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第六十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平时辛苦地学习,今天快乐地做题。轻松地调用你的知识储备,给每道题每一个空格书写一个珍贵的答案。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Ⅰ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共18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压轴(zhóu) 亲戚(qì)?? 流岚(láng) 铩羽而归(shà) 强词夺理(qiǎng)
B. 颓圮(fēi) 愀然(qiāo) 蓦然(mù) 叱咤风云(zhà) 爱憎分明(zēng)
C. 弄堂(nòng) 召唤(zhào) 梵语(fán) 锲而不舍(qì) 号啕大哭(háo)
D. 攒蹙(cuán) ?须臾(yú) 慰藉(jiè) 面面相觑(qù) 安步当车(dàng)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廖廓 各行其事 励精图治 暗然销魂 B、蜇居 辛辛学子 察颜观色 和霭可亲 C、宣泄?峥嵘岁月 融会贯通 草菅人命 D、端详 百戈争流 山清水秀 火山暴发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城市化水平不高的中国,逆城市化现象的出现,对于我们有不同的________。
②人类的祖先在这迁徙中________了漫长的光阴。
③温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近日出台保障房阳光政策,实行工程质量责任_______追究制度。
A、启事 渡过 终身 B、启示 度过 终身
C、启事 度过 终生 D、启示 渡过 终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年进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B.我们捐出的这点财物对灾区人民来说虽然只是杯水车薪,但它表达了我们的心意。
C. 双方争得面红耳赤,不容置喙,我也想说两句,但没机会。
D.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蹴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冬天日短,等到干完活儿回来,已是夕阳西下,薄雾给村子罩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母亲像往日一样,从灶屋里端出了热腾腾的饭菜,招呼我们赶紧吃。
B.在最近校报发表的一系列军训文章里,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要成为一个合格、出众的高中生,首先必须拥有健康的体质。
C. 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D.具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苏州荟萃了江南园林的精华,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等无不以流光溢彩的风姿为中外游人所倾倒。
6. 下列歌词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屋瞻如悬崖/风铃如沧海/我等燕归来(《千里之外》)
B.幽幽岁月浮生来回/屏风惹夕阳斜(《花恋蝶》))
C.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笑傲江湖》)
D.春风修剪着长发/彩蝶送来了发卡《春姑娘的相思》)
7.依次填人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排列恰当的一项( )
关于“自由”,我想了很多,如果没有地心吸引力,我们就可以 。但是如果真的摆脱了地心吸引力,我们恐怕也到不了哪里去。 :自己打着转儿,再绕着地球转。自己做自己的主,远远的,还有一个老朋友拉扯着。宇宙很宽广,也许,再宽广前自由都会被 。
①像月亮一样静静地转 ②像鸟儿一样自由地飞
③你成为月亮就挺好 ④你成为鸟儿就挺好
⑤一根看不见的引力线拉着 ⑥一股无形的力量吸引着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8.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上学,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珍重啊!” B、同学刘欣写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嘛!” 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 D、李明的同学张强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字退之。他与北宋苏轼一起倡导的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师说》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
B、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中国现代诗人。作品有《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
C、 望、既望、朔,分别是古代纪日用的名词,望是每月十五,既望是每月十四,朔是每月最后一天。
D、郁达夫,浙江富阳人。他的第一部小说集—《沉沦》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另有《藤野先生》、《屐痕处处》、《春风沉醉的晚上》等名篇问世。
10.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扫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诗人笔下的秋景充满生命活力。对壮丽山河的描写,不仅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感情,也表现出了诗人与同学少年主宰山河的壮志。
B.《致橡树》使用众多工整的对偶句式和韵脚,来表达一种新型的、独立平等的爱情观。比如对偶句“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等的运用使诗歌具有非常优美的音乐感和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C.《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作者由第一段初游西山之单调乏味抑郁转而第二段再游西山之愉悦,将西山之怪特美和自己受挫不甘沉沦的人格美相互照应,以此寄托真情。
D.《江南的冬景》共写了曝背谈天图、冬郊植被图、寒村微雨图、江南雪景图、冬日散步图等场景。作者从不同角度,刻画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天气下的江南的冬景,午后的温暖,蕴藏生机的大地,雨中的迷蒙,雪中的情趣等等,表现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钟爱。
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 ②固一世之雄也(固:本来)
B.①则耻师焉,惑矣(惑:糊涂) ②假舆马者(假:凭借,利用)
C.①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 ②外与天际,四望如一(际:交会)
D.①君子不齿(不齿:不以……为耻辱) ②举酒属客(属:从属于)
1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D.或师焉,或不焉
13.下列各句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B、白露横江
C、哀吾生之须臾 D、小学而大遗
14.下列各句的句式,没有定语后置的一项是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C、客有吹洞箫者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②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B.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日与其徒上高山
C.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②顺流而东也
D.①扣弦而歌之 ②倚歌而和之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8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6.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正襟危坐(端正) 方其破荆州(当)
B.渔樵于江渚之上(打渔砍柴) 举匏尊以相属(酒杯)
C.寄蜉蝣于天地(一种昆虫,生于水边,生命仅数小时 ,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知不可乎骤得(骤然,突然)
D.而今安在哉(安然地存在) 托遗响于悲风(春风)
17. 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这段文字写曹操占领荆州, 击败刘备,进军江陵,战舰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最终目的是赞扬曹操,讥讽周瑜。
D.客人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消云散。
18. 对下面的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此非曹孟德困于周郎者乎?(翻译:这难道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B.侣鱼虾而友麋鹿。(翻译:把鱼虾作为伴侣,把麋鹿作为朋友。)
