加大;温度由4℃继续上升的过程中,水的密度逐渐减小;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水在0℃至4℃的范围内,呈现出"冷胀热缩"的现象。
二、判断题
8.热量都是从容易导热的部分向不容易导热的部分传递。
【答案】错误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解答】热量都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热传递跟温度差有关系。根据热传递的定义去判断。
9.在太阳下或取暖器、炉子旁,人会感到热,这是由热传导所引起的。
【答案】错误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解答】热传导是物体之间直接接触,由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在太阳下或取暖器、炉子旁,人并没有与它们直接接触而人会感到热,所以不是热传导引起的。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热传导的实质。
10.水受热会对流,而空气受热不会对流。
【答案】错误
【知识点】对流
【解析】【解答】热对流是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使内能从温度较高部分传至较低部分的过程。对流是液体和气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气体的对流比液体明显。 所以气体和液体都会对流。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对流的定义,对流是液体和气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液体和气体都会出现对流。
11.一般情况下,金属的热传导的本领都很强。
【答案】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金属
【解析】【解答】一般情况下,金属都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容易导热,所以热传导的本领都很强。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容易导电的物体。
12.空气也能传热。
【答案】正确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热传递
【解析】【解答】热传递有三种方式: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空气可以进行热传导和对流,空气的导热系数很低,导热很慢,但是空气对流导热很快。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热传递有三种方式,满足一种就可以传热了。
13.盖上茶杯的盖有利于保持茶水的温度。
【答案】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解答】盖上茶杯的盖,可以减少水的温度与空气的对流,从而减少温度的散失,起到保持茶水温度的作用。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对流。
14.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往往吸热快,散热也快。
【答案】正确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解答】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容易从高温物体那吸收热量,同时也容易把温度传递给低温物体。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体的导热性。
15.米饭、土豆、番薯等食物能给我们人体带来热量。
【答案】正确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解答】米饭、土豆、番薯等食物里面含有淀粉等供能的物质,这些物质在消耗的时候会释放出热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热量的来源。
16.“保温”不仅能减缓物体的温度的变化,还能保持原来的温度。
【答案】错误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解答】保温可以减少温度在相同时间内的大量散失,起到减缓物体温度变化的作用,但是由于物体温度与环境温度不一致,最终会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物体的温度与环境温度一样,使温度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就会出现热传递,最终温度一致。
17.羽绒衣产生的热量比衬衣产生的热量多。
【答案】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解答】羽绒衣和衬衣本身是不产生热量的,它们只是阻隔了人体和外界空气的对流,减少了人体向空气的传热。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热量产生的理解。
18.水是热的不良导体,铁是热的良导体。
【答案】正确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解答】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一般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液体和气体都是热的不良导体。
故答案选: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物体的导热性。
19.通过对水和油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我们得出了所有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答案】错误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自然界的液体物质绝大多数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而水却是例外,水在在0℃到4℃的范围内的水才显示出反常膨胀的现象来,即热缩冷胀。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在一般规律中要熟记特例。
20.大多数金属受冷时体积缩小,受热时体积膨胀。
【答案】正确
【知识点】固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自然界的物质绝大多数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即受冷时体积缩小,受热时体积膨胀,少有例外,例外的有一种是水.水在4度时密度最大,4度之下就是反常膨胀,是“热缩冷胀”了。而金属中某些会出现热缩冷胀现象的有锑和铋等。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
21.如果两杯水的重量一样,那么它们的体积也一定相同。
【答案】错误
【知识点】液体体积的测量
