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创造是真是假?
有没有考古资料可以印这些传说呢?
重庆巫山出土的筒形瓶
河南三门峡出土
的彩陶盆
8000年前用鹤骨所制笛子可发7个音节发音
考古发现
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浙江跨湖桥独木舟出土现场 距今8000年“世界第一舟”
西阴遗址发掘出土的半个人工切割的蚕茧标本
这些发明都是他们本人发明的吗?
【探究】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对历史研究是否有意义?有什么意义
区别:①历史是过去发生的真实的事件,而传说则是带有虚假色彩的神话演绎;
远古传说又为我们了解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联系:传说有可能是夸大的,不可全信;传说中也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只有对于其中已被实物佐证(即考古能证实)的部分,才能相信。
民主制度的始创
——尧舜禹的禅让
叁
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许多部族。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氏部族结成联盟。
禅让制:
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具有朴素的民主选举性质
联盟首领如何产生呢?
尧
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麂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
——战国·韩非子《五蠹》
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说苑·至公》:“古有行大公者,帝尧是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得舜而传之,不私于其子孙也。”
帝尧年老之后,并未把部落联合体首领的职位传给自己的嗣子丹朱,而是听取四岳等人的意见,选贤举能,推举虞舜作为部落联合体的领导人。
“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
“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
“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舜
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舜父瞽(gǔ)叟顽,母嚚(yín),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
——《史记》
即使后来贵为天子,舜仍不忘对父亲执子之礼,未曾稍懈。他对成天只想谋害他的弟弟,也念及亲情,授予封地。舜不只以天下尊亲养亲,而且能以孝治天下,把家庭伦理上升为治国方略。
大禹姓姒(si),名文命,古涂山氏国人,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禹在13年的治水过程中,还发明了规和矩这两种工具,用它们测量大地,绘制地图。他把中国分为九州,还铸造了九座大鼎,象征统治九州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大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建立者。
大禹治水,受命于危难之际,奔波于千里之外,沐风栉雨,历尽艰辛。“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或谓“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春秋时期的刘定公曾叹:“微禹,吾其鱼乎!”
禹
结合尧、舜、禹的故事,说一说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大公无私、克己爱民、德才兼备、以身作则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以禹继舜,舜继尧,三圣相受而守一道。
——汉董仲舒《贤良策三》
【思考】今天的我们为什么要立庙塑像,祭祀这些“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海内外华人祭拜黄帝陵
几千年来,就是在这样的神话传说中,寄托着我们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渴望。在传说中,交融着中华民族的模样,彰显着中华民族包容兼蓄的特质。
这些传说人物穿越历史时光而来,成为凝聚华夏儿女的永久符号。
今天的我们,当心系炎黄根脉,紧扼民族律动,自觉做好文化认同,筑牢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为时代发展和个人成长注入源源动力……
1.下面对古代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远古传说是完全不可信的
B.我们可以完全相信远古传说
C.历史事实是在远古传说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
D.远古传说虽有夸张,但也蕴藏着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2.“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据材料判断这是拜谒何处的祭文( )
A.炎帝陵 B.黄帝陵 C.大禹陵 D.嫘祖庙
3.“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
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C.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D.诸侯杂居,在不断交往中交融而成
4.“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材料中的“神农”是( )
A.炎帝 B.黄帝 C.伶伦 D.嫘祖
5.《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
A. 分封制 B. 世袭制 C. 禅让制 D. 宗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