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3 耳和听觉 同步测试(1)
一、选择题
1.听觉感受器位于( )
A.鼓室 B.前庭 C.半规管 D.耳蜗
2.我们能够听见声音,产生听觉的位置是 ( )
A.耳廓 B.鼓膜 C.耳蜗 D.听觉中枢
3.下列有关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耳中的鼓膜有产生振动、放大声音的功能
B.听小骨在耳蜗中,它的作用是将信息传人大脑
C.耳蜗中的液体是产生听觉的地方
D.耳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4.某些人会晕船,其主要原因是 ( )
A.小脑失去平衡
B.耳蜗内的感受器因受到强烈刺激而过敏
C.体质衰弱
D.半规管和前庭内的感受器因受到强烈刺激而过敏
5.放爆竹和礼花时,若你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
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6.呼吸道受感染后,还可能引发中耳炎,这是因为病菌进入了中耳。病菌通过的结构是( )
A.外耳道 B.内耳 C.咽部 D.咽鼓管
7.某人失聪(丧失听觉能力)后,经检查,医生认为其耳的结构没有受损,那么发病的部位可能是 ( )
A.听神经和听觉中枢 B.鼓膜
C.中耳 D.内耳
8.下列各组中,能表示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的是( )
①声波 ②听神经 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④鼓膜 ⑤听小骨 ⑥大脑
A.①一④一⑤一③一②一⑥ B.①一②一④一⑤一③一⑥
C.①一④一⑤一②一③一⑥. D.①一③一④一⑤一②一⑥
9.看书打瞌睡,头部下垂后立即惊醒。此过程中接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
A.鼓室和半规管 B.前庭和耳蜗
C.半规管和耳蜗 D.前庭和半规管
二、填空题
10.艺术家有时会做出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事。梵高有一幅画叫做《自己的伤兵》,描绘的是用纱布包裹住耳部伤口的自己。这幅画是梵高在精神接近崩溃的时候,用剃须刀片割下自己的一只耳朵后画的。
(1)这里的“耳朵”实际上是指耳的哪一部分结构? 。
(2)没有了这只“耳朵”,他的听力将( )
A.丧失 B.减弱 C.不变 D.增强
11.如图所示为耳的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结构的名称:
B. C. E.
(2)声波引起鼓膜振动,经 传到内耳。
(3)当飞机下降时乘客常要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是使 开放,使空气由咽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4)当F受损时,造成的是 耳聋;能否治愈? (填“能”或“不能”)。
12.某班学探究小组就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听声音建立了如下猜想:
①用两只耳朵听到的声音响度大,可以听得更清楚;
②用两只耳朵听声音可以辨别声源的方向。
(1)为了验证其猜想①的正确与否,同学们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
在离同一声源同样远近的条件下,同一人用两只耳听声音,然后再用一只耳听声音(另一只耳用耳塞塞住)。若猜测①是正确的,则实验结果应该是 ,实验中同学们应用了科学探究中的 和 方法。
(2)为了验证其猜测②的正确与否,同学们又做了实验且实验结果如下:
让一同学蒙上眼睛,用两只耳朵听某一声源发出的声音,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正确,然后改用一只耳听(声源换了方位),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错误。根据以上实验的结果,可以判断猜测②是 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耳蜗的外形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
【解答】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内。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答案】D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耳廓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耳蜗的外形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听神经传到脑部,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解答】在耳的结构中,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鼓膜的作用是传递声音信号,耳蜗的作用也是传递声音信息。耳廓收集到的声波经过鼓膜、听小骨、耳蜗和听觉感受器的传递,到达听觉中枢,产生听觉。所以听觉是在听觉中枢产生的。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答案】D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1)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耳廓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耳蜗的外形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听神经传到脑部,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了声音。(2)耳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因为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解答】A.在耳的结构中,鼓膜的作用是传递声音信号。A不符合题意。
B.听小骨位于鼓室内,听小骨有传递、放大声音的功能。B不符合题意。
C.耳廓收集到的声波经过鼓膜、听小骨、耳蜗和听觉感受器的传递,到达听觉中枢,产生听觉。C不符合题意。
D.耳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因为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答案】D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耳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因为内耳的半规管和前庭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在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流涎等症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晕车、晕船和航空病。
【解答】某些人会晕船,其主要原因是半规管和前庭内的感受器因受到强烈刺激而过敏。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答案】B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耳的卫生保健.解答时可以从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方面来切入。
【解答】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
故答案为:B
6.【答案】D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
【解答】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当呼吸道受感染后,病菌可以通过咽鼓管进入了中耳,引发中耳炎。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答案】A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1)耳的结构包括: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咽鼓管;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2)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耳廓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耳蜗的外形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听神经传到脑部,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解答】某人失聪(丧失听觉能力)后,经检查其耳的结构没有受损,那么发病的部位可能是听神经和听觉中枢。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答案】A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1)耳的结构包括: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咽鼓管;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2)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耳廓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耳蜗的外形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听神经传到脑部,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解答】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的是: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脑部。按照题意,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的是: ①声波 ④鼓膜 ⑤听小骨 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②听神经 ⑥大脑。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答案】D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耳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因为内耳的半规管和前庭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在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流涎等症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晕车、晕船和航空病。
