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 选修四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二课时(反应热的计算)
一、选择题
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l) ΔH1<0,则关于2H2O(l)=2H2(g)+O2(g) ΔH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分子数
B.该反应的ΔH2应大于零
C.该反应的ΔH2=-ΔH1
D.该反应可表示36 g液态水完全分解生成气态氢气和氧气的热效应
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C(金刚石,s)+O2(g)=CO2(g) ΔH1
C(石墨,s)+O2(g)=CO2(g) ΔH2
C(石墨,s)=C(金刚石,s) ΔH3=+1.9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转化成金刚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ΔH3=ΔH1-ΔH2
D.ΔH1>ΔH2
3.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H2O(g)=H2(g)+ O2(g) ΔH=+241.8 kJ/mol
H2(g)+ O2(g)=H2O(l) ΔH=-285.8 kJ/mol,当1 g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其热量变化是( )
A.ΔH=+88 kJ/mol B.ΔH=+2.44 kJ/mol
C.ΔH=-4.98 kJ/mol D.ΔH=-44 kJ/mol
4.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574 kJ·mol-1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 ΔH=-1 160 kJ·mol-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用标准状况下4.48 L CH4还原NO2生成N2和水蒸气,放出的热量为173.4 kJ
B.由反应①可推知:CH4(g)+4NO2(g)=4NO(g)+CO2(g)+2H2O(l) ΔH>-574 kJ/mol
C.反应①②转移的电子数相同
D.反应②中当0.2 mol CH4反应完全时转移的电子总数为1.60 mol
5.根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C(s)+O2(g)=CO2(g) ΔH1=-393.5 kJ/mol
②H2(g)+ O2(g)=H2O(l) ΔH2=-285.8 kJ/mol
③CH3COOH(l)+2O2(g)=2CO2(g)+2H2O(l) ΔH3=-870.3 kJ/mol
可以计算出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为( )
A.ΔH=+244.1 kJ/mol B.ΔH=-488.3 kJ/mol
C.ΔH=-996.6 kJ/mol D.ΔH=+996.6 kJ/mol
6.氧气(O2)和臭氧(O3)是氧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4Al(s)+3O2(g)=2Al2O3(s) ΔH1
4Al(s)+2O3(g)=2Al2O3(s) ΔH2
3O2(g)=2O3(g) ΔH3则( )
A.ΔH1-ΔH2=ΔH3 B.ΔH1+ΔH2=ΔH3
C.ΔH2-ΔH1=ΔH3 D.ΔH2+ΔH1+ΔH3=0
7.已知:C(s)+O2(g)=CO2(g) ΔH1
CO2(g)+C(s)=2CO(g) ΔH2
2CO(g)+O2(g)=2CO2(g) ΔH3
4Fe(s)+3O2(g)=2Fe2O3(s) ΔH4
3CO(g)+Fe2O3(s)=3CO2(g)+2Fe(s) ΔH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
A.ΔH1>0,ΔH3<0 B.ΔH2>0,ΔH4>0
C.ΔH1=ΔH2+ΔH3 D.ΔH3=ΔH4+ΔH5
8.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ΔH=-2 840 kJ·mol-1,当它氧化生成1 g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
A.26.0 kJ B.51.9 kJ C.155.8 kJ D.467.3 kJ
9.已知:(1)Zn(s)+ O2(g)=ZnO(s) ΔH=-348.3 kJ·mol-1 (2)2Ag(s)+ O2(g)=Ag2O(s) ΔH=-31.0 kJ·mol-1
则Zn(s)+Ag2O(s)=ZnO(s)+2Ag(s)的ΔH等于( )
A.-317.3 kJ·mol-1 B.-379.3 kJ·mol-1
C.-332.8 kJ·mol-1 D.+317.3 kJ·mol-1
10.已知25℃、101 kPa条件下:
4Al(s)+3O2(g)=2Al2O3(s) ΔH=-2 834.9 kJ·mol-1
4Al(s)+2O3(g)=2Al2O3(s) ΔH=-3 119.1 kJ·mol-1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为O3为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为O3为放热反应
C.O3比O2稳定,由O2变为O3为吸热反应
D.O2比O3稳定,由O2变为O3为放热反应
11.已知火箭燃料二甲基肼(CH3—NH—NH—CH3)的燃烧热为-6 000 kJ·mol-1,则
30 g二甲基肼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
A.1500 kJ B.3000 Kj C.6000 kJ D.12000 kJ
12.已知A(g)+C(g)=D(g);ΔH=-Q1kJ/mol,B(g)+C(g)=E(g);ΔH=-Q2kJ/mol,Q1、Q2均大于0,且Q1>Q2,若A与B组成的混合气体 1mol与足量的C反应,放热为Q3kJ,则原混合气体中A与B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B. C. D.
