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4 光和颜色 同步测试(1)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光源的是 ( )
A.明亮的镜子 B.璀璨的宝石
C.奥运圣火 D.一轮明月
2.光在下列介质中传播最快的是( )
A.空气 B.水 C.真空 D.玻璃
3.科学知识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下的警示语或成语中,涉及光学知识的是( )
A.图书馆挂的警示语“请勿喧哗”
B.高速公路挂的警示语“保持车距”
C.成语“一叶障目”
D.成语“刻舟求剑”
4.2010年1月15日,新世纪首次在我国境内出现了“千年日环食”现象。在发生日环食的时候,某同学看到阳光透过浓密的树叶的缝隙照在地面上的亮斑,你认为其形状是( )
A.圆环形 B.月牙形 C.树叶形状 D.各种形状
5.下列是小明学习光现象知识后搜集到的一些光现象事例,其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
A.打靶时要“三点一线”
B.激光准直挖掘隧道
C.小孔成像
D.水中的“倒影”
6.下列关于光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速度总是为3×105千米/秒
B.光的传播速度的最大值为3×105千米/秒
C.光年是一种长度单位
D.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
7.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种说法:
a.薄膜上出现的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
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I
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
对于这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abcd B.acd C.ab D.cd
二、填空题
8.2009年7月22日上午,五百年一遇的罕见日全食在天空上演,我国长江流域12个省区市都能看到日全食。日全食可以用光的 来解释。观测日全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图所示的两种简便方法:如图甲所示,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能观察到太阳的像;如图乙所示,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对着阳光,在白纸上也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 成像的原理。
9.假如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地球上没有昼夜之分 B.做操时更容易排直队伍
C.阳光下的人影更清晰 D.更容易形成日食和月食
10.2010年4月30日,上海世博会隆重开幕,璀璨的焰火在黄浦江畔绽放,各种烟花争奇斗艳,但是细心的小刚发现他总是先看到烟花,过一会儿才听到声音,这是因为 。这种特点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请你再举一例:
11.小东和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的大小经常在改变,那么手影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他们借助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影子高度与光源到物体距离的关系。
实验中,把手电筒正对黑板擦由近及远先后放在距离黑板擦不同的位置,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分别测出影子在墙面上的高度,记录数据如下表
所示:
手电筒和黑板擦的距离I.(厘米) 20 30 40 50 60 70
黑板擦影子的高度H(厘米) 20 17 14.5 13.6 13 12.6
(1)分析数据他们发现: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及远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
(2)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根据数据绘制了影子的高度H随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I。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1- 35厘米时,影子的高度H大约是 厘米。
(3)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较远时,观察图象的变化趋势发现,影子变小得 (填“快”或“慢”);没想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的大小将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太阳、电灯等物体会发光,一些生物 ( 如萤火虫、发光的水母等 ) 也会发光。这些自身会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解答】镜子、宝石和明月自身都不会发光,而是通过反射来发亮的。奥运圣火本身能够发光,属于光源。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在真空中光的传播最快,每秒达 3×105 千米。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小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稍小一点,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的 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更小
【解答】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在真空中光的传播最快,每秒达 3×105 千米。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防止噪声的三种途径:一是切断声源;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光在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分别分析四个选项中涉及的物理知识,选出正确答案。
【解答】A.直接在声源处杜绝噪声的产生,故与光学无关。A不符合题意。
B.“保持车距”是防止车遇到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车还要继续向前运动无法在短时间内停下来,造成事故发生。B不符合题意。
C.“一叶障目”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遮住了光线,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故涉及光学知识。C符合题意。
D.“刻舟求剑”是物体的相对运动现象,与光学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地面上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经过小孔而成的像。在茂密的树林里,地面上的一些圆形光斑也是太阳通过树叶间隙而成的像。小孔成像现象说明光在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答】根据小孔成像原理,在发生日环食的时候,看到阳光透过浓密的树叶的缝隙照在地面上的亮斑是圆环形。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地面上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经过小孔而成的像。在茂密的树林里,地面上的一些圆形光斑也是太阳通过树叶间隙而成的像。小孔成像现象说明光在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用步枪瞄准射击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缺口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上,说明光在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答】A.打靶时要“三点一线”,说明光在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A不符合题意。
B.激光准直挖掘隧道,也能体现光在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B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现象说明光在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C不符合题意。
D.水中的“倒影”是根据镜面反射的原理形成的,不属于光沿直线传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在真空中光的传播最快,每秒达 3×105 千米。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小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稍小一点。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的 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更小。光在一年时间里传播的距离约等于 9.46×1012 千米,这个距离叫做 1光年。天文学上常用光年来计量天体之间的距离。
【解答】A.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A符合题意。
B.在真空中光的传播最快,每秒达 3×105 千米。B不符合题意。
C.光在一年时间里传播的距离约等于 9.46×1012 千米,这个距离叫做 1光年,是长度单位。C不符合题意。
D.天文学上常用光年来计量天体之间的距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针孔照相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烛焰上端发出的光线经小孔后照到光屏下端,烛焰下端发出的光线经小孔后照到光屏上端,所以成像是倒立的;像可能放大可能缩小,当物与孔的距离大于屏与孔的距离时成像缩小,当物与孔的距离小于屏与孔的距离时,成像放大;因为烛焰的光透过小孔的多少是一定的,所以成像越大越暗,成像越小越亮;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形状与物的形状相同。
