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上的水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上的水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8-28 09:31:18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上的水同步练习
一、A组
1.陶陶在某报刊上发现一组生物含水量的表格(如下表),其中含水量最高的是(  )
生物名称 水母 草本植物 植物风干的种子 黄瓜
水的质量分数/% 98 70~85 15 95
A.水母 B.草本植物
C.黄瓜 D.植物风干的种子
2.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下列是由于长期生活在水分过多环境中形成的是(  )
A.仙人掌的叶刺 B.热带树木树茎上长出气生根
C.骆驼的驼峰 D.昆虫表面的外骨骼
3.下列四个地区,水循环最为活跃的是(  )
A.长江、黄河发源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新疆沙漠地区 D.南极冰川地区
4.陆地上储量最多的淡水资源是(  )
A.河流水 B.地下水 C.冰川水 D.湖泊水
5.下列对水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以液态形式存在的
B.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C.水资源不足,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危机
D.陆地上的水都是淡水
6.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
A.亚洲淡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
B.全球淡水资源的分布是均衡的
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淡水资源不足
D.亚洲淡水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淡水水资源贫乏问题
二、B组
7.对于自然界的水循环有下列几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陆地和大气之间水循环的主要途径是蒸发、蒸腾和降水
B.水循环过程中,水一定经历了三种状态
C.水的循环离不开太阳,整个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D.水循环过程中水量不会减少,因此不必担心缺水
8.阅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我国部分省市人均水量图
紧缺型 轻度缺水 中度缺水 重度缺水 极度缺水
人均水量/ (米3·年-1) 1700~ 3000 1000~ 1700 500~ 1000 <500
上述资料显示,北京属于   缺水城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节约用水,你家中的节水办法是   。(写出一条即可)
9.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办?小明为你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海水淡化方法。在地面上挖一水池,往池内灌海水,按如图所示完成设备的安装,即可获取淡水。回答问题:
(1)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   ,形成水蒸气。
(2)水蒸气在塑料膜上   ,形成小水滴。
(3)塑料膜下表面结成的水滴受重力的作用滑到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得到   (填“淡水”或“海水”)。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可从题中表格水的质量分数判断各种生物含水量的高低。
【解答】从表格中可知含水量从多到少顺序应该是,水母>黄瓜>草本植物>植物风干的种子,所以含水量最高的是水母,A选项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答案】B
【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生物对环境具有适应性,生物为适应环境中的水分,生物在形态和结构上都有适应环境中水分的特点,如沙漠地区的仙人掌为适应缺水的环境,具有发达的根,肥厚的肉质茎,还有叶变成了针刺。如热带地区的植物叶片一般比较宽大,这说明主要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得阳光,所以它们的叶片大、蒸腾作用旺盛,有利于水分的散失,降低体内的温度。
【解答】
A、仙人掌的叶刺,这是仙人掌对缺水环境的适应,A错误;
B、热带树木树茎上长出气生根,热带雨林雨量多,气温高,空气湿热,气生根有呼吸功能,并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这是植物对水分过多环境的适应,B正确;
C、骆驼的驼峰,这是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对缺水环境的适应,C错误;
D、昆虫表面的外骨骼,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适应少水的环境,D错误。
故选B
3.【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地相互转化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形成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其为水循环提供了水的物理状态变化和运动能量: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态容易相互转化的特性。由水循环的外因可知,太阳辐射能影响水循环的活跃程度,一般多水且太阳辐射强(气温高)的地区水循环最活跃。
【解答】
A、B、C、D四选项中太阳辐射最强的是纬度较低的A、B。纬度较高的D,南极虽然水源充足但由于太阳辐射较弱,水循环较弱。C选项的新疆夏季太阳辐射强,但由于其处于内陆地区缺水干旱所以水循环较弱。A、B太阳辐射差不多,但由于长江、黄河发源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水的蒸发较弱,水循环也不活跃,而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源充足,太阳辐射强,蒸发、蒸腾较强水循环也最为活跃,所以B选项正确。
故选B
4.【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陆地淡水包括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
【解答】地球上水的总储量中海水占97.3%,淡水只占2.7%。淡水资源中冰山、冰川水占77.2%。地下水和土壤中水占22.4%,湖泊、沼泽水占0.35%,河水占0.1%,大气中水占0.04%。根据淡水中各种水体所占比例的大小可以看出,冰川水是最多的,C选项正确。
故选C
5.【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水,包括天然水(河流、湖泊、大气水、海水、地下水等){含杂质},蒸馏水是纯净水,人工制水(通过化学反应使氢氧原子结合得到的水)。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解答】
A、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以液态形式存在的,海洋水是液态占 96.53%,正确,A错误;
B、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生命离不开水,生产、生活离不开水,正确,B错误;
C、水资源不足,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危机,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正确,C错误;
D、陆地上的水都是淡水,陆地上有咸水湖,所以陆地上的水都是淡水的认识是错误的,D正确。
