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学案(含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学案(含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01 16:1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导学案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学习目标】
学习要点 水平1-2学习目标 水平3一4学习目标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能够运用地图,描述现代社会不同时期劳动力的全球流动情况;能够运用史实,说出二战前后难民的主要产生地区和生存状况;能够运用史实,描述美国、新加坡等国具有典型移民社会特征的移民文化。 能够从经济全球化、战争与冲突等角度,综合分析现代社会移民现象的主要成因;能够运用典型案例解释文化交融与认同的不同类型,认识移民社会所呈现的多元文化;能够运用相关史实,辩证地、全面地解释现代社会移民问题的正负效应;能够将文化交融情况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分析,形成尊重、理解与包容不同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的正确价值观,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学习任务】
现代社会人口迁徙的主要类型及其动因?(2+2分,P33劳动力全球流动——经济全球化;难民——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
经济全球化对劳动力的全球流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P43聚焦)
经济全球化为什么是现代社会人口迁徙的主要动力?(5分,P43 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国际化大大加强;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雇佣劳动力,扮演了重要角色,推动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改变)
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劳动力流动呈现出怎样的新趋势?(1分,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在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并留在发达国家工作)分析其原因。(4分,P43)
二战前后的难民问题有何变化?(2分,P44)
为保护难民的基本人权,国际社会作出了哪些努力?(4分,P45)
概况人口迁徙对文化的影响。(2分,多样文化广泛接触、交流与传播;促进不同文化交融)P33
概况移民社会文化的特质(2分,P46聚焦+多元一体)
概况美国移民文化的特点(3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民族和文化多样性;始终存在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P46
美国移民对美国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P46,3点+阻碍印第安文化的正常发展)
概括新加坡文化景观上的独特之处。(1+4分,P47 总:多元文化和谐相处+分: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教材问题参考】
1.教材P43思考点: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演变对人口迁徙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并对劳动力的素质和劳动岗位的分布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改变了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2)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演变影响到劳动力的流动方向和社会分层,因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提升形成的移民中的“知识精英”,他们作为技术移民在经济移民中处于高端层次,在科技创新和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教材P46学思之窗:美国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18世纪的美国人口基本由欧洲移民组成,其中绝大多数来自英国。20世纪初,欧洲移民仍占大多数,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移民人数开始占据一定比例。20世纪60年代,欧洲移民下降到三分之一,拉丁美洲移民近40%,拉丁美洲成为移民的主要来源地。20世纪80年代,欧洲移民下降到10%,亚洲移民上升到38%,亚洲移民和持续增加的拉丁美洲移民构成了美国新移民的大多数。
3.教材P47问题探究: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观点?从文化认同的视角谈谈你的看法。
“大熔炉”说反映了美国自建国以来形成的美利坚民族的统一性和美国主流文化的“一体性”。“大拼盘”说反映了美国族群关系中长期存在的深层矛盾。随着移民结构的变化和欧洲移民比例的下降,美国主流文化的内涵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其多元性更为凸显,由此对美国社会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构成挑战。
4.教材P47学习拓展:面对日益严重的难民问题,如果你是联合国难民署的官员,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方案解决这一问题?
本题是开放型思考题,不设统一答案。可从发达国家的人口现状出发,分析劳动力短缺的原因及发达国家对全球劳动力市场的依赖程度;从“难民潮”提供的劳动力和造成的社会问题,分析难民劳动力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差异,以及难民问题给收留国带来的财政和社会治安的压力。可在此基础上思考:国际社会在难民问题上如何建立更为积极有效的跨国合作机制 如何更好地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以形成更为合理的全球难民治理方案
【课堂作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劳动力出现了大规模的全球流动现象。下列符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劳动
力流动方向的是
A.拉美→欧美 B.非洲→拉美 C.中国→东南亚 D.中东→非洲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东地区的石油输出价格上升对世界经济影响深远。受此影响,大量涌入中东产油国的劳动力来自
A.南美洲 B.非洲 C.亚洲 D.东欧
3.下面漫画反映出当今劳动力全球流动的特征是
A.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
B.随着跨国公司的扩展不断流动
C.移民阶层“知识精英”化凸显
D.新兴产业从业的人数增长明显
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劳动力流动呈现出“精英迁移”
的趋势,这在跨国公司中尤为明显。这表明全球化进程中