C.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翻译:哀叹我的生命已经须发尽白,羡慕长江还那样无穷无尽。)
D.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翻译:跟随神仙而一起遨游宇宙,同明月一起长久存在。)
试卷Ⅱ 非选择题部分
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8分)
1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8分)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荀子《劝学》)
(2)彼童子之师, , 。(韩愈《师说》)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 (苏轼《赤壁赋》)
(4)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 (苏轼《赤壁赋》)
三、简答题(共8分)
消失的故乡
谢冕
???????①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那份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②我认不出我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不是那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而是,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
???????③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径上迷了路。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
???????④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约请了一位年青的朋友陪我走。那里有梦中时常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亲总在井台上忙碌,她洗菜或洗衣的手总是在冬天的水里冻得通红。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⑤那里蜿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有一片碧绿的稻田。我们家坐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滨城市。转过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阴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
??????⑥?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绘着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棂,窗内传出圣洁的音乐。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着,与我同行的年青的同伴全然不知。失去了的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
??????⑦?我依然顽强地寻找。这鲜花和丛林之中有一条路,从仓前山通往闽江边那条由数百级石阶组成的下坡道。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见闽江的帆影,听见远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那年北上求学,有人就在那渡口送我,那一声汽笛至今尚在耳畔响着,悠长而缠绵,不知是惆怅还是伤感。可是,可是,我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边的路、石阶和汽笛的声音了!
???????⑧这城市被闽江所切割。闽江流过城市的中心。闽都古城的三坊七巷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氛围,那里诞生过林则徐和严复,也诞生过林琴南和谢冰心。在遍植古榕的街巷深处,埋藏着飘着书香墨韵的深宅大院。而在城市的另一边,闽江深情地拍打着南台岛,那是一座放大了的鼓浪屿,那里荡漾着内地罕见的异域情调。那里有伴我度过童年的并不幸福、却又深深萦念情想的如今已经消失在苍茫风烟中的家。
???????⑨我的家乡是开放的沿海名城,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汇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也构造了我童年的梦境。然而,那梦境消失在另一种文化改造中。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和街树的地面。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的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是无边的消失。
???????⑩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乡。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
20.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说“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写到哪些东西消失了?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迷了路”,它们的含义是否相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题。(30分)
2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一味地怀疑,你的世界将变成灰色。
???有人说:一味地相信,你的人生就只能匍匐。
???对以上两种说法,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观点明确,以议论为主。③不少于800字。
温州市第六十一中学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答题卷
试卷Ⅰ 选择题部分(每题3分,共计5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试卷Ⅱ 非选择题部分(共计46分)
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8分)
1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8分)
(1)
(2)
(3)
(4)
三、简答题(共8分)
20.
21.
四、写作题。(30分)
2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一味地怀疑,你的世界将变成灰色。有人说:一味地相信,你的人生就只能匍匐。
???对以上两种说法,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观点明确,以议论为主。③不少于800字。
温州市第六十一中学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 参考答案及评价标准
试卷Ⅰ 选择题部分(每题3分,共计54分)
1
2
3
4
5
6
7
8
9
D
C
B
A
A
A
D
D
B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
D
C
C
D
B
D
C
C
1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8分)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2)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4)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20.一片梅林和迎着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妈妈洗菜和洗衣时的水井、井台边上茂密的龙眼树树下的水牛消失了;有着长满水草的河渠以及碧绿的稻田的乡村景色消失了;充满欧陆风情的建筑消失了;“我”北上求学时走过的小路、石阶以及听到的汽笛声消失了。(1点1分,共4分)
21. 开头写“迷了路”是指家乡的变化让我认不出,为下文做铺垫。(1分)结尾写“迷了路”是指在家乡的变化面前,“我”找不到了童年的梦幻、至爱的故乡和特有的文化情结。(1分)这样写既前后呼应,又深化主题。(2分)
22. 评分等级标准:
一等(30-26分) 切合题意,中心明确,感情真切,内容充实,语言通畅,结构完整、逻辑严密,不少于600字。以28分为基准分。
二等(25-21分) 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感情真实,内容较充实,语言通顺,结构基本完整,不少于600字。以23分为基准分。
三等(20-16分)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不够明确,有基本内容,语言基本通顺,结构不够完整,不少于400字。以18分为基准分。
四等(15分以下)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与命题要求完全无关;②语病极多;③字数不足400个。
评分说明:①“我”,可指作者本人,也可指泛化的“我”。②每出现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③字体工整、卷面整洁者,酌加1-3分;字迹模糊、卷面不洁者,酌减1-3分。④不拟题目者,扣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