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创新教案+实用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出师表》创新教案+实用教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2-15 12:56:15

文档简介

《出师表》创新教案
上海鞍山初级中学 郑淑芬
教学目标:
一、 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 在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探究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评价能力,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 帮助学生树立大语文的思想。
教学重点:目标二
教学难点:目标一、三
教学设想:
本课时为《出师表》的第三课时,在前两个课时学习的基础上,旨在开展人物形象的探究以及自我感想的表述。本课时的主体部分将设计三个环节,逐步提升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课前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以此为背景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啊,在咱们民族历史的天空中,曾闪烁着多少英雄的光芒!饮恨赍志、自刎乌江的项羽;精忠报国、遗恨风波的岳飞;惨遭凌辱、创造巨篇的司马迁;临危不惧、宁死不屈的文天祥……三国时代更是制造英雄的时代。有人说,曹操是奸雄,刘备是英雄,孙权是枭雄,那么诸葛亮呢?咱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从不同的层面来解读诸葛亮。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让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一大板快--温故篇。
二、 温故篇
1、 背诵相关段落,点燃学生激情。
(1) 说明写作背景的语句有哪些?
(2) 体现“开张圣听”这一建议的句子有哪些?
(3) 体现“赏罚分明” 这一建议的句子有哪些?
(4) 体现“亲贤远佞” 这一建议的句子有哪些?
(5) 体现“三顾茅庐”的故事的句子有哪些?
2、 难词难句你问我答,男生女生各显锐气。
三、 拓展篇
1、 我学课文看孔明。
通过这一个板块,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1) 三条建议的自身实践。
“广开言路”--《视听》“故人君以多见为智慧,多闻为神。”
“赏罚分明“--挥泪斩马谡,惩办廖立、李严。后廖听到诸葛亮去世的消息,哀痛大哭;李则卧病不起,最后也跟随诸葛亮而去。
这是令政敌都感动的磊落作风。
“亲贤远佞--力荐蒋琬、董允等人。
(2) 知恩图报之人--报答知遇之恩
(3) 身先士卒之人
建安十三年,曹操乘胜利的形势,亲率大军南下荆州。时荆州刺史刘表新亡,继位的次子刘琮不战而降。刘备首当其冲,孤军作战,由于众寡悬殊,刘备乃弃新野,走樊城,奔当阳;在当阳长坂被曹操的轻骑兵打得大败,复逃至夏口。曹操率领着号称八十万水陆大军,从江陵沿长江东下,企图一口吃掉刘备和孙权。这就是文中所说的“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背景。
2、 我读名著论孔明。
通过这一个板块,促进学生从读课文带动读一部名著,体现二期课改的精神。
(1) 隆中对:占荆、益二州--总揽英雄,思贤若渴--东结孙权,西和诸戎、南抚夷越。是三分天下的蓝图,是他政治思想的代表。
(2) 初出茅庐:火烧博望坡
《三国演义》先渲染曹军气势(10万:千人),众人皆疑的局面。关、张“孔明真英杰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3) 舌战群儒
先后与张昭、虞翻、步骘、薛综、陆绩、严竣、程德枢等雄辩。
(4) 激将法激孙权
(5) 三气周瑜。
(6) 白帝托孤。
(7) 七擒孟获--攻心计
(8) 骂死王朗
(9) 挥泪斩马谡,自贬官三等
(10) 空城计退仲达
(11) 制造木牛流马、布八阵图
(12) 金蝉脱壳--“死诸葛能走声仲达”
(13) 简葬
链接--《世间最美的坟墓》
3、 我创作品赞孔明。
根据对孔明的评价,尝试写打油诗、现代诗,也可以写歌词,对联等。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范例:
(1).古隆中牌坊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2)
少年时,继失双亲,襄阳苦读;
青年时,交游士林,躬耕陇亩;
受任时,内困外乱,国中惊扰;
托孤时,一身国任,君主诚信;
临终时,巧作安排,死而后已;
新野时,火烧博望,关张众服;
赤壁时,出使东吴,运筹帷幄;
取川时,东念北顾,天下知晓;
南征时,七擒夷酋,孟获悦服;
北伐时,亲任指挥,鞠躬尽瘁。
(3)
隆中对,出师表,壮志未遂,长使英雄泪;
三顾堂,梁父吟,遗址尚在,想见古人心。
四、 音乐篇
播放MTV《卧龙吟》--听音乐、赏歌词、谈感想,作总结。
五、 作业篇
结合这一堂课的学习,根据诸葛亮的某一个故事,从独特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感想或写一段对故事的评价。(150字左右)
《出师表》实用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句意,正确处理语言停顿。
  2、通过朗读感受课文“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的委婉的表达方式。
  3、批判地继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强烈感受作家崇高的人格美;学习诸葛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4、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创意说明】
  通过反复诵读体悟课文情挚辞切的特点;虚拟情境,再现古人情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敬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交代“表”这种文体:
