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学案(学生版 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学案(学生版 教师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01 17:1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核心概念
1.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 2.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唯物史观:认识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规律和历史趋势。 时空观念:明晰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及五代十国形势。 史料实证:运用文献史料和图片,认识隋朝、唐朝前期的繁盛局面出现的主要表现和影响以及唐朝前期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措施和影响。 历史解释:分析隋朝、唐朝前期的繁盛局面出现的原因;探究隋朝灭亡、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和教训。 家国情怀:培养对隋唐时期中华文明成就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力与信心。 隋唐大运河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唐蕃会盟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隋朝兴亡
建立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
统一 589年,杨广率军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建设 开皇之治 隋文帝励精图治,实现了全国统一,进行一系列改革,国力日强,出现盛世
广设仓库 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又包括备水旱赈济而遍置于乡间的____
开通大运河 贯通南北,对____________________,起了重要作用
灭亡原因 隋炀帝的暴政
各地起义 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
灭亡标志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概念阐释 义仓
义仓是一种民间出资、民间管理的自救性质的仓储形式,对古代的赈济救荒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阅读教材“学思之窗”,分析大运河对隋朝的影响。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22·昌吉高一阶段练习)隋朝修建了含嘉仓、洛口仓、永丰仓等众多的官仓,粮食储藏丰盈。府库中的布帛等其他物资也不计其数,甚至到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隋府库中的各种物资还未用完。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隋朝(  )
A.交通发达对经济发展的促进
B.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
C.赋税制度的完备
D.统治者的腐化堕落
2.(2022·洛阳高一阶段练习)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诸河流的联系,将扬州和全国连接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至中、晚唐时期,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在大运河的影响下,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而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材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  )
A.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B.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
C.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
D.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知识点二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一、唐前期的统治
唐朝的建 立与统一 建立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统一 唐军逐渐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唐朝的繁荣 贞观之治 原因
表现 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武周政权 建立 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
发展 武则天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开元盛世 原因
表现 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一时期,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
思维点拨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出现与唐太宗和唐玄宗的励精图治密不可分,但不能夸大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唐朝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民族 方式 相关史实
突厥 民族战争、 设置机构 唐太宗
唐高宗 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武则天 设置北庭都护府管理
回纥 册封 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吐蕃 和亲、会盟 唐太宗
唐穆宗 唐蕃长庆会盟,唐蕃间基本停止纷争
靺鞨 册封 唐玄宗
作用 ①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祖国边疆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 ②扩大了中原王朝的管辖范围,推动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 ③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阅读教材中的图片《交河故城》《职贡图》,分别说明图片中所包含的历史信息。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一 唐朝的边疆治理与民族政策
图说历史 唐蕃会盟碑——唐朝民族团结友好见证
解读 唐蕃会盟碑及其碑文是研究藏族文化和社会的重要实物资料,是汉族与藏族人民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会盟适应了唐蕃社会的发展需要,盟约中“患难相恤,暴掠不作”,符合当时汉藏民族人民的愿望,体现了汉藏民族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加强,顺应了历史的潮流。
史料探究 唐朝的边疆治理与民族关系