【解析】【解答】如果两杯水的重量一样,如果温度不一样,会出现膨胀现象,导致体积不一样。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温度对体积的影响。
22.通常情况下,摸上去手感冷的物体的导热性能比较好;摸上去手感不冷的物体的导热性能比较差。
【答案】正确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解答】通常情况下,导热性能好的物体,易导热也易散热,散热的时候摸上去手感较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不易导热也不易散热,散热的时候摸上去手感不冷。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体的导热性,易导热的物体也易散热。
23.对同一根铁丝进行测量,夏天测量时,铁丝的长度会长一些。
【答案】正确
【知识点】固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对同一根铁丝进行测量,夏天的时候温度高,铁丝会出现膨胀现象,所以测得的长度会长一些。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三、选择题
24.夏天用棉被把棒冰裹起来。棒冰比暴露在阳光下融化得( )。
A.快一些 B.慢一些 C.一样快
【答案】B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解答】夏天用棉被把棒冰裹起来,可以减少外界与棒冰的热对流,使棒冰的温度升得慢一点,也就会融化得慢一点;暴露在阳光下,棒冰与太阳之间的热辐射会使棒冰温度升高更快,融化得更快。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热传递,从而热传递的几种方式去分析即可。
25.下列物体中热传导本领都很强的物体是( )。
A.胶木、铝、铁 B.塑料、泡沫塑料、铜
C.铝、铜、木头 D.铝、铜、铁
【答案】D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解答】A、胶木的导热本领不强,所以A不符合题意;
B、泡沫塑料的导热本领不强,所以B不符合题意;
C、木头的导热本领不强,所以C不符合题意;
D、金属一般都有良好的导热性,铝、铜、铁的导热性很强,所以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导热性,根据常见物质的导热性去进行判断。
26.杯子里的水受热部分会上升,比较冷的部分会下降.于是不断循环,流动的水就把热带到了各部分,使整杯水热起来,这种传热方式叫( )。
A.辐射 B.对流 C.传导
【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解答】A、辐射是物体之间利用放射和吸收彼此的红外线,而不必有任何介质,就可以达成温度平衡,所以A不符合题意;
B、对流是物体之间以流体为介质,利用流体的热胀冷缩和可以流动的特性,传递热能,所以B符合题意;
C、传导是物体之间直接接触,热能直接以原子振动,由高温处传递到低温处,所以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热传递三种方式的传热原理的理解。
27.相同体积的70摄氏度的热水和30摄氏度的冷水相比较( )。
A.两者一样重 B.热水重 C.冷水重
【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轻重
【解析】【解答】相同质量的水,70摄氏度的热水比30摄氏度的冷水的体积膨胀的大一些,所以相同体积的70摄氏度的热水比30摄氏度的冷水轻一些。
故答案选C。
【分析】本题考查水的热胀冷缩现象。
28.热水中的热主要是通过( )方式传递到勺部,然后又传递到勺柄的。
A.传导 B.对流 C.辐射
【答案】A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解答】热水与勺接触,就可以把热水中的热传递到勺部,进而又传递到勺柄的。通过接触来传递热量的方式叫做传导。
故答案选:A。
【分析】辐射是物体之间利用放射和吸收彼此的红外线,而不必有任何介质,就可以达成温度平衡;对流是物体之间以流体为介质,利用流体的热胀冷缩和可以流动的特性,传递热能;传导是物体之间直接接触,热能直接以原子振动,由高温处传递到低温处。
29.下列方法中不能给我们带来热的是( )。
A.多穿衣服 B.晒太阳 C.吃饭
【答案】A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解答】衣服并不能产生热量,多穿衣服只能去减缓热量的散失,所以多穿衣服不能给我们带来热。
故答案选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热的来源。区分自身产热和减缓散热。
30.房间里暖气片的热量传递,主要靠( )传热。
A.传导 B.对流 C.辐射
【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解答】房间里暖气片的热量传递是通过空气的流动,将热量带到整个房间,从而使整个房间都是热的,这种通过流体的流动性来传递热量的方式叫做对流。
故答案选B。
【分析】根据热量传递的方式进行分析判断。
31.同样大小、形状、颜色、厚薄的塑料杯、铁杯、瓷杯倒入同温度的热水,几分钟后( )内的水最凉。
A.塑料杯 B.铁杯 C.瓷杯
【答案】B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解答】塑料杯、铁杯、瓷杯这三种物体,铁的导热性最好,热量最容易散失到空气中,所以几分钟后,铁杯内水最凉。
故答案选B。
【分析】根据几种物质的导热性去进行分析判断。
32.两杯一样多的水,一杯是热水,另一杯是冷水,混合后,水温的变化( )。
A.比原来的冷水温度低
B.比原来的热水温度高
C.接近两杯水的温度的平均数
【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解答】两杯一样多的水,一杯是热水,另一杯是冷水,混合后,由于热传递,高温物体的热会传递给低温物体,直到两物体的温度相同,所以最后水温会接近两杯水的温度的平均数。
故答案为C。
【分析】热传递的最终状态是物体的温度相同。
33.下列物体,热胀冷缩本领最大的是( )。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答案】C
【知识点】气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气体微粒间间距大于液体大于固体,温度升高,微粒运动加快,气体微粒间的间距会增加的更大,温度降低时,微粒运动减慢,气体微粒间的间距会缩小得更多,所以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本领最大。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温度变化时,不同状态的物体里面微粒的间距去分析比较。
34.在做冷水和热水实验时,将装满冷水的小塑料袋放在热水盆里时,如果条件合适的话,我们看到小塑料袋先是沉下去,过一会儿,会浮起来。这是因为( )。
A.小塑料袋里的冷水变成了热水重量增加了
B.小塑料袋里的冷水变成了热水体积增加了
C.热水盆里的热水温度下降后体积缩小了
D.热水盆里的热水温度下降后重量增加了
【答案】B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小塑料袋沉下去的时候,浮力小于重力,过一会,热水和冷水发生热传递,冷水温度升高,体积膨胀,浮力增大,大于重力后就会浮起来。
