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同步测试 : 第九章 第二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单选题
1.新买的铝锅、铝壶用来烧开水,凡是水浸到的地方都会变黑,这种现象说明该水中含有( )
A.钾元素 B.钠元素 C.钙元素 D.铁元素
【答案】D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观察四个选项,前三项的金属元素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都是排在铝的前面,只有铁排在铝的后面,铝把水中的铁元素置换出来而形成黑色的铁粉。
故答案为:D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列在氢之前的金属可以和酸反应,前面的金属可以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解答
2.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弱的是 ( )
A.铝 B.铜 C.镁 D.铁
【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为镁、铝、铁、铜。
故答案为:B
【分析】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3.为了更好地研究飞机事故的原因,每架飞机上都有黑匣子,用于记录出事时的数据。飞机的黑匣子内部保护存储数字信息的内存卡外壳是铝壳,环绕内存卡还有一铝薄层。有关铝的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选择金属铝作外壳是因为铝的密度小,以减轻黑匣子的重量
B.这里的铝薄层可能是铝合金
C.铝表面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D.铝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
【答案】D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铝的活动性较强,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而被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能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故答案为:D
【分析】铝的金属活动性较强,在空气中易于氧气结合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保护铝
4.(2018九上·长汀期末)下列关于锌、铁、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均可以导电
B.均可以和氧气反应
C.均可以和稀盐酸反应
D.铁能与硫酸铜溶液的溶质发生置换反应
【答案】C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由锌、铁、铜的物理利性质可知,锌、铁、铜均可以导电,A符合题意;
B、由锌、铁、铜的化学利性质可知,锌、铁、铜均可以和氧气反应,B符合题意;
C、在金属活泼性顺序中,铜位于氢的后面,不能置换稀盐酸中的氢,C不符合题意;
D、由于铁的活泼性大于铜,所以,铁能与硫酸铜溶液的溶质发生置换反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金属的物理性质中一般情况下,金属都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的能力。金属化学性质中,一般情况下金属可以和氧气、酸、某些盐溶液反应(金属必须比盐溶液中的金属活泼),做对这道题学生要熟知金属的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
5.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铁钉表面产生气泡;
②液体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③铁钉的质量减轻;
④液体的质量减轻.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铁与稀硫酸反应时的现象是铁钉表面产生气泡;液体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铁钉逐渐减少;所以①②③正确;④液体的质量减轻这种说法错误,液体的质量是增加的.故选C.
【分析】根据铁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和方程式进行分析.
6.能与无色硝酸银溶液反应,使溶液变为蓝色的金属是( )
A.铝 B.铁 C.铜 D.银
【答案】C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含铜离子的溶液为蓝色,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硝酸铜溶液。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铜离子在溶液中成蓝色解答
7.下列有关铁的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4Fe+3O2 2Fe2O3 B.Fe+H2SO4=FeSO4+H2↑
C.2Fe+6HCl=2FeCl3+3H2↑ D.2Fe+3CuSO4=3Cu+Fe2(SO4)3
【答案】B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Fe3O4;铁与盐酸、硫酸、含金属的化合物溶液反应生成的铁的化合物中铁元素呈+2价,
故答案为:B
【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首先要遵循客观事实,即能发应,化学式要写对。其次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要配平,再次条件要合适,最后,箭头搭配要恰当
8.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3NO2+H2O=2HNO3+NO
B.2KMnO4 K2MnO4+MnO2+O2↑
C.C+H2O CO+H2
D.CO+CuO Cu+CO2
【答案】C
【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类型的掌握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1)四种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2)单质与化合物的判断。选项C中反应物是一种单质与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与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概念,从而可判断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C
【分析】一种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据此解答
9.如图,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相等的铜球和锌球,这时杠杆平衡。然后将两球分别浸没在稀硫酸和CuSO4溶液中片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左边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增加
B.只有右边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增加
C.两边烧杯中溶液的质量都增加
D.去掉烧杯后,杠杆仍然保持平衡
【答案】B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C铜与稀硫酸不发生反应,所以溶液的质量不发生变化,A、C不符合题意;
锌与硫酸铜发生如下反应:Zn+CuSO4=Cu+ZnSO4,由Zn、Cu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看出,溶液质量增加,固体质量减少,去掉烧杯后,杠杆左边重,右边轻,B符合题意,
D、右边质量增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稀硫酸和铜不反应,锌和硫酸铜反应,溶液质量增加,固体质量减少,据此分析解答
10.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如下:
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汞与硝酸银溶液 B.铜与硝酸镁溶液
C.锌与硫酸亚铁溶液 D.铝与稀盐酸
【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铜的活动性比镁弱,故不能将镁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列在氢之前的金属可以和酸反应,前面的金属可以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1.要除去银粉中含有的少量铜粉,可加入下列试剂中的( )
A.Hg(NO3)2溶液 B.AgNO3溶液
C.ZnSO4溶液 D.H2SO4溶液
【答案】B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解:A、铜能与Hg(NO3)2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汞,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汞,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铜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铜粉不能与ZnSO4溶液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铜粉不能与H2SO4溶液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下列描述或判断正确的是( )
