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巩义市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巩义市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9-01 15:30:54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河南省巩义市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
一、辨一辨(正确的在括号中打“V”,错误的打“x”,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我们能够看到桌面上的书,是因为书反射的光线射人了我们的眼中。
2.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组合而成的。
3.世界性的能源问题主要反映在能源短缺及供需矛盾所造成的能源危机方面,所以世界各国都提出要节约能源。
4.我们在制作电磁铁的导电线圈时用的是没有带绝缘皮的铜线。
5.同一天中,在东北的哈尔滨比在新疆的喀什先看到日出。
6.探探测量阳光下小树的影长为3米,两个小时后又测量这棵小树影长为4米,那么她第一次测量小树影子的时间应该是上午8点。
7.昼夜交替现象是证明地球自转的可靠证据。
8.非生物没有生命,在生态系统里的作用无足轻重。
9.制作空投包时,只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进行调整即可,不用在设计图上进行记录。
10.科学学说的发展变化是以事实证据为前提的。
二、选一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最合适的选项,请你把它找出并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1.如图,穿着运动鞋的奇奇陷入雪地里了, 而踩在滑雪板上的妙妙没有陷入雪地,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奇奇和妙妙与雪地的接触面积不同
B.妙妙和奇奇的体重不同
C.不确定
12.光照射不透明的物体会形成影子,这是由于(  )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13.下列电器中用到电动机的是(  )
A.电饭煲
B.电吹风
C.电暖气
14.三峡水电站发电过程的能量转化是(  )
A.水的热能转化为电能
B.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水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5.研究昼夜交替现象时,我们使用的方法是(  )
A.对比实验 B.观察实验 C.模拟实验
16.巩义某天的气温为21℃ ~33℃ ,那么气温为33℃的时间最可能是(  )
A.清晨日出前 B.12 :00 C.14 :00
17.下列饮食习惯比较健康的是(  )
A.妙妙每天都要吃蛋糕糖果等甜食,不吃蔬菜
B.探探妈妈为了减肥,不吃面食,每天只吃鸡肉、鸡蛋等高蛋白食物
C.奇奇每天按时吃饭,荤素搭配,不挑食
18.农民伯伯为了防止鸟类啄食农作物的种子,大肆捕杀了鸟类,后来发现农田中有大量害虫,其主要原因是(  )
A.害虫生长速度加快
B.农作物生长旺盛,食物充足
C.食物链被破坏
19.在“阳光下绿色植物产生淀粉”的实验中,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3天,其目的是(  )
A.便于用碘液检验
B.消耗掉叶片内原有的淀粉
C.有利于除去植物体内的氧气
20.奇妙小组在设计右图所示空投包时,最有可能借鉴的生物原型是(  )
A.翅果 B.蒲公英 C.椰子
三、填空题(根据所学知识,在下 面题中的空格处填写 正确的答案,每空2分,共计20分)
21.①激光②闪电③台灯④萤火虫⑤月亮,其中属于自然光源的是   (填序号)。
22.挖掘机是消耗柴油的,它工作时把柴油的   能最终转化成   能。
23.圭表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一种度量正午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影长变化规律是:夏至日正午影长最   , 冬至日正午影长最    。(选填“长”或“短”)
24.由于地球公转而产生的现象是   (选填“四季变化”或“潮起潮落”)。
25.奇奇找出农田生物群落里的食物链:小麦-→蝗虫-→麻雀-→鹰,这条食物链的生产者是   ,鹰属于   者。
26.绿色植物在给自己制造养分的过程中,绿色叶片把根吸收来的   和由气孔吸进来的   合成为植物所需的养分供植物生长,同时释放出氧气。
四、连一连(2分x5= 10分)
27.请将下列动物与其食性连起来。
狗 植食性

牛 杂食性
兔子
猴子 肉食性
五、实验与探究(20分)
28.奇奇小组要制作一个潜望镜,请你帮他们一起制作吧。
①把两面小镜子按照一定的角度固定在纸盒两端,并使镜面相对。
②把一只长方形纸盒的顶部纸板割去。
③在接近盒子上部割开一个方洞,作为进光口
④在方洞对面、盒子的另一端接近底部处割开另一个方洞作为瞭望口。
(1)潜望镜正确的制作顺序应该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③④
(2)潜望镜中的两面镜子是(  )
A.哈哈镜 B.放大镜 C.平面镜
(3)潜望镜中的这两面镜子固定的角度是(  )
A.30° B.45° C.90°
(4)利用潜望镜观察上面的物体,下面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5)潜望镜利用的工作原理是    。
29.为了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小组制作了甲.乙、两三个装置进行实验(如下图) ,并记录数据(如下表)(说明:甲、乙、两三个实验所用的电池、导线、铁芯都相同)
(1)选择电磁铁甲和丙做对比实验,是为了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   之间的关系,这个实验需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是   。(选填“电流大小”或“导电线圈匝数”)
(2)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当电磁铁的电流一定时, 导电线圈匝数越   电磁铁磁性越强。
(3)要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需要选择   两组电磁铁来做对比实验。