表是一种文体,古代奏议的一种,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表文的内容一般不外乎议论和叙事,又往往带有抒彩。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或献攻略之策。
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唯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之典册,而且灿然于文苑。这是因为孔明之作,持论贤明通达,行文情浓义明,因而被奉为理政的规范,为人的标准,作文的楷模。
交代作者:
诸葛亮(181─234) 三国时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早年避乱于荆州,曾躬耕于南阳隆中。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共图大业。次年,他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击败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称帝后,拜他为丞相。刘备死时托付他辅佐后主刘禅,后卒于军中。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以散文著称。文章写得周密畅达,代表作是《出师表》。
交代“时代背景”: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目的是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这就是《出师表》。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读课文。(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
  2、找出不懂的字词句,先和同桌交流,如果还解决不了,稍后全班交流。
  3、交流不懂的字词句。(形式:学生提出,学生解答,最后老师点评。)
  4、老师提出重点字词,要求学生作答。(可以当堂提问,也可以出示幻灯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诸葛亮在文中提出哪三条建议?
  明确: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2、进谏与出师有关吗?课文哪一段把进谏与出师两部分内容合拢在一起?
  明确:修明内政与北伐胜败生死攸关。
四、品读语言,感受至情
  1、煽情导入:
  ⑴东坡有云:“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⑵有人说读《出师表》,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位温柔敦厚、忠义凛然的“良臣”面对君主慷慨陈词,眼泪直淌,文武百官一旁屏息聆听,不时颔首赞许的动人场面。
  ⑶文中“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刘备父子的无限忠诚,你能读出来吗?为了能使刘禅感动,所以不但导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可谓忠言不逆耳,语气上既恭敬又恳切,充满谆谆嘱咐,你能读出来吗?
  2、朗读指导:
  教师范读课文(或名家诵读),要读得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必要时给予朗读指导,如读“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时要蕴涵着极其痛惜的感情;读先帝对贤臣的“殊遇”、注意“简拔”贤臣时要饱含对先帝的崇拜、爱戴之情;读“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时要饱含对后主的激励之情;读到“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时声音要低缓,表情要沉重。总之,要通过读,让学生沉浸其中,为诸葛亮忧国忧民之心所感动。
  学生通篇朗读,然后选择自已最喜欢的语段读,通过“读”去感悟“忠”;通过“读”领悟“理”(诸葛亮规劝刘禅的艺术)
  3、读后评说:
  可用“读,我读出了诸葛亮的情怀(或期望)”这种句式。
  学情预估:
  ⑴读“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益州疲弊”,我读出了亮暗示刘禅发愤图强的良苦用心。
  ⑵读“受命以来……深入不毛”,我读出了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⑶读“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我读出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
  ……
  (策略应对: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去读诸葛亮自述身世这一片段,通过读领悟行文的妙,作者的情。)
  本文作者自述身世,好像与出师关系不大,实则是貌离神合,寄托作者良苦用心。
  ⑴追溯二十一年的殊遇,披露感恩戴德之情,说明以上进言纯属忠谏,叫后主听来觉得舒徐入耳。
  ⑵以自身不负先帝殊遇舍命驱驰,作为后主不忘先人之业的榜样,进一步启发后主奋发图强。
  ⑶二十一年不平凡历程,说明创业艰难,激励其不可半途而废,更不能前功尽弃。
  ⑷写出先帝的榜样,不以孔明“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茅庐,事不分大小,悉以咨之,于败军之际,危难之间,仍委以重任,可见他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叫后主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⑸表明自己二十一年如一日,竭忠尽智,今后仍一如既往,忠心不改,余力不遗,使后主托之以讨贼兴复之任,且可免因率师北伐,小人进谗而不予信任,坏了大局。
  诸葛亮的这段叙述,进一步打动后主的心,乐于接受前面的进言,又是临别时的表白,实有深衷曲意。文章由进言转而为自叙生平,宕开了笔墨,使文势波澜起伏,更为可观。
  从诸葛亮自述身世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真乃千古至文,它可以被奉为理政的规范,为人的圭臬,作文的楷模啊! 