A.金属钾能与硫酸锌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得到金属锌
B.在氧气中灼烧时,铁丝比铜丝反应剧烈
C.在常温下,铝比镁更容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D.在常温下,金属铜与氯化银反应得到金属银
【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钾金属很活泼能与水发生反应,不能将锌置换出来,A不符合题意;
B、在氧气中灼烧时,铁丝比铜丝反应剧烈,B符合题意
C、镁比铝活泼,常温下更易与氧气发生反应,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银不能溶于水得到溶液,所以铜与氯化银不能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分析与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明确三点:(1)知道金属活动性的顺序;(2)知道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更活泼;(3)知道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据此解答
13.在天平两盘上的烧杯中,各放入质量相同的稀硫酸,调节天平至平衡。分别向两边烧杯中各加入5 g镁和5 g铁,镁和铁全部反应而消失后,天平的指针( )
A.偏向加铁的一边 B.偏向加镁的一边
C.仍停留在原来的位置 D.无法确定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等质量的镁和铁全部反应时,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故天平的指针最终偏向加铁的一边。
故答案为:A
【分析】等质量的金属和酸反应,金属消失,相对原子质量小的生成氢气对,结合天平的使用解答
14.小思实验操作考试的题目是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内容包括:铜在空气中灼烧、锌与稀硫酸反应、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如图是他实验操作考试中的部分情景。
(1)上图中有一处错误的操作,该操作是 (填序号);
(2)操作A的现象是 ;
(3)他将铝丝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未出现任何现象,其原因是 。
【答案】(1)C
(2)铜丝表面变黑
(3)铝丝表面的氧化膜未处理(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本题结合具体操作考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酸及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解题时不仅要明确反应的现象,还要对操作中的出现的“异常”作出准确分析。(1)不能将块状固体(锌粒)直接加入试管中,防止打破试管底。(2)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即紫红色的铜变为黑色。(3)因为铝易被氧气氧化形成致密氧化膜,阻止内部铝与硫酸铜溶液接触,故没有现象出现。
故答案为:(1)C(2)铜丝表面变黑(3)铝丝表面的氧化膜未处理(答案合理即可)
【分析】熟记金属的化学性质,并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5.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
A.镁与稀硫酸 B.锌与硫酸铜溶液
C.铝与硝酸银溶液 D.汞与氯化铜溶液
【答案】D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汞排在铜后面,不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列在氢之前的金属可以和酸反应生成氢气,前面的金属可以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6.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与空气和氧气反应,现象如下表所示:
甲 乙 丙
空气 剧烈燃烧 变黑 变黑
氧气 更剧烈燃烧 变黑 剧烈燃烧
据以上信息,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甲>丙>乙 B.甲>乙>丙 C.乙>丙>甲 D.丙>乙>甲
【答案】A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反应就越剧烈,由在空气中反应的现象可知,甲的活动性比乙、丙强,由在氧气中反应的现象可知,丙的活动性比乙强, 故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丙>乙。
故答案为:A
【分析】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时,可以利用金属和另一种物质反应的速度和剧烈程度来确定,与同一物质反应越剧烈活动性越强,据此解答
17.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B.铜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C.钢是纯净物
D.银能把铁从氯化亚铁溶液中置换出来
【答案】A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生铁和钢
【解析】【解答】A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一种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作用,所以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A符合题意;
B、铜的活动性在氢的后面,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B不符合题意;
C、钢是铁的合金,是混合物,C不符合题意;
D、银的活动性在铁的后面,不能从氯化亚铁溶液中置换出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铝的化学性质分析解答
B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解答
C、根据钢的组成解答
D、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分析解答
18.下列说法符合图中漫画情景的是( )
A.此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B.若金属1是锌,金属2可能是银
C.此反应可能是Cu+2AgCl=2Ag+CuCl2
D.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可以用硫酸镁溶液
【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解析】【解答】本题属于信息题,仔细分析漫画中的信息可以明确以下几点:根据漫画情景可知此反应属于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其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锌排在银的前面,锌能置换硝酸银溶液中的银; 置换反应要求盐溶液必须是可溶的,由于AgCl不溶于水,故含金属2的盐不可能是AgCl;由于铁和铜的活动性都比镁弱,因此都不会与硫酸镁溶液发生反应,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图像先说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再结合金属活动性进行判断
19.(2016九上·丹阳月考)某合金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如果生成0.2g氢气,该合金中的元素可能是( )
A.Zn和Fe B.Cu和Au C.Zn和Cu D.Mg和Al
【答案】A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5,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根据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可知,如果生成0.2g氢气时,单独消耗锌的质量是6.5g,单独消耗铁的质量是5.6g,如果铁和锌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成6g时,生成的氢气可能是0.2g.故选项正确;
B、铜和金都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选项错误;
C、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假设合金6g中全部是锌,生成的氢气质量也小于0.2g.故选项错误;
D、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7,由Mg+H2SO4═MgSO4+H2↑,2Al+3H2SO4═Al2(SO4)3+3H2↑可知,如果生成0.2g氢气时,单独消耗镁的质量是2.4g,单独消耗铝的质量是1.8g,镁和铝不管以怎样的比例混合,生成氢气的质量都是大于0.2g的.故选项错误.故选:A.
