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一日)
毛泽东
【学习目标】
1.了解毛泽东的生平经历、著作论述及伟大成就,了解开幕词的有关知识,把握本文内容,梳理行文思路。
2.圈画文中重要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进而体会句式的特点和其中蕴含的感情。
3.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自觉维护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利益,提升民族自豪感。
一、情境任务
多媒体展示航空母舰、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一带一路、“嫦娥五号”发射成功、神舟十六号顺利升天等图片,这几张图片从几个侧面反映了祖国今天的强大与繁荣,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在过去的百余年里,我们曾遭受侵略,任人宰割;正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献礼祖国”国庆演讲庆典评选活动中,《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文章成功入围,假如你是推荐人,请从语言、情感、结构等方面谈谈推荐理由。
二、初读——感气概
1.读标题,感气概
在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伟人毛泽东自信豪迈、铿锵有力地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鼓舞人心的话语响彻寰宇。
观看一九四九年政治协商会议上毛主席讲话视频,请同学们感受伟人气概,试读标题。
2.知背景,感气概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背景下,经过一系列的协商筹备,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代表们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组织上和法律上的准备。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致开幕词,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著名的讲话,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来了!”
3.抓情感,感气概
回首那段战火纷飞、激情昂扬的岁月,站在这个具有里程碑价值意义的历史节点,再读标题,请用一两个词语,或者一句诗句来表达。
示例一:自豪,喜悦。
示例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示例三: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示例四:自信,昂扬,一雪前耻。
示例五: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示例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小结:注意准确把握情感,如果能直接引用伟人的诗句,会更巧妙,也更精炼。
三、再读——梳文脉
1.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请大家利用五分钟的时间通读课文,标上段落,圈点勾画信息,特别是明显的结构标志词语。
明确:
①第一段的“现在开幕了”。
②第三、四段中的“在三年多的时间内”“三年以前”。
③第五、六段的“现在”“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④第七段的“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⑤第九、十、十一段的“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作业已摆在我们面前”“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 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2.主要内容梳理
【多媒体展示】
第一部分(1、2段):宣布本次大会开幕,简要介绍参加会议的人员,显示出参会
人员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指明这是全国人民大团结的成果。
第二部分(3、4段):回顾过去,说明此次会议召开的基础。
第三部分(5-8段):立足当下,介绍会议的性质和任务,当前的现状,说明意义,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号召不要放松警惕性,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
第四部分(9-12 段):展望未来,分别从经济、文化、国防三个方面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建设任务,描绘祖国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
第五部分(13-16段):纪念与祝贺,表达对用鲜血、生命换取伟大胜利的人民英雄的悼念之情和 对中国人民取得伟大胜利的庆贺之意。
小结:
时间脉络:过去—现在—未来
逻辑脉络:层进式结构。本文层层深入地将会议的性质、背景、职能、目的和意义一-阐明,揭示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内涵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拓深一笔,指出中国面临的新形势、新危机,强调需要继续坚持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运动向前发展,使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主旨更为深刻和丰富。
3.总结开幕词的文体特征
开幕词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在会议开幕时发表的讲话。开幕词通常要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集中体现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起着定调的作用。开幕词对引导会议或活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①主要特点
宣告性和引导性。一般要做到简洁明了、短小精悍,语言通俗易懂。
②格式
通常由首部、正文和结束语三个部分组成。
首部包括标题、时间、称谓项。
正文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结束语则需要简短有力,并要有号召性和鼓动性,写法上常以呼告语领起一段,比如"预祝大会圆满成功”等。
四、三读——析情感
1.毛主席的讲话掷地有声、富有感染力,试举例分析。
明确:
第1、2段 掷地有声,兴奋激动
比如:“诸位代表先生们,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开幕了。”“这就说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第3段 蔑视敌人,胜利自豪
比如:在三年多的时间内,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
第4段 愤怒对敌,认识清醒
比如:那次会议证明,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即使勉强地做了决议也是无益的,一待时机成熟他们就要撕毁一切决议,并以残酷的战争反对人民。那次会议的唯一收获是给了人民以深刻的教育,使人民懂得: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
第6段 宣告世界,骄傲振奋
比如:“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在近代落伍了”“我们是这样做了”“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第12段 爱憎分明,自信昂扬
比如:“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样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13-17段 敬仰英雄,惋惜高兴
比如结尾四个感叹句。
2.文章是如何来表达这些情感的?
①善用具有明显情感倾向的词语。如“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永重不朽”等。除了自豪自信,还有深切的缅怀,崇高的敬意,面对困难的无畏,面对未来的高瞻远瞩……
②使用判断句、排比句。如判断句“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等,再如“只要我们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第获得胜利。”又如结尾的排比句。
③使用强调的词语,态度坚决,铿锵有力。如“绝无”“必然”“从来”“不允许”等。
五、四读——赏形象
毛主席具有清醒的历史观、人民观。
人民是取得一切胜利的重要保证。“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文章中,毛泽东讲得最多的是“人民”二字。“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运动还在向前发展,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我们建立的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是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的复辟阴谋的有力的武器,我们必须牢牢地掌握这个武器”。
反复读——模拟讲话
反复朗读这篇作品,直至读熟,然后想象讲话的场景和毛主席的形象模拟进行现场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