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5张PPT)
10 古诗三首
你会填吗?
一( )当先 ( )到成功
老( )识途 千军万( )
万( )奔腾 快( )加鞭
马
马
马
马
马
马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马是六畜之首,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古代战马的唐诗
马 诗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
字长吉,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鬼”之称。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主要作品:《马诗二十三首》《梦天》《雁门太守行》等。
初读古诗
自由读《马诗》,注意读准字音、标出节奏。
马 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指名读,相机正音。注意以下字词:
燕 山 似 金 络 脑
yān shān
sì
jīn luò nǎo
马 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师范读,明确停顿。
回顾古诗学习方法
借助注释、借助插图、查找资料、反复诵读
学习活动一
读: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找:用“ ”画出两句诗中描写的景物。
品:用“﹏﹏”画出这些景物的样子,并写一写诗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诗中有画
地点 景物 样子 修辞
大漠 (沙) (如雪) (比喻)
燕山 (月) (似钩)
诗中有画
地点 景物 样子 修辞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诗中有画
地点 景物 样子 修辞
大漠 (沙) (如雪) (比喻)
燕山 (月) (似钩)
诗中有画
地点 景物 样子 修辞
大漠 (沙) (如雪) (比喻)
燕山 (月) (似钩)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读一读,说一说: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借助注释,理解词语。
①大漠:
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②燕山:
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
③钩:
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
大漠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着一层皑皑白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恰似那弯弯的金钩。
沙、雪,月、钩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月光下的沙漠像雪地一样白茫茫的一片;月亮和金钩一样都是弯弯的。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自主学习第三、四句古诗,想象画面
贵重的马
矫健的马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
什么时候才能够带上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奔驰杀敌呢?
学习活动二
思考:诗中的马是一匹怎样的马?请从诗中找到依据来说。
这是一匹战马。
(1)了解“大漠”意向:边塞诗中大漠大都与边塞、征战有关。月光下的大漠,肃杀、清冷,正是战场的氛围。
(2)了解“燕山”意向:燕山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带有“燕山”的诗文:
亘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南北朝]《木兰诗》
胡雁鸣,辞燕山,昨发委羽朝度关。
——[唐]李白《鸣雁行》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宋]蒋氏女《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回首燕山,月明庭树,两枝乌绕。
——[元]王恽《水龙吟·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
胡儿饮马彰义门,烽火夜照燕山云。
——[明]李梦阳《石将军战场歌》
……
我们看到弯月会联想到什么?
(小船、香蕉、镰刀等)
李贺联想到的却是一把金钩。“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是吴国的兵器,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这是一匹渴望建功立业的战马。
诗人仅仅是在写一匹渴望建功立业的战马吗?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河南福昌人。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世。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
写作背景: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在无垠的大漠纵马持“吴钩”迎敌,正是李贺心中的向往。
诗人李贺通过咏叹马的命运,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怀才不遇的感慨。
李贺的这首诗,既是写马,也是写人。马,希望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里自由地奔跑;人,也希望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诗人借马喻人,表达自己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小结学法
要读懂托物言志的诗,我们该做些什么?
(1)读懂诗句,知道所写之物的特点。
(2)借助资料,发现物和人的相似之处。
(3)明白诗人所言之志。
作业布置
1.完成《作业本》第1、2(1)题。
2.背诵《马诗》。
3.查找与于谦、郑燮有关的资料,筛选出对读懂《石灰吟》《竹石》有帮助的信息。
第2课时
《石灰吟》
《竹石》
谈话导入
《马诗》的作者借“马”表达了自己渴望立功报国的志向。像这样通过一件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的写法,我们称为“托物言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也运用了这种表达方法。
要读懂托物言志的诗,我们该做些什么?
