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7傅雷家书两则(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7傅雷家书两则(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2-15 13:31: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世上有一座桥,
这座桥便是成长的桥.
它是父母用自己的青春为子女搭起的一座生命之桥,
是用希望和奉献搭起的一座
通向成功和幸福之路的桥!傅




则学习目标 1.学习“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3.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傅雷(1908~1966),一代翻译巨匠。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回国后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以“稿费”谋生计,未取国家一分俸禄,可见其一生事业重心之所在。毕生翻译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作家的文学名著,不仅所译甚丰,而且文笔自然流畅。
  傅雷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傅雷(1908~1966)
字:怒安 号:怒庵 《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1954~1966年6月。 zxxk   《傅雷家书》出版十八年来,五次重版,十九次重印,行已达一百多万册,曾荣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1986年),足以证明这本小书影响之大《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傅聪——早于六十年代已被《时代杂志》赞誉为“中国当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是华人音乐家扬名国际乐坛的典范。 1、熟悉课文,给绿色字正音:
庸 碌  谀词 扶掖
枘 凿  相契
廓然无累 灰烬
涕泗横流 羲皇上人yōngyúyèqìkuòtì sìxījìn【廓然无累】廓,空阔。超然物外,不被世事所累。
【涕泗横流】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
【谀词】奉承人的话。
【凭吊】面对遗迹、坟墓等怀念(古人或旧事)。
【扶掖】扶持,提携。
【舐犊之情】像老牛舔小牛那样深情。比喻疼爱子女的深情。
【枘凿】“方枘圆凿”的略语。方榫头,圆榫眼,二者合不到一起,比喻两不相容。 这两封家书,分别是针对儿子什么境遇而写的?它们的主题各是什么?第一封:第二封:如何对待挫折。如何对待成功。 整体感知:
第一则(1954年10月2日):写于儿子消沉苦闷时,劝尉儿子如何正确地面对感情的创伤,战胜挫折,泰然处之。
第二则(1955年1月26日):写于儿子在音乐上取得巨大成功之时,激励儿子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正确对待成功。 作者写这两封家书的目的分别是什么?第一封:第二封:劝慰儿子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提醒儿子要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1、阅读第一封信,看看作者是怎样鼓励安慰儿子的?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
理智分析,彻底感悟,就会越来越坚强。2、能否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
  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做任何事都要掌握分寸。 具体分析课文3、阅读第二封信,当儿子成功之时,做父亲的一定非常高兴激动,那么父亲究竟都为什么而感到高兴呢?  为孩子赢得了成功而高兴;为孩子能替祖国争光而高兴;为孩子演奏的音乐能使更多人快乐而高兴。4、遇到挫折、消沉时要坚强,为什么成功了
还要坚强?
  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更是坚强的表现。5、坚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6、从文中找出能贯穿两封信主旋律的一个词。坚强7、用“坚强”一词再来概括两封信的内容。  当遇到挫折时要坚强面对;当迎来成功时,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要坚强;当一名艺术家,要不怕孤独,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这是坚强的最高境界。
 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这样一个人:胜不骄,败不馁坚强赤子之心对于情绪的高低起伏,傅雷给儿子提出了哪些忠告?一、泰然处之,保持心理的平衡。
二、正视错误,冷静对待挫折,引以为诫。这两封家书有什么异同?针对的思想情况不同(内容略)
前者偏重理性,后者充满感情。
二者共同的是对儿子的爱,是对儿子的人生指导:要坚强,无论怎样起伏跌宕、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  傅雷与傅聪之间
的关系如何?
  关系亲密,不仅是父子,还是朋友,心灵上互相理解与慰藉的朋友。探讨研究: 总结课文,说说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第一封信,希望儿子能正确对待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用达观的态度泰然处之。
第二封信,希望儿子在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仍然保持谦卑,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总之,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傅雷的另一封家书说:“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从这这两封信来看,这种“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体现在哪里?感情上、精神上的互相理解与慰藉。
儿子情绪消沉时,可以毫无顾虑地向父亲倾诉,
父亲并不高高在上、横加训斥。而是充分理解,尽力安慰;以平等的口气提出忠告。
在于志同道合,互为知音。
对音乐有许多共同的感受可以交流。研讨与练习一、阅读课文,说说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第一封信里,傅雷希望儿子能够正确地对待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学会用达观的态度泰然处之,保持心灵的平衡;进而能够冷静、客观地分析事理,正视现实,吸取前车之鉴。第二封信,希望儿子在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仍然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二、傅雷在给儿子的另一封信中曾经说过:“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从这两封信来看,这种“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体现在哪里? “朋友”的意义,首先在于感情上、精神上的互相理解与慰藉。当傅聪情绪消沉时,可以毫无顾虑地向父亲倾诉,而父亲并没有高高在上、横加训斥,或者说些教条式的训诫。相反,他能够充分理解儿子的痛苦,首先尽力地安慰他,让儿子觉得温暖、放心;然后娓娓而谈,以十分平等的口气给他提出一些人生的忠告。朋友的境界,还在于志同道合,互为知音。傅雷与傅聪对音乐艺术有许多共同的感受可以交流,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借鉴,这也是“父子如朋友”的体现。 三、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回答括号中的问题,并从课文中再摘抄几句含义深刻的语句。  1.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到过感情的 ruin,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是怎样一种情绪?)  这句话意在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只余下万千感慨,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这就是我们对待往事应有的心态。 2.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孤独的赤子创造的是什么样的世界?) 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剔除私心杂念,远离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就是这些心灵的朋友和美好的情感,成为赤子创造的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 家书名言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一腔热血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许多多宝贵的光阴。
中国哲学的思想,佛教的思想,都是要人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
一个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须考虑周详。尤其是改弦易辙,丢开老路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个天平。把老路和新路放在两盘里和精密的称过。
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一下不是可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