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巴德·舒尔伯格(1914年~2009年),生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城。作为国际知名的编剧、作家,由巴德·舒尔伯格担任编剧的好莱坞影片《码头风云》最为人知晓。 本文改编自《我的绝妙坏诗》。
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会孩子正确的对待表扬和批评。
本课目标
ténɡ
lì
xiánɡ
qí
誊 写
鼓 励
慈 祥
歧 途
一 篇
piān
jǐn
谨 慎
bǎn
出 版
慈祥
祥
xiáng
不要写成“衤”
词语解释
腼腆:
慈祥:
歧途:
迫不及待:
一如既往:
害羞,不敢见生人。
和蔼安详。
错误的道路。
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完全跟过去一样。
近义词
腼腆---
害羞
鼓励---
激励
慈祥---
慈爱
谨慎---
小心
反义词
腼腆---
大方
鼓励---
打击
慈祥---
严厉
谨慎---
冒失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词可以查字典或询问他人,然后多拼读两遍。把课文读通、读顺。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我”写第一首诗,得到母亲高度赞扬。
害羞而又自豪的心情。
妈妈作出这么高的评价,不是因为“我”的诗写得好,而是因为“我”在八九岁时就开始写诗,她为此感到高兴,她要鼓励“我”。这是妈妈对“我”的爱和鼓励。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
“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槽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了一篇我新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十二岁。
记叙:将母亲继续鼓励我,而父亲继续批评我,这都是对我的爱。
意思是:还是如此。
幸运
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父亲的严厉是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父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在自己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精彩极了”
“精彩极了”是母亲的评价,这句评价是感情化了的。因为母亲对待子女比较重视感情,所以为了鼓励子女,常会说些感彩强烈却与事实并不十分相符的话。“精彩极了”就是这样:母亲看到七八岁的“我”能写出诗,就会为写诗这件事动情,并不多想诗本身的质量如何,而会借着诗为话题,赞赏“我”写诗的行为。
“糟糕透了”
“糟糕透了”是父亲的评价。父亲注意的不是“我”写诗的行为而是诗本身的质量。这是因为,父亲,特别是西方国家的父亲,一般比较重视理性,所以他对“我”的评价过分强调事实而忽略了感情,没有考虑到“我”的承受力。不过,在这里,这位父亲说的 “糟糕透了”,似乎是针对母亲的“精彩极了”而言的,可能这位父亲认为,母亲的鼓励有点过分了,以致使孩子“得意洋洋”,在这种情况下,给孩子一些警告,可能更有助于他的健康成长。
本文写了作者童年时写了一首诗,父亲和母亲对这首诗截然不同的评价,这种两种评价对作者产生了巨大影响,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得到了感悟。表现了父母对作者深深的爱和作者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课文主旨
母亲赞扬;父亲批评
童年写诗
不同评价
相同的爱
母亲的鼓励;父亲的严格
长大感悟
精彩极了是创作的源泉
成年体会
糟糕透了是批评的力量
“精彩极了”
和
“糟糕透了”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不仅要懂得用全面的眼光来看待父母的爱,也要懂得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赞美和批评。今天大家应该都是收获满满,希望这堂课对今后的人生有所帮助。
1.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2.家教宽中有严,家人一世安然。——吕近溪
3.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陶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