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1 15:4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飞向蓝天的恐龙
生字学习
钝 描 隧 衍 吨 斤
颅 膨 捷 栖
笨重
书写指导:“竹”扁宽,“木”横短竖要长,撇和捺要舒展,一短横位置靠下。
bèn
结构:上下
组词:愚笨 笨鸟先飞
造句:大象虽然体型庞大,身体
笨重,但是鼻子却很灵活。
音序:B 部首:竹

háo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毛
组词:毫米 分毫
造句:米、分米、厘米、毫米都是长度单位。

jià(暑假 )
多音字
jiǎ(假山 )
茹毛饮(yǐn)血:是用来描绘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生吃禽兽的生活。指处在没有开化的状态。
词语解释
五彩斑斓:形容灿烂多彩。本文指孔雀的羽毛颜色绚丽,非常漂亮。
欣喜若狂:高兴得快要发狂,形容非常高兴。
恐龙:出现在中生代时期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
资料袋
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1966年,在我国辽西地区大约1.25亿年前沉积的岩石当中发现了一种叫做“中华龙鸟”的小型肉食性恐龙化石标本。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在非鸟类的动物身体上发现羽毛,这一发现为“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徐星:(1969.7—),汉族,新疆伊犁人,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作品有《未亡的恐龙》等。
作者简介
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以及一些证据和演化过程的推理。
第1自然段,找出介绍恐龙的句子和鸟类的句子,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
二者似乎毫不相干
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此句是全文的中心句,总领全文。“一支”指的是恐龙中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作者巧用“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等四字词语,具体生动地介绍了猎食性恐龙的仪态、体表等方面的变化,想象合理,条理清晰。
如何理解“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辽西发现的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科学家们提出的“鸟类由恐龙演变而来的假说”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此项研究的进程。
思维导图







第一种恐龙 庞大家族
猎食性恐龙 鸟类
古生物研究
的重大发现
科学发现
恐龙演化成鸟类——令人震惊
演变过程
19世纪:赫胥黎
20世纪:辽西大发现
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