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诫子书
—— 诸葛亮
授课教师:XXX
壹
关于作者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于襄阳隆中隐居。后三顾茅庐被请出山辅佐刘备。蜀汉政权建立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武乡侯,为实现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最后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说文》:“敕也。从言戒聲。”
表示言从口出。
手持“戈”,表示拿着武器警戒。
即“书信”,又称尺牍、信札。
写作背景
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与兄瑾言子瞻书》
这篇文章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来告诫诸葛瞻如何修身、立志、治学,为君子。
阅读正音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贰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明确、坚定 达到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增长
静心专一
学有所成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振奋 修养
放纵懈怠
轻薄浮躁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疾行 意志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困守
凋落、衰残
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静以修身
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
清净淡泊,不慕名利
静心专一,心无旁骛
沉静稳重,不尚浮华
1、下列选项中与“君子之行”的“行”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日月之行 B.与友期行
C.行舟绿水前 D.高山景行
2、请为下面两个句子中的“成”,选出其对应的义项。
(1) 非志无以成学
(2) 遂成枯落
A.完成,实现 B.成全
C.成为,变成 D.成熟
D
A
C
叁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内心宁静专一
外在节制欲望
前提
反面结果
立志
学习
惜时
如何成为君子?
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正)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反)
学须静,才须学 (正)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肆
揣摩语气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郑重、劝慰
告诫、警示
语重心长、忧心、不舍
谢谢
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