【分析】解答本题要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要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正确的计算,再根据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把某稀硫酸分为等体积的两份,放入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金属,反应后金属都没有剩余。产生H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活动性比乙强 B.甲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比乙小
C.反应消耗等质量的硫酸 D.反应消耗等质量的金属
【答案】D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A从题中图可以看出,乙反应完需要的时间较短,故乙的活动性比甲强,A不符合题意;
B、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金属反应完后产生的氢气取决于金属的量价比,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合价的比值越小,产生的氢气越多,B不符合题意;
C、由于产生的氢气量不同,故消耗的硫酸质量不同,C不符合题意;
D、由于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金属,且反应后金属都没有剩余,故反应消耗了等质量的金属。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等质量的两种金属,反应后金属都没有剩余,说明酸是过量的,金属完全反应,乙用的时间少,反应速度快,活动性强,生成氢气的量决定于两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据此解答
二、填空题
21.农业上配制波尔多液(CuSO4溶液)时,不用铁桶盛装,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 (填“强”或“弱”);黄金是一种贵重金属,各种黄金首饰易于保存,具有收藏价值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Fe+CuSO4=Cu+FeSO4;强;金属活动性弱(或化学性质不活泼或性质稳定或难与其他物质反应等)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容易和其他物质反应,所以黄金首饰易于保存。
故答案为:Fe+CuSO4=Cu+FeSO4;强;金属活动性弱(或化学性质不活泼或性质稳定或难与其他物质反应等)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排在铜的前面,黄金易保存说明黄金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也就是说化学性质稳定
22.观察一下我们的周围,就会发现金属的用途之广。
(1)根据如图的应用实例,可知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有 。
(2)在已经发现的一百余种元素中,金属元素的种类远比非金属元素的种类 ;工业上用赤铁矿作原料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工人师傅切割铁板时,常用硫酸铜溶液在铁板上画线即可留下红色的印迹,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导电、导热、延展性
(2)多;Fe2O3+3CO 2Fe+3CO2
(3)Fe+CuSO4=FeSO4+Cu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合理利用金属资源;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本题以金属的知识为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金属性质决定用途知识的理解和金属冶炼的反应的认识。(1)利用铁的导热性,将其制成锅;利用铜的导电性将其制成导线;利用铝的延展性将其制成易拉罐。(2)在目前已知的100多种元素中有80多种为金属元素,工业上在高温下用一氧化碳与赤铁矿反应制得铁单质。(3)铁能将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故答案为:(1)导电、导热、延展性(2)多;Fe2O3+3CO 2Fe+3CO2(3)Fe+CuSO4=FeSO4+Cu
【分析】(1)根据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解答
(2)根据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种类分析;三氧化二铁和一氧化碳高温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3)废钢铁得到回收利用的意义有:节约金属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约能源,实现了对资源的循环利用
23.现有铜与另一种金属R(可能是银、镁、铁中的一种)的混合粉末。欲确定R的成分,请你一起完成:
(1)请将银、镁、铁三种金属的元素符号填写在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相应位置。
(2)取少量的金属粉末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R不可能是 。
(3)待不再产生气泡时,再进行 (填写一种实验操作方法),得到溶液和铜。然后往溶液中加入洁净的锌片,锌片表面有金属析出,则R是 。
(4)写出金属R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反应。
【答案】(1)
(2)银(或Ag)
(3)过滤;铁(或Fe)
(4)Fe+H2SO4=FeSO4+H2↑;置换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认识。(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和铁位于氢的前面,而银位于氢的后面,据题中表格信息完成填空;(2)在三种金属中,只有银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酸溶液反应,故R不可能是银;(3)从题中信息可知,该操作是分离固体和液体,故操作为过滤;由于加入锌片后只有含铁的化合物溶液与锌反应,故所得金属固体R应是铁,据此可以完成问题(4)。
故答案为:(1)(2)银(或Ag)(3)过滤;铁(或Fe)(4)Fe+H2SO4=FeSO4+H2↑;置换
【分析】(1)根据镁铁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关系,判断他们在金属活动性顺序所处的位置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列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和酸反应,后面的不能反应解答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列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答
(4)根据对金属R的推断写出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对反应类型进行分类
24.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称为“湿法炼铜”。
(1)请写出“湿法炼铜”的化学方程式 。
(2)若用该方法制得铜32 g,反应的铁的质量为 g,若同时消耗了500 g硫酸铜溶液,则该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1)Fe+CuSO4=Cu+FeSO4
(2)28;16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设参加反应铁的质量为x,500 g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为y。
Fe+ CuSO4= Cu+FeSO4
56 160 64
x y 32g
=
x=28 g
=
y=80 g
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
×100%=16%
故答案为:(1)Fe+CuSO4=Cu+FeSO4(2)28;16
【分析】(1)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解答
(2)利用铜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解答
25.下图为某学习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所做的四个实验,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A中的实验现象 。
(2)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要证明Cu、Fe、Ag的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 (填序号)。
(4)开始反应后D中溶液逐渐变为黄色,原因是 。
【答案】(1)铜丝表面会覆盖一层银白色金属,溶液逐渐变成蓝色
(2)Zn+2HCl=ZnCl2+H2↑
(3)A、B
(4)铁钉未打磨,有铁锈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本题以实验探究为主题,主要考查学生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第(1)题铜和硝酸银反应会生成银和硝酸铜,所以铜丝表面会覆盖一层银白色金属,溶液逐渐变成蓝色;第(2)题C中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第(3)题通过实验A可以证明金属活动性Cu>Ag,通过实验B可以证明金属活动性Fe>Cu,即:Fe>Cu>Ag。第(4)题溶液为黄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3+,而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是绿色的,所以可能是铁钉表面有铁锈。
故答案为:(1)铜丝表面会覆盖一层银白色金属,溶液逐渐变成蓝色(2)Zn+2HCl=ZnCl2+H2↑(3)A、B(4)铁钉未打磨,有铁锈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列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和稀酸(硝酸除外)反应生成氢气,只有前面的金属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能置换出来,根据这一规律进行分析
26.用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等质量的稀盐酸充分发生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锌粉与稀盐酸反应的曲线为 (填“a”或“b”).
