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7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曾国藩等人以“自强”为口号兴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为此,我们把他们称为( )
A.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 B.启动中国近代化的洋务派
C.兴办企业的民族资本家 D.推翻清政府统治的革命派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曾国藩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自强”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ACD理解不准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
2.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封建经济 B.发展资本主义
C.维护封建统治 D.抵抗外国侵略
【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洋务运动是是一场由地主阶级领导的向西方学习的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点评】考查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
3.奕 在奏折中提到:要抵抗外国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洋务派在“求富”口号下创办的工业有( )
A.轮船招商局 B.安庆内军械所
C.江南制造总局 D.福州船政局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在“求富”口号下创办的工业是民用工业,选项A轮船招商局是民用工业,符合题意;
而选项BCD都属于军事工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派在“求富”口号下创办的工业。
4.标志着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愿望破产的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B.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C.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 D.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标志着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愿望破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在封建官僚主导下,目的是通过学习西方的技术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是随着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不是洋务运动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选项C中法战争是中国边疆危机表现的一个方面,不符合题意;
选项D义和团运动是在洋务运动破产后才出现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
5.甲午中日战争中,率致远舰冲向日舰,最后壮烈牺牲的中国将领是( )
A.丁汝昌 B.邓世昌 C.左宝贵 D.叶志超
【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期间,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率致远舰冲向日舰,最后壮烈牺牲,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丁汝昌在黄海战役中没有牺牲,不符合题意;
选项C左宝贵和选项D叶志超都在平壤战役中,与黄海大战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邓世昌。
6.甲午战争中黄海战役的结局是( )
A.双方互有损失 B.日本舰队全军覆没
C.北洋舰队丧失战斗力 D.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海战。亦称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共损失5艘战舰,日本联合舰队多艘战舰重创,但未沉一舰。北洋舰队自此退入威海卫,选项A符合题意;
选项B、C不符合史实,自然不符合题意;
选项D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在威海卫战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中黄海战役的结局。
7.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虎门条约》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选项C符合题意。
选项A《天津条约》和选项B《北京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符合题意;
选项D《虎门条约》是《南京条约》的附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
8.第一次以条约的方式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以条约的方式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条约是中日《马关条约》;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
9.《马关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相比较,最显著的不同点是( )
A.割地的面积 B.赔款的数额
C.开放的港口 D.开设工厂的特权
【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19 世纪40—60 年代是资本主义列强商品输出的阶段,所签订的条约主要涉及输出商品的各种便利。反之,19 世纪90 年代是资本主义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资本输出是其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必然要增加这方面的内容,D符合题意;
ABC项不是增加的内容,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所签订的条约当中也有这些内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马关条约》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A.中国独立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马关条约》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选项D符合题意;
选项 A,中国独立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是鸦片战争后的《南京条约》,不符合题意;
选项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符合题;
选项 C,《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
11.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
C.实业救国高潮的出现 D.“西学”在中国的宣传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895年康有为率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被认为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
12.“公车上书”的时间是( )
A.1888年 B.1894年 C.1895年 D.1898年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率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请求变法;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公车上书”的时间。
13.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 新”开始于(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A戊戌变法和选项B辛亥革命都趋于制度创新,但是“甲午战争后”的首先开始的应该是戊戌变法,因为辛亥革命还在它之后;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从时间来说都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
14.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 )
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 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95《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他们领导了公车上书,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有关知识的认识。
15.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
A.裁撤冗官冗员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 D.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A、裁撤冗官冗员,就是裁撤“不作为”的官员,使一部分顽固派失去了“铁饭碗”,因而直接触及其利益,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CD与题意无关;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16.戊戌变法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袁世凯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谭嗣同是“戊戌六君子”之一,在戊戌变法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选项C符合题意;
而选项ABD都不是“戊戌六君子”,没有牺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
17.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外国传教士的活动十分猖獗
B.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
C.清政府承认义和团的合法地位
D.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加深
【答案】B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甲午战争后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自发的兴起义和团组织反帝爱国运动,选项B符合题意;
而选项ACD都不是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18.八国联军的侵华时间是( )
A.1899年 B.1900年 C.1901年 D.1902年
【答案】B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是1900年8月英、法、德、美、日、俄、意、奥(指奥匈帝国)等国派遣的联合远征军,为慈禧太后要求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进入中国所引发的战争。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八国联军的侵华时间。
19.邓小平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到20世纪的。”这次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D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中邓小平同志的这句话,该战争既要满足攻占中国首都又要满足是发生在20世纪,在四个选项中,列强攻占中国首都的只有B和D,而发生在20世纪的只有D,故选D。A选项发生在1840-1842年,B选项发生在1858-1860年,C选项发生在1894-1895年,D选项发生在1900-1901年。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史实的识记。
20.近代史上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其中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答案】B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史上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南京条约》赔款二千一百万银元;《马关条约》赔偿白银2亿两;《辛丑条约》规定:4亿5千万两白银赔偿各国,并以各国货币汇率结算,按4%的年息,分39年还清。因此赔款最多的条约是《辛丑条约》;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辛丑条约》。
21.《辛丑条约》签订时,慈禧太后曾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
A.符合当时国际外交形势 B.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物力强大
C.中国必须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 D.反映了满清王朝腐败无能
【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只要列强高兴,随便掠起中华之物力,清政府从已经跟列强彻底妥协,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反映了满清王朝腐败无能;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辛丑条约》。
22.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主要是指( )
A.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
C.赔款数额巨大,清朝经济被帝国主义完全控制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
【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辛丑条约》之后,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二、非选择题
23.光绪为什么支持变法?
