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论语》十二章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其中贤者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他潜心致力于古文献整理,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其思想以“仁”为核心,倡导推行“仁政”,要求“克己复礼”;注重“学”、“思”结合,首创私学,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其深远。现存《论语》一书,记载有孔子与门人的问答,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的语录体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雍也等20篇492章。
逐句解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按时 温习 通“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志同道合的人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了解 生气、恼怒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每天 反省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谋划 竭尽心力 诚信
传不习乎?”
传授的知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又 有志于做学问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立身 迷惑 上天的意旨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顺从意愿 越过法度
新的体会和理解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 学过的知识 可以 凭借
迷茫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喜爱、爱好
不如乐之者。”
以……为快乐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
能忍受
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指颜回的住处
贤哉,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冷水 弯曲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表转折 对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
于此,在其中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往、离去 这
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改变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坚定 恳切地
仁在其中矣”。
文言知识
知
为
人不知而不愠 (动词,了解)
温故而知新 (动词,得到,懂得)
为人谋而不忠乎 (wèi,介词,替,给)
可以为师矣 (wéi,动词,担任,充当)
而
其
人不知而不愠 (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
温故而知新 (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
博学而笃志 (连词,表并列,相当于“和”)
人不堪其忧 (代词,这种)
择其善者而从之 (代词,可译为“他们的”)
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
总结思考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品德修养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学习态度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传不习乎?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学习方法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
④一箪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
⑤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品德修养
请输入章节标题文字
肆
春秋时代,即东周前半期这一历史阶段(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476年),正是奴隶制度走向崩溃,封建制度代之而兴的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制度的变更,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王室衰微、礼崩乐坏的现象。
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争鸣,盛况空前的思想文化大繁荣局面。百家中比较重要的流派有儒、墨、道、法、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