材料 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其首领为都督或刺史,让其继续统辖,但必须由中央任命。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管理权,如安西、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各羁縻府州。都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袭。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边疆民族地区管理的特点及影响。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化拓展 从“历史解释”角度全面认识唐朝的民族交融
原因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使唐朝民族间的隔阂减小。(2)唐朝前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3)唐朝的陆路交通可通往不少边疆地区。(4)统治者采取开明的政策,较为平等地对待少数民族
特点 以通婚、和亲方式促进民族交融;以议代战,尊重民族习惯,交换使节,进行文化交流,修德政;因地制宜,各地实行不同的民族政策
影响 (1)保持了边疆地区的和平稳定,有利于国家统一。(2)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孕育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3)各民族相互交流、贸易,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物种交流。(4)促进了汉族先进文明广泛传播,边疆民族文化给中华文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启示 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周边少数民族密切联系、相互交流与共同发展的史实,说明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是各族人民长期开发、共同建设的结果
1.(2023·洛阳高一阶段练习)唐太宗认为“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才能巩固统治;还指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反映出唐太宗(  )
A.重视发展生产 B.注重虚心纳谏
C.加强边疆管理 D.强调以民为本
2.(2022·海口市第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图是唐朝中、后期与西域交通线路变化示意图。这可以用来说明唐朝(  )
A.中央集权的大幅削弱
B.和吐蕃的关系有所改善
C.交通工具的显著改进
D.对外贸易受到严重阻碍
知识点三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安史之乱 背景 朝政
军镇
概况 755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与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影响 中央集权
边防情况
转折点
藩镇割据 背景 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在内地增设藩镇,有些藩镇独立性很强
影响 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政治黑暗 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
黄巢起义 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唐朝统治
节度使夺权 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 北方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称为“五代”。南方的九个割据政权连同山西的北汉称为“十国”
图解历史 唐朝的兴衰
阅读教材“史料阅读”,分析唐朝藩镇有何危害。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二 隋唐的兴盛与衰亡
名家论史 河北藩镇与唐中央政权相互依存
材料 河北藩镇与唐中央政权是相互依存之关系,河北需要朝廷的节旄、朝廷的官爵,而长安则需要河北历年丰厚的进奉,需要幽冀阻挡北方的强胡。当长安政权被终结,河北藩镇也自此衰落,河朔藩帅与新军阀结为同盟,共同对付本镇的骄兵。当骄兵悉被铲除,藩帅也就如同羽翼被剪,只能重归王化,成为中原王朝的藩镇。而与此同时,南方新受命之藩镇则纷纷自立,不复尊奉中原正朔,自此中国迎来了一个真正四分五裂的新时期——五代十国。
——仇鹿鸣《长安与河北之间:
中晚唐的政治与文化》
史料探究 隋唐盛世与兴亡
材料 吕思勉先生在《中国通史》中写道:从前读史的人,每分政情为(一)内重,(二)外重,(三)内外俱轻三种。内重之世,每有权臣篡窃之变。外重之世,易招强藩割据之忧。内外俱轻之世,则草莽英雄,乘机崛起;或外夷乘机入犯。惟秦以刚而折,为一个例外。
序号 类型 史识 史实 结论
(一) 内重 权力集中于中央,但皇帝缺乏控制局面的智慧与手段,就会出现“权臣篡变”现象 如:西汉末年王莽篡汉
(二) 外重 如:
(三) 内外俱轻 如:
请以吕思勉先生的“内重”“外重”“内外俱轻”的史识为基础,参照(一)的示范,结合所学,补齐表格中的空白之处。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化拓展 从“家国情怀”角度看待隋唐兴亡对当今国家治理的启示
(1)必须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正确使用民力,发挥效力。
(2)制度建设至关重要,当今社会必须依法治国。
(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任人唯贤,社会才能发展和进步。
(4)多听不同意见,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政策,以适应实际情况。
1.(2022·大同高一阶段练习)据《新唐书》记载,唐朝后期的节度使经常是“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者是“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而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谓之姑息之政”。这表明唐朝后期(  )
A.皇帝成为傀儡
B.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
C.国家四分五裂
D.藩镇割据局面开始形成
2.(2022·梧州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下表为五代十国部分开国君主即位前的任职情况,据此可知(  )
政权 开国君主 即位前的官职
后梁 朱温 宣武军节度使
后唐 李克用 行营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南吴 杨行密 淮南节度使
A.经济实力决定权力归属
B.南方受到战乱影响较小
C.是唐朝藩镇割据的延续
D.社会动荡使得经济萧条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核心概念
1.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 2.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唯物史观:认识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规律和历史趋势。 时空观念:明晰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及五代十国形势。 史料实证:运用文献史料和图片,认识隋朝、唐朝前期的繁盛局面出现的主要表现和影响以及唐朝前期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措施和影响。 历史解释:分析隋朝、唐朝前期的繁盛局面出现的原因;探究隋朝灭亡、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和教训。 家国情怀:培养对隋唐时期中华文明成就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力与信心。 隋唐大运河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唐蕃会盟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隋朝兴亡