五、模拟情境,思接千载
  今当远离,诸葛亮写了感人肺腑的《出师表》,假如你是刘禅,看了此表后,思潮翻滚,情不自禁,于是奋笔疾书……,请同学们以刘禅的身份来写《与诸葛相父书》吧! 
六、背读课文,积累语言
  相关链接《戒子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志,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思考:从文中积累一条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课件19张PPT。
隆中对
舌战群儒
七擒七纵
草船借箭
空城计
挥泪斩马谡诸葛亮 表是一种文体,古代奏议的一种,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表文的内容一般不外乎议论和叙事,又往往带有抒彩。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或献攻略之策。
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唯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之典册,而且灿然于文苑。这是因为孔明之作,持论贤明通达,行文情浓义明,因而被奉为理政的规范,为人的标准,作文的楷模。解题 诸葛亮(181─234) 三国时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早年避乱于荆州,曾躬耕于南阳隆中。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共图大业。次年,他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击败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称帝后,拜他为丞相。刘备死时托付他辅佐后主刘禅,后卒于军中。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以散文著称。文章写得周密畅达,代表作是《出师表》。作者简介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目的是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这就是《出师表》。 时代背景崩殂( ) 忠谏( )
妄( )自菲( )薄
裨补( )阙( )漏
攸( ) 攘( )除
遗( )陛下 诹( )
陟( )罚臧( )否( )
倾颓( ) 行( )阵
苟( )全 猥( )自
夙( )夜 驽( )钝
斟( )酌( ) 咨( )cúwàngfěijiànbìwèiyōuzīquēzhìzāngpǐhángtuígǒuwěisùnúrǎngzōuzhēnzhuó一、一词多义:
1)道:① “中道崩殂”:
② “咨诹善道”:
2)遗:① “以光先帝遗德”:
②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为:① “俱为一体”:
②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③ “众议举宠为督”:
4)论:①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② “每与臣论此事”:道路道理遗留给予是做,行担任评判谈论5)无:① “若无兴德之言”:
②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6)行:① “然后施行”:
② “性行淑均”:
③ “必能使行阵和睦”: 7)益:① “有所广益”:
② “至于斟酌损益”:
8)所以: 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
9) 临: ①临崩寄臣以大事:
②临表涕零:
没有不论实行品行行列益处增加……的原因用来……将要面对二、解释与课文相关的成语。
妄自菲薄 计日而待
作奸犯科 不毛之地
三顾茅庐 不知所云
亲贤远佞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 古:痛心遗憾 今:很不满意或非常恨2、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出身低微、目光短小 今:行为卑劣三、古今异义词:3、诚宜开张圣听:开张古:扩大; 今:商店营业4、临表涕零:涕古:眼泪 今:鼻涕5、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感激古:感动激发 今:感谢四、虚词
1)而:①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② 可计日而待也:
③ 报先帝而忠陛下: 2)于:①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② 欲报之于陛下也:
③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④ 还于旧都: 3)以:① 咨臣以当世之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以塞忠谏之路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④ 愚以为宫中之事:用,拿从而转折,却表修饰表并列在给、对对到因为认为危急存亡先帝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内不懈外忘身欲报殊遇诚宜
不宜……(正反)第一条建议开张圣听宫中府中
俱为一体宜付有司
不宜偏私以昭平明 之理刑赏严明第二条建议宫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营中之事先帝称能之臣荐贤臣先汉兴隆亲贤臣后汉倾颓亲小人引教训第三条建议 文中“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刘备父子的无限忠诚,你能读出来吗?为了能使刘禅感动,所以不但导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可谓忠言不逆耳,语气上既恭敬又恳切,充满谆谆嘱咐,你能读出来吗? 读“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时要蕴涵着极其痛惜的感情;读先帝对贤臣的“殊遇”、注意“简拔”贤臣时要饱含对先帝的崇拜、爱戴之情;读“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时要饱含对后主的激励之情;读到“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时声音要低缓,表情要沉重。 读课文,悟真情读后评说用“读( ),
我读出了诸葛亮的情
怀(或期望)”这种句式。 今当远离,诸葛亮写了感人肺腑的《出师表》,假如你是刘禅,看了此表后,思潮翻滚,情不自禁,于是奋笔疾书……,请同学们以刘禅的身份来写《与诸葛相父书》吧! 《戒子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志,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思考:从文中积累一条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