(2)对于a曲线表示的反应, (填名称)有剩余.
【答案】(1)a
(2)稀盐酸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等质量的稀盐酸如果完全和金属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应该是相同的,图中生成氢气质量不相等,说明至少有一份中盐酸有剩余。(1)根据图示,在停止反应前的时间段,相同时间内曲线a代表的金属产生氢气的速度大于曲线b代表的金属,说明金属a的活动性大于金属b,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金属a为锌;(2)从图示看出,锌和铁与酸反应后生成的氢气质量不同,如果盐酸完全反应的话,生成的氢气质量应该相同,现在锌生成的氢气少,故推知盐酸没有完全和锌反应,有剩余。
故答案为:(1)a(2)稀盐酸
【分析】(1)在金属活动性中,金属越活波,生成氢气所用的时间越少
(2)质质量分数相同且等质量的稀盐酸如果完全和金属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应该是相同的,由图像可以解答
27.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收集到一桶含有FeSO4、CuSO4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结合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金属X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步骤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
(3)从滤液中获得硫酸亚铁晶体采用的方法是 。
【答案】(1)铁(或Fe);Fe+CuSO4=Cu+FeSO4
(2)除去铜中的铁
(3)蒸发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本题以反应流程的形式,主要考查学生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第(1)题加入金属X是为了除去废液中的CuSO4,还不能引入新的金属杂质,所以X是铁,Fe和CuSO4反应生成Cu和FeSO4;第(2)题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是为了除去金属混合物中的铁,得到纯净的铜;第(3)题从溶液中得到固体物质应该采用蒸发的方法。
故答案为:(1)铁(或Fe);Fe+CuSO4=Cu+FeSO4(2)除去铜中的铁(3)蒸发
【分析】铁比铜活波,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铁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可以得到硫酸亚铁晶体’
三、简答题
28.黄铜是铜、锌合金,它可用来制造机器、电器零件及日用品。为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现取10 g该样品粉碎,加入到50 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3.5 g。计算:
(1)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由此得到启示是:在使用黄铜制品时应注意 。(合理即可)
【答案】(1)解: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100%=35%
(2)解:10 g该样品中,锌的质量为:10 g-3.5 g=6.5 g
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Zn + H2SO4=ZnSO4+H2↑
65 98
6.5g x
=
x=9.8 g
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19.6%
(3)避免与酸接触(合理即可)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锌和酸反应而铜不反应,故剩余固体是铜,由此可得铜的质量分数;由铜的质量和合金的质量可以得到锌的质量,结合方程式可以得到硫酸中溶质的质量,进而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解答,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解答
四、实验题
29.金属材料被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是因为其物理性能优良,还与它们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下面是小明同学设计测定金属铁、铜和镁的活动性的探究实验过程和实验记录,请你一起探究。
【实验目的】测定金属铁、铜和镁的活动性强弱
【所用试剂】稀硫酸、硝酸银溶液、光亮的薄铁片、薄铜片、薄镁片
【实验过程】步骤Ⅰ 将铁片、铜片、镁片分别在空气中点燃片刻,观察燃烧现象;
步骤Ⅱ 将铁片、铜片、镁片分别放入三只盛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体积相同的稀硫酸的试管中;
步骤Ⅲ 将铁片、铜片、镁片分别放入三只盛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体积相同的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
实验现象记录表
金属 空气 稀硫酸 硝酸银溶液
铁 -
铜 - -
镁
【实验记录】用“”表示能观察到实验现象,用“-”表示观察不到实验现象(见表)。
(1)通过步骤Ⅰ可以得出三种金属中镁的金属活动性最强,判断依据是 。
(2)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步骤Ⅱ和步骤Ⅲ中,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除了金属的体积、溶液的体积、溶质质量分数以外,还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写出镁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此反应属于 。
(3)【实验结论】金属铁、铜和镁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4)【反思交流】若利用上述试剂制取氢气,小明认为应该选择金属铁和稀硫酸反应,而不选择金属镁和稀硫酸反应,他的理由是 。
【答案】(1)在空气中,镁和氧气反应得最剧烈
(2)溶液的种类;Mg+H2SO4=MgSO4+H2↑;置换反应
(3)Mg、Fe、Cu
(4)Mg和H2SO4反应速度太快,不易控制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文字表达式;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金属活动性越强,越容易与其他物质反应,反应也就越剧烈,在空气中,镁能剧烈反应,而铁、铜观察不到现象,可判断三种金属中镁的金属活动性最强;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实验条件除了金属的体积、溶液的体积、溶质质量分数以外,还需要控制溶液的种类,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与氢气,发生的是置换反应;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活动性顺序是Mg>Fe>Cu,由于镁和稀硫酸反应速度太快,不好控制,所以不选择金属镁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故答案为:(1)在空气中,镁和氧气反应得最剧烈(2)溶液的种类;Mg+H2SO4=MgSO4+H2↑;置换反应;(3)Mg、Fe、Cu(4)Mg和H2SO4反应速度太快,不易控制
【分析】(1)根据镁能在空气中燃烧而铁和铝不行解答
(2)根据控制变量的特点和试验过程分析需要控制的条件;根据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解答;根据反应的特定分析反应类型
(3)根据金属与空气、硫酸和硝酸银的反应比较金属活动性
(4)根据镁的活动性分析
1 / 1鲁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同步测试 : 第九章 第二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单选题
1.新买的铝锅、铝壶用来烧开水,凡是水浸到的地方都会变黑,这种现象说明该水中含有( )
A.钾元素 B.钠元素 C.钙元素 D.铁元素
2.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弱的是 ( )
A.铝 B.铜 C.镁 D.铁
3.为了更好地研究飞机事故的原因,每架飞机上都有黑匣子,用于记录出事时的数据。飞机的黑匣子内部保护存储数字信息的内存卡外壳是铝壳,环绕内存卡还有一铝薄层。有关铝的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选择金属铝作外壳是因为铝的密度小,以减轻黑匣子的重量