(4)右图所示迷你小电扇也用到了电磁铁,如果想让“扇叶”转动得更快,下列方法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是(  )
A.增加电池的节数
B.增加导电线圈的匝数
C.改变电池正负极接人电路的方向
六、思考与分析(2分x5=10分)
30.如右图所示,究究用地球仪模拟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他转动“地球”,观察“地球”上某处的昼夜变化,他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观察“地球”上某处的四季变化。
(1)要让“地球”自转,应该拨动地球仪,让它(  )
A.自西向东转 B.自东向西转 C.自南向北转
(2)如图所示,此刻的A点处于一天中的   (选填“白天”或“夜晚")。
(3)从图中可以判断,正处于夏季的位置是   (选填“A”或“B")。
31.近年来,各国对于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投人越来越多。在众多再生能源项目中,太阳能是一种优质的能源,成为各国发展再生能源的重点。目前重点研发的是利用太阳能发电。
(1)下列发电站中,太阳能发电站是(  )
A.
B.
C.
(2)太阳能发电与煤炭发电相比,优点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又因桌子、书等物体并不像镜面那样光滑,所以会发生漫反射,所以能从不同方向看见课桌上的书本。
2.【答案】(1)正确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 不能再分解的色光叫单色光,由多种色光混合成的光叫复色光,牛顿的光的色散实验表明,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故题干说法是对的。
3.【答案】(1)正确
【知识点】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世界性的能源问题主要反映在能源短缺及供需矛盾所造成的能源危机方面,而地球上的能源又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节约资源。题目说法正确。
4.【答案】(1)错误
【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
【解析】【分析】根据制作电磁铁的要求,一般要用有绝缘层的导线来绕制电磁铁。题目说法错误。
5.【答案】(1)正确
【知识点】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经度数越大,日出时间越早,西经度数越小,日出时间越早,越是东边时区,越先迎来黎明。
6.【答案】(1)错误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太阳下的影子长度是由长到短,再到长,所以题目说法错误。
7.【答案】(1)错误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 地球的自转产生的主要地理现象有:昼夜更替现象、地方时和区时差异、日月的东升西落等。
8.【答案】(1)错误
【知识点】生物与非生物
【解析】【分析】 生态群落分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包括:动物、植物、细菌等。非生物环境包括: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非生物环境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如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等,是生物生长、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
9.【答案】(1)错误
【知识点】设计、制作模型
【解析】【分析】在制作过程中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整,保证空投包能够达到实验要求。还需要把空投包的质量,体积等数据记录下来,用来验证空投包的实验。制作空投包时,既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进行调整,也要在设计图上进行记录。
10.【答案】(1)正确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 人类的任何理论都来源于实践,所以在各种科学研究中都应该遵循实践、理论、实践检验、新理论。科学学说的发展变化是以社会实践为前提的。
11.【答案】A
【知识点】力与运动状态
【解析】【分析】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凹陷程度越小:受力面积越小,凹陷程度越大。奇奇和妙妙与雪地的按触面积不同,奇奇的按触面积小,踩在滑雪板上的妙妙接触面积大,所以穿着运动鞋的奇奇陷入雪地里了,而踩在滑雪板上的妙妙没有陷入雪地。
12.【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影子
【解析】【分析】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它会把光挡住。光无法继续传播,就会在物体后方形成影子。这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13.【答案】B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电动机是一种能量转化装置,而且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很多家用电器如电吹风等都运用电动机提供动力来工作。
14.【答案】B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星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三峡水电站发电过程的能量转化是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5.【答案】C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地球的运动分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在研究昼夜交替现象时,我们使用的方法是模拟实验。
16.【答案】C
