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01 16:04:38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形势
民族危机加深
农民阶级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希望?
怎么办?
出路?
太平天国
先进中国人面对民族危机的早期探索
导入新课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6课 戊戌变法
简约课堂
单元大概念:
近代化探寻、民族危机
解读课标 明确目标 培育素养
通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启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创设历史情景,让学生体验并思考史实;通过提供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史料研读,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01
02
03
2022课标
定目标 育素养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及主要的活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课文大概念:
公车上书、变法图存
材料研读:结合材料分析 ,公车上书的背景
材料一: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再次遭受割地、赔款以及大量主权进一步丧失的厄运,西方列强趁机掀起了一场侵略中国的狂潮,偌大的中国被分割成一块块列强的势力范围,整个国家已成为豆剖瓜分之势。亡国灭种的危急形势迫使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找新的救国救民道路。
材料二: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开始谋求与其经济地位相符的政治权利。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材料三: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中的很多人亲身参加了洋务运动的实践。经历了甲午战争的失败后,他们认为洋务运动仅将“制器”作为学习的重点是不够的,中国真正要学习的是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目标导学一、戊戌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
时代特征: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基础:维新思想的形成和传播
1.公车上书的背景
问题探究1:为什么会发生公车上书?
1).时间:
2).背景:
3).领导人:
4).核心内容:
5).在位皇帝:
6).意义:
1895年春。
《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华民族面临着严
重民族危机。
康有为和梁启超。
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光绪帝。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
“公车”原指汉朝时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后用“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学法指导:观看视频,结合教材,梳理公车上书的史实及影响。
2.公车上书
点击播放视频
了解康有为、梁启超其人。
康有为
梁启超
康有为(1858-1927),字广厦,号长素。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少年时受过严格的传统儒家教育。代表作为《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在广州举办万木草堂讲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是维新变法的领袖人物。他的两本代表作被人称之为“思想界之大飓风”“火山喷发”。
梁启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
“法者天下之公器,
变者天下之公理”
公车上书这件事反映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什么样的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人物扫描】
顽固派:
维新派:
洋务派: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反对学习西方,固守祖宗之法
学习西方先进制度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封建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2)影响最大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
天津的《国闻报》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学堂,宣传变法.
(1)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演讲。
(3)将《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1895年11月,康有为、梁启超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演讲。强学会成为清末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入会者众多。不久,康有为又组织上海强学会,与北京强学会相呼应。强学会之后,各地也纷纷组织会社。
《时务报》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896年在上海创刊。梁启超主笔。
《国闻报》1897年10月26日创刊于天津。刊登国内各省要闻,同时译载重要政论及名著,如连载严复所译《天演论》等。在维新运动中影响很大,成为维新派的重要宣传工具,与上海《时务报》分掌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
3.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促进维新运动迅速开展。
成立学堂:万木草堂、时务学堂。
——为维新变法培养了人才。
问题探究2: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做了哪些变法前的准备?
国闻报
时务报
万木草堂
上海强学会
北京强学会
万国公报
梁启超
严复
强学会之后,各地也纷纷组织会社。
上海《时务报》
天津《国闻报》
宣传变法图强,实行资产阶级改革,建立君主
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的观点。激社会上起了思想
启蒙的作用,增强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政治觉悟,
,为维新变法提供了舆论准备。
上述学会、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严复,福建侯官人。早年就读于福州船政学堂。1877年被选赴英国学习海军。留学期间,广泛涉猎西方各种政治学术理论。两年后回国,长期从事教育事业。所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生物进化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上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力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图报报纸。
严复
问题探究3:维新派创办学会、报刊产生什么影响?
1898年6月11日
颁布“明定国是” 诏书
光绪皇帝
(1871—1908)
“五帝三王, 不相沿袭,……各宜努力向上,发奋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皇帝《明定国是诏》
国家的方针政策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呼吁变法救国;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目标导学二、戊戌变法的高潮——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帝发布了
一系列的变法令,新政共推行了103天。因1898年为戊戌年,
所以也称“戊戌变法”。
1、背景、时间、标志:
颁布新法
政治
经济
文教
军事
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人参政,
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增强军事实力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汰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学法指导:立足历史解释,根据课本内容,完成表格,认识戊戌变法内容的影响。
2.内容及影响
问题探究4:戊戌变法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是什么?