故答案选B。
【分析】根据热传递会导致温度变化,冷水温度升高,体积膨胀,浮力增大进行判断。
35.小明用两个铁钉、一块木板、一个直径为1厘米的圆铁片做铁是否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请你想想,两个钉在木板上的铁钉之间的距离应为( )。
A.比1厘米稍微大一些 B.比1厘米稍微小一些
C.正好1厘米 D.都可以
【答案】C
【知识点】固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做铁是否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时,在铁片的直径两端固定铁定,当铁冷缩的时候就会看到铁钉与铁片没有挨着,当铁热涨的时候,看见铁片在挤压铁钉。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热胀冷缩的实验,当铁钉恰好在圆铁片的直径的两端时,可以看到热胀冷缩的明显现象。
四、实验题
36.在做 实验时,我们发现 ,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是
【答案】气球皮鼓起;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
【知识点】气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温度升高,微粒运动越快,微粒间的间距增大,导致气球内的空气膨胀,所以气球会鼓起来。
故答案为:1、气球会鼓起来;2、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膨胀的理解。
37.如下图,给烧瓶加热后,上面小玻璃管中的水位会怎样变化呢 请你画一画。
这个实验说明了
【答案】;水受热体积膨胀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水受热后,水分子运动变快,分子间的间距增大,导致体积膨胀,所以小玻璃管中的水位会上升。
故答案为:2、水受热体积膨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38.从上图可知,同学们为了研究各种材料和物质的保温性能差异,分别选取了上述几种材料:石棉、棉花、木屑和沙子。并将相同的实验装置(用带温度计的塞子塞紧装有热水的试管)分别放置在各种材料和物质之中(注: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开始实验时热水的温度相同,为80。C,除盛放各种材料和物质的容器,放置的量一样以外,控制影响水温的其他因素也保持不变)。
(1)30分钟后,水温变化最大的是 (填序号)由此可知
(2)60分钟后,如果8的温度最高,由此可知
(3)如果十天以后再来观察,看到的现象是
【答案】(1)A;空气的保温性能比上述几种材料都差
(2)在几种材料中石棉保温性能最好
(3)温度计显示温度一样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解答】1、A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试管直接与空气接触,发生热传递,导致热量散失最快,从而温度变化最大,由此可知:空气的保温性能比上述几种材料都差;2、60分钟后,如果B的温度最高,说明在石棉中,温度散失的慢一些,在几种材料中石棉保温性能最好;3、如果十天以后再来观察,最终所有实验装置中的温度都会跟环境中的温度保持相同,所以温度计显示温度一样。
故答案为:1、A,空气的保温性能比上述几种材料都差;2、在几种材料中石棉保温性能最好;3、温度计显示温度一样。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热传递,当时间足够长的时候,温度会一致。
五、简答题
39.啤酒瓶或饮料瓶里面的啤酒、饮料都不会装满,这是为什么
【答案】解:防止液体因热胀冷缩而使瓶子爆裂。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啤酒瓶或饮料瓶里面的啤酒、饮料在受热的时候体积会膨胀,如果装太满,液体膨胀可能会使瓶子爆裂,从而发生危险,所以,都不会装满。
故答案为:防止液体因热胀冷缩而使瓶子爆裂。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热胀冷缩的知识对生活现象的解释。
40.下图的烧杯里装有半杯水,烧瓶里没有水。
(1)加热烧瓶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为什么
(2)如果停止对右图中的烧瓶加热,让它慢慢冷却,并放人冰水中,又会发生什么现象 为什么
【答案】(1)解:烧杯内水冒泡。烧瓶内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多余气体跑到烧杯中,导致冒泡。
(2)解:停止冒泡,甚至回吸一部分水。因为烧瓶受冷体积缩小,空气回到原来的烧瓶内。
【知识点】气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1、加热烧瓶的时候,烧瓶内的空气温度升高,导致空气体积膨胀,气体从导管进入烧杯内,所以会看到烧杯内有气泡冒出;2、如果停止对烧杯的加热,让它慢慢冷却,并放人冰水中,烧瓶内空气的温度会降低,空气体积收缩,压强变小,所以大气压会把水压一部分进入烧杯内。
故答案为:1、烧杯内水冒泡。烧瓶内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多余气体跑到烧杯中,导致冒泡。2、停止冒泡,甚至回吸一部分水。因为烧瓶受冷体积缩小,空气回到原来的烧瓶内。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去判断实验的现象。
41.下面甲、乙两幅图分别画的是夏天的电线杆,还是冬天的电线杆 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判断理由:
【答案】冬天 夏天;电线在冬天受冷收缩,长度缩短,故绷得紧,夏天相反。
【知识点】固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夏天气温高,电线会膨胀,长度会变长,故会变松;冬天温度低,电线会收缩,长度会变短,故绷得紧。由此可以判断甲图是冬天,乙图是夏天。
故答案为:1、冬天、夏天;2、电线在冬天受冷收缩,长度缩短,故绷得紧,夏天相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会根据热胀冷缩的现象去进行判断。
42.像下图这样的金属保温杯我们生活中经常看到,我知道金属是热的 (填“良导体”或“不良导体”),吸热 (填"快"或"慢"),散热 (填"快"或"慢")。那么它能保温的原理是
【答案】良导体;快;快;中间有热的不良体的隔层,同时加盖,使得热传递变得很慢。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金属
【解析】【解答】大多数的金属都具有良好的导热性,遇到高温物体时,容易吸收热量;遇到低温物体时,容易放出热量。由于保温杯中间有热的不良体的隔层,可以减缓热量散失,同时还有盖,可以减少与空气的对流,因此可以使得热传递变得很慢,从而起到保温的作用。
故答案为:良导体;快;快;中间有热的不良体的隔层,同时加盖,使得热传递变得很慢。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根据热传递的途径去减缓热传递的发生。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