故选D
6.【答案】A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图形中的数据可以判断选项
【解答】
A、亚洲淡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亚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虽然很大但由于亚洲的人口数量更大所以人均拥有量是全球最少的,A正确;
B、全球淡水资源的分布是均衡的,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淡水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B错误;
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淡水资源不足,淡水资源虽能通过水循环得到补充,但由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存在严重缺水,所以要重视淡水资源不足问题,C错误;
D、亚洲淡水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淡水水资源贫乏问题,亚洲淡水水资源总量虽然最多,但由于亚洲的人口数量更多,使得亚洲许多地区严重缺水,D错误。
故选A
7.【答案】A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地相互转化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形成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其为水循环提供了水的物理状态变化和运动能量: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态容易相互转化的特性。
【解答】
A、陆地和大气之间水循环的主要途径是蒸发、蒸腾和降水,陆地上的液态通过蒸发和植物的蒸腾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水滴积累到一定程出现降水,所以A正确;
B、水循环过程中,水一定经历了三种状态,有些水循环不出现固态,所以水循环过程中,水定经历了三种状态的说法不正确,B错误;
C、水的循环离不开太阳,整个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水循环时熔化、蒸发、升华等环节是吸热的,凝结、凝固、凝华等是放热的,所以整个过程既有吸热也有放热,C错误;
D、水循环过程中水量不会减少,因此不必担心缺水,水循环过程中水的总量不会减少是正确的,但时空上分布不均匀,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还有些会被污染,会出现缺水现象,D错误。
故选A
8.【答案】极度;用洗菜水冲洗厕所(或用节水型水龙头等)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解图表题时,关注图表题的标题,表头。注释,项目与分类项。总体上领会主旨。关注数据与横向与纵向的差异与趋势,关注数据之间的联系,全面辩证分析数据所包含的正面与负面影响。此题涉及我国部分省市人均水量图,从图中可以得到所例城市的人均水量图。表格涉及的是城市缺水程度的标准值。
【解答】对照图表可知,北京市人均水量低于500米3·年-1,属于极度缺水城市;节水办法有多种,可从尽量减少水的用量、循环用水等方面考虑。
故答案为:极度;用洗菜水冲洗厕所(或用节水型水龙头等)
9.【答案】(1)蒸发
(2)液化
(3)淡水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海水中含有较多的盐份,喝海水不能补充人所需的水分反而会使人脱水。海水淡化就是利用海水蒸发时盐份不能蒸发而水分能蒸发,从而将盐份与水分离。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水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解答】(1)太阳辐射使海水温度升高,温度越高蒸发越快。(2)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塑料膜发生液化。 (3)蒸发时从海水中出来的物质只有水蒸气,没有食盐等杂质,水蒸气液化得到的一定是淡水。
故答案为:(1)蒸发;(2)液化;(3)淡水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上的水同步练习
一、A组
1.陶陶在某报刊上发现一组生物含水量的表格(如下表),其中含水量最高的是(  )
生物名称 水母 草本植物 植物风干的种子 黄瓜
水的质量分数/% 98 70~85 15 95
A.水母 B.草本植物
C.黄瓜 D.植物风干的种子
【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可从题中表格水的质量分数判断各种生物含水量的高低。
【解答】从表格中可知含水量从多到少顺序应该是,水母>黄瓜>草本植物>植物风干的种子,所以含水量最高的是水母,A选项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下列是由于长期生活在水分过多环境中形成的是(  )
A.仙人掌的叶刺 B.热带树木树茎上长出气生根
C.骆驼的驼峰 D.昆虫表面的外骨骼
【答案】B
【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生物对环境具有适应性,生物为适应环境中的水分,生物在形态和结构上都有适应环境中水分的特点,如沙漠地区的仙人掌为适应缺水的环境,具有发达的根,肥厚的肉质茎,还有叶变成了针刺。如热带地区的植物叶片一般比较宽大,这说明主要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得阳光,所以它们的叶片大、蒸腾作用旺盛,有利于水分的散失,降低体内的温度。
【解答】
A、仙人掌的叶刺,这是仙人掌对缺水环境的适应,A错误;
B、热带树木树茎上长出气生根,热带雨林雨量多,气温高,空气湿热,气生根有呼吸功能,并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这是植物对水分过多环境的适应,B正确;
C、骆驼的驼峰,这是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对缺水环境的适应,C错误;
D、昆虫表面的外骨骼,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适应少水的环境,D错误。
故选B
3.下列四个地区,水循环最为活跃的是(  )
A.长江、黄河发源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新疆沙漠地区 D.南极冰川地区
【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地相互转化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形成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其为水循环提供了水的物理状态变化和运动能量: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态容易相互转化的特性。由水循环的外因可知,太阳辐射能影响水循环的活跃程度,一般多水且太阳辐射强(气温高)的地区水循环最活跃。
【解答】
A、B、C、D四选项中太阳辐射最强的是纬度较低的A、B。纬度较高的D,南极虽然水源充足但由于太阳辐射较弱,水循环较弱。C选项的新疆夏季太阳辐射强,但由于其处于内陆地区缺水干旱所以水循环较弱。A、B太阳辐射差不多,但由于长江、黄河发源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水的蒸发较弱,水循环也不活跃,而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源充足,太阳辐射强,蒸发、蒸腾较强水循环也最为活跃,所以B选项正确。
故选B
4.陆地上储量最多的淡水资源是(  )
A.河流水 B.地下水 C.冰川水 D.湖泊水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陆地淡水包括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
