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学案(学生版+教师版)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学案(学生版+教师版)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01 16:2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核心概念
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历程,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秦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唯物史观:认识秦统一的条件、秦朝政治制度建立的根源。 时空观念:了解秦统一的过程和疆域范围。 史料实证:了解秦巩固专制集权的措施、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 历史解释:理解秦统一的意义、短命而亡的原因。 家国情怀:理解秦短命而亡的启示、感悟人民的伟大力量。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三公九卿 郡县制 焚书坑儒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秦的统一
一、秦统一的条件
客观 社会 长期战乱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经济
主观 地理 秦地理位置优越
统治者 数代秦王励精图治
国家 商鞅变法后,秦奖励耕战,日益强盛
认识 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秦统一及扩张的过程
1.过程
(1)公元前230-前221年,采取远交近攻策略,灭掉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
(2)征服越族地区,加强对西南夷的控制。
(3)击退匈奴进攻,修筑长城。
2.认识:统一的过程促进了不同地区间的交流和民族交融。
三、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
政治 皇帝制度 皇帝独尊 嬴政将新王朝的君主定名皇帝,通过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
皇位世袭 皇位世代相传
皇权至上
中央政府 三公九卿制 三公: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和御史大夫(监察);九卿(分掌具体事务)
地方行政 郡县制 时形成, 全国推广,主要官员由中央_________
县以下 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其他 统一 ,修 ,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等
认识 秦朝时期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地缘政治组织取代血缘政治组织,一种新型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
1.《秦始皇大传》中说:“从政治高度意义上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嬴政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解历史 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
四、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1.意义
(1)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
(2)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3)促进了各民族的________________,推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认识:秦朝的统一和制度建设为中国两千多年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2.读教材“秦朝形势图”,从图中你可以提取到哪些信息?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一 远交近攻,天下归一——秦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名家论史 时代潮流,天下归一
材料 秦的大一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随着商业和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与交往也比以往更为密切,正如荀子所说,当时已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状况。各国的变法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这种同一性为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基础。况且分裂割据不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各国各阶层都渴望统一。——樊树志《国史概要》
史料探究 秦朝的制度设置
材料 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史大决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监御史,秦官,掌监郡……郡守,秦官,掌治其郡……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职甲卒。
——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秦始皇的“政治体系设计”具有什么特点?这一政治体系在历史上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存在的问题分别是什么?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化拓展 
1.从“历史解释”角度看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皇权独尊 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
官僚政治 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不再由贵族世袭,而是由皇帝直接任免,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
高度集权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官员以皇权为中心,各司其职,相互监督,最终集权于皇帝
家国同治 九卿中部分官职为皇帝专设,为皇家服务。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
两对矛盾 中央内部:主要表现为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主要表现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2.郡县制与分封制异同
项目 分封制 郡县制
不同点 盛行时期 商周等早期社会 秦以后的各个朝代
实行条件 与宗法制相联系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
建立基础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
传承方式 世袭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
官吏权利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与中央的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郡县是地方的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
官员职责范围 诸侯在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土地管理权 郡县长官在辖区内只行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
历史作用 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相同点 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
1.(2022·龙岩高一开学考试)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与如图相关的历史信息是(  )
A.秦朝在全国推广郡县制
B.秦朝建立了官僚体制
C.秦朝废除西周的分封制
D.秦朝实行残暴的统治
2.(2022·平顶山高一阶段练习)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此段文字表现出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是(  )
A.使人民脱离了各诸侯国的统治