B.这里的铝薄层可能是铝合金
C.铝表面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D.铝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
4.(2018九上·长汀期末)下列关于锌、铁、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均可以导电
B.均可以和氧气反应
C.均可以和稀盐酸反应
D.铁能与硫酸铜溶液的溶质发生置换反应
5.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铁钉表面产生气泡;
②液体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③铁钉的质量减轻;
④液体的质量减轻.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能与无色硝酸银溶液反应,使溶液变为蓝色的金属是( )
A.铝 B.铁 C.铜 D.银
7.下列有关铁的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4Fe+3O2 2Fe2O3 B.Fe+H2SO4=FeSO4+H2↑
C.2Fe+6HCl=2FeCl3+3H2↑ D.2Fe+3CuSO4=3Cu+Fe2(SO4)3
8.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3NO2+H2O=2HNO3+NO
B.2KMnO4 K2MnO4+MnO2+O2↑
C.C+H2O CO+H2
D.CO+CuO Cu+CO2
9.如图,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相等的铜球和锌球,这时杠杆平衡。然后将两球分别浸没在稀硫酸和CuSO4溶液中片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左边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增加
B.只有右边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增加
C.两边烧杯中溶液的质量都增加
D.去掉烧杯后,杠杆仍然保持平衡
10.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如下:
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汞与硝酸银溶液 B.铜与硝酸镁溶液
C.锌与硫酸亚铁溶液 D.铝与稀盐酸
11.要除去银粉中含有的少量铜粉,可加入下列试剂中的( )
A.Hg(NO3)2溶液 B.AgNO3溶液
C.ZnSO4溶液 D.H2SO4溶液
1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下列描述或判断正确的是( )
A.金属钾能与硫酸锌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得到金属锌
B.在氧气中灼烧时,铁丝比铜丝反应剧烈
C.在常温下,铝比镁更容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D.在常温下,金属铜与氯化银反应得到金属银
13.在天平两盘上的烧杯中,各放入质量相同的稀硫酸,调节天平至平衡。分别向两边烧杯中各加入5 g镁和5 g铁,镁和铁全部反应而消失后,天平的指针( )
A.偏向加铁的一边 B.偏向加镁的一边
C.仍停留在原来的位置 D.无法确定
14.小思实验操作考试的题目是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内容包括:铜在空气中灼烧、锌与稀硫酸反应、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如图是他实验操作考试中的部分情景。
(1)上图中有一处错误的操作,该操作是 (填序号);
(2)操作A的现象是 ;
(3)他将铝丝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未出现任何现象,其原因是 。
15.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
A.镁与稀硫酸 B.锌与硫酸铜溶液
C.铝与硝酸银溶液 D.汞与氯化铜溶液
16.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与空气和氧气反应,现象如下表所示:
甲 乙 丙
空气 剧烈燃烧 变黑 变黑
氧气 更剧烈燃烧 变黑 剧烈燃烧
据以上信息,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甲>丙>乙 B.甲>乙>丙 C.乙>丙>甲 D.丙>乙>甲
17.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B.铜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C.钢是纯净物
D.银能把铁从氯化亚铁溶液中置换出来
18.下列说法符合图中漫画情景的是( )
A.此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B.若金属1是锌,金属2可能是银
C.此反应可能是Cu+2AgCl=2Ag+CuCl2
D.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可以用硫酸镁溶液
19.(2016九上·丹阳月考)某合金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如果生成0.2g氢气,该合金中的元素可能是( )
A.Zn和Fe B.Cu和Au C.Zn和Cu D.Mg和Al
20.把某稀硫酸分为等体积的两份,放入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金属,反应后金属都没有剩余。产生H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活动性比乙强 B.甲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比乙小
C.反应消耗等质量的硫酸 D.反应消耗等质量的金属
二、填空题
21.农业上配制波尔多液(CuSO4溶液)时,不用铁桶盛装,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 (填“强”或“弱”);黄金是一种贵重金属,各种黄金首饰易于保存,具有收藏价值的主要原因是 。
22.观察一下我们的周围,就会发现金属的用途之广。
(1)根据如图的应用实例,可知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有 。
(2)在已经发现的一百余种元素中,金属元素的种类远比非金属元素的种类 ;工业上用赤铁矿作原料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工人师傅切割铁板时,常用硫酸铜溶液在铁板上画线即可留下红色的印迹,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3.现有铜与另一种金属R(可能是银、镁、铁中的一种)的混合粉末。欲确定R的成分,请你一起完成:
(1)请将银、镁、铁三种金属的元素符号填写在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相应位置。
(2)取少量的金属粉末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R不可能是 。
(3)待不再产生气泡时,再进行 (填写一种实验操作方法),得到溶液和铜。然后往溶液中加入洁净的锌片,锌片表面有金属析出,则R是 。
(4)写出金属R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反应。
24.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称为“湿法炼铜”。
(1)请写出“湿法炼铜”的化学方程式 。
(2)若用该方法制得铜32 g,反应的铁的质量为 g,若同时消耗了500 g硫酸铜溶液,则该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 %。
25.下图为某学习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所做的四个实验,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A中的实验现象 。
(2)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要证明Cu、Fe、Ag的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 (填序号)。
(4)开始反应后D中溶液逐渐变为黄色,原因是 。
26.用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等质量的稀盐酸充分发生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锌粉与稀盐酸反应的曲线为 (填“a”或“b”).