(1)读懂诗句,知道所写之物的特点。
(2)借助资料,发现物和人的相似之处。
(3)明白诗人所言之志。
学习活动一
1.读准字音,用“∕”画出停顿。大声朗读两首诗,直到读通顺为止。
2.同桌互相听读,讨论、修正读得不准的字音和不恰当的停顿,借助注释说诗句意思。
石灰吟
熟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huí
záo
fén shāo
suì
hún
再读古诗,明确诗歌节奏。
石灰吟
千 锤 万 凿 出 深 山,
烈 火 焚 烧 若 等 闲。
粉 骨 碎 身 浑 不 怕,
要 留 清 白 在 人 间。
理解诗意,质疑问难。
吟:
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石灰吟①
千锤万凿②出深山,
经过千万次捶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
烈火焚烧若等闲③。
对石灰窑中熊熊烈火的焚烧看的跟平常事一样。
①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②无数次的锤击开凿。
③好像平常事一样。
理解诗句。
粉骨碎身浑④不怕,
即使粉身碎骨也都无所谓,
要留清白⑤在人间。
只为把一片清白长久保存在人间。
④全,全然,都。
⑤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情操。
《石灰吟》释义:(石灰)经过千万次捶打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熊熊烈火的焚烧(对它来说)好像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竹 石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xiè
任
尔
你
114053860@
/
/
jìnɡ
/
/
/
/
/
任凭
《竹石》释义:(竹子)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就深深扎根在石缝之中。遭受千磨万击,身骨仍然强健有力,任凭风从东西南北风的呼啸也不动摇。
质疑:两首诗都是“托物言志”,两位诗人想借“石灰”和“竹石”,言什么志向呢?
学习活动二
小组合作,从诗中找到依据,完成下表。
诗题 作者 托何物 物的特点 诗中依据 补充资料 言何志
《石灰吟》 于谦
《竹石》 郑燮
石灰那么普通,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
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分明让人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有了人的情感,在诗句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深入研读,领略意境。
读第一、二句诗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
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凿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见到此情此景,你想说点什么?
不怕磨难、不畏艰险
齐读第一、二句诗。
石灰还经受了什么磨难?读第三、四句诗,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体会到了石灰勇于献身、清白留世、洁身自好的品质。
齐读第三、四句诗。
读读全诗,说说:由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
刚强勇敢、甘愿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
于谦是个怎样的人呢?
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大臣、军事家和诗人。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暴,关心百姓。任监察御史及河南、山西巡抚时,曾平反冤狱,振济灾荒。
正统十四年,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当时朝廷中有些人主张南迁,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反对南迁,并拥立景帝,率京师重兵击退瓦剌军,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局势转危为安。景泰八年,英宗复位,于谦遭受诬蔑被定为谋逆罪,判处死刑。
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
他要做个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坚贞不屈的人。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小结:
清白留世是于谦之志,清白留世是立身之本,清白留世是民族之魂!让我们把这首《石灰吟》读进自己心里!
回顾学法,自学古诗,读懂《竹石》,思考下列问题。
诗中写了竹子的哪些方面呢?
这首诗中的竹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表现了劲竹的坚韧不拔的性格。
写出了竹子的生长环境很恶劣。
前两句诗写竹子的根在山岩中牢牢扎根。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除了风吹雨打,竹子还会遇到什么折磨?
风吹、雨淋、霜冻、雪落,这就是“千磨万击”。
破岩、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
(竹子生存的环境是十分恶劣的)
咬定、不放松、立根、还坚劲。
(这样的态势与恶劣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竹子虽然面都恶劣的生存环境与“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的迫害,却依旧鉴定地扎根生存于岩石缝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竹子的不屈不挠的坚定意志。)
指导朗读,诗人仅仅只是描写竹子的坚韧不拔吗?(结合课堂作业本38页资料袋内容回答)
本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表达了诗人要做有骨气、坚韧不拔的人的决心。
拓展延伸
梅、兰、竹、菊合称为“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人格品性的象征。
区分咏物诗与托物言志诗。
咏鹅
唐 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青松
(现代) 陈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咏煤炭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拓展一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
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
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
情操。
拓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