13.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l)+O2(g)=SO2(g) ΔH=-293.23kJ·mol-1,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S(s)+O2(g)=SO2(g),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293.23kJ·mol-1
B.S(g)+O2(g)=SO2(g),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293.23kJ·mol-1
C.1mol SO2的键能的总和大于1mol硫和1mol氧气的键能之和
D.1mol SO2的键能的总和小于1mol硫和1mol氧气的键能之和
14.相同条件下,下列各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其中ΔH值最小的是( )
A.2A(g) +B(g)= 2C(l) ΔH1 B.2A (g) +B(g)= 2C(g) ΔH2
C.2A (l)+B(l)= 2C(g) ΔH3 D.2A (l) + B(l)= 2C(l) ΔH4
15.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ΔH= 2 840 kJ·mol 1,当它氧化生成1 g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
A.26.3 kJ B.51.9 kJ C.155.8 kJ D.467.3 kJ
16.已知:Fe2O3(s)+3C(石墨)= 2Fe(s)+3CO(g) ΔH=+489.0 kJ·mol 1①
CO(g)+ O2(g)= CO2(g) ΔH= 283.0 kJ·mol 1②
C(石墨)+O2(g)= CO2(g) ΔH= 393.5 kJ·mol 1③
则4Fe(s)+3O2(g)= 2Fe2O3(s)的ΔH为( )
A.+1 164.1 kJ·mol 1 B. 1 641.0 kJ·mol 1
C. 259.7 kJ·mol 1 D. 519.4 kJ·mol 1
17.已知:1 mol晶体硅中含有2 mol Si—Si键。工业上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高纯硅:SiCl4(g)+2H2(g) Si(s)+4HCl(g),根据下表列举的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判断该反应的反应热(ΔH)为( )
A.+412 kJ·mol-1 B.-412 kJ·mol-1
C.+236 kJ·mol-1 D.-236 kJ·mol-1
18.在298k、101×105Pa下,将22g CO2通入1mol·L-1NaOH溶液750mL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放出xkJ的热量。已知在该条件下,1mol CO2通入2mol·L-1NaOH溶液1 L中充分反应放出ykJ的热量。则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CO3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O2(g)+NaOH(aq)=NaHCO3(aq) ΔH=-(2y-x)kJ·mol-1
B.CO2(g)+NaOH(aq)=NaHCO3(aq) ΔH=-(2x-y)kJ·mol-1
C.CO2(g)+NaOH(aq)=NaHCO3(aq) ΔH=-(4x-y)kJ·mol-1
D.2CO2(g)+2NaOH(l)=2NaHCO3(l) ΔH=-(8x-2y)kJ·mol-1
19.已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H=-12.1kJ·mol-1;HCl(aq)与NaOH(aq)反应的△H= -55.6kJ·mol-1。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 )
A.-67.7 kJ·mol-1 B.-43.5 kJ·mol-1
C.+43.5kJ·mol-1 D.+67.7kJ·mol-1
20.已知H—H键能436 kJ/mol;Cl—Cl键能243kJ/mol;H—Cl键能431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g)+Cl2(g)=2HCl(g) ΔH=-183 kJ/mol
B.1/2H2(g)+1/2Cl2(g)=HCl(g) ΔH=-124kJ/mol
C.2HCl(g)=H2(g)+Cl2(g) ΔH=-248 kJ/mol
D.HCl(g) =1/2H2(g)+1/2Cl2(g) ΔH=-91.5 kJ/mol
21.符合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且当X、Y、Z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存在焓变△H=△H1+△H2。满足上述条件的X、Y可能是( )
①C、CO ②S、SO2③Na、Na2O ④AlCl3、Al(OH)3⑤Fe、Fe(NO3)2⑥NaOH、Na2CO3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④⑤⑥
二、填空题
22.比较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ΔH的大小关系。
(1)S(s)+O2(g)=SO2(g) ΔH1
S(g)+O2(g)=SO2(g) ΔH2
ΔH1 ΔH2
(2)CH4(g)+2O2(g)=CO2(g)+2H2O(l) ΔH1
CH4(g)+2O2(g)=CO2(g)+2H2O(g) ΔH2
ΔH1 ΔH2
(3)4Al(s)+3O2(g)=2Al2O3(s) ΔH1
4Fe(s)+3O2(g)=2Fe2O3(s) ΔH2
ΔH1 ΔH2
23.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O2(g)=2H2O(1) ΔH=-572 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物能量总和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应物能量总和。
(2)若2 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则放出的热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72 kJ。
(3)H2的标准燃烧热ΔH= 。
(4)反应2H2+O2 2H2O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拆开1 mol H2、1 molO2和1 mol H—O中的化学键分别需要消耗436 kJ、496 kJ和463 kJ的能量。
则反应过程(Ⅱ) (填“吸收”或“放出”) kJ。
24.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当它们混合反应时,即产生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的热。已知0.4 mol液态肼与足量的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2 kJ的热量。
(1)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又已知H2O(g)=H2O(l) ΔH=-44 kJ·mol-1则16 g液态肼与足量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 kJ。
(3)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 。
(4)发射卫星可用气态肼(N2H4)作燃料,二氧化氮作氧化剂,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已知:
N2(g)+2O2(g)=2NO2(g) ΔH=+67.7 kJ·mol-1
N2H4(g)+O2(g)=N2(g)+2H2O(g) ΔH=-534 kJ·mol-1
气态肼和二氧化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5.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同时,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钢铁生锈腐蚀时,铁被氧化
C.放热反应发生时,不一定要加热。但吸热反应必须要加热才能发生
(2)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 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3)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甲醇:CO2(g)+3H2(g) CH3OH(g) +H2O(g);如图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单位为:kJ·mol 1)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ΔH 0(填“>”或“<”)。
(4)比较下面各组热化学方程式,ΔH1<ΔH2的是 。
A.2H2(g) + O2(g) =2H2O(g) ΔH1 2H2(g) + O2(g) =2H2O(1) ΔH2
B.S(g) + O2(g) =SO2(g ) ΔH1 S(s) + O2(g) =SO2(g ) ΔH2
C.C(s) + O2(g) =CO (g ) ΔH1 C(s) +O2(g) =CO2 (g ) ΔH2
D.H2(g) + Cl2(g) =2HCl(g ) ΔH1 H2(g) + Cl2(g) =HCl(g) ΔH2
(5)101 kPa条件下,14 g N2和3 g H2反应生成NH3的能量变化如图示意:
又已知:①已知b=1173;②25℃、101 kPa下N2(g)+3H2 (g) =2 NH3 (g) ΔH =-92 kJ·mol 1,则a = 。
26.I.为了研究化学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当向盛有A的试管中滴加试剂B时,看到U形管中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为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A和B的总能量比C和D的总能量 (填“高”或“低”)。
(3)物质中的化学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 释放出来。
