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描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现状。
(2)简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3)举例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
2. 过程与方法
运用类比迁移等方法,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生物多样性的性状;确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
(2)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关注生物多样性的现状;确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
2. 教学难点:确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江豚的图片、视频、相关新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各种案例,不同的自然保护区的图片,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益广告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江豚。提问:同学们认识视频中的动物吗?看到这段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展示洞庭湖连续发现江豚死亡事件组图,讲述洞庭湖连续发现江豚死亡事件。提问:看了这则新闻,同学们又有什么感想?
(二)互动授课
1. 展示物种灭绝速度的有关资料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8~49页的内容,引导学生充分理解现在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小组讨论自行解决问题。
(1)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什么威胁?
学生:物种灭绝速度在加快;许多动物和植物处于濒危状态。
(2)如果许多物种灭绝会带来什么后果?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情况又如何?
学生:物种锐减会丧失很多基因,导致遗传多样性受威胁,生态系统多样性也会受到威胁。
教师补充讲解:物种数量的锐减不仅威胁了物种多样性,也使自然界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基因,从而使遗传多样性也面临严重的威胁。
(3)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①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的破坏性加剧,使野生生物栖息地遭到改变或严重破坏;②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③环境污染:④自然灾害频发;⑤外来物种入侵。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讲解:环境污染、滥砍滥伐、生物入侵等归根结底是破坏了生物的栖息环境,所以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根本原因是栖息环境的破坏。
2. 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第49页“讨论”的内容,分角色搜集资料,进行演讲、展开辩论。
3.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0页的内容,小组讨论自行解决问题。
(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包括哪些?
学生: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制定各种法规,用来加强教育和进行法制管理。
(2)什么是就地保护?就地保护的主要场所是什么?
学生:就地保护是在濒危生物原来的生活区域对其实施的保护。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要场所。
(3)什么是迁地保护?实施迁地保护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学生:迁地保护是将濒危生物迁出原栖息地对其进行的特殊保护和管理,也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建设植物园、动物园和水族馆等是实施迁地保护的主要手段。
(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什么?
学生: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4. 教师展示不同的自然保护区的图片,介绍自然保护区的不同类型;介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各种案例,播放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益广告视频等。
教师结语: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保护生物多样性,还应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水平。我们都是大自然的一分子,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关系到人类今天的福祉,更关系到人类的未来。希望同学们能把今天所学、所想转化为实际行动,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尽自己的一份力。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
一、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物种数量的锐减不仅威胁了物种多样性,也使自然界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基因,从而使遗传多样性也面临严重的威胁。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
就地保护
迁地保护
制定法规来加强教育和进行法制管理
六、布置作业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