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与《峨日朵雪峰之侧》比较阅读 课件(共29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与《峨日朵雪峰之侧》比较阅读 课件(共29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1 17:2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与《峨日朵雪峰之侧》比较阅读
——寻找诗中的那个青春的“我”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与《峨日朵雪峰之侧》比较阅读
——寻找诗中的那个青春的“我”
学习目标:
1.学习品味诗歌语言和意象,把握、分析诗歌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特点。2.通过诗歌对比和结合创作背景分析,学习思考诗歌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发展与变化。3.能够通过分析诗歌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感受作者的情感,进而领悟诗歌中蕴含的青春精神,激发青春热情,理解青春价值。
活动一:初读诗歌,寻“我”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结合书下注解,整体感知两首诗歌的内容,然后试着放声朗读课文。
朗读后,请画出描写“我”的句子,概括两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我”,分别是一个什么形象。
活动一:初读诗歌,寻“我”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歌号者”“歌唱者”
《峨日朵雪峰之侧》:“攀岩者”
扶夷江
天一巷
对下句,猜人物
猜一猜
他幼年在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思索了片刻,对道: 。由于对句不凡, 表现了强烈的进取精神, 结果全体偷桃学生,一律免罚了。
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一同建立“创造社”,同年,第一本新诗集《女神》出版,《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的精神。
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浪漫主义的天才诗人,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主要作品:诗歌《天狗》《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炉史煤》《天上的街市》等,历史剧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王昭君》《蔡文姬》等。
作 者 简 介
扶夷江
天一巷
阅读下文,猜人物
猜一猜
他具有先天的浪漫情怀和理想气质,后天又形成了强烈而浓郁的生命意识。生命,是他的诗歌的总主题。在漫长的诗歌生涯中,在艰辛而充满苦难的人生之旅中,他将深刻体验到的生命理念、立场、情感,倾注、融贯到精心选择的生命意象中,雕铸了一幅幅真实而顽强的生命图画。你知道他是谁吗?
昌 耀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诗人。于1936年6月27日出生于湖南常德。1957年因一首短诗被定为右派,遭受了二十余年的坎坷与磨难。1979年重返文坛,任青海省作协副主席、荣誉主席,专业作家。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昌耀抒情诗集》《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盘》《昌耀的诗》等。
作 者 简 介
活动二:品读诗歌,析“我”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1919年9、10月间作
为了写出抒情主人公,作者先从景物进入,选用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他仿佛是作者瑰丽想象中的一个巨人形象
这是抒情主人公和场景在发生关系。他面对的是什么?塑造什么形象?
描绘了一幅雄奇、状阔、瑰丽、博大,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的图画。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1919年9、10月间作
小结:诗人的形象是怎样的?
在这首诗中,一个巨人站在地球之边,发出怒号、呐喊,歌颂的是一种“巨大的伟力”,这是我们进入到诗歌内部看到的诗人形象。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1919年9、10月间作
最后三句,集中描写了对“力”的赞颂
力的定义
在感慨中对力进行赞美。表达诗人渴望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热情和决心。
诗歌最后三句写什么内容?,表达作者什么情感?
“五四运动”——狂飙突进——时代精神
创作高峰——惠特曼《草叶集》的影响
惠特曼的那种把一切的旧套摆脱干净了的诗风和五四时代的暴飙突进的精神十分合拍,我是彻底地为他那雄浑的豪放的宏朗的调子所动荡了。
——郭沫若《我的作诗的经过》
活动三:知人论世,探究“我”与我
诗人是一种在想象之下放大了的“巨大的自我”,这是一种“自我的确认”,也是一种“自我的歌号”。
议一议
扶夷江
你觉得作者的情感浓烈吗?怎样做到的?
⑴运用排比的句式,热烈歌颂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的力量,反映了“五四”时期人民那种奋起直追、高扬个性、改变国家现状的强烈愿望,具有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
⑵运用叠词“啊啊”,运用“力哟!力哟!”这一反复手法,直抒胸臆,抒写对“力”的赞叹,增强艺术感染力。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提示总结:可以从修辞、句式、标点等方面去思考。
议一议
扶夷江
你觉得作者的情感浓烈吗?怎样做到的?