【知识点】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是早晚温度低, 中午温度较高,其中一天中的最高温出现在午后14点左右,所以最高气温为33℃的时间最可能是14时。
17.【答案】C
【知识点】平衡膳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搭配膳食的营养原则是荤索搭配;粗细粮搭配;每日吃适量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A.妙妙每天都要吃蛋糕。糖果等甜食,不吃蔬菜。错误;每天应该多吃蔬菜,少吃含糖食物;
B.探探妈妈为了减肥,不吃面食,每天只吃鸡肉、鸡蛋等高蛋白食物,错误;要粗细粮混合吃,不能不吃面食;
C.奇奇每天按时吃饭,荤素搭配,不挑食,正确。
18.【答案】C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 叫做食物链。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食物链中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 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某农田保护区,为防止鸟类啄食农作物的种子,对鸟类进行大肆的捕杀,后来发现农田中有大量害虫,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
19.【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井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3天,其目的是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消耗掉,使实验效果更准确。
20.【答案】B
【知识点】仿生技术
【解析】【分析】科学家们往往并不能直接从大自然中找到可以仿效的解决方案,他们首先需要观潮,找到自己需要的生物原型,接着研究这种动物或者植物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蒲公英的种子像撑开的小伞,减慢了下降的速度,所以能实现安全着陆。设计空投包时,适合借鉴的生物原型是蒲公英。
21.【答案】②④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其中又分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②闪电、④萤火虫等属于天然光源,①瀲光③台灯等属于人造光源。月亮不属于光源。
22.【答案】化学机;械/动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能量还存储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大部分汽车的动力是靠油和柴油提供的,它们所储存的能星是化学能。挖掘机是消耗柴油的,它工作时把柴油的化学院最终转化成机械动能。
23.【答案】短;长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主表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一种度量正午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垂直于地面的直杆叫“表”,水平放置于地面上刻有刻度以测量影长的标尺叫“主”。主表的影长变化规律是:夏至日正午影长最短。冬至日正午影长最长。
24.【答案】四季变化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
25.【答案】小麦;消费者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食物链的源头在绿色植物,终点是凶猛的肉食动物。农田生物群落里的食物链:小麦→蝗虫→麻雀→鹰, 这条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小麦,鹰属于消费者。
26.【答案】水分;二氧化碳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的叶和根能摄取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井通过吸收太阳光,在绿叶中合成淀粉。在这一过程中, 叶片中绿色物质将太阳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淀粉等物质中,同时释放出氧气,这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7.【答案】
【知识点】动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动物的食性,我们可以将动物分为杂食性动物、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三种。狗、猴子是杂食性动物;狼是肉食性动物;牛、兔子是植食性动物。
28.【答案】(1)B
(2)C
(3)B
(4)A
(5)光的反射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1)制作潜望镜时要先把一只长方形纸盒的顶部纸板割去,然后在接近盒子上部割开一个方洞,在方洞对面、盒子的另一方端接近底部处割开另一个洞口作为瞭望镜,最后,把两面小镜子按照一定的角度固定在纸盒两端,并使镜面相对。
(2)潜望镜里的两面镜子都是平面镜,利用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这个特性来制作的。
(3)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潜望镜由两面平面镜构成,这两平面镜面相对、平行放置,并且都与水平面成45度角。
(4)潜望镜的两片镜片都是平面镜,两个镜片主要是通过互相的反射作用,将上方的镜像折射到下面。两个镜片是相互平行的,与水平面呈45°夹角。
(5)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29.【答案】(1)导电线圈匝数;电流大小
(2)多
(3)乙、丙
(4)C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流大小铁芯粗细有关。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线圈圈数少,磁性弱;线圈圈数多,磁性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节数少,则磁性弱;电池节数多,则磁性强。