【解答】a.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a正确;
b.孔离物的距离大于孔离屏的距离时,像缩小,孔离物的距离小于孔离屏的距离时,像放大,b正确;
c.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时,如图所示,像变大,c正确;
8.【答案】直线传播原理;小孔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日全食的形成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是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当三者处于同一直线式,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被月球当着的那部分地球上的日就会看不见太阳,出现日全食。(2)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
【解答】(1)日全食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来解释。(2)如图乙所示,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对着阳光,在白纸上也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
故答案为:(1)直线传播原理;(2)小孔
9.【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用步枪瞄准射击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缺口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上。地面上的光斑就是光沿直线传播经过小孔而成的像,影子的形成也相似。(2)日食的形成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是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当三者处于同一直线式,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被月球当着的那部分地球上的日就会看不见太阳,出现日食。月食的形成与此相似。
【解答】光沿直线传播形成影子、日月食现象;排队时三点一线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如果不沿直线传播,那么影子、日月食现象将不会出现,也不会形成三点一线。而如果没有光沿直线传播,那么阳光会绕到地球另一面,照亮它,使地球上没有了昼夜。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答案】光速大于声速;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应该看到枪冒烟时开始计时,而不应听到枪声开始计时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1)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稍小一点,因此,我们可以近似认为空气中的光速也为 3×105 千米 / 秒。(2)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 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340米,气温每升高 1℃ , 每秒传播的距离约增加 0.6米。
【解答】(1)小刚发现他总是先看到烟花,过一会儿才听到声音,这是因为光速大于声速。(2)在生活中还有“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应该看到枪冒烟时开始计时,而不应听到枪声开始计时”也能体现这种特点。
故答案为:(1)光速大于声速;(2)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应该看到枪冒烟时开始计时,而不应听到枪声开始计时
11.【答案】(1)减小
(2)15.5
(3)慢;基本不变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题目信息,可以得出答案。
【解答】(1)由记录的数据表可以看出,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减小;(2)由坐标图象可知,当L=35cm时对应的H大致高度为15.5cm;(3)从图象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发现,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较远时影子变化较慢,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大小基本不变。
故答案为:(1)减小;(2)15.5;(3)慢;基本不变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4 光和颜色 同步测试(1)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光源的是 ( )
A.明亮的镜子 B.璀璨的宝石
C.奥运圣火 D.一轮明月
【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太阳、电灯等物体会发光,一些生物 ( 如萤火虫、发光的水母等 ) 也会发光。这些自身会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解答】镜子、宝石和明月自身都不会发光,而是通过反射来发亮的。奥运圣火本身能够发光,属于光源。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光在下列介质中传播最快的是( )
A.空气 B.水 C.真空 D.玻璃
【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在真空中光的传播最快,每秒达 3×105 千米。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小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稍小一点,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的 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更小
【解答】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在真空中光的传播最快,每秒达 3×105 千米。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科学知识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下的警示语或成语中,涉及光学知识的是( )
A.图书馆挂的警示语“请勿喧哗”
B.高速公路挂的警示语“保持车距”
C.成语“一叶障目”
D.成语“刻舟求剑”
【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防止噪声的三种途径:一是切断声源;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光在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分别分析四个选项中涉及的物理知识,选出正确答案。
【解答】A.直接在声源处杜绝噪声的产生,故与光学无关。A不符合题意。
B.“保持车距”是防止车遇到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车还要继续向前运动无法在短时间内停下来,造成事故发生。B不符合题意。
C.“一叶障目”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遮住了光线,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故涉及光学知识。C符合题意。
D.“刻舟求剑”是物体的相对运动现象,与光学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2010年1月15日,新世纪首次在我国境内出现了“千年日环食”现象。在发生日环食的时候,某同学看到阳光透过浓密的树叶的缝隙照在地面上的亮斑,你认为其形状是( )
A.圆环形 B.月牙形 C.树叶形状 D.各种形状
【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地面上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经过小孔而成的像。在茂密的树林里,地面上的一些圆形光斑也是太阳通过树叶间隙而成的像。小孔成像现象说明光在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答】根据小孔成像原理,在发生日环食的时候,看到阳光透过浓密的树叶的缝隙照在地面上的亮斑是圆环形。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下列是小明学习光现象知识后搜集到的一些光现象事例,其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
A.打靶时要“三点一线”
B.激光准直挖掘隧道
C.小孔成像
D.水中的“倒影”
【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地面上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经过小孔而成的像。在茂密的树林里,地面上的一些圆形光斑也是太阳通过树叶间隙而成的像。小孔成像现象说明光在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用步枪瞄准射击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缺口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上,说明光在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答】A.打靶时要“三点一线”,说明光在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A不符合题意。
B.激光准直挖掘隧道,也能体现光在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B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现象说明光在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C不符合题意。