(4)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 (填“高”或“低”)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
(5)写出一个符合题中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
(6)Ⅱ.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的反应热相当小,而且转化速率较慢,有时还很不完全,测定反应热很困难。现在可根据盖斯提出的“不管化学过程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这个总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观点来计算反应热。
已知:
P4(白磷,s)+5O2(g)= P4O10(s) ΔH= 2983.2 kJ·mol 1①
P(红磷,s)+ O2(g)= P4O10(s) △H= 738.5 kJ·mol 1②
则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相同状况下,能量状态较低的是 ;白磷的稳定性比红磷 (填“高”或“低”)。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常见能量的转化及运用;盖斯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解析】【解答】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A项错误;题干中的两个热化学方程式是相反的两个变化过程,热效应符号相反,而数值相等,B、C项正确;D项描述符合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 ΔH<0 表示放热反应, ΔH<0 表示吸热反应。
2.【答案】A
【知识点】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将方程式依次编号①、②、③,可得③=②-①,即ΔH3=ΔH2-ΔH1=+1.9 kJ·mol-1>0得出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A项正确,B项、C项、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运用盖斯定律时,方程式进行运算时,ΔH也要运算。能量越低越稳定。
3.【答案】B
【知识点】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将两式相加得到H2O(g)=H2O(l) ΔH=-44 kJ/mol,所以每1 g液态水变成水蒸气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kJ=2.44 kJ。
故答案为:B
【分析】运用盖斯定律时,方程式进行运算时,ΔH也要运算。
4.【答案】B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解析】【解答】根据盖斯定律,将①②相加得到如下热化学方程式:CH4(g)+2NO2(g)=N2(g)+CO2(g)+2H2O(g) ΔH=-867 kJ/mol,标准状况下4.48 L CH4的物质的量为0.2 mol,放出的热量为0.2 mol×867 kJ/mol=173.4 kJ,A项正确;由于液态水变为气态水需要吸收热量,所以生成液态水的反应放出的热量多,放热越多,则ΔH越小,即ΔH<-574 kJ/mol,B项错误;①②中C的化合价均有-4上升到+4,故两式中得失电子数目相等,C项正确;反应②中每1 mol CH4反应完全时转移的电子总数为8 mol,0.2 mol CH4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总数为1.60 mol,D项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运用盖斯定律时,方程式进行运算时,ΔH也要运算。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5.【答案】B
【知识点】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①×2+②×2-③可得:2C(s)+2H2(g)+O2(g)=CH3COOH(l) ΔH=2ΔH1+2ΔH2-ΔH3=2×(-393.5 kJ/mol)+2×(-285.8 kJ/mol)-(-870.3 kJ/mol)=-488.3 kJ/mol。
故答案为:B
【分析】运用盖斯定律时,方程式进行运算时,ΔH也要运算。
6.【答案】A
【知识点】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第1个热化学方程式减去第2个热化学方程式,即得3O2(g)=2O3(g),则ΔH3=ΔH1-ΔH2,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运用盖斯定律时,方程式进行运算时,ΔH也要运算。
7.【答案】C
【知识点】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C与O2生成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ΔH1<0,CO2与C生成CO的反应是吸热反应,ΔH2>0,CO与O2生成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ΔH3<0,铁与氧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ΔH4<0,A、B项错误;前两个方程式相减得:2CO(g)+O2(g)=2CO2(g) ΔH3=ΔH1-ΔH2,即ΔH1=ΔH2+ΔH3,C项正确;由4Fe(s)+3O2(g)=2Fe2O3(s) ΔH4和6CO(g)+2Fe2O3(s)=6CO2(g)+4Fe(s) 2ΔH5相加,得2CO(g)+O2(g)=2CO2(g) ΔH3=(ΔH4+2ΔH5)/3,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运用盖斯定律时,方程式进行运算时,ΔH也要运算。物质由固体转化为液体、液体转化为气体需要吸收热量。
8.【答案】A
【知识点】燃烧热
【解析】【解答】葡萄糖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6H12O6(s)+6O2(g)=6CO2(g)+6H2O(l)ΔH=-2 840 kJ·mol-1
据此建立关系式
6H2O ~ ΔH
6×18 g 2 840 kJ
1g x kJ
解得x= =26.3 kJ,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的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放出的热量。
9.【答案】A
【知识点】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ΔH=ΔH1-ΔH2=-348.3 kJ·mol-1-(-31.0 kJ·mol-1)=-317.3 kJ·mol-1
故答案为:A
【分析】运用盖斯定律对方程式进行运算时,ΔH也要进行相关运算。
10.【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解答】将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叠加处理得:3O2(g)=2O3(g) ΔH=+284.2 kJ·mol-1,所以O2变为O3的反应是吸热反应,O2的能量低,O2更稳定。
故答案为:A
【分析】ΔH<0 表示放热反应, ΔH<0 表示吸热反应。能量越低越稳定。
11.【答案】B
【知识点】燃烧热
【解析】【解答】二甲基肼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30 g二甲基肼是0.5 mol,放出的热量是燃烧热的一半,即3 000 kJ。
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的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放出的热量。
12.【答案】A
【知识点】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设混合气体中A的物质的量为X,B的物质的量为(1-X),则XQ1+(1-X)Q2=Q3,解得:A的物质的量为 ,B的物质的量为 ,两者的比值为 ,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运用盖斯定律对方程式进行运算时,ΔH也要运算。
13.【答案】C
【知识点】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解答】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要吸热,由气态变为液态要放热,故A、B项错误。从化学键的角度来理解所给反应的焓变,可理解为生成1mol SO2时,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比破坏1mol硫和1mol O2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由固体转化为液体、液体转化为气体时需要吸收热量。
14.【答案】A
【知识点】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解析】【解答】均为放热反应,故放出的热量越多,反应热值越小,同种物质气体的能量最高,固体的能量最低,故A中反应物为气体能量最高,生成物为液体,能量最低,放出的热量最多,反应热最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由固体转化为液体、液体转化为气体时需要吸收热量。
15.【答案】A
【知识点】燃烧热
【解析】【解答】葡萄糖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C6H12O6(s)+6O2(g) =6CO2(g)+6H2O(l) ΔH= 2 840 kJ·mol 1
据此建立关系式
6H2O(l) ~ ΔH
6 mol×18 g·mol 1 2 840 kJ
1 g x kJ
解得x= =26.3 kJ。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的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放出的热量。
16.【答案】B
【知识点】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盖斯定律,将③×6 ①×2 ②×6得:4Fe(s)+3O2(g)= 2Fe2O3(s),则ΔH= 393.5 kJ·mol 1×6 489.0 kJ·mol 1×2+283.0 kJ·mol 1×6= 1 641.0 kJ·mol 1。