(1)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 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根据题干可知,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电磁铁甲和丙唯一的变量是线圈匝数,所以研究的是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之间的关系,这个实验需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是电流大小。
(2)当电磁铁的电流一定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线圈圈数少,磁性弱;线圈圈数多,磁性强。
(3)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唯一的变量是电流大小,所以应该选择乙、丙进行研究。
(4)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流大小铁芯相细有关。如果想让“扇叶”转动得更快,就应该增加电磁铁的磁力,可以增加电池的节数或增加导电线圈的匝数,改变电池正负极接入电路的方向不会增加电磁铁的磁力。
30.【答案】(1)A
(2)白天
(3)B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地球的公转;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我们的地球在不停的自转和公转,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地球除了国着太阳公转,还在不停地自转,方向是自向东,自转一周是一 天,会出现尽夜交替的现象。
(1)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着。地球除了围着太阳公转,同时还在不停围绕地轴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所以要让地球“自转”,应该拨动地球仪,让它自西向东转。
(2)地球是一一个不发光且不适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如图所示,此刻的A点处于太阳照射的时候,所以属于一天中的白天。
(3)从图中可以判断,正处于夏季的位置是B。因为北极处于极昼,南极处于极夜,而此时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是冬季。
31.【答案】(1)A
(2)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环保,无污染;无噪声,无任何废弃物(合理即可)
【知识点】新能源;太阳能
【解析】【分析】(1)太阳能发电是由一堆光伏板在空旷的地方,吸收太阳光,选项A正确。
(2)太阳能发电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煤炭发电是通过煤炭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且煤炭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等排入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两者相比较。太阳能清洁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能够节约其他资源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河南省巩义市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
一、辨一辨(正确的在括号中打“V”,错误的打“x”,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我们能够看到桌面上的书,是因为书反射的光线射人了我们的眼中。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又因桌子、书等物体并不像镜面那样光滑,所以会发生漫反射,所以能从不同方向看见课桌上的书本。
2.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组合而成的。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 不能再分解的色光叫单色光,由多种色光混合成的光叫复色光,牛顿的光的色散实验表明,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故题干说法是对的。
3.世界性的能源问题主要反映在能源短缺及供需矛盾所造成的能源危机方面,所以世界各国都提出要节约能源。
【答案】(1)正确
【知识点】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世界性的能源问题主要反映在能源短缺及供需矛盾所造成的能源危机方面,而地球上的能源又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节约资源。题目说法正确。
4.我们在制作电磁铁的导电线圈时用的是没有带绝缘皮的铜线。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
【解析】【分析】根据制作电磁铁的要求,一般要用有绝缘层的导线来绕制电磁铁。题目说法错误。
5.同一天中,在东北的哈尔滨比在新疆的喀什先看到日出。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经度数越大,日出时间越早,西经度数越小,日出时间越早,越是东边时区,越先迎来黎明。
6.探探测量阳光下小树的影长为3米,两个小时后又测量这棵小树影长为4米,那么她第一次测量小树影子的时间应该是上午8点。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太阳下的影子长度是由长到短,再到长,所以题目说法错误。
7.昼夜交替现象是证明地球自转的可靠证据。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 地球的自转产生的主要地理现象有:昼夜更替现象、地方时和区时差异、日月的东升西落等。
8.非生物没有生命,在生态系统里的作用无足轻重。
【答案】(1)错误
【知识点】生物与非生物
