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汇报:阿拉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一单元 课题2
新课导入
变化前:
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是否需要加热)。
变化时:
发生的现象(有无沉淀、气体生成,是否有发光、发热或颜色变化等现象发生)。
变化后: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你会观察实验吗?
新课导入
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的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炉和炼丹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
化学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也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探究新知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
收集证据
反思与评价
猜想与假设
实验验证
解释与结论
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
探究新知
感官
全面观察化学实验的方法
探究新知
探究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
仔细观察燃着的蜡烛
观察蜡烛熄灭的时候有什么现象发生
点燃前
燃烧时
熄灭后
探 究 步 骤
探究新知
点燃前:观察蜡烛的物理性质
1、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组成等。闻一闻蜡烛的气味。
【结论】蜡烛颜色众多、固体、形状多样,由石蜡和烛心组成,有气味。
探究新知
点燃前:观察蜡烛的物理性质
2、用小刀切下蜡烛少许,放入水中观察。
【实验结论】蜡烛的硬度较小,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实验现象:蜡烛易切,浮于水面,没有溶解。
探究新知
燃烧时 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
探究新知
燃烧时 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
蜡烛燃烧,发出明亮的黄色火焰,放出热量,烛心周围石蜡熔化,产生淡淡的黑烟,火焰分层
实验现象:
探究新知
实验现象:
处于蜡烛火焰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炭化
实验结论:
蜡烛燃烧火焰分为三层,外焰的温度最高
燃烧时 蜡烛燃烧时火焰各层的温度
探究新知
想一想:火焰分成几层?哪一层温度最高?
探究新知
燃烧时 蜡烛燃烧时生成物的测定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探究新知
燃烧时 蜡烛燃烧时生成物的测定
实验记录
现象:干燥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向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产生。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探究新知
熄灭后 对蜡烛的探究
熄灭后 对蜡烛的探究
有白烟产生,点燃白烟,蜡烛又重新燃烧。
实验现象
探究新知
烟和雾有什么区别呢?
烟与雾不同,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滴
1.下列关于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热,有黑烟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
D.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蜡烛上方飘出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B
C
2.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图①比较蜡烛与水的密度
B.图②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C.图③验证蜡烛焰心气体是氧气
D.图④验证产物有水
探究新知
你知道我们吸入的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吗?
空气
氧气
其他气体
水蒸气
二氧化碳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一样吗?
探究新知
探究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提出问题
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根据已有知识或查找资料)
猜想与假设
探究新知
查阅资料
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利用这一点可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白色浑浊物越多,说明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越多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以此可以检验氧气的存在。木条燃烧得越旺,说明氧气越充足
二氧化碳还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组成的,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探究新知
收集吸入的空气
用毛玻璃片直接盖好集气瓶即可
探究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探究新知
收集呼出的气体
排水法收集气体
收集的呼出气体
探究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探究新知
收集呼出的气体
探究新知
1.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不同
实验步骤: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观察现象并记录
实验验证
探究新知
实验现象: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燃着的小木条先熄灭,盛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着的小木条后熄灭。
空气中含有的氧气多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
1.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不同
实验结论
实验验证
探究新知
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并记录.
步骤二
实验验证
探究新知
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实验验证
探究新知
【现象】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变化;盛有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中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实验验证
探究新知
步骤三
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或镜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对比观察两块玻璃片或镜片上发生的现象
实验验证
探究新知
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
实验验证
探究新知
【现象】呼气后玻璃片上有一层薄薄的水雾,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
【结论】呼出的气体中水分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
实验验证
探究新知
结论
吸入空气
呼出气体
二氧化碳
氧气
水
含量较多
含量较少
含量较多
含量较少
含量较少
含量较多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的归纳总结
随堂演练
1.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猜想 B.实验 C.推理 D.归纳
D
随堂演练
2.“雪碧”中含有某种气体,打开“雪碧”瓶,把从其中逸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验证了从“雪碧”中逸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B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水蒸气
随堂演练
C
3.小东同学在试管中加入两块石灰石,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了大量气泡。他认为“可能生成了二氧化碳”。小华说“可以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检验”。对于“可以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检验”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与假设 B.反思与评价
C.设计实验方案 D.进行实验
随堂演练
4.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相比,发生的变化是:①温度升高②水蒸气增多③氧气含量升高④二氧化碳含量升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B
课堂小结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科学探究
一般环节
实验探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收集、整理实验数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