角色体验
请同学们扮演以下角色,谈谈百日维新对“你”会产生什么影响?请
判断出他们对变法最基本的态度?你从中获得什么认识?
实业家
准备科考的读书人
八旗兵
政府守旧官员
反对
支持
反对
反对
反对变法的较多,变法缺乏基础,变法很难成功。
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
资产阶级
得到哪些人的拥护?
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等
变法触动哪些人的利益?
地主阶级顽固派
结合视频与材料,说说慈溪太后对待变法的态度发生什么变化?
支持
反对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利益
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
失败标志:
1898年9月21日戊戌政变

维新派
顽固派
9月14日,光绪帝在向慈禧太后请示变法事宜时,太后指责道:“朝中的重要大臣,非有大错不可弃;现在是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近的人,新人离间旧臣;皇上为了顺从康有为一个人而乱了家法,将来到祖宗面前怎么交代呢?”
戊戌六君子
点击播放视频
问题探究5:慈禧太后对待变法的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康广仁
杨锐
林旭
杨深秀
刘光第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怕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的死值不值得?
谭嗣同选择英勇就义,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变法的决心,这无疑是对顽固派的有力冲击,而且坚定了仁人志士的变法救亡的决心。他的死,正表现了中华儿女不怕牺牲的英勇斗志,他死得其所。
但是,谭嗣同把变法失败归结为中国历来没有为变法流血牺牲者是片面的,如果谭嗣同和梁启超等人一起逃跑,也不失为明智之举。这样,一来可以为变法保存有生力量,有望他日东山再起,为中国尽力,又可以减少牺牲。
最后,不管谭嗣同的选择如何,都已经成为历史,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仍然视他为英雄,戊戌变法的流血牺牲者。
精神?
变法精神:忧国忧民、敢为天下先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
点击播放视频
问题探究6:谭嗣同的死值不值得?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情况。
依据材料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袁世凯的出卖
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3.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在思想
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教训?
《时务报》
材料:维新派兴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 ,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教训:它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换我了
革命
4.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教训?
维新时期的遗产
京师大学堂牌匾
京师大学堂旧址
北京大学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在清末1898年至1911年间的曾用名。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1912年5月4日,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 。
材料1: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2:……近20年来,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影响:1.促进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依据材料,概括戊戌变法的影响与启示。
影响:2.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材料3:
启示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效的改革。
启示2.要不断解放思想,结合国情,与时俱进。
启示3.国家制定政治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要不断进行创新。
问题探究7:戊戌变法有何影响?从中获得启示?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封建势力进行阻挠破坏
发生
发展
高潮
结局
公车上书揭开序幕
创办报刊建强学会
百日维新实行变法
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公车上书光绪帝,
维新变法运动起。
六月诏书始变革,
经政文军推新法。
百零三天变法败,
六君遇难堪壮烈。
后人沉思探究竟,
何条道路强中华。
板书总结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救亡图存的使命落到谁的肩上?
情感升华
课堂练习
1.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提到:“李鸿章的物质改革已遭时人的反对,倘再进一步地改革政治态度,时人一定不容许他。甲午以后,康有为觉得时机到了。李鸿章所不敢提倡的政治改革,康有为要提倡。”材料中的“物质改革”“政治改革”是指
A.洋务运动、维新变法 B.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C.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D.发展实业、工商救国
2.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3.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A
D
课堂反馈
D
课堂练习
4.下图中①阶段统计的是中国社会使用高频词语次数的总和,该词语是
A.“自强”“求富”
B.“改良”“维新”
C.“民族”“民权”
D.“民主”“科学”
5.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对人民进行“启蒙”,曾提倡白话文和“小说界革命”。维新运动失败后,白话报刊出现更多,白话文得到更多提倡。除''小说界革命”外,维新派继续倡导“诗界革命”“曲界革命”……这说明戊戌变法
A.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B.为新文化运动奠定基础
C.宣传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D.促使新式学堂开始普及
B
B
课堂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