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1章第1节 科学并不神秘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植物生长 B.经济危机 C.台风 D.火山爆发
2.下列属于科学发现的是( )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B.小明在池塘边发现池塘里有许多鱼
C.小冬发现夏天雨后天空有时会出现彩虹
D.小李来到初中就读的新学校发现校园环境很优美
3.有一本杂志名叫《科学世界》,推荐同学们在课余时间阅读。张辉同学就很喜欢《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请告诉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C.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对的
D.运用以前积累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4.下列属于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对环境的认识的是( )
①洗碗机能让我们饭后不发愁
②可视电话改变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③网上购物不用再逛市场
④神舟九号的成功发射
⑤嫦娥一号卫星的绕月飞行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5.下列属于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是 ( )
A.用吸尘器吸尘
B.使用空调降温
C.空调将氟利昂排入大气
D.用计算机上网
6.在装修房子的过程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
A.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B.选择节水型坐便器
C.使用清香型空气清新剂掩盖油漆味
D.使用隔音、隔热玻璃窗
7.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发现问题更重要。”在植物园中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春天来了,枫树、柳树长出了绿叶。夏季各种树木都生长得十分茂盛。随着秋季的降临,有的树木叶子开始变黄,枫树的叶子却逐渐变红,而松柏却四季常青,植物园显得绚丽多彩。对自然界中的这些平常现象,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你感兴趣的两个问题:
问题1:
问题2:
8.学习科学的最基本方法是( )
A.阅读、笔记和练习 B.讨论和交流
C.观察、实验和思考 D.实践和应用
9.下列对科学研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要仔细观察,善于提出问题
B.要认真做实验,收集相关资料
C.要善于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问题答案
D.是科学家的事,我们无法研究
10.关于科学技术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的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B.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的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C.既有好处,也有坏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好处将占主导地位
D.既有好处,也有坏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坏处将占主导地位
11.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色的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设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设相符
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设相符
D.修改假设,重新实验
12.如图所示,先在杯子中装满水(如图甲),再盖上硬纸板(如图乙),然后用手压着硬纸板将它倒置过来,放手后(如图丙),你猜测将会发生什么现象?经过操作后,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对此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将它记录在下面横线上。
(1)你的猜想: 。
(2)亲自动手实验后,你看到的现象是: 。
(3)你的问题是:
13.小明在家中做饭时发现他家的菜刀生锈了。小明仔细观察发现,菜刀上的锈斑大都在水滴的边缘,呈圆形,而水滴的中间大多 (选填“有”或“没有”)生锈。请提出一个问题: ?并根据生活经验探究一下钢铁生锈的条件。
14.手持一张明信片使它的平面处于竖直平面内。想一想,松手以后明信片将怎样运动?记录你看到的现象。 。想一想,明信片下落的情况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15.人的指甲是不断长长的,但指甲的生长究竟发生于哪一部位呢?某同学对此提出假设:“指甲变长的原因可能是指甲的根部在不断地生长。”由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在指甲的中轴线上,按下图所示涂上指甲油(指甲油比较难擦掉,可以在指甲上保留较长时间);
②半个月后,观察、测量并分析。
(1)如果该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那么一段时间后,他将观察到图中A、B间的距离 (选填“增大”“不变”或“缩短”)。
(2)对于指甲的生长,你还想研究的问题有:指甲会不会横向生长?