B.奠定了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
D.使人民生产生活有了安定的社会环境
知识点二 秦朝的暴政与速亡
秦的暴政 大兴土木,征发繁重,刑法严苛,“焚书坑儒”,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农民起义 公元前209年, 发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起义迅速蔓延,但最终失败
秦朝灭亡 公元前207年, 攻占咸阳,秦朝灭亡
楚汉战争 刘邦“ ”,善于用人,最终击败项羽,建立汉朝
认识 秦的速亡与暴政密切相关,这为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提供了历史借鉴
思维点拨 正确认识“焚书坑儒”
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以强制手段实现学术思想的统一。
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巩固政治统治。
影响: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不利于社会发展,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残暴的手段引起人民的不满,激化了社会矛盾。
主题二 民为邦本,义为兵本——秦的速亡与启示
名家论史 秦朝统治之基的崩塌
材料 从后来的历史看,当时的这些改革不管其理由多么充分,却侵害了许多既得利益集团,引起了激烈的反对。正是这种普遍的憎恶,加上秦王朝缺乏能干的继承人,说明了民众奋起造反和公元前207年,也就是始皇帝去世才四年时秦王朝覆灭的原因。——斯塔夫里阿诺斯
史料探究 秦朝灭亡的原因
材料 (秦朝)对外把力所能及的地方,都收入中国版图之内,其未能的,则确立起一条防线来……则北至阴山以南,南自五岭以南至海,秦始皇都认为应当收入版图。秦始皇对政治实在是抱有一种伟大的理想的。但政治是不能专凭理想,而要顾及实际的情形的,秦始皇的政策虽好,行之却似过于激进。况且不必论理,六国夷灭,总有一班失其地位的人,心上是不服的,满怀着报仇的愤恨和复仇的希望。——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下篇)》
材料中“一条防线”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灭亡的原因。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化拓展 
从“家国情怀”角度看秦朝速亡带来的启示
(1)在政治实践上,重视“君为政本”的治国原则,要提高治国理政者的素质和道德修养。
(2)在社会民生上,重视“民为邦本”的治国原则,要重视民生,减轻民众负担,关心人民福祉。
(3)在战争行为上,厉行“义为兵本”的治国原则,审慎对待战争,服务于人民利益。
(4)在吏治上,加强监督和约束的同时,注意提高官员道德自律。
1.(2022·肇庆高一阶段练习)有人曾形容秦朝是“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  )
A.社会治安混乱 B.法律严苛、刑罚严酷
C.国民素质低下 D.人们的法制观念淡薄
2.(2022·石家庄高一期中)如图是一幅破损的历史地图,据残存部分判断,该图所示的是(  )
A.平王东迁 B.秦灭六国
C.陈胜吴广起义 D.楚汉战争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核心概念
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历程,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秦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唯物史观:认识秦统一的条件、秦朝政治制度建立的根源。 时空观念:了解秦统一的过程和疆域范围。 史料实证:了解秦巩固专制集权的措施、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 历史解释:理解秦统一的意义、短命而亡的原因。 家国情怀:理解秦短命而亡的启示、感悟人民的伟大力量。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三公九卿 郡县制 焚书坑儒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秦的统一
一、秦统一的条件
客观 社会 长期战乱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经济 各地域经济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主观 地理 秦地理位置优越
统治者 数代秦王励精图治
国家 商鞅变法后,秦奖励耕战,日益强盛
认识 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秦统一及扩张的过程
1.过程
(1)公元前230-前221年,采取远交近攻策略,灭掉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
(2)征服越族地区,加强对西南夷的控制。
(3)击退匈奴进攻,修筑长城。
2.认识:统一的过程促进了不同地区间的交流和民族交融。
三、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
政治 皇帝制度 皇帝独尊 嬴政将新王朝的君主定名皇帝,通过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
皇位世袭 皇位世代相传
皇权至上 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
中央政府 三公九卿制 三公: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和御史大夫(监察);九卿(分掌具体事务)
地方行政 郡县制 战国时形成,秦朝全国推广,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
县以下 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其他 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等
认识 秦朝时期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地缘政治组织取代血缘政治组织,一种新型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
1.《秦始皇大传》中说:“从政治高度意义上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嬴政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理解:秦始皇在政治上结束了列国长期纷争的混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所以“始皇”这个称号,对于嬴政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概念阐释 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
四、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1.意义
(1)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
(2)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3)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2.认识:秦朝的统一和制度建设为中国两千多年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2.读教材“秦朝形势图”,从图中你可以提取到哪些信息?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信息:都城:秦朝定都咸阳。
疆域扩展:秦朝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在北方击退了匈奴的进攻。
疆域范围:秦朝疆域东至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行政区划:在全国推广了郡县制。
工程建设: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主题一 远交近攻,天下归一——秦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名家论史 时代潮流,天下归一
材料 秦的大一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随着商业和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与交往也比以往更为密切,正如荀子所说,当时已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状况。各国的变法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这种同一性为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基础。况且分裂割据不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各国各阶层都渴望统一。——樊树志《国史概要》
史料探究 秦朝的制度设置
