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羿射九日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4 羿射九日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1 16:3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羿射九日》教学设计
《羿射九日》教材分析
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由三篇课文和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组成,三篇课文分别是诗歌《祖先的摇篮》、神话故事《羿射九日》、《黄帝的传说》。细读文本,我们发现,三篇文章解决的共同的问题是“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最开始是什么样子的 ”
《羿射九日》是本组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讲述了古时候天上的十个太阳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苦难,羿为了帮助人们脱离苦海,历尽艰辛射下九个太阳的故事,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全文七个自然段,脉络清晰,故事性强,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十个太阳怎样出现在天空,炙烤大地,人类生活十分艰难。第二部分讲羿克服重重困难,射下了九个太阳。第三部分讲大地重现勃勃生机。课文描述羿射日前后的情景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加突显了羿的伟大功绩。课文语言平实,易于理解,充满了丰富神奇的想象力。选编本文,意在引领学生在读故事、讲故事的语言实践中,感受神话的神奇,同时让他们初步懂得神话中的人和事是古代劳动人民想象出来的。《羿射九日》这篇神话故事,能让我们发现:故事中的主人公有这样一种精神,他勇于担当,不畏艰辛。当我们和学生一起读完本组的课文,我们应该在学生的心中理下这样一颗种子--关于世界,我有许多的好奇。我可以无限想象,也可以立志去探索,还可以去创造...
《羿射九日》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重点在于让教师把目光瞄准文本的语言表达,在读读品品说说练练中,体会古代人类征服自然的原望,感受文本语言在刻画人物形象,传达情感意思上的巧妙,培养学生体悟语言的能力,点燃学生阅读的激情。本篇课文的教学,我主要让学生利用阅读提示,通过对课文先默读,后画句子,再圈词语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得到思想的启迪、思维的发展,同时获得语言的增量。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就必须训练和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爱读书并且会读书,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这是课标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编者的意图。本课在初读到位的基础上,以语言文字为基础,通过想象进行创造和延伸,从而体会阅读和想象的乐趣。摆脱了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僵化的章法讲解的传统模式,充分体现了“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获取成功的喜悦。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本篇教案设计注重引领学生学会抓住课文重点段落和关键词句进行品读,在品读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由“学会”向“会学”过渡。识字学词、品句、读文相结合,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丰富神奇的想象力,进一步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和愿望,亲近神话人物,领会传统文化精髓,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羿射九日》学情分析
《羿射九日》是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二年级属于低龄儿童,认知水平低,心理可塑性较强。对于学生来说,神话故事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所以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是有一定基础的。但是,对于理解人物形象和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孩子们很难通过抓住关键语句感受人物形象,对于“羿拯救人类脱离苦海”这种主题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认识也相对缺乏。所以我在设计本课时,用“在十个太阳炙烤下,你还能想象到哪些景象”来唤起学生的记忆和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另外在关键语段学会让孩子根据“砂石熔化、江河水蒸干、禾苗晒枯”等词语体会当时的环境,从低处入手让孩子感受,慢慢学会与文本发生互动,从而习得方法,迁移运用,进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射、值”等 10个生字,会写“艰、炎、类”3个字。
2.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3.能根据表格提示的内容讲故事。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能根据表格提示的内容讲故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趣猜故事,导入课题
1.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相信同学们听过很多,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下面几幅图分别说的是哪个神话 (出示图片)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出示课文插图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认词
1.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遇到本课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2.认读词语。(出示课件,展示词语)
(1)在大家认真读课文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每个太阳里都藏着一个词语,咱们把他们一个一个地请出来,开火车认识一下吧!
(2)这些字跑的可快了,摘掉了拼音帽子,跑到了它们的老家——扶桑的枝头。你还认识它们吗?请一位小老师,来带大家读一读。
(3)谈经验:瞧,这些生字排着整齐的队又和大家见面了。仔细瞧瞧他们,哪些是你的老朋友,在上这课之前你早就认识他了?你又是怎么认识他的?