(2)对于a曲线表示的反应, (填名称)有剩余.
27.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收集到一桶含有FeSO4、CuSO4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结合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金属X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步骤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
(3)从滤液中获得硫酸亚铁晶体采用的方法是 。
三、简答题
28.黄铜是铜、锌合金,它可用来制造机器、电器零件及日用品。为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现取10 g该样品粉碎,加入到50 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3.5 g。计算:
(1)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由此得到启示是:在使用黄铜制品时应注意 。(合理即可)
四、实验题
29.金属材料被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是因为其物理性能优良,还与它们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下面是小明同学设计测定金属铁、铜和镁的活动性的探究实验过程和实验记录,请你一起探究。
【实验目的】测定金属铁、铜和镁的活动性强弱
【所用试剂】稀硫酸、硝酸银溶液、光亮的薄铁片、薄铜片、薄镁片
【实验过程】步骤Ⅰ 将铁片、铜片、镁片分别在空气中点燃片刻,观察燃烧现象;
步骤Ⅱ 将铁片、铜片、镁片分别放入三只盛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体积相同的稀硫酸的试管中;
步骤Ⅲ 将铁片、铜片、镁片分别放入三只盛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体积相同的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
实验现象记录表
金属 空气 稀硫酸 硝酸银溶液
铁 -
铜 - -
镁
【实验记录】用“”表示能观察到实验现象,用“-”表示观察不到实验现象(见表)。
(1)通过步骤Ⅰ可以得出三种金属中镁的金属活动性最强,判断依据是 。
(2)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步骤Ⅱ和步骤Ⅲ中,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除了金属的体积、溶液的体积、溶质质量分数以外,还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写出镁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此反应属于 。
(3)【实验结论】金属铁、铜和镁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4)【反思交流】若利用上述试剂制取氢气,小明认为应该选择金属铁和稀硫酸反应,而不选择金属镁和稀硫酸反应,他的理由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观察四个选项,前三项的金属元素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都是排在铝的前面,只有铁排在铝的后面,铝把水中的铁元素置换出来而形成黑色的铁粉。
故答案为:D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列在氢之前的金属可以和酸反应,前面的金属可以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解答
2.【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为镁、铝、铁、铜。
故答案为:B
【分析】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3.【答案】D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铝的活动性较强,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而被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能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故答案为:D
【分析】铝的金属活动性较强,在空气中易于氧气结合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保护铝
4.【答案】C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由锌、铁、铜的物理利性质可知,锌、铁、铜均可以导电,A符合题意;
B、由锌、铁、铜的化学利性质可知,锌、铁、铜均可以和氧气反应,B符合题意;
C、在金属活泼性顺序中,铜位于氢的后面,不能置换稀盐酸中的氢,C不符合题意;
D、由于铁的活泼性大于铜,所以,铁能与硫酸铜溶液的溶质发生置换反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金属的物理性质中一般情况下,金属都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的能力。金属化学性质中,一般情况下金属可以和氧气、酸、某些盐溶液反应(金属必须比盐溶液中的金属活泼),做对这道题学生要熟知金属的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
5.【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铁与稀硫酸反应时的现象是铁钉表面产生气泡;液体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铁钉逐渐减少;所以①②③正确;④液体的质量减轻这种说法错误,液体的质量是增加的.故选C.
【分析】根据铁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和方程式进行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含铜离子的溶液为蓝色,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硝酸铜溶液。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铜离子在溶液中成蓝色解答
7.【答案】B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Fe3O4;铁与盐酸、硫酸、含金属的化合物溶液反应生成的铁的化合物中铁元素呈+2价,
故答案为:B
【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首先要遵循客观事实,即能发应,化学式要写对。其次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要配平,再次条件要合适,最后,箭头搭配要恰当
8.【答案】C
【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类型的掌握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1)四种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2)单质与化合物的判断。选项C中反应物是一种单质与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与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概念,从而可判断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C
【分析】一种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据此解答
9.【答案】B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C铜与稀硫酸不发生反应,所以溶液的质量不发生变化,A、C不符合题意;
锌与硫酸铜发生如下反应:Zn+CuSO4=Cu+ZnSO4,由Zn、Cu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看出,溶液质量增加,固体质量减少,去掉烧杯后,杠杆左边重,右边轻,B符合题意,
D、右边质量增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稀硫酸和铜不反应,锌和硫酸铜反应,溶液质量增加,固体质量减少,据此分析解答
10.【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铜的活动性比镁弱,故不能将镁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列在氢之前的金属可以和酸反应,前面的金属可以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1.【答案】B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解:A、铜能与Hg(NO3)2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汞,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汞,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铜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铜粉不能与ZnSO4溶液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铜粉不能与H2SO4溶液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2.【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钾金属很活泼能与水发生反应,不能将锌置换出来,A不符合题意;
