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人教七上语文同步公开课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4.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学习目标
1
知识必备
2
整体感知
3
细读感悟
4
课堂小结
5
积累拓展
6
1.了解作者及元散曲的文学常识。
2.疏通诗歌大意,把握曲中意象,体会“秋思”之景,感悟“秋思”之情。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马致远,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此曲被元人周德清誉为“秋思之祖”。
学习目标
文学常识
元曲
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套数和小令两种基本形式。套数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
《天净沙·秋思》是有标题的小令。
知识必备
写作背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在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此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知识必备
点我
朗读课文
大家先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和字典解决生僻字,扫清阅读障碍,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朗读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与韵律;初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整体感知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划分朗读节奏
枯 藤 老 树 昏 鸦 ,
小 桥 流 水 人 家 ,
古 道 西 风 瘦 马 。
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夕 阳 西 下 ,
断 肠 人 在 天 涯 。
形容悲伤到极点。
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理解诗词大意
干枯的藤、衰老的树,树上栖息着黄昏时将要归巢的乌鸦。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处坐落着几处人家。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悲伤到极点的游子还在远离家乡的地方。
细读感悟
1.这首曲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运用白描手法,选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意象,一字一景,没有提到抒情的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作者眼中所见;“古道”是他的经行地;“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正吹在他身上。这些细节联结在一起,组成了一幅生动形象的深秋晚景图。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断肠人”指悲伤到极点的人,作者以断肠人自比,写出了羁旅游子内心的惆怅、悲凉,抒发了飘零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美读,读出游子内心的惆怅、悲凉。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抒发了沦落异乡的游子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
课堂小结
积累拓展
诵读白朴的《天净沙·秋》,谈一谈此曲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所营造的氛围有何异同?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此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这首小令,只五句二十八个字,篇幅虽短,却以神来之笔描绘出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