【解答】看书打瞌睡,头部下垂后立即惊醒。此过程中接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前庭和半规管。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答案】(1)耳廓
(2)B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1)耳的结构包括: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咽鼓管;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2)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耳廓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耳蜗的外形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听神经传到脑部,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解答】(1)这里的“耳朵”实际上是指耳廓;(2)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音,没有了这只“耳朵”,他的听力将减弱。
故答案为:(1)耳廓;(2)B
11.【答案】(1)外耳道;鼓膜;耳蜗
(2)听小骨
(3)咽鼓管
(4)神经性;不能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1)耳的结构包括: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咽鼓管;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2)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耳廓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耳蜗的外形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听神经传到脑部,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了声音。(3)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
【解答】(1)A~E分别是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2)声波引起鼓膜振动,经听小骨传到内耳。(3)当飞机下降时乘客常要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是使咽鼓管开放,使空气由咽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4)当F受损时,造成的是神经性耳聋;不能治愈。
故答案为:(1)外耳道;鼓膜;耳蜗;(2)听小骨;(3)咽鼓管;(4)神经性;不能
12.【答案】(1)用两只耳听比一只耳听更清楚;对照法;控制变量法
(2)正确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本题为探究实验题,通过分析实验,可以得出答案。在实验设置中,要遵循控制变量原则。
【解答】(1)在离同一声源同样远近的条件下,同一人用两只耳听声音,然后再用一只耳听声音(另一只耳用耳塞塞住)。若猜测①是正确的,则实验结果应该是用两只耳听比一只耳听更清楚,实验中同学们应用了科学探究中的对照法和控制变量法。(2)为了验证其猜测②的正确与否,让一同学蒙上眼睛,用两只耳朵听某一声源发出的声音,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正确,然后改用一只耳听(声源换了方位),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错误。根据以上实验的结果,可以判断猜测②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1)用两只耳听比一只耳听更清楚;对照法;控制变量法;(2)正确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3 耳和听觉 同步测试(1)
一、选择题
1.听觉感受器位于( )
A.鼓室 B.前庭 C.半规管 D.耳蜗
【答案】D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耳蜗的外形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
【解答】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内。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我们能够听见声音,产生听觉的位置是 ( )
A.耳廓 B.鼓膜 C.耳蜗 D.听觉中枢
【答案】D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耳廓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耳蜗的外形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听神经传到脑部,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解答】在耳的结构中,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鼓膜的作用是传递声音信号,耳蜗的作用也是传递声音信息。耳廓收集到的声波经过鼓膜、听小骨、耳蜗和听觉感受器的传递,到达听觉中枢,产生听觉。所以听觉是在听觉中枢产生的。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下列有关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耳中的鼓膜有产生振动、放大声音的功能
B.听小骨在耳蜗中,它的作用是将信息传人大脑
C.耳蜗中的液体是产生听觉的地方
D.耳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答案】D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1)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耳廓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耳蜗的外形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听神经传到脑部,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了声音。(2)耳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因为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解答】A.在耳的结构中,鼓膜的作用是传递声音信号。A不符合题意。
B.听小骨位于鼓室内,听小骨有传递、放大声音的功能。B不符合题意。
C.耳廓收集到的声波经过鼓膜、听小骨、耳蜗和听觉感受器的传递,到达听觉中枢,产生听觉。C不符合题意。
D.耳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因为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某些人会晕船,其主要原因是 ( )
A.小脑失去平衡
B.耳蜗内的感受器因受到强烈刺激而过敏
C.体质衰弱
D.半规管和前庭内的感受器因受到强烈刺激而过敏
【答案】D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耳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因为内耳的半规管和前庭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在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流涎等症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晕车、晕船和航空病。
【解答】某些人会晕船,其主要原因是半规管和前庭内的感受器因受到强烈刺激而过敏。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放爆竹和礼花时,若你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
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答案】B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耳的卫生保健.解答时可以从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方面来切入。
【解答】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
故答案为:B
6.呼吸道受感染后,还可能引发中耳炎,这是因为病菌进入了中耳。病菌通过的结构是( )
A.外耳道 B.内耳 C.咽部 D.咽鼓管
【答案】D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