(4)说方法:剩下这些都是今天我们才认识的新朋友,说说你是怎么记住他的?
三、由字到句,指导写字
1.把其中的一些字词放到句子里,你还会读吗?(展示句子)
2.这两句话中,有三个字是我们今天要写的字。(出示课件:艰炎类)问:这三个字在写的时候,都有相同的一笔发生了变化,你能找出来了吗?(指导让笔“捺”变“点”的写法)教师范写。学生书写,并同桌互评。
3.今天我们写的是笔画有变化的字,下节课我们将写写难写的字。
四、精读课文,由句到词
1.问:在默读课文前,大家说说:默读的要求是什么?(不出声,不指读)
2.默读第 3自然段,说说:人类的日子如何艰难?(出示课件,展示句子)(出示课件)先齐读句子,后引读句子,再填词语,拓展说话,指导朗读。
(1)一起读读这句话。(2)读着读着,这些句子排起了队,再次齐读。
(3)瞧,句子里的词语跟我们玩起了捉迷藏,躲了起来,你能把这些词读出来吗?
(4)想象一下,除了这些,在十个太阳的炙烤下,大地上还会发生什么?用什么被怎样了的句式说一说。
(5)再来读读这句话,让大家感受到你的心情。
3.小结方法:学习人类的日子艰难时,我们先默读,后画句子,再圈词语。
4.接下来,默读 4、7两个自然段,运用画句、圈词的方法,说说:羿如何射九日?大地重现生机又是什么样的?这是一个怎样的羿?带着这种感情,再读一读。学生展示。(全班交流,相机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抓住词语,读出感情来。五、借助表格,初讲故事借助表格,紧扣关键词和句子,初讲神话。
(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1)同桌一组,一个讲,一个听,选择喜欢的一部分来练习讲故事。
(2)借助表格,指名讲故事。
六、紧扣板书、小结课堂
今天,我们借助表格,紧扣关键词和句子,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简单地讲了这个神话。要想把这个故事讲精彩,还得讲出这个故事的神奇之处来,那课后请大家思考:你觉得故事里哪些内容很神奇?我们下节课进行交流分享。
板书设计
25 羿射九日
起因 经过 结果
《羿射九日》课后反思
《羿射九日》这篇课文是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讲述了古时候天上的十个太阳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苦难,羿为了帮助人们脱离苦海,历尽艰辛射下九个太阳的故事,充满了神奇的想象。
在教学中,我多次引导学生运用想象,来感受课文内容,使学生能潜心会文。例如,课文中提到十个太阳都跑到了天空中,我就让学生想象:大地上还可能会怎么样 课文中大地恢复了勃勃生机,我让学生想象:勃勃生机的世界还会有什么 在这样的想象中,学生更轻易与文章形成共鸣。
在学习“羿是怎样射日”这部分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羿是怎样一个人 然后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寻找答案,并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羿有不同的认识。有的认为他心地善良,有的认为他武艺高强,有的觉得他是一位英雄。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的同时,都能结合相应的语句来说明,并说出自己的理解,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收获了读书方法和语文技能。在学习“羿为什么射日”这部分时,我让学生到文中寻找答案,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第三自然段,描写人们生活艰难的段落。我先引导学生想象人们的痛苦,接着提出问题:原来的世界什么样子?学生马上会意阅读第七自然段,这时候再让学生想象生机勃勃的世界还有什么 并且配以课件,来展示着漂亮的世界,学生用语言表达出了人们幸福、快乐的感受,然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这时候感情朗读也就水到渠成了。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自己也感觉到了处理的不是很好。
例如,有些设想很好,但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并不如预想的好,可能是我对学生的学情把握得不是很到位,还有,在交流“羿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个环节中,谈得还不透,致使学生对羿虽然有认同感,但是热度不够,还不是从心底里发出深深的敬佩之情。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的参与热情不够,还需要我在实践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