(3)方法迁移:植物茎的生长究竟发生于芽尖端的哪个部位呢?据上述实验启发,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在芽的中轴线上,如图中甲所示,画上一条红色竖直线AB(红色竖直线比较难褪去,可以在植物芽上保留较长时间),让植物在黑暗环境中直立生长;②几天后,观察现象,结果如图中乙所示。
①实验中该同学的假设是:植物茎的生长可能发生于芽尖端的 。
②得出结论:实验中植物茎的生长发生于芽尖端的 部位(选填“AC”“AB”或“BC”)。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自然现象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影响。主要有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命现象三大类。
【解答】
A、植物生长,属于生命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A错误;
B、经济危机,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B正确;
C、台风,是大气运动形成的,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影响的,属于自然现象,C错误;
D、火山爆发,是地热能的剧烈释放,属于自然现象,D错误。
故选B
2.【答案】A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活动中对未知事物或规律的揭示,主要包括事实的发现和理论的提出。科学活动是指人们从事探索事物存在及变化的状态、原因和规律的实践活动,以及在科学知识、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活动。 科学活动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有目的的行动。
【解答】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是科学活动中对未知规律的揭示,属于科学发现,A正确;
B、小明在池塘边发现池塘里有许多鱼,不是科学活动,不属于科学发现,B错误;
C、小冬发现夏天雨后天空有时会出现彩虹,小冬的活动不是科学活动,不属于科学发现,C错误;
D、小李来到初中就读的新学校发现校园环境很优美,小李到初中读书不属于科学活动,不属于科学发现,D错误。
故选A
3.【答案】C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来源于生活,只要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解答】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科学来源于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要进入科学的世界可以从探究身边的问题入手,说法正确,A错误;
B、留心观察,认真思考,观察和思考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说法正确,B错误;
C、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对的,科学的发展是无穷尽的,人们会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书本上的知识也会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的更新与完善,说法错误,C正确;
D、运用以前积累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习科学知识,学会科学探究的本领,对我们进入科学的世界,解决新问题都是很重要的,说法正确,D错误。
故选C
4.【答案】A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对环境的认识,使人类利用和保护环境的能力逐渐提高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和舒适,把人类带进变幻莫测的太空,使人们发现了许多宇宙的奥秘。
【解答】
①洗碗机能让我们饭后不发愁,这是科学技术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正确;②可视电话改变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可视电话即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发声的人,是科学技术发展后的产物,正确;③网上购物不用再逛市场,互联网时代网上商城出现,正确;④神舟九号的成功发射,科技的发展把人类带进变幻莫测的太空,增加了对宇宙的了解,正确;⑤嫦娥一号卫星的绕月飞行,科学技术发展后才能做到,正确;①②③④⑤都属于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对环境的认识,所以A选项正确。
故选A
5.【答案】C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A、B、D都是有益于人类生活,C从氟利昂对环境的危害入手分析。
【解答】空调中的氟利昂 进入大气的平流层后,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会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被分解,释放出的氯原子同臭氧会发生连锁反应,不断破坏臭氧分子,从而使大气层中的臭氧层遭受破坏。臭氧具有吸收紫外线的作用,臭氧层的破坏会使紫外线过强,从而对地球上的生物产生危害,其影响是负面的。故选C。
6.【答案】C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做法是指运用科学知识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的一种做法。
【解答】
A、安装太阳能热水器,节约能源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科学的做法,A错误;
B、选择节水型坐便器,节约用水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是一种科学的做法,B错误;
C、使用清香型空气清新剂掩盖油漆味,油漆中的有害物质依旧存在,会影响人的健康,是一种不科学的做法,C正确;
D、使用隔音、隔热玻璃窗,能给人类安静、凉爽的环境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是一种科学的做法,D错误。
故选C
7.【答案】为什么植物夏季比冬季茂盛?;枫树的叶子为什么秋天会变红?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都源于一些小小的疑问,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此题可从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
【解答】可根据题目中告诉我们的植物四季的生长情况提出问题:问题1:为什么植物夏季比冬季茂盛?问题2:枫树的叶子为什么秋天会变红?