【解析】【分析】 生态群落分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包括:动物、植物、细菌等。非生物环境包括: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非生物环境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如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等,是生物生长、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
9.制作空投包时,只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进行调整即可,不用在设计图上进行记录。
【答案】(1)错误
【知识点】设计、制作模型
【解析】【分析】在制作过程中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整,保证空投包能够达到实验要求。还需要把空投包的质量,体积等数据记录下来,用来验证空投包的实验。制作空投包时,既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进行调整,也要在设计图上进行记录。
10.科学学说的发展变化是以事实证据为前提的。
【答案】(1)正确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 人类的任何理论都来源于实践,所以在各种科学研究中都应该遵循实践、理论、实践检验、新理论。科学学说的发展变化是以社会实践为前提的。
二、选一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最合适的选项,请你把它找出并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1.如图,穿着运动鞋的奇奇陷入雪地里了, 而踩在滑雪板上的妙妙没有陷入雪地,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奇奇和妙妙与雪地的接触面积不同
B.妙妙和奇奇的体重不同
C.不确定
【答案】A
【知识点】力与运动状态
【解析】【分析】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凹陷程度越小:受力面积越小,凹陷程度越大。奇奇和妙妙与雪地的按触面积不同,奇奇的按触面积小,踩在滑雪板上的妙妙接触面积大,所以穿着运动鞋的奇奇陷入雪地里了,而踩在滑雪板上的妙妙没有陷入雪地。
12.光照射不透明的物体会形成影子,这是由于(  )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影子
【解析】【分析】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它会把光挡住。光无法继续传播,就会在物体后方形成影子。这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13.下列电器中用到电动机的是(  )
A.电饭煲
B.电吹风
C.电暖气
【答案】B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电动机是一种能量转化装置,而且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很多家用电器如电吹风等都运用电动机提供动力来工作。
14.三峡水电站发电过程的能量转化是(  )
A.水的热能转化为电能
B.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水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B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星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三峡水电站发电过程的能量转化是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5.研究昼夜交替现象时,我们使用的方法是(  )
A.对比实验 B.观察实验 C.模拟实验
【答案】C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地球的运动分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在研究昼夜交替现象时,我们使用的方法是模拟实验。
16.巩义某天的气温为21℃ ~33℃ ,那么气温为33℃的时间最可能是(  )
A.清晨日出前 B.12 :00 C.14 :00
【答案】C
【知识点】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是早晚温度低, 中午温度较高,其中一天中的最高温出现在午后14点左右,所以最高气温为33℃的时间最可能是14时。
17.下列饮食习惯比较健康的是(  )
A.妙妙每天都要吃蛋糕糖果等甜食,不吃蔬菜
B.探探妈妈为了减肥,不吃面食,每天只吃鸡肉、鸡蛋等高蛋白食物
C.奇奇每天按时吃饭,荤素搭配,不挑食
【答案】C
【知识点】平衡膳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搭配膳食的营养原则是荤索搭配;粗细粮搭配;每日吃适量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A.妙妙每天都要吃蛋糕。糖果等甜食,不吃蔬菜。错误;每天应该多吃蔬菜,少吃含糖食物;
B.探探妈妈为了减肥,不吃面食,每天只吃鸡肉、鸡蛋等高蛋白食物,错误;要粗细粮混合吃,不能不吃面食;
C.奇奇每天按时吃饭,荤素搭配,不挑食,正确。
18.农民伯伯为了防止鸟类啄食农作物的种子,大肆捕杀了鸟类,后来发现农田中有大量害虫,其主要原因是(  )
A.害虫生长速度加快
B.农作物生长旺盛,食物充足
C.食物链被破坏
【答案】C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 叫做食物链。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食物链中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 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某农田保护区,为防止鸟类啄食农作物的种子,对鸟类进行大肆的捕杀,后来发现农田中有大量害虫,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
19.在“阳光下绿色植物产生淀粉”的实验中,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3天,其目的是(  )