【答案】①巩固封建统治,希望有所作为,不当亡国之君;
②通过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
③也有爱国、保国、抵制外强的思想。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光绪支持变法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光绪帝受到他的老师翁同和的影响对于现行的制度深感痛觉,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希望有所作为,不当亡国之君;②光绪帝也希望能够借助支持戊戌变法、利用康梁等人来达到逐步的清除朝中慈禧的旧势力,将政权从慈禧的手中夺回来;③他也希望能够改变中国的封建制度,抵制列强的侵略,也有爱国、保国、抵制外强的思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绪支持变法原因。
24.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①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
②清朝的大权掌握在顽固派手中,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③袁世凯等人出卖了光绪皇帝。
④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软弱性)(主要原因)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资产阶级维新派脱离人民群众,力量过于弱小,也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决定的。②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和极少数的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守。③旧派势力强大,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光绪皇帝手中,而为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7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曾国藩等人以“自强”为口号兴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为此,我们把他们称为( )
A.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 B.启动中国近代化的洋务派
C.兴办企业的民族资本家 D.推翻清政府统治的革命派
2.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封建经济 B.发展资本主义
C.维护封建统治 D.抵抗外国侵略
3.奕 在奏折中提到:要抵抗外国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洋务派在“求富”口号下创办的工业有( )
A.轮船招商局 B.安庆内军械所
C.江南制造总局 D.福州船政局
4.标志着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愿望破产的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B.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C.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 D.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
5.甲午中日战争中,率致远舰冲向日舰,最后壮烈牺牲的中国将领是( )
A.丁汝昌 B.邓世昌 C.左宝贵 D.叶志超
6.甲午战争中黄海战役的结局是( )
A.双方互有损失 B.日本舰队全军覆没
C.北洋舰队丧失战斗力 D.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7.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虎门条约》
8.第一次以条约的方式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9.《马关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相比较,最显著的不同点是( )
A.割地的面积 B.赔款的数额
C.开放的港口 D.开设工厂的特权
10.《马关条约》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A.中国独立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11.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
C.实业救国高潮的出现 D.“西学”在中国的宣传
12.“公车上书”的时间是( )
A.1888年 B.1894年 C.1895年 D.1898年
13.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 新”开始于(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14.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 )
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 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15.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
A.裁撤冗官冗员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 D.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16.戊戌变法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袁世凯
17.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外国传教士的活动十分猖獗
B.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
C.清政府承认义和团的合法地位
D.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加深
18.八国联军的侵华时间是( )
A.1899年 B.1900年 C.1901年 D.1902年
19.邓小平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到20世纪的。”这次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近代史上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其中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21.《辛丑条约》签订时,慈禧太后曾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
A.符合当时国际外交形势 B.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物力强大
C.中国必须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 D.反映了满清王朝腐败无能
22.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主要是指( )
A.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
C.赔款数额巨大,清朝经济被帝国主义完全控制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
二、非选择题
23.光绪为什么支持变法?