建立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
统一 589年,杨广率军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建设 开皇之治 隋文帝励精图治,实现了全国统一,进行一系列改革,国力日强,出现盛世
广设仓库 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又包括备水旱赈济而遍置于乡间的义仓
开通大运河 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灭亡原因 隋炀帝的暴政 大兴土木,穷奢极欲,又三次大举征伐高丽
各地起义 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
灭亡标志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概念阐释 义仓
义仓是一种民间出资、民间管理的自救性质的仓储形式,对古代的赈济救荒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阅读教材“学思之窗”,分析大运河对隋朝的影响。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影响:积极方面:贯通南北,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促进运河沿岸城市发展;促进南北方文化交流与民族交融;维护国家统一,巩固中央集权。
消极方面: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导致农民起义。
1.(2022·昌吉高一阶段练习)隋朝修建了含嘉仓、洛口仓、永丰仓等众多的官仓,粮食储藏丰盈。府库中的布帛等其他物资也不计其数,甚至到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隋府库中的各种物资还未用完。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隋朝(  )
A.交通发达对经济发展的促进
B.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
C.赋税制度的完备
D.统治者的腐化堕落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隋府库中的各种物资到唐朝时还未用完,说明其物资充盈,从侧面反映出隋朝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交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内容未体现隋朝赋税制度情况,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2022·洛阳高一阶段练习)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诸河流的联系,将扬州和全国连接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至中、晚唐时期,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在大运河的影响下,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而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材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  )
A.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B.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
C.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 D.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大运河开通后扬州和杭州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扬州和杭州都处于运河沿岸,由此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B项正确。
知识点二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一、唐前期的统治
唐朝的建 立与统一 建立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统一 唐军逐渐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唐朝的繁荣 贞观之治 原因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表现 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武周政权 建立 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
发展 武则天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开元盛世 原因 唐玄宗统治前期,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
表现 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一时期,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
思维点拨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出现与唐太宗和唐玄宗的励精图治密不可分,但不能夸大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唐朝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民族 方式 相关史实
突厥 民族战争、 设置机构 唐太宗 击败东突厥,俘获其可汗,设置安西都护府管理
唐高宗 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武则天 设置北庭都护府管理
回纥 册封 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吐蕃 和亲、会盟 唐太宗 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唐穆宗 唐蕃长庆会盟,唐蕃间基本停止纷争
靺鞨 册封 唐玄宗 册封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作用 ①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祖国边疆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 ②扩大了中原王朝的管辖范围,推动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 ③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阅读教材中的图片《交河故城》《职贡图》,分别说明图片中所包含的历史信息。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信息:交河故城为唐朝安西都护府府址所在地。唐朝前期,为加强对西域的直接管辖,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密切了唐朝与西域各民族关系,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繁荣。
