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纸的发明》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0.《纸的发明》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1 19:4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三下 10《纸的发明》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传统文化
【单元大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厅:我们班级要在教室内布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厅,该展厅包括传统节日区、古代科技区、古建筑区、传统名画区,每个展厅需要制作相关成果材料,需要 8名宣讲员,宣讲员要通过自己的讲述,让观众感受到文化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本课时任务】
制作古代科技展厅成果材料
【学习目标】
1.认识创、存等 9个生字,读准“累、切”等 4个多音字,会写“录”。
2.抓住关键句,理解每段话的意思,按时间顺序梳理纸的发展历程。
3.抓住“改进”,联系上下文,比较纸的改进历程,分析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4.整理相关资料,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示成果材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难点: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1.读第三单元单元导语,师播放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汉字、琴棋书画、传统节日、剪纸等都是传统文化。
2.明确第三单元大任务及本课时任务、本课时学习目标。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索
(一)任务一:认识文中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圈出要求认识的字,重点关注“累、切、便、鲜”的读音。读完后,同桌之间进行互相评价。
(2)出示文中词语,指名学生朗读。以此检测学生生字识记情况。创造保存普通制作蔡伦欧洲社会积累切断便宜轻便朝鲜齐读多音字所在的词。
(3)指导书写“录”出示“录”,学生观察,说一说书写时应该要注意的事项。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中示范、指导书写。学生练写。
(二)任务二:梳理纸的发展
1.学生默读课文,围绕纸的发展想想每段的意思,寻找每段中能概括人们所做事情的关键句,完成下面图表。
2.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认识到要抓住关键句读懂段落内容。
3.指导学生将图表中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以此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让学生思考用图表的形式整理信息有什么好处。
在集体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用图表整理信息,能让内容更清晰、条理。
5.学生再从图表中寻找人们使用了哪些材质进行记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贴:龟甲和兽骨、青铜器、竹片和木片、帛、麻纸、蔡伦纸。
三、合作交流,深化认知
任务三:比较纸的改进
1.学生自主默读 2、3、4段,思考这些材质都有什么特点?用横线划出相关句子,用简洁的词语概括。
2.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方便、不能普及、不便书写、轻便好看
3.同桌讨论:后一种材质与前一种材质相比,有何改进?(同桌讨论后,指名回答)
4.过渡:在不断的改进中,东汉的蔡伦终于造出了轻便又好用的纸,他是怎样造出来的呢?又为什么能传承下去呢?让我们继续探究。学生读第 4段,思考蔡伦是怎样改进造纸术的?找出相关句子,标出动词,完成学历案上的流程图。
5.寻找到相关动词后,让学生借助图片,再读句子,思考用上这些动词有什么好处?师小结:这样的连续动词,让过程更清楚,让画面更丰富。这种方法,我们也可以用在自己的表达中。
6.学生根据下面的剪纸步骤,运用连续动词,说一说剪纸灯笼的制作过程。
评价标准:
步骤完整;动词运用准确;句子连贯。
7.让学生再读描写造纸过程的句子,运用下面的句式说说蔡伦改进的造纸方法好在哪里?句式: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制作原料......,制作过程......,可以......,......(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易得、简单、便宜)
结合上述分析,让学生寻找文中的哪个句子也说明了改进的好处。齐读句子: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师小结:整篇文章就是围绕改进写出了每种材质的进步,这就是科技的魅力。(板书:改进)
8.第 4段也是围绕“改进”写了蔡伦如何改进造纸术,以及改进的好处。学生思考围绕哪句话写的?找到后齐读: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师板贴: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9.组织学生讨论“改进造纸术中的改进”能换成“创造”吗?为什么?师小结:改进是改变原有的做法,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好的方向发展。创造是从无到有。造纸术的发明不是蔡伦一个人的功劳,是一代又一代的劳动人民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学生齐读最后一段。教师板书:发展。
四、整理资料,制作成果
任务四:制作展示成果
1.学生思考:你想用怎样的形式整理今天获得的信息?
2.教师出示手抄报图片,告诉学生手抄报的制作要根据内容设计形式活泼的版面,把纸的发展过程、意义贡献等写在里面,配上好看的图案。
3.用手抄报的形式整理“纸的发明”,成果材料要涵盖纸的发展过程、意义贡献。标准:图文并茂;画面美观;过程清楚;体现意义
4.学生自主或合作制作,制作完成后进行展示评价。
五、自我反思,主题升华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以下句式进行自我小结与反思:我学会了多种展示成果的形式......我觉得传统文化是......我知道整理资料可以......我不理解的地方是......这节课学完之后,我想继续......
六、作业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非常多,像张衡的地动仪,祖冲之的圆周率,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查找资料,利用今天所学的方法,整理相关资料,用多种形式制作相关展示成果。
人教部编三下 10《纸的发明》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任务驱动,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深化认知”“整理资料,制作成果”“自我反思,主题升华”五个环节进行教学。情境导入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回顾本单元大任务、引出本课时任务,打通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得有兴趣。“任务驱动式教学”是整堂课的教学理念,整堂课中,学生就是在“认识文中生字、梳理纸的发展、比较纸的改进、制作展示成果”四个任务的驱动下,进行相关探究、学习。学生根据任务要求,通过自学或互学、集体学等方式进行相关实践活动,教师提供相关的指导,并采用多种形式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实现了教学评的一体性。同时,“梳理纸的发展、比较纸的改进、制作展示成果”又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改进的力量、文化的意义水到渠成,学生感受深刻、认识到位。整堂课的教学,融阅读教学与综合性学习成果于一体,是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习相关阅读策略,同时,融合学习如何整理成果材料,这也是本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学生需学会的关键技能,其融合巧妙的设计让教学特色鲜明、教学效果明显。课堂最后的反思环节,为学生提供了问题支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