24.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曾国藩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自强”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ACD理解不准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
2.【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洋务运动是是一场由地主阶级领导的向西方学习的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点评】考查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
3.【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在“求富”口号下创办的工业是民用工业,选项A轮船招商局是民用工业,符合题意;
而选项BCD都属于军事工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派在“求富”口号下创办的工业。
4.【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标志着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愿望破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在封建官僚主导下,目的是通过学习西方的技术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是随着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不是洋务运动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选项C中法战争是中国边疆危机表现的一个方面,不符合题意;
选项D义和团运动是在洋务运动破产后才出现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
5.【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期间,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率致远舰冲向日舰,最后壮烈牺牲,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丁汝昌在黄海战役中没有牺牲,不符合题意;
选项C左宝贵和选项D叶志超都在平壤战役中,与黄海大战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邓世昌。
6.【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海战。亦称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共损失5艘战舰,日本联合舰队多艘战舰重创,但未沉一舰。北洋舰队自此退入威海卫,选项A符合题意;
选项B、C不符合史实,自然不符合题意;
选项D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在威海卫战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中黄海战役的结局。
7.【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选项C符合题意。
选项A《天津条约》和选项B《北京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符合题意;
选项D《虎门条约》是《南京条约》的附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
8.【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以条约的方式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条约是中日《马关条约》;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
9.【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19 世纪40—60 年代是资本主义列强商品输出的阶段,所签订的条约主要涉及输出商品的各种便利。反之,19 世纪90 年代是资本主义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资本输出是其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必然要增加这方面的内容,D符合题意;
ABC项不是增加的内容,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所签订的条约当中也有这些内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马关条约》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选项D符合题意;
选项 A,中国独立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是鸦片战争后的《南京条约》,不符合题意;
选项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符合题;
选项 C,《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
11.【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895年康有为率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被认为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
12.【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率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请求变法;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公车上书”的时间。
13.【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A戊戌变法和选项B辛亥革命都趋于制度创新,但是“甲午战争后”的首先开始的应该是戊戌变法,因为辛亥革命还在它之后;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从时间来说都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
14.【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95《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他们领导了公车上书,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有关知识的认识。
15.【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A、裁撤冗官冗员,就是裁撤“不作为”的官员,使一部分顽固派失去了“铁饭碗”,因而直接触及其利益,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CD与题意无关;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16.【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谭嗣同是“戊戌六君子”之一,在戊戌变法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选项C符合题意;
而选项ABD都不是“戊戌六君子”,没有牺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
17.【答案】B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甲午战争后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自发的兴起义和团组织反帝爱国运动,选项B符合题意;
而选项ACD都不是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18.【答案】B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是1900年8月英、法、德、美、日、俄、意、奥(指奥匈帝国)等国派遣的联合远征军,为慈禧太后要求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进入中国所引发的战争。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八国联军的侵华时间。
19.【答案】D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中邓小平同志的这句话,该战争既要满足攻占中国首都又要满足是发生在20世纪,在四个选项中,列强攻占中国首都的只有B和D,而发生在20世纪的只有D,故选D。A选项发生在1840-1842年,B选项发生在1858-1860年,C选项发生在1894-1895年,D选项发生在1900-1901年。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史实的识记。
20.【答案】B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史上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南京条约》赔款二千一百万银元;《马关条约》赔偿白银2亿两;《辛丑条约》规定:4亿5千万两白银赔偿各国,并以各国货币汇率结算,按4%的年息,分39年还清。因此赔款最多的条约是《辛丑条约》;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辛丑条约》。
21.【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只要列强高兴,随便掠起中华之物力,清政府从已经跟列强彻底妥协,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反映了满清王朝腐败无能;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辛丑条约》。
22.【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辛丑条约》之后,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3.【答案】①巩固封建统治,希望有所作为,不当亡国之君;
②通过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
③也有爱国、保国、抵制外强的思想。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光绪支持变法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光绪帝受到他的老师翁同和的影响对于现行的制度深感痛觉,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希望有所作为,不当亡国之君;②光绪帝也希望能够借助支持戊戌变法、利用康梁等人来达到逐步的清除朝中慈禧的旧势力,将政权从慈禧的手中夺回来;③他也希望能够改变中国的封建制度,抵制列强的侵略,也有爱国、保国、抵制外强的思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绪支持变法原因。
24.【答案】①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
②清朝的大权掌握在顽固派手中,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③袁世凯等人出卖了光绪皇帝。
④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软弱性)(主要原因)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资产阶级维新派脱离人民群众,力量过于弱小,也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决定的。②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和极少数的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守。③旧派势力强大,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光绪皇帝手中,而为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