故答案为:B
【分析】运用盖斯定律对方程式进行运算时,ΔH也要运算。
17.【答案】C
【知识点】反应热和焓变
【解析】【解答】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则工业上制取高纯硅的反应热ΔH=4×360 kJ·mol-1+2×436 kJ·mol-1-(2×176 kJ·mol-1+4×431 kJ·mol-1)=+236 kJ·mol-1。
故答案为:C
【分析】反应物断键时吸收能量,生成物成键时要放出热量。
18.【答案】C
【知识点】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解答】0.5mol CO2与0.75mol NaOH反应生成0.25mol Na2CO3和0.25mol NaHCO3,反应所放出的热量为x kJ,则生成1mol Na2CO3和1mol NaHCO3放出4x kJ的热量。1mol CO2通入2mol NaOH溶液中生成1mol Na2CO3,放出ykJ的热量,则1mol CO2与1mol NaOH的溶液反应生成1mol NaHCO3所放出的热量为(4x-y) kJ,A、B项错误,C项正确。D项,NaOH和NaHCO3的状态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运用盖斯定律对化学方程式进行运算的同时, ΔH 也进行相关的运算。
19.【答案】C
【知识点】中和热
【解析】【解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HCN(aq)+OH (aq)= CN (aq)+H2O(l) ΔH= 12.1 kJ·mol 1①,H+(aq)+OH (aq)= H2O(l) ΔH= 55.6 kJ·mol 1②,HCN电离方程式为HCN H++CN ,用① ②可得HCN电离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CN(aq) H+(aq)+CN (aq) ΔH= 12.1 kJ·mol 1 ( 55.6 kJ·mol 1)="+43.5" kJ·mol 1。
故答案为:C
【分析】中和热是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HCN是弱酸,电离时断键需要吸收热量。
20.【答案】A
【知识点】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解答】反应热就是断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因此生成2mol氯化氢的反应热=436 kJ/mol+243 kJ/mol 431 kJ/mol×2= 183 kJ/mol,A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反应物断键时吸收能量,生成物成键时要放出热量。
21.【答案】A
【知识点】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了盖斯定律、元素守恒等知识。盖斯定律的定义为只要始态和终态不变,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相同,C→CO2, C→CO→CO2,根据元素守恒,C、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同,故①对。S和O2不能直接生成SO3,故②错。Na→Na2O2,Na→Na2O→Na2O2,根据元素守恒,Na2O、Na2O2的物质的量是Na物质的量的1/2,故③错。AlCl3→NaAlO2,AlCl3→Al(OH)3→NaAlO2,根据元素守恒,AlCl3、Al(OH)3和NaAlO2的物质的量相同,故④对。Fe→Fe(NO3)2,Fe→Fe(NO3)3→Fe(NO3)2,根据元素守恒,Fe、Fe(NO3)2和Fe(NO3)3的物质的量相同,故⑤对。NaOH→NaHCO3,NaOH→Na2CO3→NaHCO3,根据元素守恒,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为Na2CO3的2倍,故⑥错。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的起始状态、终点状态相同时,反应热也相同,与路径无关。
22.【答案】(1)>
(2)<
(3)<
【知识点】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解析】【解答】(1)中两式相减得:S(s)=S(g) ΔH=ΔH1-ΔH2>0(固态硫变为硫蒸气是吸热过程),所以ΔH1>,H2(气态硫比固体硫燃烧放出的热量多);(2)中两式相减得:2H2O(g)=2H2O(l) ΔH=ΔH1-ΔH2<0(水蒸气变为液态水是放热过程),所以ΔH1<0H2(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水蒸气放出的热量多);(3)中两式相减得:4Al(s)+2Fe2O3(s)=2Al2O3(s)+4Fe ΔH=ΔH1-ΔH2<0(铝热反应很剧烈,是典型而熟悉的放热反应),所以ΔH1<ΔH2。
【分析】物质由固体转化为液体、液体转化为气体需要吸收热量。
23.【答案】(1)小于
(2)小于
(3)-286 kJ·mol-1
(4)放出;1852
【知识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燃烧热
【解析】【解答】(1)该反应的ΔH<0,为放热反应,生成物能量总和小于反应物能量总和。(2)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 mol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572 kJ热量,由于液态水变为水蒸气需要吸收热量,故2 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的热量小于572 kJ。(3)标准燃烧热ΔH=- kJ·mol-1,=-286 kJ·mol-1。(4)反应过程(1)中,能量由低到高,反应吸收热量,反应过程(Ⅱ)中,能量由高到低,反应放出热量。反应过程(Ⅱ)中形成了4 mol H—O键,放出的热量为:4×463 kJ=1 852 kJ。
【分析(1)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物质由固态转化为液体,液体转化为固体时需要吸收热量。
(3)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
24.【答案】(1)N2H4(l)+2H2O2(l)=N2(g)+4H2O(g) ΔH=-641.63 kJ·mol-1
(2)408.815
(3)产物不会污染环境
(4)N2H4(g)+NO2(g)= N2(g)+2H2O(g) ΔH=-567.85 kJ·mol-1
【知识点】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将热化学方程式写为0.4 N2H4(l)+0.8 H2O2(l)=0.4N2(g)+1.6H2O(g) ΔH=-256.652 kJ·mol-1,如将N2H4的物质的量扩大为1 mol时,热化学方程式则写为N2H4(l)+2H2O2(l)=N2(g)+4H2O(g) ΔH=(-256.652× ) kJ·mol-1=-641.63 kJ·mol-1。(2)N2H4(g)+2H2O2(l)=N2(g)+4H2O(l) ΔH=-641.63 kJ·mol-1+(-44 kJ·mol-1×4-=-817.63 kJ·mol-1,则16 g液态肼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 ×16 g=408.815 kJ。(3)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后的产物为氮气和水,不会污染环境。(4)将题中四个热化学方程式分别编号为①、②,则②-①× 可得气态肼和二氧化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H4(g)+NO2(g)= N2(g)+2H2O(g) ΔH=-534 kJ·mol-1-
(+67.7 kJ·mol-1× )=-567.85 kJ·mol-1。
【分析】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需注意物质的状态。运用盖斯定律对方程式进行运算时,ΔH也要运算。
25.【答案】(1)A;B
(2)2H2(g) + O2(g) = 2H2O(1) ΔH = 571.6 kJ·mol 1
(3)放热;<
(4)B;D
(5)1127
【知识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解答】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1)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及新化学键的形成,同时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A正确;钢铁生锈腐蚀时发生氧化反应,故B正确;放热反应发生时,不一定要加热,吸热反应发生时也不一定要加热,故C错;故答案为AB 。(2)2 g H2为1 mol,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则其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 + O2(g) =2H2O(1) ΔH = 571.6 kJ·mol 1。(3)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ΔH<0。(4)A.物质的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焓变是负值,液态水变为气态水的过程是吸热的,故ΔH1>ΔH2;B.物质的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焓变是负值,固体硫变为气态硫需要吸收热量,所以ΔH1<ΔH2;C.碳完全燃烧生成CO2,比不完全燃烧生成CO放出的热量多,所以ΔH1>ΔH2;D.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量数减半,焓变数值也减半,该化合反应是放热的,焓变是负值,ΔH1=2ΔH2,所以ΔH1<ΔH2;故正确答案为BD。(5)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反应物的总键能 生成物的总键能,所以-92× =a b,由于b=1173,所以a=1127,故答案为1127。
【分析】(1)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吸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是否加热无关。