B、在氧气中灼烧时,铁丝比铜丝反应剧烈,B符合题意
C、镁比铝活泼,常温下更易与氧气发生反应,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银不能溶于水得到溶液,所以铜与氯化银不能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分析与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明确三点:(1)知道金属活动性的顺序;(2)知道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更活泼;(3)知道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据此解答
13.【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等质量的镁和铁全部反应时,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故天平的指针最终偏向加铁的一边。
故答案为:A
【分析】等质量的金属和酸反应,金属消失,相对原子质量小的生成氢气对,结合天平的使用解答
14.【答案】(1)C
(2)铜丝表面变黑
(3)铝丝表面的氧化膜未处理(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本题结合具体操作考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酸及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解题时不仅要明确反应的现象,还要对操作中的出现的“异常”作出准确分析。(1)不能将块状固体(锌粒)直接加入试管中,防止打破试管底。(2)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即紫红色的铜变为黑色。(3)因为铝易被氧气氧化形成致密氧化膜,阻止内部铝与硫酸铜溶液接触,故没有现象出现。
故答案为:(1)C(2)铜丝表面变黑(3)铝丝表面的氧化膜未处理(答案合理即可)
【分析】熟记金属的化学性质,并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5.【答案】D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汞排在铜后面,不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列在氢之前的金属可以和酸反应生成氢气,前面的金属可以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6.【答案】A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反应就越剧烈,由在空气中反应的现象可知,甲的活动性比乙、丙强,由在氧气中反应的现象可知,丙的活动性比乙强, 故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丙>乙。
故答案为:A
【分析】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时,可以利用金属和另一种物质反应的速度和剧烈程度来确定,与同一物质反应越剧烈活动性越强,据此解答
17.【答案】A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生铁和钢
【解析】【解答】A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一种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作用,所以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A符合题意;
B、铜的活动性在氢的后面,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B不符合题意;
C、钢是铁的合金,是混合物,C不符合题意;
D、银的活动性在铁的后面,不能从氯化亚铁溶液中置换出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铝的化学性质分析解答
B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解答
C、根据钢的组成解答
D、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分析解答
18.【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解析】【解答】本题属于信息题,仔细分析漫画中的信息可以明确以下几点:根据漫画情景可知此反应属于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其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锌排在银的前面,锌能置换硝酸银溶液中的银; 置换反应要求盐溶液必须是可溶的,由于AgCl不溶于水,故含金属2的盐不可能是AgCl;由于铁和铜的活动性都比镁弱,因此都不会与硫酸镁溶液发生反应,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图像先说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再结合金属活动性进行判断
19.【答案】A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5,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根据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可知,如果生成0.2g氢气时,单独消耗锌的质量是6.5g,单独消耗铁的质量是5.6g,如果铁和锌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成6g时,生成的氢气可能是0.2g.故选项正确;
B、铜和金都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选项错误;
C、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假设合金6g中全部是锌,生成的氢气质量也小于0.2g.故选项错误;
D、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7,由Mg+H2SO4═MgSO4+H2↑,2Al+3H2SO4═Al2(SO4)3+3H2↑可知,如果生成0.2g氢气时,单独消耗镁的质量是2.4g,单独消耗铝的质量是1.8g,镁和铝不管以怎样的比例混合,生成氢气的质量都是大于0.2g的.故选项错误.故选:A.
【分析】解答本题要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要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正确的计算,再根据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答案】D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A从题中图可以看出,乙反应完需要的时间较短,故乙的活动性比甲强,A不符合题意;
B、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金属反应完后产生的氢气取决于金属的量价比,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合价的比值越小,产生的氢气越多,B不符合题意;
C、由于产生的氢气量不同,故消耗的硫酸质量不同,C不符合题意;
D、由于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金属,且反应后金属都没有剩余,故反应消耗了等质量的金属。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等质量的两种金属,反应后金属都没有剩余,说明酸是过量的,金属完全反应,乙用的时间少,反应速度快,活动性强,生成氢气的量决定于两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据此解答
21.【答案】Fe+CuSO4=Cu+FeSO4;强;金属活动性弱(或化学性质不活泼或性质稳定或难与其他物质反应等)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容易和其他物质反应,所以黄金首饰易于保存。
故答案为:Fe+CuSO4=Cu+FeSO4;强;金属活动性弱(或化学性质不活泼或性质稳定或难与其他物质反应等)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排在铜的前面,黄金易保存说明黄金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也就是说化学性质稳定
22.【答案】(1)导电、导热、延展性
(2)多;Fe2O3+3CO 2Fe+3CO2
(3)Fe+CuSO4=FeSO4+Cu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合理利用金属资源;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本题以金属的知识为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金属性质决定用途知识的理解和金属冶炼的反应的认识。(1)利用铁的导热性,将其制成锅;利用铜的导电性将其制成导线;利用铝的延展性将其制成易拉罐。(2)在目前已知的100多种元素中有80多种为金属元素,工业上在高温下用一氧化碳与赤铁矿反应制得铁单质。(3)铁能将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故答案为:(1)导电、导热、延展性(2)多;Fe2O3+3CO 2Fe+3CO2(3)Fe+CuSO4=FeSO4+Cu