【解答】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当呼吸道受感染后,病菌可以通过咽鼓管进入了中耳,引发中耳炎。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某人失聪(丧失听觉能力)后,经检查,医生认为其耳的结构没有受损,那么发病的部位可能是 ( )
A.听神经和听觉中枢 B.鼓膜
C.中耳 D.内耳
【答案】A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1)耳的结构包括: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咽鼓管;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2)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耳廓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耳蜗的外形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听神经传到脑部,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解答】某人失聪(丧失听觉能力)后,经检查其耳的结构没有受损,那么发病的部位可能是听神经和听觉中枢。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下列各组中,能表示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的是( )
①声波 ②听神经 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④鼓膜 ⑤听小骨 ⑥大脑
A.①一④一⑤一③一②一⑥ B.①一②一④一⑤一③一⑥
C.①一④一⑤一②一③一⑥. D.①一③一④一⑤一②一⑥
【答案】A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1)耳的结构包括: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咽鼓管;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2)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耳廓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耳蜗的外形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听神经传到脑部,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解答】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的是: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脑部。按照题意,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的是: ①声波 ④鼓膜 ⑤听小骨 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②听神经 ⑥大脑。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看书打瞌睡,头部下垂后立即惊醒。此过程中接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
A.鼓室和半规管 B.前庭和耳蜗
C.半规管和耳蜗 D.前庭和半规管
【答案】D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耳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因为内耳的半规管和前庭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在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流涎等症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晕车、晕船和航空病。
【解答】看书打瞌睡,头部下垂后立即惊醒。此过程中接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前庭和半规管。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0.艺术家有时会做出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事。梵高有一幅画叫做《自己的伤兵》,描绘的是用纱布包裹住耳部伤口的自己。这幅画是梵高在精神接近崩溃的时候,用剃须刀片割下自己的一只耳朵后画的。
(1)这里的“耳朵”实际上是指耳的哪一部分结构? 。
(2)没有了这只“耳朵”,他的听力将( )
A.丧失 B.减弱 C.不变 D.增强
【答案】(1)耳廓
(2)B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1)耳的结构包括: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咽鼓管;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2)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耳廓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耳蜗的外形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听神经传到脑部,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解答】(1)这里的“耳朵”实际上是指耳廓;(2)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音,没有了这只“耳朵”,他的听力将减弱。
故答案为:(1)耳廓;(2)B
11.如图所示为耳的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结构的名称:
B. C. E.
(2)声波引起鼓膜振动,经 传到内耳。
(3)当飞机下降时乘客常要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是使 开放,使空气由咽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4)当F受损时,造成的是 耳聋;能否治愈? (填“能”或“不能”)。
【答案】(1)外耳道;鼓膜;耳蜗
(2)听小骨
(3)咽鼓管
(4)神经性;不能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1)耳的结构包括: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咽鼓管;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2)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耳廓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耳蜗的外形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听神经传到脑部,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了声音。(3)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
【解答】(1)A~E分别是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2)声波引起鼓膜振动,经听小骨传到内耳。(3)当飞机下降时乘客常要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是使咽鼓管开放,使空气由咽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4)当F受损时,造成的是神经性耳聋;不能治愈。
故答案为:(1)外耳道;鼓膜;耳蜗;(2)听小骨;(3)咽鼓管;(4)神经性;不能
12.某班学探究小组就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听声音建立了如下猜想:
①用两只耳朵听到的声音响度大,可以听得更清楚;
②用两只耳朵听声音可以辨别声源的方向。
(1)为了验证其猜想①的正确与否,同学们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
在离同一声源同样远近的条件下,同一人用两只耳听声音,然后再用一只耳听声音(另一只耳用耳塞塞住)。若猜测①是正确的,则实验结果应该是 ,实验中同学们应用了科学探究中的 和 方法。
(2)为了验证其猜测②的正确与否,同学们又做了实验且实验结果如下:
让一同学蒙上眼睛,用两只耳朵听某一声源发出的声音,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正确,然后改用一只耳听(声源换了方位),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错误。根据以上实验的结果,可以判断猜测②是 的。
【答案】(1)用两只耳听比一只耳听更清楚;对照法;控制变量法
(2)正确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本题为探究实验题,通过分析实验,可以得出答案。在实验设置中,要遵循控制变量原则。
【解答】(1)在离同一声源同样远近的条件下,同一人用两只耳听声音,然后再用一只耳听声音(另一只耳用耳塞塞住)。若猜测①是正确的,则实验结果应该是用两只耳听比一只耳听更清楚,实验中同学们应用了科学探究中的对照法和控制变量法。(2)为了验证其猜测②的正确与否,让一同学蒙上眼睛,用两只耳朵听某一声源发出的声音,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正确,然后改用一只耳听(声源换了方位),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错误。根据以上实验的结果,可以判断猜测②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1)用两只耳听比一只耳听更清楚;对照法;控制变量法;(2)正确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