(2)热化学方程式中系数与ΔH一一对应。
(3)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26.【答案】(1)放热
(2)高
(3)热能
(4)低
(5)2Al+6HCl = 2AlCl3+3H2↑(或2Na+2H2O = 2NaOH+H2↑或NaOH+HCl=NaCl+H2O等合理答案均可)
(6)P4(白磷,s) =4P(红磷,s)ΔH= 29.2 kJ mol 1;红磷;低
【知识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反应热和焓变
【解析】【解答】Ⅰ.(1)U形管中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说明该反应放热,温度升高,瓶内的压强增大。(2)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A和B 的总能量比C和D的总能量高。(3)温度升高,说明物质中的化学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热能释放出来。(4)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 生成物的总键能,该反应放热,说明反应物的总键能低于生成物的总键能。(5)放热反应的例子有燃烧反应、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中和反应等,举一例即可。
Ⅱ.根据盖斯定律可知,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① 4×②,即P4 (白磷,s ) =4P (红磷,s ) ΔH= ( 2983.2 kJ mol 1) 4 ×( 738.5 kJ mol 1)= 29.2 kJ mol 1;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说明红磷的能量低于白磷,所以白磷的稳定性比红磷低。
【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通常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 常见的放热反应类型包括燃烧、中和、金属氧化、、较活泼的金属与酸反应、由不稳定物质变为稳定物质的反应。
1 / 1高中化学人教版 选修四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二课时(反应热的计算)
一、选择题
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l) ΔH1<0,则关于2H2O(l)=2H2(g)+O2(g) ΔH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分子数
B.该反应的ΔH2应大于零
C.该反应的ΔH2=-ΔH1
D.该反应可表示36 g液态水完全分解生成气态氢气和氧气的热效应
【答案】A
【知识点】常见能量的转化及运用;盖斯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解析】【解答】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A项错误;题干中的两个热化学方程式是相反的两个变化过程,热效应符号相反,而数值相等,B、C项正确;D项描述符合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 ΔH<0 表示放热反应, ΔH<0 表示吸热反应。
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C(金刚石,s)+O2(g)=CO2(g) ΔH1
C(石墨,s)+O2(g)=CO2(g) ΔH2
C(石墨,s)=C(金刚石,s) ΔH3=+1.9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转化成金刚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ΔH3=ΔH1-ΔH2
D.ΔH1>ΔH2
【答案】A
【知识点】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将方程式依次编号①、②、③,可得③=②-①,即ΔH3=ΔH2-ΔH1=+1.9 kJ·mol-1>0得出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A项正确,B项、C项、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运用盖斯定律时,方程式进行运算时,ΔH也要运算。能量越低越稳定。
3.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H2O(g)=H2(g)+ O2(g) ΔH=+241.8 kJ/mol
H2(g)+ O2(g)=H2O(l) ΔH=-285.8 kJ/mol,当1 g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其热量变化是( )
A.ΔH=+88 kJ/mol B.ΔH=+2.44 kJ/mol
C.ΔH=-4.98 kJ/mol D.ΔH=-44 kJ/mol
【答案】B
【知识点】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将两式相加得到H2O(g)=H2O(l) ΔH=-44 kJ/mol,所以每1 g液态水变成水蒸气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kJ=2.44 kJ。
故答案为:B
【分析】运用盖斯定律时,方程式进行运算时,ΔH也要运算。
4.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574 kJ·mol-1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 ΔH=-1 160 kJ·mol-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用标准状况下4.48 L CH4还原NO2生成N2和水蒸气,放出的热量为173.4 kJ
B.由反应①可推知:CH4(g)+4NO2(g)=4NO(g)+CO2(g)+2H2O(l) ΔH>-574 kJ/mol
C.反应①②转移的电子数相同
D.反应②中当0.2 mol CH4反应完全时转移的电子总数为1.60 mol
【答案】B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解析】【解答】根据盖斯定律,将①②相加得到如下热化学方程式:CH4(g)+2NO2(g)=N2(g)+CO2(g)+2H2O(g) ΔH=-867 kJ/mol,标准状况下4.48 L CH4的物质的量为0.2 mol,放出的热量为0.2 mol×867 kJ/mol=173.4 kJ,A项正确;由于液态水变为气态水需要吸收热量,所以生成液态水的反应放出的热量多,放热越多,则ΔH越小,即ΔH<-574 kJ/mol,B项错误;①②中C的化合价均有-4上升到+4,故两式中得失电子数目相等,C项正确;反应②中每1 mol CH4反应完全时转移的电子总数为8 mol,0.2 mol CH4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总数为1.60 mol,D项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运用盖斯定律时,方程式进行运算时,ΔH也要运算。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5.根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C(s)+O2(g)=CO2(g) ΔH1=-393.5 kJ/mol
②H2(g)+ O2(g)=H2O(l) ΔH2=-285.8 kJ/mol
③CH3COOH(l)+2O2(g)=2CO2(g)+2H2O(l) ΔH3=-870.3 kJ/mol
可以计算出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为( )
A.ΔH=+244.1 kJ/mol B.ΔH=-488.3 kJ/mol
C.ΔH=-996.6 kJ/mol D.ΔH=+996.6 kJ/mol
【答案】B
【知识点】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①×2+②×2-③可得:2C(s)+2H2(g)+O2(g)=CH3COOH(l) ΔH=2ΔH1+2ΔH2-ΔH3=2×(-393.5 kJ/mol)+2×(-285.8 kJ/mol)-(-870.3 kJ/mol)=-488.3 kJ/mol。
故答案为:B
【分析】运用盖斯定律时,方程式进行运算时,ΔH也要运算。
6.氧气(O2)和臭氧(O3)是氧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4Al(s)+3O2(g)=2Al2O3(s) ΔH1
4Al(s)+2O3(g)=2Al2O3(s) ΔH2
3O2(g)=2O3(g) ΔH3则( )
A.ΔH1-ΔH2=ΔH3 B.ΔH1+ΔH2=ΔH3
C.ΔH2-ΔH1=ΔH3 D.ΔH2+ΔH1+ΔH3=0
【答案】A
【知识点】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第1个热化学方程式减去第2个热化学方程式,即得3O2(g)=2O3(g),则ΔH3=ΔH1-ΔH2,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运用盖斯定律时,方程式进行运算时,ΔH也要运算。
7.已知:C(s)+O2(g)=CO2(g) ΔH1
CO2(g)+C(s)=2CO(g) ΔH2
2CO(g)+O2(g)=2CO2(g) ΔH3
4Fe(s)+3O2(g)=2Fe2O3(s) ΔH4
3CO(g)+Fe2O3(s)=3CO2(g)+2Fe(s) ΔH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
A.ΔH1>0,ΔH3<0 B.ΔH2>0,ΔH4>0
C.ΔH1=ΔH2+ΔH3 D.ΔH3=ΔH4+ΔH5
【答案】C