8.【答案】C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科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隐含着科学道理,学习科学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积极的实验。
【解答】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许多科学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并通过认真的思考而总结出来的。所以学习科学的最基本方法是观察、实验和思考,C选项正确,ABD错误。
故选C
9.【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研究可以是复杂的问题的研究,只有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完成。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研究,普通人都可能在进行着科学研究。不管复杂或是简单的问题,都有着相似的研究方法: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解答】
A、要仔细观察,善于提出问题,科学研究需要观察并提出问题,正确,A错误;
B、要认真做实验,收集相关资料,科学研究需要多实验,正确,B错误;
C、要善于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问题答案,对实验现象、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答案,正确,C错误;
D、是科学家的事,我们无法研究,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日常生活中包含着很多的科学规律,科学知识,我们也在研究。错误,D正确。
故选D
10.【答案】C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对环境的认识,使人类利用和保护环境的能力逐渐提高。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和舒适。
【解答】
A、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的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A错误;
B、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的只有坏处,没有好处,科学技术推进人类文明进步,好处是明显的,B错误;
C、既有好处,也有坏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好处将占主导地位,科学技术主要是为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和舒适,所以好处是占主导地位的但也给人类带来了些负面影响,C正确;
D、既有好处,也有坏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坏处将占主导地位,由C选项可知,D错误。
故选C
11.【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假设是运用思维、想象,对所研究的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初步设想或推测,是对所研究的课题提出的可能的答案或尝试性理解
【解答】
A、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假设只是初步设想或推测不一定正确,所以实验不成功只表明假设不成立,需要寻找新的答案,A错误;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设相符,实验是根据假设进行设计的,假设不修改不能修改实验过程,B错误;
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设相符,科学研究要实事求是,结果是由实验现象数据,通过分析思考得到的,结果不能随意修改,C错误;
D、修改假设,重新实验,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时,我们只能修改假设,重新实验,寻找真正的答案,D正确。
故选D
12.【答案】(1)硬纸板掉下,水流出(或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
(2)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
(3)硬纸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此探究题主要包含了大气压的知识,七年级学生未学过大气压,学生在作出猜测时会以瓶子与瓶盖的模型来思考这个探究题。
【解答】小题1:大部分学生认为瓶盖与瓶子之间有螺纹能拧紧,而纸板与杯子间没有所以会猜测:硬纸板掉下,水流出;猜测不一定与实验结果一致,也有部分学生会猜测: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两种猜测都是可以的。
小题2:通过操作实验后可以看到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
小题3:实验的现象与绝大部分学生的猜测不一致,将引起这部分学生的思考并提出”硬纸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的疑问。
故答案为:小题1:硬纸板掉下,水流出(或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小题2: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小题3:硬纸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13.【答案】没有;钢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阅读题关键是要看清楚题目所给的信息,往往在题目中已经隐含了所要的答案。
【解答】题中所给的信息告诉我们菜刀上的锈斑大都在水滴的边缘,所以第1空填的答案为“没有”。题目中主要在讲钢铁生锈的条件,所以我们提出问题可以这样提:钢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故答案为:没有;钢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14.【答案】实验时,你会发现明信片并不沿着竖直面下落,而是一边下落,一边绕水平对称轴翻转;它的运动是由于重力作用和空气阻力的影响造成的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实验操作题,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源动手进行操作,根据实验操作将现象进行记录、分析得到答案,可能会由于操作者和外界环境等因素得到多种结果。
【解答】根据实验操作现象是:实验时,你会发现明信片并不沿着竖直面下落,而是一边下落,一边绕水平对称轴翻转。根据生活经验或已有知识猜测因素为:它的运动是由于重力作用和空气阻力的影响造成的。
故答案为:实验时,你会发现明信片并不沿着竖直面下落,而是一边下落,一边绕水平对称轴翻转;它的运动是由于重力作用和空气阻力的影响造成的
15.【答案】(1)增大
(2)指甲的生长状况和健康有关吗?(答案不唯一)
(3)上半部分(下半部分等均可);BC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实验探究题信息量较大,可出题的角度多。此题主要从假设预测结果,从图形结果用文字进行说明。
【解答】小题1:根据”指甲变长的原因可能是指甲的根部在不断地生长“的假设可知AB间的距离增大;小题2:根据生活经验还可以提出多个问题:如指甲的生长状况和健康有关吗?小题3:①对”植物茎的生长究竟发生于芽尖端的哪个部位“进行假设,由于假设可能与结果一致也可能不同,所以这里可以填上半部分(下半部分等均可)。②由甲图与乙图比较发现BC段的竖直线变成了虚线段,从而可以判断出植物茎的生长发生于芽尖端的”BC“部分。
故答案为:小题1:增大;小题2:指甲的生长状况和健康有关吗?(答案不唯一);小题3:①上半部分(下半部分等均可);②BC
1 / 1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1章第1节 科学并不神秘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植物生长 B.经济危机 C.台风 D.火山爆发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自然现象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影响。主要有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命现象三大类。