⑶句式自由,节奏鲜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一首自由体新诗。这首诗采用了不受東缚的自由句式,具有极为鲜明、强烈的节奏感。诗中最短的诗句只有两个字,最长的诗句则达20字以上。长短句式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自由、奔放没有约束,但是全诗的节奏却非常鲜明,这种内在的旋律用诗人自己的话说便是“情绪的自然消涨”。这首诗的节奏犹如时代的鼓点,急促、紧凑、有力。
⑷诗歌还运用了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全诗更加形象、感人。
⑸叹号的使用。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课后思考题:“滚滚洪涛”在诗歌中有什么深刻含义吗?
诗歌中的“滚滚洪涛”既是诗人回国途中所见之景,也具有象征意义。象征“五四”运动所产生的巨大声势,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年青气盛的郭沫若。“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击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以伟大的创造力建树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
也象征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也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日本,冲向中国,并且势将蔓延到全球各个角落,这是历史前进的不可阻挡之势。
诗中所描绘的全部力的形象,同样可以看作是新兴生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的强起奋进图。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1962年8月2日 初稿
1983年7月27日删定
活动二:品读诗歌,析“我”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1962年8月2日 初稿
1983年7月27日删定
这首诗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内涵?
①这高度是“我”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所达到的;
②这并不意味着将来(或“下一刻”)的“我”不能达到新的高度,也不意味着此刻的高度微不足道,这毕竟已是一次历尽艰辛的征服;
③暗示了“我”身后已经陆续征服了从前的那些高度;
④暗示了“我”的目标与“我”的努力之间的差距,暗示了某种“先喘口气”的决定。
议一议
扶夷江
1.“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中“此刻”和“仅”两个词有什么含义?
《峨日朵雪峰之侧》
雪峰:生命与人生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1962年8月2日 初稿
1983年7月27日删定
以太阳、落日形象来衬托山势之险峻和作者内心的敬意。
太阳意寓真理、理想。
作者惊异于落日,但为何这样描写落日?落日与石砾有什么内涵?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1962年8月2日 初稿
1983年7月27日删定
视角产生变化:
登山者看到太阳落山 仰视
碎石纷纷坠落 俯视
回望
石砾:人生路上的挫折与困境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1962年8月2日 初稿
1983年7月27日删定
面对困境的决绝与坚持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1962年8月2日 初稿
1983年7月27日删定
为什么他盼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他要获得的是什么?
雄鹰,是天上的英雄;雪豹,是雪原上的猛兽。
抒情主人公内心盼望获得的是一种力量和鼓舞。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1962年8月2日 初稿
1983年7月27日删定
为什么作者在结尾写到蜘蛛?
它意味着什么?
这是一种微小但温暖的力量。
敬畏生命,众生平等
在这样的高度上,有一只不起眼的蜘蛛与“我”为伴:在这样的高度上,即便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也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快慰”。与前一节的宏阔与“嚣鸣”相对照,这里,“可怜”与“默享”两个词对比出现。它们使前一节的辉煌壮丽不流于虚矫浮饰,使之凝定在一个谦卑而坚毅的高度之上。伟大与渺小,理想与现实,全由这只小小的蜘蛛得到诠释。在这里,“我”与蜘蛛实际上已经合二而一了。
“我”与蜘蛛
一个作家,如果吞入多少苦难便吐出多少苦难,总不是大本事,而且这在实际上也放纵了苦难,居然让它囫囵出入、毫发无损。塞万提斯正恰相反,他在无穷无尽的遭遇中摸透苦难的心窍,因此对它既不敬畏也不诅咒,而是凌驾于它的头上,俯视它的来龙去脉,然后再反躬自问。
——余秋雨《一个让人心疼的大师》
活动三:知人论世,探究“我”与我
活动四:对比阅读,鉴“我”
  当我们把《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与《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抒情主人公放在一起,我们又会发现什么?
 我们看到了狂歌猛进,五四时期自由的、对自由渴盼追寻的,如郭沫若诗中的那个“我”,我们也看到遭遇了命运的坎坷,联想到登山者的困难,发现自我,救赎的那个“我”。这是“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你是否看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成长的一条线?从一个高歌猛进的自我转而了一种对内心世界扪心自问,冷静清醒的自我。我们也看到了一种“我”的成熟和成长。
作业与期望
1.结合你对两首诗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诵这两首诗,和自己的同学分享朗诵心得。
2.推荐阅读郭沫若的诗歌《炉中煤》,分析其中的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