【知识点】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C与O2生成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ΔH1<0,CO2与C生成CO的反应是吸热反应,ΔH2>0,CO与O2生成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ΔH3<0,铁与氧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ΔH4<0,A、B项错误;前两个方程式相减得:2CO(g)+O2(g)=2CO2(g) ΔH3=ΔH1-ΔH2,即ΔH1=ΔH2+ΔH3,C项正确;由4Fe(s)+3O2(g)=2Fe2O3(s) ΔH4和6CO(g)+2Fe2O3(s)=6CO2(g)+4Fe(s) 2ΔH5相加,得2CO(g)+O2(g)=2CO2(g) ΔH3=(ΔH4+2ΔH5)/3,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运用盖斯定律时,方程式进行运算时,ΔH也要运算。物质由固体转化为液体、液体转化为气体需要吸收热量。
8.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ΔH=-2 840 kJ·mol-1,当它氧化生成1 g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
A.26.0 kJ B.51.9 kJ C.155.8 kJ D.467.3 kJ
【答案】A
【知识点】燃烧热
【解析】【解答】葡萄糖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6H12O6(s)+6O2(g)=6CO2(g)+6H2O(l)ΔH=-2 840 kJ·mol-1
据此建立关系式
6H2O ~ ΔH
6×18 g 2 840 kJ
1g x kJ
解得x= =26.3 kJ,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的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放出的热量。
9.已知:(1)Zn(s)+ O2(g)=ZnO(s) ΔH=-348.3 kJ·mol-1 (2)2Ag(s)+ O2(g)=Ag2O(s) ΔH=-31.0 kJ·mol-1
则Zn(s)+Ag2O(s)=ZnO(s)+2Ag(s)的ΔH等于( )
A.-317.3 kJ·mol-1 B.-379.3 kJ·mol-1
C.-332.8 kJ·mol-1 D.+317.3 kJ·mol-1
【答案】A
【知识点】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ΔH=ΔH1-ΔH2=-348.3 kJ·mol-1-(-31.0 kJ·mol-1)=-317.3 kJ·mol-1
故答案为:A
【分析】运用盖斯定律对方程式进行运算时,ΔH也要进行相关运算。
10.已知25℃、101 kPa条件下:
4Al(s)+3O2(g)=2Al2O3(s) ΔH=-2 834.9 kJ·mol-1
4Al(s)+2O3(g)=2Al2O3(s) ΔH=-3 119.1 kJ·mol-1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为O3为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为O3为放热反应
C.O3比O2稳定,由O2变为O3为吸热反应
D.O2比O3稳定,由O2变为O3为放热反应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解答】将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叠加处理得:3O2(g)=2O3(g) ΔH=+284.2 kJ·mol-1,所以O2变为O3的反应是吸热反应,O2的能量低,O2更稳定。
故答案为:A
【分析】ΔH<0 表示放热反应, ΔH<0 表示吸热反应。能量越低越稳定。
11.已知火箭燃料二甲基肼(CH3—NH—NH—CH3)的燃烧热为-6 000 kJ·mol-1,则
30 g二甲基肼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
A.1500 kJ B.3000 Kj C.6000 kJ D.12000 kJ
【答案】B
【知识点】燃烧热
【解析】【解答】二甲基肼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30 g二甲基肼是0.5 mol,放出的热量是燃烧热的一半,即3 000 kJ。
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的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放出的热量。
12.已知A(g)+C(g)=D(g);ΔH=-Q1kJ/mol,B(g)+C(g)=E(g);ΔH=-Q2kJ/mol,Q1、Q2均大于0,且Q1>Q2,若A与B组成的混合气体 1mol与足量的C反应,放热为Q3kJ,则原混合气体中A与B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设混合气体中A的物质的量为X,B的物质的量为(1-X),则XQ1+(1-X)Q2=Q3,解得:A的物质的量为 ,B的物质的量为 ,两者的比值为 ,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运用盖斯定律对方程式进行运算时,ΔH也要运算。
13.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l)+O2(g)=SO2(g) ΔH=-293.23kJ·mol-1,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S(s)+O2(g)=SO2(g),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293.23kJ·mol-1
B.S(g)+O2(g)=SO2(g),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293.23kJ·mol-1
C.1mol SO2的键能的总和大于1mol硫和1mol氧气的键能之和
D.1mol SO2的键能的总和小于1mol硫和1mol氧气的键能之和
【答案】C
【知识点】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解答】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要吸热,由气态变为液态要放热,故A、B项错误。从化学键的角度来理解所给反应的焓变,可理解为生成1mol SO2时,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比破坏1mol硫和1mol O2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由固体转化为液体、液体转化为气体时需要吸收热量。
14.相同条件下,下列各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其中ΔH值最小的是( )
A.2A(g) +B(g)= 2C(l) ΔH1 B.2A (g) +B(g)= 2C(g) ΔH2
C.2A (l)+B(l)= 2C(g) ΔH3 D.2A (l) + B(l)= 2C(l) ΔH4
【答案】A
【知识点】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解析】【解答】均为放热反应,故放出的热量越多,反应热值越小,同种物质气体的能量最高,固体的能量最低,故A中反应物为气体能量最高,生成物为液体,能量最低,放出的热量最多,反应热最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由固体转化为液体、液体转化为气体时需要吸收热量。
15.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ΔH= 2 840 kJ·mol 1,当它氧化生成1 g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
A.26.3 kJ B.51.9 kJ C.155.8 kJ D.467.3 kJ
【答案】A
【知识点】燃烧热
【解析】【解答】葡萄糖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C6H12O6(s)+6O2(g) =6CO2(g)+6H2O(l) ΔH= 2 840 kJ·mol 1
据此建立关系式
6H2O(l) ~ ΔH
6 mol×18 g·mol 1 2 840 kJ
1 g x kJ
解得x= =26.3 kJ。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的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放出的热量。
16.已知:Fe2O3(s)+3C(石墨)= 2Fe(s)+3CO(g) ΔH=+489.0 kJ·mol 1①
CO(g)+ O2(g)= CO2(g) ΔH= 283.0 kJ·mol 1②
C(石墨)+O2(g)= CO2(g) ΔH= 393.5 kJ·mol 1③
则4Fe(s)+3O2(g)= 2Fe2O3(s)的ΔH为( )
A.+1 164.1 kJ·mol 1 B. 1 641.0 kJ·mol 1
C. 259.7 kJ·mol 1 D. 519.4 kJ·mol 1
【答案】B
【知识点】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盖斯定律,将③×6 ①×2 ②×6得:4Fe(s)+3O2(g)= 2Fe2O3(s),则ΔH= 393.5 kJ·mol 1×6 489.0 kJ·mol 1×2+283.0 kJ·mol 1×6= 1 641.0 kJ·mol 1。
故答案为:B
【分析】运用盖斯定律对方程式进行运算时,ΔH也要运算。
17.已知:1 mol晶体硅中含有2 mol Si—Si键。工业上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高纯硅:SiCl4(g)+2H2(g) Si(s)+4HCl(g),根据下表列举的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判断该反应的反应热(ΔH)为( )
A.+412 kJ·mol-1 B.-412 kJ·mol-1
C.+236 kJ·mol-1 D.-236 kJ·mol-1
【答案】C
【知识点】反应热和焓变
【解析】【解答】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则工业上制取高纯硅的反应热ΔH=4×360 kJ·mol-1+2×436 kJ·mol-1-(2×176 kJ·mol-1+4×431 kJ·mol-1)=+236 kJ·mol-1。
故答案为:C
【分析】反应物断键时吸收能量,生成物成键时要放出热量。
18.在298k、101×105Pa下,将22g CO2通入1mol·L-1NaOH溶液750mL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放出xkJ的热量。已知在该条件下,1mol CO2通入2mol·L-1NaOH溶液1 L中充分反应放出ykJ的热量。则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CO3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O2(g)+NaOH(aq)=NaHCO3(aq) ΔH=-(2y-x)kJ·mol-1