【解答】
A、植物生长,属于生命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A错误;
B、经济危机,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B正确;
C、台风,是大气运动形成的,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影响的,属于自然现象,C错误;
D、火山爆发,是地热能的剧烈释放,属于自然现象,D错误。
故选B
2.下列属于科学发现的是( )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B.小明在池塘边发现池塘里有许多鱼
C.小冬发现夏天雨后天空有时会出现彩虹
D.小李来到初中就读的新学校发现校园环境很优美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活动中对未知事物或规律的揭示,主要包括事实的发现和理论的提出。科学活动是指人们从事探索事物存在及变化的状态、原因和规律的实践活动,以及在科学知识、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活动。 科学活动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有目的的行动。
【解答】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是科学活动中对未知规律的揭示,属于科学发现,A正确;
B、小明在池塘边发现池塘里有许多鱼,不是科学活动,不属于科学发现,B错误;
C、小冬发现夏天雨后天空有时会出现彩虹,小冬的活动不是科学活动,不属于科学发现,C错误;
D、小李来到初中就读的新学校发现校园环境很优美,小李到初中读书不属于科学活动,不属于科学发现,D错误。
故选A
3.有一本杂志名叫《科学世界》,推荐同学们在课余时间阅读。张辉同学就很喜欢《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请告诉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C.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对的
D.运用以前积累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来源于生活,只要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解答】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科学来源于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要进入科学的世界可以从探究身边的问题入手,说法正确,A错误;
B、留心观察,认真思考,观察和思考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说法正确,B错误;
C、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对的,科学的发展是无穷尽的,人们会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书本上的知识也会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的更新与完善,说法错误,C正确;
D、运用以前积累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习科学知识,学会科学探究的本领,对我们进入科学的世界,解决新问题都是很重要的,说法正确,D错误。
故选C
4.下列属于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对环境的认识的是( )
①洗碗机能让我们饭后不发愁
②可视电话改变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③网上购物不用再逛市场
④神舟九号的成功发射
⑤嫦娥一号卫星的绕月飞行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对环境的认识,使人类利用和保护环境的能力逐渐提高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和舒适,把人类带进变幻莫测的太空,使人们发现了许多宇宙的奥秘。
【解答】
①洗碗机能让我们饭后不发愁,这是科学技术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正确;②可视电话改变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可视电话即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发声的人,是科学技术发展后的产物,正确;③网上购物不用再逛市场,互联网时代网上商城出现,正确;④神舟九号的成功发射,科技的发展把人类带进变幻莫测的太空,增加了对宇宙的了解,正确;⑤嫦娥一号卫星的绕月飞行,科学技术发展后才能做到,正确;①②③④⑤都属于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对环境的认识,所以A选项正确。
故选A
5.下列属于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是 ( )
A.用吸尘器吸尘
B.使用空调降温
C.空调将氟利昂排入大气
D.用计算机上网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A、B、D都是有益于人类生活,C从氟利昂对环境的危害入手分析。
【解答】空调中的氟利昂 进入大气的平流层后,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会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被分解,释放出的氯原子同臭氧会发生连锁反应,不断破坏臭氧分子,从而使大气层中的臭氧层遭受破坏。臭氧具有吸收紫外线的作用,臭氧层的破坏会使紫外线过强,从而对地球上的生物产生危害,其影响是负面的。故选C。
6.在装修房子的过程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
A.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B.选择节水型坐便器
C.使用清香型空气清新剂掩盖油漆味
D.使用隔音、隔热玻璃窗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做法是指运用科学知识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的一种做法。
【解答】
A、安装太阳能热水器,节约能源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科学的做法,A错误;
B、选择节水型坐便器,节约用水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是一种科学的做法,B错误;
C、使用清香型空气清新剂掩盖油漆味,油漆中的有害物质依旧存在,会影响人的健康,是一种不科学的做法,C正确;
D、使用隔音、隔热玻璃窗,能给人类安静、凉爽的环境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是一种科学的做法,D错误。
故选C
7.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发现问题更重要。”在植物园中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春天来了,枫树、柳树长出了绿叶。夏季各种树木都生长得十分茂盛。随着秋季的降临,有的树木叶子开始变黄,枫树的叶子却逐渐变红,而松柏却四季常青,植物园显得绚丽多彩。对自然界中的这些平常现象,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你感兴趣的两个问题:
问题1:
问题2:
【答案】为什么植物夏季比冬季茂盛?;枫树的叶子为什么秋天会变红?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都源于一些小小的疑问,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此题可从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
【解答】可根据题目中告诉我们的植物四季的生长情况提出问题:问题1:为什么植物夏季比冬季茂盛?问题2:枫树的叶子为什么秋天会变红?