A.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受益者 B.逆全球化成为国际主流现象
C.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D.劳动力市场结构发生了变化
5.美国亨廷顿教授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1965年希望减少美国的移民的人只占美国人口的33%,1977年占42%,1986年占49%,在1990年和1993年占61%。20世纪90年代的民意测验持续表明60%或以上的美国民众赞同减少移民人数。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在这一时期美国人口增长过快,财政负担加重
B.移民增多导致美国社会两极分化并严重对立
C.大量移民与美国公众在文化和生活上的冲突扩大
D.美国政府推行歧视性移民政策的影响
6. 二战后,美国鼓励移民的流入以弥补劳动力的短缺。1965年,美国取消了偏向于欧洲的移民限额,并彻底修改了相关法律,使得70年代和80年代的移民大量流入。该举措
①促使美国总人口中移民的比例增大②造成美国的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发生变化
③推动美国的经济发展和美利坚民族的形成④带来高失业率、竞争、文化冲突认同等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据统计,1990年中国流动人口为2 135万人,占中国总人口的1.89%;五年后流动人口几乎翻了两番,达到7 073万人,占比提高到5.86%。造成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经济发展遇到瓶颈期 B.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吸引
C.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8.1953年,美国一改二战前限制移民的政策,通过了《难民救济法案》。在这之后的二三十年间,美国接收了大量来自东欧、朝鲜、古巴、越南等地的“政治难民”。这一做法
A.加剧了冷战对峙局面B.缓解了难民危机问题C.保证了美国经济繁荣D.遏制了社会主义发展
9.欧洲难民危机不是天灾,而是人祸。主要是因为
①战争和地区冲突 ②宗教或部族矛盾 ③自然灾害、经济恶化 ④冷战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据联合国人口司推断,2005年初国际移民的数量已达1.85亿至1.92亿之间,其中欧洲是最主要移民接收地之一。国际移民多数前往欧洲的根源是
A.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瓦解
C.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加速 D.欧盟各国人口政策的吸引
11.全球难民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下列关于国际上对难民的救助措施对应正确的是A.1950年成立“联合国难民署” B.1951年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
C.1966年确立了“世界难民日” D.2000年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
12.据统计,美式英语借用了约1 700个印第安语的单词。banana(香蕉)、jazz(爵士乐)等单词则与非洲黑人语言有关。据此可知,美国文化
A.以北美原住民文化为基础B.根植于殖民扩张C.体现出民族平等的精神D.具有多源性特征
13.在“硅谷”工作的科技人员大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佼佼者,他们不仅母语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也各有所异。而正是多元文化的背景和科技精英的会聚使“硅谷”成为创新的高地。据此分析材料反映了
A.科技精英会聚于此B.美国政治自由民主C.多元文化碰撞融合D.高科技的成功创新
14.在当今的新加坡,政府规定每个学校把英文作为第一语言,对于其他的华文、泰米尔文、马来文作为可以任选的一种第二语言,从而给予4种语言平等的地位,兼顾到了各族的感情。这种方式
A.说明对英国文化的推崇 B.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团结
C.说明语言文化的不平等 D.强调了文化的多元一体
15.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项目 史实 结论
A 18世纪末,美利奴羊引入澳大利亚后数量迅速增长,羊毛源源不断运往英国 物种的引进引发澳大利亚生态危机
B 独立后的埃及国旗上用阿拉伯文写着“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古埃及最早的文字是阿拉伯文
C 20世纪末,新加坡公布了“孝顺尊长”“忠诚承诺”“和谐沟通”等内容的家庭价值观 新加坡是西方文化占主导的移民社会
D “难民奥林匹克运动员代表队”作为一支不分国界的队伍参加了里约奥运会和东京奥运会 难民问题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排外主义在美国存在了将近一个世纪后,在19世纪末由民间运动发展为一股要求限制移民的政治势力,渗入到美国移民政策中,成为国家政策。1882年通过了《排华法案》。1897年到1917年,国会又迫于“限制移民联盟”的压力,要求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后来这一条也成为法律。1921年,美国又出台了《1921年移民法》,这部新的移民法规定,除了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还对各国每年的移民数额进行限制,即每年各国移民美国的人数是1910年人口普查时该种族在美国人口的3%。这就意味着,之前已受到移民法限制而在美国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小的非西欧民族受到了更严格的限制。
——摘编自瞿茜、李其荣《论二战前美国移民政策中的排外主义》
材料二 二战期间尤其是美国参战后,为了满足国内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1942年,美国先后同墨西哥等国签订了引进劳动合同的协议。同时,鉴于中美同盟、抗击日本,1943年,废除了所有的排华法案,每年给予中国105名移民限额。二战结束后,美国决定把移民制度同共产党的实际策略对立起来。1952年颁布的《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中加强了对移民的政治甄别和管理,禁止共产党人入境。20世纪60年代,随着黑人民权运动的高涨,美国颁布《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修正案》,禁止任何政府官员以国籍、种族和宗教为由歧视移民。该法案生效后,引发了移民美国的热潮。1990年颁布了新的移民法,进一步放宽移民的限制。
——摘编自梁茂信《美国移民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美国排外主义的特点及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导致美国移民政策变化的原因。(4分)
答案:(1)特点:由民间运动发展为国家政策;通过立法形式推行;运用文化手段推行;对非西欧移民存在种族排外倾向。
原因:排外主义势力发展;移民文化与美国本土文化存在差异;种族主义思潮影响。
(2)原因:二战期间,国内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共同抗击法西斯势力的需要;黑人民权运动的高涨;国际形势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