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平衡问题(2)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动态平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引领 学生活动
【复习】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平衡问题的处理方法。昨天我们重点学习的是多个对象的问题,我们需要建构先整体后隔离的思想,这对我们解决问题非常有帮助。其次我们研究了动态平衡的问题,虽然说是动态平衡,但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方法是一样的,都是想办法将这个力表示出来,然后通过表达式来分析力的变化情况。比如:1.有力F水平向左,缓慢拉动小球,绳上的拉力T如何变化?F如何变化?法一:解析式,通过分析能够表示出力,然后通过三角函数的关系来判断力的变化情况。法二:图示法。Q1:同学们,刚刚我们已经根据函数关系判断了拉力的变化情况,同学们,能不能通过作图的方法来展现出力的变化情况呢?比如能不能画出两个位置的受力情况。Q2:为了方便比较他们二者的关系,可不可以将两个图像画在一起?Q3:能不能画出物体从一开始然后慢慢拉动的过程中受力情况,从特殊推广到一般?请体会一下作图的特点。(G大小方向不变,F的方向不变)总结:其实说到底,这样一种直观有效的方法就是看三角形形状的变化来判断力的变化情况。我们在作图的时候一定要善于挖掘图像的特点,准确地作图。 2.如图,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设墙面对小球的压力为FN1,球对木板的压力为FN2。以木板与墙的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慢慢转到。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A.FN1始终减小,FN2始终增大B.FN1先增大,后减小,FN2始终减小C.FN1始终减小,FN2始终减小D.FN1先增大后减小,FN2先减小后增大法一:解析法。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力的三角形是一个我们比较熟悉的直角三角形,我们可不可以将两个支持力表示出来呢?根据三角函数的关系,能不能看出两个弹力的变化情况呢?法二:类比于上一道题目,大家能不能用作图的方法来看出两个弹力的变化呢?总结:找准物体受力的特点,不是所有的情况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求解,一定要分析特点。其次在作图的时候找到初始状态,然后再来画普通的状态。【同步练习】如图所示,一小球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不考虑一切摩擦,如果把竖直挡板由竖直位置缓慢绕O点转至水平位置,则此过程中球对挡板的压力F1和球对斜面的压力F2的变化情况是 ( )A.F1先增大后减小,F2一直减小B.F1先减小后增大,F2一直减小C.F1和F2都一直减小D.F1和F2都一直增大、
教学过程设计 【题型二】1.如图所示,光滑半球面上的小球被一通过定滑轮的力F 由底端缓慢拉到顶端的过程中,试分析绳的拉力F及半球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N 的变化情况。 Q1:请画出物体的受力分析,并构建力的三角形。可不可以再画另外一个普通位置的受力情况并构建三角形。Q2:请认真分析这两个力的三角形,请问这两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是不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直角三角形或者等腰三角形?那可不可以通过作图的方法来分析呢?这道题有没有前面几道题的特点呢?Q3:既然两个方法都不行,那我们就要想其他的办法了。但是无论什么方法,我们解决问题的思想是没有变的,我们可不可以想办法将这个力表示出来?我们有没有其他解三角形的方法呢? 【同步提升】2.一轻杆BO,其O 端用光滑铰链固定在竖直轻杆上,B 端挂一重物,且系一细绳,细绳跨过杆顶A 处的光滑小滑轮,用力F 拉住, 如图所示。现缓慢拉细绳,使杆BO 与杆AO间的夹角θ 逐渐减少,则在此过程中,拉力F及杆BO 所受压力FN 的大小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