8.学习科学的最基本方法是( )
A.阅读、笔记和练习 B.讨论和交流
C.观察、实验和思考 D.实践和应用
【答案】C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科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隐含着科学道理,学习科学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积极的实验。
【解答】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许多科学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并通过认真的思考而总结出来的。所以学习科学的最基本方法是观察、实验和思考,C选项正确,ABD错误。
故选C
9.下列对科学研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要仔细观察,善于提出问题
B.要认真做实验,收集相关资料
C.要善于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问题答案
D.是科学家的事,我们无法研究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研究可以是复杂的问题的研究,只有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完成。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研究,普通人都可能在进行着科学研究。不管复杂或是简单的问题,都有着相似的研究方法: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解答】
A、要仔细观察,善于提出问题,科学研究需要观察并提出问题,正确,A错误;
B、要认真做实验,收集相关资料,科学研究需要多实验,正确,B错误;
C、要善于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问题答案,对实验现象、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答案,正确,C错误;
D、是科学家的事,我们无法研究,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日常生活中包含着很多的科学规律,科学知识,我们也在研究。错误,D正确。
故选D
10.关于科学技术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的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B.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的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C.既有好处,也有坏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好处将占主导地位
D.既有好处,也有坏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坏处将占主导地位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对环境的认识,使人类利用和保护环境的能力逐渐提高。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和舒适。
【解答】
A、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的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A错误;
B、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的只有坏处,没有好处,科学技术推进人类文明进步,好处是明显的,B错误;
C、既有好处,也有坏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好处将占主导地位,科学技术主要是为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和舒适,所以好处是占主导地位的但也给人类带来了些负面影响,C正确;
D、既有好处,也有坏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坏处将占主导地位,由C选项可知,D错误。
故选C
11.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色的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设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设相符
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设相符
D.修改假设,重新实验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假设是运用思维、想象,对所研究的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初步设想或推测,是对所研究的课题提出的可能的答案或尝试性理解
【解答】
A、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假设只是初步设想或推测不一定正确,所以实验不成功只表明假设不成立,需要寻找新的答案,A错误;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设相符,实验是根据假设进行设计的,假设不修改不能修改实验过程,B错误;
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设相符,科学研究要实事求是,结果是由实验现象数据,通过分析思考得到的,结果不能随意修改,C错误;
D、修改假设,重新实验,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时,我们只能修改假设,重新实验,寻找真正的答案,D正确。