【解答】地球上水的总储量中海水占97.3%,淡水只占2.7%。淡水资源中冰山、冰川水占77.2%。地下水和土壤中水占22.4%,湖泊、沼泽水占0.35%,河水占0.1%,大气中水占0.04%。根据淡水中各种水体所占比例的大小可以看出,冰川水是最多的,C选项正确。
故选C
5.下列对水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以液态形式存在的
B.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C.水资源不足,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危机
D.陆地上的水都是淡水
【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水,包括天然水(河流、湖泊、大气水、海水、地下水等){含杂质},蒸馏水是纯净水,人工制水(通过化学反应使氢氧原子结合得到的水)。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解答】
A、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以液态形式存在的,海洋水是液态占 96.53%,正确,A错误;
B、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生命离不开水,生产、生活离不开水,正确,B错误;
C、水资源不足,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危机,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正确,C错误;
D、陆地上的水都是淡水,陆地上有咸水湖,所以陆地上的水都是淡水的认识是错误的,D正确。
故选D
6.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
A.亚洲淡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
B.全球淡水资源的分布是均衡的
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淡水资源不足
D.亚洲淡水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淡水水资源贫乏问题
【答案】A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图形中的数据可以判断选项
【解答】
A、亚洲淡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亚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虽然很大但由于亚洲的人口数量更大所以人均拥有量是全球最少的,A正确;
B、全球淡水资源的分布是均衡的,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淡水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B错误;
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淡水资源不足,淡水资源虽能通过水循环得到补充,但由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存在严重缺水,所以要重视淡水资源不足问题,C错误;
D、亚洲淡水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淡水水资源贫乏问题,亚洲淡水水资源总量虽然最多,但由于亚洲的人口数量更多,使得亚洲许多地区严重缺水,D错误。
故选A
二、B组
7.对于自然界的水循环有下列几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陆地和大气之间水循环的主要途径是蒸发、蒸腾和降水
B.水循环过程中,水一定经历了三种状态
C.水的循环离不开太阳,整个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D.水循环过程中水量不会减少,因此不必担心缺水
【答案】A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地相互转化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形成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其为水循环提供了水的物理状态变化和运动能量: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态容易相互转化的特性。
【解答】
A、陆地和大气之间水循环的主要途径是蒸发、蒸腾和降水,陆地上的液态通过蒸发和植物的蒸腾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水滴积累到一定程出现降水,所以A正确;
B、水循环过程中,水一定经历了三种状态,有些水循环不出现固态,所以水循环过程中,水定经历了三种状态的说法不正确,B错误;
C、水的循环离不开太阳,整个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水循环时熔化、蒸发、升华等环节是吸热的,凝结、凝固、凝华等是放热的,所以整个过程既有吸热也有放热,C错误;
D、水循环过程中水量不会减少,因此不必担心缺水,水循环过程中水的总量不会减少是正确的,但时空上分布不均匀,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还有些会被污染,会出现缺水现象,D错误。
故选A
8.阅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我国部分省市人均水量图
紧缺型 轻度缺水 中度缺水 重度缺水 极度缺水
人均水量/ (米3·年-1) 1700~ 3000 1000~ 1700 500~ 1000 <500
上述资料显示,北京属于   缺水城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节约用水,你家中的节水办法是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极度;用洗菜水冲洗厕所(或用节水型水龙头等)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解图表题时,关注图表题的标题,表头。注释,项目与分类项。总体上领会主旨。关注数据与横向与纵向的差异与趋势,关注数据之间的联系,全面辩证分析数据所包含的正面与负面影响。此题涉及我国部分省市人均水量图,从图中可以得到所例城市的人均水量图。表格涉及的是城市缺水程度的标准值。
【解答】对照图表可知,北京市人均水量低于500米3·年-1,属于极度缺水城市;节水办法有多种,可从尽量减少水的用量、循环用水等方面考虑。
故答案为:极度;用洗菜水冲洗厕所(或用节水型水龙头等)
9.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办?小明为你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海水淡化方法。在地面上挖一水池,往池内灌海水,按如图所示完成设备的安装,即可获取淡水。回答问题:
(1)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   ,形成水蒸气。
(2)水蒸气在塑料膜上   ,形成小水滴。
(3)塑料膜下表面结成的水滴受重力的作用滑到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得到   (填“淡水”或“海水”)。
【答案】(1)蒸发
(2)液化
(3)淡水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海水中含有较多的盐份,喝海水不能补充人所需的水分反而会使人脱水。海水淡化就是利用海水蒸发时盐份不能蒸发而水分能蒸发,从而将盐份与水分离。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水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解答】(1)太阳辐射使海水温度升高,温度越高蒸发越快。(2)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塑料膜发生液化。 (3)蒸发时从海水中出来的物质只有水蒸气,没有食盐等杂质,水蒸气液化得到的一定是淡水。
故答案为:(1)蒸发;(2)液化;(3)淡水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