A.便于用碘液检验
B.消耗掉叶片内原有的淀粉
C.有利于除去植物体内的氧气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井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3天,其目的是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消耗掉,使实验效果更准确。
20.奇妙小组在设计右图所示空投包时,最有可能借鉴的生物原型是(  )
A.翅果 B.蒲公英 C.椰子
【答案】B
【知识点】仿生技术
【解析】【分析】科学家们往往并不能直接从大自然中找到可以仿效的解决方案,他们首先需要观潮,找到自己需要的生物原型,接着研究这种动物或者植物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蒲公英的种子像撑开的小伞,减慢了下降的速度,所以能实现安全着陆。设计空投包时,适合借鉴的生物原型是蒲公英。
三、填空题(根据所学知识,在下 面题中的空格处填写 正确的答案,每空2分,共计20分)
21.①激光②闪电③台灯④萤火虫⑤月亮,其中属于自然光源的是   (填序号)。
【答案】②④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其中又分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②闪电、④萤火虫等属于天然光源,①瀲光③台灯等属于人造光源。月亮不属于光源。
22.挖掘机是消耗柴油的,它工作时把柴油的   能最终转化成   能。
【答案】化学机;械/动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能量还存储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大部分汽车的动力是靠油和柴油提供的,它们所储存的能星是化学能。挖掘机是消耗柴油的,它工作时把柴油的化学院最终转化成机械动能。
23.圭表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一种度量正午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影长变化规律是:夏至日正午影长最   , 冬至日正午影长最    。(选填“长”或“短”)
【答案】短;长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主表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一种度量正午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垂直于地面的直杆叫“表”,水平放置于地面上刻有刻度以测量影长的标尺叫“主”。主表的影长变化规律是:夏至日正午影长最短。冬至日正午影长最长。
24.由于地球公转而产生的现象是   (选填“四季变化”或“潮起潮落”)。
【答案】四季变化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
25.奇奇找出农田生物群落里的食物链:小麦-→蝗虫-→麻雀-→鹰,这条食物链的生产者是   ,鹰属于   者。
【答案】小麦;消费者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食物链的源头在绿色植物,终点是凶猛的肉食动物。农田生物群落里的食物链:小麦→蝗虫→麻雀→鹰, 这条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小麦,鹰属于消费者。
26.绿色植物在给自己制造养分的过程中,绿色叶片把根吸收来的   和由气孔吸进来的   合成为植物所需的养分供植物生长,同时释放出氧气。
【答案】水分;二氧化碳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的叶和根能摄取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井通过吸收太阳光,在绿叶中合成淀粉。在这一过程中, 叶片中绿色物质将太阳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淀粉等物质中,同时释放出氧气,这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四、连一连(2分x5= 10分)
27.请将下列动物与其食性连起来。
狗 植食性

牛 杂食性
兔子
猴子 肉食性
【答案】
【知识点】动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动物的食性,我们可以将动物分为杂食性动物、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三种。狗、猴子是杂食性动物;狼是肉食性动物;牛、兔子是植食性动物。
五、实验与探究(20分)
28.奇奇小组要制作一个潜望镜,请你帮他们一起制作吧。
①把两面小镜子按照一定的角度固定在纸盒两端,并使镜面相对。
②把一只长方形纸盒的顶部纸板割去。
③在接近盒子上部割开一个方洞,作为进光口
④在方洞对面、盒子的另一端接近底部处割开另一个方洞作为瞭望口。
(1)潜望镜正确的制作顺序应该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③④
(2)潜望镜中的两面镜子是(  )
A.哈哈镜 B.放大镜 C.平面镜
(3)潜望镜中的这两面镜子固定的角度是(  )
A.30° B.45° C.90°
(4)利用潜望镜观察上面的物体,下面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5)潜望镜利用的工作原理是    。
【答案】(1)B
(2)C
(3)B
(4)A
(5)光的反射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1)制作潜望镜时要先把一只长方形纸盒的顶部纸板割去,然后在接近盒子上部割开一个方洞,在方洞对面、盒子的另一方端接近底部处割开另一个洞口作为瞭望镜,最后,把两面小镜子按照一定的角度固定在纸盒两端,并使镜面相对。
(2)潜望镜里的两面镜子都是平面镜,利用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这个特性来制作的。
(3)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潜望镜由两面平面镜构成,这两平面镜面相对、平行放置,并且都与水平面成45度角。
(4)潜望镜的两片镜片都是平面镜,两个镜片主要是通过互相的反射作用,将上方的镜像折射到下面。两个镜片是相互平行的,与水平面呈45°夹角。