D.水中的“倒影”是根据镜面反射的原理形成的,不属于光沿直线传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下列关于光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速度总是为3×105千米/秒
B.光的传播速度的最大值为3×105千米/秒
C.光年是一种长度单位
D.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在真空中光的传播最快,每秒达 3×105 千米。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小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稍小一点。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的 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更小。光在一年时间里传播的距离约等于 9.46×1012 千米,这个距离叫做 1光年。天文学上常用光年来计量天体之间的距离。
【解答】A.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A符合题意。
B.在真空中光的传播最快,每秒达 3×105 千米。B不符合题意。
C.光在一年时间里传播的距离约等于 9.46×1012 千米,这个距离叫做 1光年,是长度单位。C不符合题意。
D.天文学上常用光年来计量天体之间的距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种说法:
a.薄膜上出现的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
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I
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
对于这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abcd B.acd C.ab D.cd
【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针孔照相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烛焰上端发出的光线经小孔后照到光屏下端,烛焰下端发出的光线经小孔后照到光屏上端,所以成像是倒立的;像可能放大可能缩小,当物与孔的距离大于屏与孔的距离时成像缩小,当物与孔的距离小于屏与孔的距离时,成像放大;因为烛焰的光透过小孔的多少是一定的,所以成像越大越暗,成像越小越亮;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形状与物的形状相同。
【解答】a.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a正确;
b.孔离物的距离大于孔离屏的距离时,像缩小,孔离物的距离小于孔离屏的距离时,像放大,b正确;
c.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时,如图所示,像变大,c正确;
二、填空题
8.2009年7月22日上午,五百年一遇的罕见日全食在天空上演,我国长江流域12个省区市都能看到日全食。日全食可以用光的 来解释。观测日全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图所示的两种简便方法:如图甲所示,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能观察到太阳的像;如图乙所示,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对着阳光,在白纸上也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 成像的原理。
【答案】直线传播原理;小孔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日全食的形成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是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当三者处于同一直线式,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被月球当着的那部分地球上的日就会看不见太阳,出现日全食。(2)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
【解答】(1)日全食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来解释。(2)如图乙所示,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对着阳光,在白纸上也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
故答案为:(1)直线传播原理;(2)小孔
9.假如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地球上没有昼夜之分 B.做操时更容易排直队伍
C.阳光下的人影更清晰 D.更容易形成日食和月食
【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用步枪瞄准射击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缺口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上。地面上的光斑就是光沿直线传播经过小孔而成的像,影子的形成也相似。(2)日食的形成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是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当三者处于同一直线式,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被月球当着的那部分地球上的日就会看不见太阳,出现日食。月食的形成与此相似。
【解答】光沿直线传播形成影子、日月食现象;排队时三点一线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如果不沿直线传播,那么影子、日月食现象将不会出现,也不会形成三点一线。而如果没有光沿直线传播,那么阳光会绕到地球另一面,照亮它,使地球上没有了昼夜。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2010年4月30日,上海世博会隆重开幕,璀璨的焰火在黄浦江畔绽放,各种烟花争奇斗艳,但是细心的小刚发现他总是先看到烟花,过一会儿才听到声音,这是因为 。这种特点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请你再举一例:
【答案】光速大于声速;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应该看到枪冒烟时开始计时,而不应听到枪声开始计时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1)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稍小一点,因此,我们可以近似认为空气中的光速也为 3×105 千米 / 秒。(2)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 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340米,气温每升高 1℃ , 每秒传播的距离约增加 0.6米。
【解答】(1)小刚发现他总是先看到烟花,过一会儿才听到声音,这是因为光速大于声速。(2)在生活中还有“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应该看到枪冒烟时开始计时,而不应听到枪声开始计时”也能体现这种特点。
故答案为:(1)光速大于声速;(2)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应该看到枪冒烟时开始计时,而不应听到枪声开始计时
11.小东和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的大小经常在改变,那么手影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他们借助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影子高度与光源到物体距离的关系。
实验中,把手电筒正对黑板擦由近及远先后放在距离黑板擦不同的位置,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分别测出影子在墙面上的高度,记录数据如下表
所示:
手电筒和黑板擦的距离I.(厘米) 20 30 40 50 60 70
黑板擦影子的高度H(厘米) 20 17 14.5 13.6 13 12.6
(1)分析数据他们发现: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及远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
(2)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根据数据绘制了影子的高度H随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I。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1- 35厘米时,影子的高度H大约是 厘米。
(3)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较远时,观察图象的变化趋势发现,影子变小得 (填“快”或“慢”);没想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的大小将 。
【答案】(1)减小
(2)15.5
(3)慢;基本不变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题目信息,可以得出答案。
【解答】(1)由记录的数据表可以看出,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减小;(2)由坐标图象可知,当L=35cm时对应的H大致高度为15.5cm;(3)从图象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发现,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较远时影子变化较慢,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大小基本不变。
故答案为:(1)减小;(2)15.5;(3)慢;基本不变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