B.CO2(g)+NaOH(aq)=NaHCO3(aq) ΔH=-(2x-y)kJ·mol-1
C.CO2(g)+NaOH(aq)=NaHCO3(aq) ΔH=-(4x-y)kJ·mol-1
D.2CO2(g)+2NaOH(l)=2NaHCO3(l) ΔH=-(8x-2y)kJ·mol-1
【答案】C
【知识点】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解答】0.5mol CO2与0.75mol NaOH反应生成0.25mol Na2CO3和0.25mol NaHCO3,反应所放出的热量为x kJ,则生成1mol Na2CO3和1mol NaHCO3放出4x kJ的热量。1mol CO2通入2mol NaOH溶液中生成1mol Na2CO3,放出ykJ的热量,则1mol CO2与1mol NaOH的溶液反应生成1mol NaHCO3所放出的热量为(4x-y) kJ,A、B项错误,C项正确。D项,NaOH和NaHCO3的状态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运用盖斯定律对化学方程式进行运算的同时, ΔH 也进行相关的运算。
19.已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H=-12.1kJ·mol-1;HCl(aq)与NaOH(aq)反应的△H= -55.6kJ·mol-1。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 )
A.-67.7 kJ·mol-1 B.-43.5 kJ·mol-1
C.+43.5kJ·mol-1 D.+67.7kJ·mol-1
【答案】C
【知识点】中和热
【解析】【解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HCN(aq)+OH (aq)= CN (aq)+H2O(l) ΔH= 12.1 kJ·mol 1①,H+(aq)+OH (aq)= H2O(l) ΔH= 55.6 kJ·mol 1②,HCN电离方程式为HCN H++CN ,用① ②可得HCN电离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CN(aq) H+(aq)+CN (aq) ΔH= 12.1 kJ·mol 1 ( 55.6 kJ·mol 1)="+43.5" kJ·mol 1。
故答案为:C
【分析】中和热是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HCN是弱酸,电离时断键需要吸收热量。
20.已知H—H键能436 kJ/mol;Cl—Cl键能243kJ/mol;H—Cl键能431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g)+Cl2(g)=2HCl(g) ΔH=-183 kJ/mol
B.1/2H2(g)+1/2Cl2(g)=HCl(g) ΔH=-124kJ/mol
C.2HCl(g)=H2(g)+Cl2(g) ΔH=-248 kJ/mol
D.HCl(g) =1/2H2(g)+1/2Cl2(g) ΔH=-91.5 kJ/mol
【答案】A
【知识点】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解答】反应热就是断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因此生成2mol氯化氢的反应热=436 kJ/mol+243 kJ/mol 431 kJ/mol×2= 183 kJ/mol,A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反应物断键时吸收能量,生成物成键时要放出热量。
21.符合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且当X、Y、Z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存在焓变△H=△H1+△H2。满足上述条件的X、Y可能是( )
①C、CO ②S、SO2③Na、Na2O ④AlCl3、Al(OH)3⑤Fe、Fe(NO3)2⑥NaOH、Na2CO3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④⑤⑥
【答案】A
【知识点】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了盖斯定律、元素守恒等知识。盖斯定律的定义为只要始态和终态不变,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相同,C→CO2, C→CO→CO2,根据元素守恒,C、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同,故①对。S和O2不能直接生成SO3,故②错。Na→Na2O2,Na→Na2O→Na2O2,根据元素守恒,Na2O、Na2O2的物质的量是Na物质的量的1/2,故③错。AlCl3→NaAlO2,AlCl3→Al(OH)3→NaAlO2,根据元素守恒,AlCl3、Al(OH)3和NaAlO2的物质的量相同,故④对。Fe→Fe(NO3)2,Fe→Fe(NO3)3→Fe(NO3)2,根据元素守恒,Fe、Fe(NO3)2和Fe(NO3)3的物质的量相同,故⑤对。NaOH→NaHCO3,NaOH→Na2CO3→NaHCO3,根据元素守恒,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为Na2CO3的2倍,故⑥错。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的起始状态、终点状态相同时,反应热也相同,与路径无关。
二、填空题
22.比较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ΔH的大小关系。
(1)S(s)+O2(g)=SO2(g) ΔH1
S(g)+O2(g)=SO2(g) ΔH2
ΔH1 ΔH2
(2)CH4(g)+2O2(g)=CO2(g)+2H2O(l) ΔH1
CH4(g)+2O2(g)=CO2(g)+2H2O(g) ΔH2
ΔH1 ΔH2
(3)4Al(s)+3O2(g)=2Al2O3(s) ΔH1
4Fe(s)+3O2(g)=2Fe2O3(s) ΔH2
ΔH1 ΔH2
【答案】(1)>
(2)<
(3)<
【知识点】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解析】【解答】(1)中两式相减得:S(s)=S(g) ΔH=ΔH1-ΔH2>0(固态硫变为硫蒸气是吸热过程),所以ΔH1>,H2(气态硫比固体硫燃烧放出的热量多);(2)中两式相减得:2H2O(g)=2H2O(l) ΔH=ΔH1-ΔH2<0(水蒸气变为液态水是放热过程),所以ΔH1<0H2(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水蒸气放出的热量多);(3)中两式相减得:4Al(s)+2Fe2O3(s)=2Al2O3(s)+4Fe ΔH=ΔH1-ΔH2<0(铝热反应很剧烈,是典型而熟悉的放热反应),所以ΔH1<ΔH2。
【分析】物质由固体转化为液体、液体转化为气体需要吸收热量。
23.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O2(g)=2H2O(1) ΔH=-572 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物能量总和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应物能量总和。
(2)若2 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则放出的热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72 kJ。
(3)H2的标准燃烧热ΔH= 。
(4)反应2H2+O2 2H2O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拆开1 mol H2、1 molO2和1 mol H—O中的化学键分别需要消耗436 kJ、496 kJ和463 kJ的能量。
则反应过程(Ⅱ) (填“吸收”或“放出”) kJ。
【答案】(1)小于
(2)小于
(3)-286 kJ·mol-1
(4)放出;1852
【知识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燃烧热
【解析】【解答】(1)该反应的ΔH<0,为放热反应,生成物能量总和小于反应物能量总和。(2)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 mol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572 kJ热量,由于液态水变为水蒸气需要吸收热量,故2 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的热量小于572 kJ。(3)标准燃烧热ΔH=- kJ·mol-1,=-286 kJ·mol-1。(4)反应过程(1)中,能量由低到高,反应吸收热量,反应过程(Ⅱ)中,能量由高到低,反应放出热量。反应过程(Ⅱ)中形成了4 mol H—O键,放出的热量为:4×463 kJ=1 852 kJ。
【分析(1)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物质由固态转化为液体,液体转化为固体时需要吸收热量。
(3)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
24.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当它们混合反应时,即产生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的热。已知0.4 mol液态肼与足量的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2 kJ的热量。
(1)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又已知H2O(g)=H2O(l) ΔH=-44 kJ·mol-1则16 g液态肼与足量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 kJ。
(3)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 。
(4)发射卫星可用气态肼(N2H4)作燃料,二氧化氮作氧化剂,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已知:
N2(g)+2O2(g)=2NO2(g) ΔH=+67.7 kJ·mol-1
N2H4(g)+O2(g)=N2(g)+2H2O(g) ΔH=-534 kJ·mol-1
气态肼和二氧化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N2H4(l)+2H2O2(l)=N2(g)+4H2O(g) ΔH=-641.63 kJ·mol-1
(2)408.815
(3)产物不会污染环境
(4)N2H4(g)+NO2(g)= N2(g)+2H2O(g) ΔH=-567.85 kJ·mol-1
【知识点】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将热化学方程式写为0.4 N2H4(l)+0.8 H2O2(l)=0.4N2(g)+1.6H2O(g) ΔH=-256.652 kJ·mol-1,如将N2H4的物质的量扩大为1 mol时,热化学方程式则写为N2H4(l)+2H2O2(l)=N2(g)+4H2O(g) ΔH=(-256.652× ) kJ·mol-1=-641.63 kJ·mol-1。(2)N2H4(g)+2H2O2(l)=N2(g)+4H2O(l) ΔH=-641.63 kJ·mol-1+(-44 kJ·mol-1×4-=-817.63 kJ·mol-1,则16 g液态肼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 ×16 g=408.815 kJ。(3)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后的产物为氮气和水,不会污染环境。(4)将题中四个热化学方程式分别编号为①、②,则②-①× 可得气态肼和二氧化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H4(g)+NO2(g)= N2(g)+2H2O(g) ΔH=-534 kJ·mol-1-
(+67.7 kJ·mol-1× )=-567.85 kJ·mol-1。
【分析】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需注意物质的状态。运用盖斯定律对方程式进行运算时,ΔH也要运算。
25.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同时,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钢铁生锈腐蚀时,铁被氧化
C.放热反应发生时,不一定要加热。但吸热反应必须要加热才能发生
(2)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 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3)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甲醇:CO2(g)+3H2(g) CH3OH(g) +H2O(g);如图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单位为:kJ·mol 1)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ΔH 0(填“>”或“<”)。
(4)比较下面各组热化学方程式,ΔH1<ΔH2的是 。
A.2H2(g) + O2(g) =2H2O(g) ΔH1 2H2(g) + O2(g) =2H2O(1) ΔH2
B.S(g) + O2(g) =SO2(g ) ΔH1 S(s) + O2(g) =SO2(g ) ΔH2
C.C(s) + O2(g) =CO (g ) ΔH1 C(s) +O2(g) =CO2 (g ) ΔH2
D.H2(g) + Cl2(g) =2HCl(g ) ΔH1 H2(g) + Cl2(g) =HCl(g) ΔH2
(5)101 kPa条件下,14 g N2和3 g H2反应生成NH3的能量变化如图示意:
又已知:①已知b=1173;②25℃、101 kPa下N2(g)+3H2 (g) =2 NH3 (g) ΔH =-92 kJ·mol 1,则a = 。
【答案】(1)A;B
(2)2H2(g) + O2(g) = 2H2O(1) ΔH = 571.6 kJ·mol 1
(3)放热;<
(4)B;D
(5)1127
【知识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解答】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1)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及新化学键的形成,同时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A正确;钢铁生锈腐蚀时发生氧化反应,故B正确;放热反应发生时,不一定要加热,吸热反应发生时也不一定要加热,故C错;故答案为AB 。(2)2 g H2为1 mol,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则其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 + O2(g) =2H2O(1) ΔH = 571.6 kJ·mol 1。(3)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ΔH<0。(4)A.物质的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焓变是负值,液态水变为气态水的过程是吸热的,故ΔH1>ΔH2;B.物质的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焓变是负值,固体硫变为气态硫需要吸收热量,所以ΔH1<ΔH2;C.碳完全燃烧生成CO2,比不完全燃烧生成CO放出的热量多,所以ΔH1>ΔH2;D.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量数减半,焓变数值也减半,该化合反应是放热的,焓变是负值,ΔH1=2ΔH2,所以ΔH1<ΔH2;故正确答案为BD。(5)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反应物的总键能 生成物的总键能,所以-92× =a b,由于b=1173,所以a=1127,故答案为1127。
【分析】(1)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吸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是否加热无关。
(2)热化学方程式中系数与ΔH一一对应。
(3)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26.I.为了研究化学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当向盛有A的试管中滴加试剂B时,看到U形管中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为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A和B的总能量比C和D的总能量 (填“高”或“低”)。
(3)物质中的化学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 释放出来。
(4)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 (填“高”或“低”)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
(5)写出一个符合题中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
(6)Ⅱ.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的反应热相当小,而且转化速率较慢,有时还很不完全,测定反应热很困难。现在可根据盖斯提出的“不管化学过程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这个总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观点来计算反应热。
已知:
P4(白磷,s)+5O2(g)= P4O10(s) ΔH= 2983.2 kJ·mol 1①
P(红磷,s)+ O2(g)= P4O10(s) △H= 738.5 kJ·mol 1②
则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相同状况下,能量状态较低的是 ;白磷的稳定性比红磷 (填“高”或“低”)。
【答案】(1)放热
(2)高
(3)热能
(4)低
(5)2Al+6HCl = 2AlCl3+3H2↑(或2Na+2H2O = 2NaOH+H2↑或NaOH+HCl=NaCl+H2O等合理答案均可)
(6)P4(白磷,s) =4P(红磷,s)ΔH= 29.2 kJ mol 1;红磷;低
【知识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反应热和焓变
【解析】【解答】Ⅰ.(1)U形管中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说明该反应放热,温度升高,瓶内的压强增大。(2)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A和B 的总能量比C和D的总能量高。(3)温度升高,说明物质中的化学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热能释放出来。(4)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 生成物的总键能,该反应放热,说明反应物的总键能低于生成物的总键能。(5)放热反应的例子有燃烧反应、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中和反应等,举一例即可。
Ⅱ.根据盖斯定律可知,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① 4×②,即P4 (白磷,s ) =4P (红磷,s ) ΔH= ( 2983.2 kJ mol 1) 4 ×( 738.5 kJ mol 1)= 29.2 kJ mol 1;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说明红磷的能量低于白磷,所以白磷的稳定性比红磷低。
【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通常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 常见的放热反应类型包括燃烧、中和、金属氧化、、较活泼的金属与酸反应、由不稳定物质变为稳定物质的反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