(5)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29.为了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小组制作了甲.乙、两三个装置进行实验(如下图) ,并记录数据(如下表)(说明:甲、乙、两三个实验所用的电池、导线、铁芯都相同)
(1)选择电磁铁甲和丙做对比实验,是为了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   之间的关系,这个实验需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是   。(选填“电流大小”或“导电线圈匝数”)
(2)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当电磁铁的电流一定时, 导电线圈匝数越   电磁铁磁性越强。
(3)要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需要选择   两组电磁铁来做对比实验。
(4)右图所示迷你小电扇也用到了电磁铁,如果想让“扇叶”转动得更快,下列方法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是(  )
A.增加电池的节数
B.增加导电线圈的匝数
C.改变电池正负极接人电路的方向
【答案】(1)导电线圈匝数;电流大小
(2)多
(3)乙、丙
(4)C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流大小铁芯粗细有关。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线圈圈数少,磁性弱;线圈圈数多,磁性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节数少,则磁性弱;电池节数多,则磁性强。
(1)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 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根据题干可知,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电磁铁甲和丙唯一的变量是线圈匝数,所以研究的是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之间的关系,这个实验需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是电流大小。
(2)当电磁铁的电流一定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线圈圈数少,磁性弱;线圈圈数多,磁性强。
(3)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唯一的变量是电流大小,所以应该选择乙、丙进行研究。
(4)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流大小铁芯相细有关。如果想让“扇叶”转动得更快,就应该增加电磁铁的磁力,可以增加电池的节数或增加导电线圈的匝数,改变电池正负极接入电路的方向不会增加电磁铁的磁力。
六、思考与分析(2分x5=10分)
30.如右图所示,究究用地球仪模拟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他转动“地球”,观察“地球”上某处的昼夜变化,他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观察“地球”上某处的四季变化。
(1)要让“地球”自转,应该拨动地球仪,让它(  )
A.自西向东转 B.自东向西转 C.自南向北转
(2)如图所示,此刻的A点处于一天中的   (选填“白天”或“夜晚")。
(3)从图中可以判断,正处于夏季的位置是   (选填“A”或“B")。
【答案】(1)A
(2)白天
(3)B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地球的公转;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我们的地球在不停的自转和公转,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地球除了国着太阳公转,还在不停地自转,方向是自向东,自转一周是一 天,会出现尽夜交替的现象。
(1)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着。地球除了围着太阳公转,同时还在不停围绕地轴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所以要让地球“自转”,应该拨动地球仪,让它自西向东转。
(2)地球是一一个不发光且不适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如图所示,此刻的A点处于太阳照射的时候,所以属于一天中的白天。
(3)从图中可以判断,正处于夏季的位置是B。因为北极处于极昼,南极处于极夜,而此时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是冬季。
31.近年来,各国对于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投人越来越多。在众多再生能源项目中,太阳能是一种优质的能源,成为各国发展再生能源的重点。目前重点研发的是利用太阳能发电。
(1)下列发电站中,太阳能发电站是(  )
A.
B.
C.
(2)太阳能发电与煤炭发电相比,优点是:   
【答案】(1)A
(2)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环保,无污染;无噪声,无任何废弃物(合理即可)
【知识点】新能源;太阳能
【解析】【分析】(1)太阳能发电是由一堆光伏板在空旷的地方,吸收太阳光,选项A正确。
(2)太阳能发电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煤炭发电是通过煤炭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且煤炭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等排入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两者相比较。太阳能清洁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能够节约其他资源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