【分析】(1)根据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解答
(2)根据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种类分析;三氧化二铁和一氧化碳高温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3)废钢铁得到回收利用的意义有:节约金属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约能源,实现了对资源的循环利用
23.【答案】(1)
(2)银(或Ag)
(3)过滤;铁(或Fe)
(4)Fe+H2SO4=FeSO4+H2↑;置换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认识。(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和铁位于氢的前面,而银位于氢的后面,据题中表格信息完成填空;(2)在三种金属中,只有银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酸溶液反应,故R不可能是银;(3)从题中信息可知,该操作是分离固体和液体,故操作为过滤;由于加入锌片后只有含铁的化合物溶液与锌反应,故所得金属固体R应是铁,据此可以完成问题(4)。
故答案为:(1)(2)银(或Ag)(3)过滤;铁(或Fe)(4)Fe+H2SO4=FeSO4+H2↑;置换
【分析】(1)根据镁铁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关系,判断他们在金属活动性顺序所处的位置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列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和酸反应,后面的不能反应解答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列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答
(4)根据对金属R的推断写出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对反应类型进行分类
24.【答案】(1)Fe+CuSO4=Cu+FeSO4
(2)28;16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设参加反应铁的质量为x,500 g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为y。
Fe+ CuSO4= Cu+FeSO4
56 160 64
x y 32g
=
x=28 g
=
y=80 g
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
×100%=16%
故答案为:(1)Fe+CuSO4=Cu+FeSO4(2)28;16
【分析】(1)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解答
(2)利用铜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解答
25.【答案】(1)铜丝表面会覆盖一层银白色金属,溶液逐渐变成蓝色
(2)Zn+2HCl=ZnCl2+H2↑
(3)A、B
(4)铁钉未打磨,有铁锈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本题以实验探究为主题,主要考查学生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第(1)题铜和硝酸银反应会生成银和硝酸铜,所以铜丝表面会覆盖一层银白色金属,溶液逐渐变成蓝色;第(2)题C中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第(3)题通过实验A可以证明金属活动性Cu>Ag,通过实验B可以证明金属活动性Fe>Cu,即:Fe>Cu>Ag。第(4)题溶液为黄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3+,而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是绿色的,所以可能是铁钉表面有铁锈。
故答案为:(1)铜丝表面会覆盖一层银白色金属,溶液逐渐变成蓝色(2)Zn+2HCl=ZnCl2+H2↑(3)A、B(4)铁钉未打磨,有铁锈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列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和稀酸(硝酸除外)反应生成氢气,只有前面的金属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能置换出来,根据这一规律进行分析
26.【答案】(1)a
(2)稀盐酸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等质量的稀盐酸如果完全和金属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应该是相同的,图中生成氢气质量不相等,说明至少有一份中盐酸有剩余。(1)根据图示,在停止反应前的时间段,相同时间内曲线a代表的金属产生氢气的速度大于曲线b代表的金属,说明金属a的活动性大于金属b,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金属a为锌;(2)从图示看出,锌和铁与酸反应后生成的氢气质量不同,如果盐酸完全反应的话,生成的氢气质量应该相同,现在锌生成的氢气少,故推知盐酸没有完全和锌反应,有剩余。
故答案为:(1)a(2)稀盐酸
【分析】(1)在金属活动性中,金属越活波,生成氢气所用的时间越少
(2)质质量分数相同且等质量的稀盐酸如果完全和金属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应该是相同的,由图像可以解答
27.【答案】(1)铁(或Fe);Fe+CuSO4=Cu+FeSO4
(2)除去铜中的铁
(3)蒸发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本题以反应流程的形式,主要考查学生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第(1)题加入金属X是为了除去废液中的CuSO4,还不能引入新的金属杂质,所以X是铁,Fe和CuSO4反应生成Cu和FeSO4;第(2)题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是为了除去金属混合物中的铁,得到纯净的铜;第(3)题从溶液中得到固体物质应该采用蒸发的方法。
故答案为:(1)铁(或Fe);Fe+CuSO4=Cu+FeSO4(2)除去铜中的铁(3)蒸发
【分析】铁比铜活波,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铁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可以得到硫酸亚铁晶体’
28.【答案】(1)解: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100%=35%
(2)解:10 g该样品中,锌的质量为:10 g-3.5 g=6.5 g
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Zn + H2SO4=ZnSO4+H2↑
65 98
6.5g x
=
x=9.8 g
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19.6%
(3)避免与酸接触(合理即可)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锌和酸反应而铜不反应,故剩余固体是铜,由此可得铜的质量分数;由铜的质量和合金的质量可以得到锌的质量,结合方程式可以得到硫酸中溶质的质量,进而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解答,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解答
29.【答案】(1)在空气中,镁和氧气反应得最剧烈
(2)溶液的种类;Mg+H2SO4=MgSO4+H2↑;置换反应
(3)Mg、Fe、Cu
(4)Mg和H2SO4反应速度太快,不易控制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文字表达式;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金属活动性越强,越容易与其他物质反应,反应也就越剧烈,在空气中,镁能剧烈反应,而铁、铜观察不到现象,可判断三种金属中镁的金属活动性最强;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实验条件除了金属的体积、溶液的体积、溶质质量分数以外,还需要控制溶液的种类,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与氢气,发生的是置换反应;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活动性顺序是Mg>Fe>Cu,由于镁和稀硫酸反应速度太快,不好控制,所以不选择金属镁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故答案为:(1)在空气中,镁和氧气反应得最剧烈(2)溶液的种类;Mg+H2SO4=MgSO4+H2↑;置换反应;(3)Mg、Fe、Cu(4)Mg和H2SO4反应速度太快,不易控制
【分析】(1)根据镁能在空气中燃烧而铁和铝不行解答
(2)根据控制变量的特点和试验过程分析需要控制的条件;根据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解答;根据反应的特定分析反应类型
(3)根据金属与空气、硫酸和硝酸银的反应比较金属活动性
(4)根据镁的活动性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