材料 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史大决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监御史,秦官,掌监郡……郡守,秦官,掌治其郡……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职甲卒。
——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秦始皇的“政治体系设计”具有什么特点?这一政治体系在历史上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存在的问题分别是什么?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特点: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各负其责,相互制约,地方集权于中央,再进一步集权于皇帝。
积极影响: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
问题:缺乏对皇权的制约,易出现暴政。
深化拓展 
1.从“历史解释”角度看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皇权独尊 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
官僚政治 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不再由贵族世袭,而是由皇帝直接任免,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
高度集权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官员以皇权为中心,各司其职,相互监督,最终集权于皇帝
家国同治 九卿中部分官职为皇帝专设,为皇家服务。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
两对矛盾 中央内部:主要表现为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主要表现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2.郡县制与分封制异同
项目 分封制 郡县制
不同点 盛行时期 商周等早期社会 秦以后的各个朝代
实行条件 与宗法制相联系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
建立基础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
传承方式 世袭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
官吏权利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与中央的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郡县是地方的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
官员职责范围 诸侯在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土地管理权 郡县长官在辖区内只行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
历史作用 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相同点 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
1.(2022·龙岩高一开学考试)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与如图相关的历史信息是(  )
A.秦朝在全国推广郡县制
B.秦朝建立了官僚体制
C.秦朝废除西周的分封制
D.秦朝实行残暴的统治
答案 B
解析 依据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的三公由皇帝任免,说明秦朝建立了官僚体制,B项正确;材料与郡县制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与分封制有关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体现出秦朝实行残暴的统治,排除D项。
2.(2022·平顶山高一阶段练习)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此段文字表现出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是(  )
A.使人民脱离了各诸侯国的统治
B.奠定了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
D.使人民生产生活有了安定的社会环境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可知,司马迁肯定了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的混乱局面,D项正确;材料强调人民摆脱了战国的分裂战乱而非各诸侯国的统治,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政治制度,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排除C项。
知识点二 秦朝的暴政与速亡
秦的暴政 大兴土木,征发繁重,刑法严苛,“焚书坑儒”,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农民起义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起义迅速蔓延,但最终失败
秦朝灭亡 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占咸阳,秦朝灭亡
楚汉战争 刘邦“约法三章”,善于用人,最终击败项羽,建立汉朝
认识 秦的速亡与暴政密切相关,这为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提供了历史借鉴
思维点拨 正确认识“焚书坑儒”
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以强制手段实现学术思想的统一。
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巩固政治统治。
影响: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不利于社会发展,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残暴的手段引起人民的不满,激化了社会矛盾。
主题二 民为邦本,义为兵本——秦的速亡与启示
名家论史 秦朝统治之基的崩塌
材料 从后来的历史看,当时的这些改革不管其理由多么充分,却侵害了许多既得利益集团,引起了激烈的反对。正是这种普遍的憎恶,加上秦王朝缺乏能干的继承人,说明了民众奋起造反和公元前207年,也就是始皇帝去世才四年时秦王朝覆灭的原因。——斯塔夫里阿诺斯
史料探究 秦朝灭亡的原因
材料 (秦朝)对外把力所能及的地方,都收入中国版图之内,其未能的,则确立起一条防线来……则北至阴山以南,南自五岭以南至海,秦始皇都认为应当收入版图。秦始皇对政治实在是抱有一种伟大的理想的。但政治是不能专凭理想,而要顾及实际的情形的,秦始皇的政策虽好,行之却似过于激进。况且不必论理,六国夷灭,总有一班失其地位的人,心上是不服的,满怀着报仇的愤恨和复仇的希望。——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下篇)》
材料中“一条防线”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灭亡的原因。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一条防线:长城。
原因:秦朝暴政(修建长城、秦始皇陵,焚书坑儒、严刑峻法等);秦始皇的政策过于激进;六国君主、贵族的复仇。
深化拓展 从“家国情怀”角度看秦朝速亡带来的启示
(1)在政治实践上,重视“君为政本”的治国原则,要提高治国理政者的素质和道德修养。
(2)在社会民生上,重视“民为邦本”的治国原则,要重视民生,减轻民众负担,关心人民福祉。
(3)在战争行为上,厉行“义为兵本”的治国原则,审慎对待战争,服务于人民利益。
(4)在吏治上,加强监督和约束的同时,注意提高官员道德自律。
1.(2022·肇庆高一阶段练习)有人曾形容秦朝是“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  )
A.社会治安混乱 B.法律严苛、刑罚严酷
C.国民素质低下 D.人们的法制观念淡薄
答案 B
解析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的治国思想是法家思想,轻罪重罚,因此出现“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的现象,B项正确;造成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社会治安混乱、国民素质低下及法制观念淡薄,排除A、C、D项。
2.(2022·石家庄高一期中)如图是一幅破损的历史地图,据残存部分判断,该图所示的是(  )
A.平王东迁 B.秦灭六国
C.陈胜吴广起义 D.楚汉战争
答案 D
解析 从图片中的咸阳、乌江、垓下等地名可得出该图所示的是楚汉之争,其中“垓下”是楚汉相争最后决战的战场遗址,故D项正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