故选D
12.如图所示,先在杯子中装满水(如图甲),再盖上硬纸板(如图乙),然后用手压着硬纸板将它倒置过来,放手后(如图丙),你猜测将会发生什么现象?经过操作后,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对此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将它记录在下面横线上。
(1)你的猜想: 。
(2)亲自动手实验后,你看到的现象是: 。
(3)你的问题是:
【答案】(1)硬纸板掉下,水流出(或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
(2)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
(3)硬纸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此探究题主要包含了大气压的知识,七年级学生未学过大气压,学生在作出猜测时会以瓶子与瓶盖的模型来思考这个探究题。
【解答】小题1:大部分学生认为瓶盖与瓶子之间有螺纹能拧紧,而纸板与杯子间没有所以会猜测:硬纸板掉下,水流出;猜测不一定与实验结果一致,也有部分学生会猜测: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两种猜测都是可以的。
小题2:通过操作实验后可以看到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
小题3:实验的现象与绝大部分学生的猜测不一致,将引起这部分学生的思考并提出”硬纸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的疑问。
故答案为:小题1:硬纸板掉下,水流出(或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小题2: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小题3:硬纸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13.小明在家中做饭时发现他家的菜刀生锈了。小明仔细观察发现,菜刀上的锈斑大都在水滴的边缘,呈圆形,而水滴的中间大多 (选填“有”或“没有”)生锈。请提出一个问题: ?并根据生活经验探究一下钢铁生锈的条件。
【答案】没有;钢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阅读题关键是要看清楚题目所给的信息,往往在题目中已经隐含了所要的答案。
【解答】题中所给的信息告诉我们菜刀上的锈斑大都在水滴的边缘,所以第1空填的答案为“没有”。题目中主要在讲钢铁生锈的条件,所以我们提出问题可以这样提:钢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故答案为:没有;钢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14.手持一张明信片使它的平面处于竖直平面内。想一想,松手以后明信片将怎样运动?记录你看到的现象。 。想一想,明信片下落的情况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案】实验时,你会发现明信片并不沿着竖直面下落,而是一边下落,一边绕水平对称轴翻转;它的运动是由于重力作用和空气阻力的影响造成的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实验操作题,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源动手进行操作,根据实验操作将现象进行记录、分析得到答案,可能会由于操作者和外界环境等因素得到多种结果。
【解答】根据实验操作现象是:实验时,你会发现明信片并不沿着竖直面下落,而是一边下落,一边绕水平对称轴翻转。根据生活经验或已有知识猜测因素为:它的运动是由于重力作用和空气阻力的影响造成的。
故答案为:实验时,你会发现明信片并不沿着竖直面下落,而是一边下落,一边绕水平对称轴翻转;它的运动是由于重力作用和空气阻力的影响造成的
15.人的指甲是不断长长的,但指甲的生长究竟发生于哪一部位呢?某同学对此提出假设:“指甲变长的原因可能是指甲的根部在不断地生长。”由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在指甲的中轴线上,按下图所示涂上指甲油(指甲油比较难擦掉,可以在指甲上保留较长时间);
②半个月后,观察、测量并分析。
(1)如果该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那么一段时间后,他将观察到图中A、B间的距离 (选填“增大”“不变”或“缩短”)。
(2)对于指甲的生长,你还想研究的问题有:指甲会不会横向生长?
(3)方法迁移:植物茎的生长究竟发生于芽尖端的哪个部位呢?据上述实验启发,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在芽的中轴线上,如图中甲所示,画上一条红色竖直线AB(红色竖直线比较难褪去,可以在植物芽上保留较长时间),让植物在黑暗环境中直立生长;②几天后,观察现象,结果如图中乙所示。
①实验中该同学的假设是:植物茎的生长可能发生于芽尖端的 。
②得出结论:实验中植物茎的生长发生于芽尖端的 部位(选填“AC”“AB”或“BC”)。
【答案】(1)增大
(2)指甲的生长状况和健康有关吗?(答案不唯一)
(3)上半部分(下半部分等均可);BC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实验探究题信息量较大,可出题的角度多。此题主要从假设预测结果,从图形结果用文字进行说明。
【解答】小题1:根据”指甲变长的原因可能是指甲的根部在不断地生长“的假设可知AB间的距离增大;小题2:根据生活经验还可以提出多个问题:如指甲的生长状况和健康有关吗?小题3:①对”植物茎的生长究竟发生于芽尖端的哪个部位“进行假设,由于假设可能与结果一致也可能不同,所以这里可以填上半部分(下半部分等均可)。②由甲图与乙图比较发现BC段的竖直线变成了虚线段,从而可以判断出植物茎的生长发生于芽尖端的”BC“部分。
故答案为:小题1:增大;小题2:指甲的生长状况和健康有关吗?(答案不唯一);小题3:①上半部分(下半部分等均可);②BC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