《职贡图》反映了外国使节和我国边远少数民族使臣携带贡品来唐朝进贡的情景,彰显了唐朝积极开明的对外政策,生动地再现了唐朝的统一、繁荣与富强。
主题一 唐朝的边疆治理与民族政策
图说历史 唐蕃会盟碑——唐朝民族团结友好见证
解读 唐蕃会盟碑及其碑文是研究藏族文化和社会的重要实物资料,是汉族与藏族人民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会盟适应了唐蕃社会的发展需要,盟约中“患难相恤,暴掠不作”,符合当时汉藏民族人民的愿望,体现了汉藏民族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加强,顺应了历史的潮流。
史料探究 唐朝的边疆治理与民族关系
材料 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其首领为都督或刺史,让其继续统辖,但必须由中央任命。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管理权,如安西、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各羁縻府州。都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袭。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边疆民族地区管理的特点及影响。
提示 特点:吸取前代教训经验;先试点后推广;管理体制逐渐完善;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影响: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为后世制定民族政策提供了借鉴。
深化拓展 从“历史解释”角度全面认识唐朝的民族交融
原因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使唐朝民族间的隔阂减小。(2)唐朝前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3)唐朝的陆路交通可通往不少边疆地区。(4)统治者采取开明的政策,较为平等地对待少数民族
特点 以通婚、和亲方式促进民族交融;以议代战,尊重民族习惯,交换使节,进行文化交流,修德政;因地制宜,各地实行不同的民族政策
影响 (1)保持了边疆地区的和平稳定,有利于国家统一。(2)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孕育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3)各民族相互交流、贸易,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物种交流。(4)促进了汉族先进文明广泛传播,边疆民族文化给中华文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启示 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周边少数民族密切联系、相互交流与共同发展的史实,说明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是各族人民长期开发、共同建设的结果
1.(2023·洛阳高一阶段练习)唐太宗认为“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才能巩固统治;还指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反映出唐太宗(  )
A.重视发展生产 B.注重虚心纳谏
C.加强边疆管理 D.强调以民为本
答案 D
解析 根据“使民衣食有余”“必须先存百姓”等信息可知,这都体现了唐太宗重视民众、以民为本的思想,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唐太宗以民为本,而非重视发展生产、注重虚心纳谏和加强边疆管理,排除A、B、C项。
2.(2022·海口市第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图是唐朝中、后期与西域交通线路变化示意图。这可以用来说明唐朝(  )
A.中央集权的大幅削弱
B.和吐蕃的关系有所改善
C.交通工具的显著改进
D.对外贸易受到严重阻碍
答案 B
解析 根据地图中的信息可知,唐朝中期与西域交通路线没有经过吐蕃,而后期的路线主要经过吐蕃,说明双方的关系有所改善,B项正确;吐蕃当时并不属于唐朝,不存在中央集权削弱的说法,排除A项;据材料看不出交通工具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路线的变化,对外贸易并没有受阻,排除D项。
知识点三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安史之乱 背景 朝政 唐玄宗统治后期,沉湎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政趋于腐败
军镇 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加强边防,军镇长官节度使兵力随之扩大,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
概况 755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与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影响 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被削弱
边防情况 边防空虚,吐蕃占领河西陇右地区
转折点 唐朝由盛转衰
藩镇割据 背景 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在内地增设藩镇,有些藩镇独立性很强
影响 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政治黑暗 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
黄巢起义 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唐朝统治
节度使夺权 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 北方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称为“五代”。南方的九个割据政权连同山西的北汉称为“十国”
图解历史 唐朝的兴衰
阅读教材“史料阅读”,分析唐朝藩镇有何危害。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唐朝时期的藩镇独立性强,实为割据势力。具体表现在:政治上,拥有自主权,可以自行任免官吏,节度使死后职位传给儿子或部将;经济上,拥有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装,独霸一方,使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是导致唐朝衰落的重要原因。
主题二 隋唐的兴盛与衰亡
名家论史 河北藩镇与唐中央政权相互依存
材料 河北藩镇与唐中央政权是相互依存之关系,河北需要朝廷的节旄、朝廷的官爵,而长安则需要河北历年丰厚的进奉,需要幽冀阻挡北方的强胡。当长安政权被终结,河北藩镇也自此衰落,河朔藩帅与新军阀结为同盟,共同对付本镇的骄兵。当骄兵悉被铲除,藩帅也就如同羽翼被剪,只能重归王化,成为中原王朝的藩镇。而与此同时,南方新受命之藩镇则纷纷自立,不复尊奉中原正朔,自此中国迎来了一个真正四分五裂的新时期——五代十国。
——仇鹿鸣《长安与河北之间:中晚唐的政治与文化》
史料探究 隋唐盛世与兴亡
材料 吕思勉先生在《中国通史》中写道:从前读史的人,每分政情为(一)内重,(二)外重,(三)内外俱轻三种。内重之世,每有权臣篡窃之变。外重之世,易招强藩割据之忧。内外俱轻之世,则草莽英雄,乘机崛起;或外夷乘机入犯。惟秦以刚而折,为一个例外。
序号 类型 史识 史实 结论
(一) 内重 权力集中于中央,但皇帝缺乏控制局面的智慧与手段,就会出现“权臣篡变”现象 如:西汉末年王莽篡汉
(二) 外重 如:
(三) 内外俱轻 如:
请以吕思勉先生的“内重”“外重”“内外俱轻”的史识为基础,参照(一)的示范,结合所学,补齐表格中的空白之处。
提示 (二)史识:地方势力强大而致中央集权式微。史实:唐中期的安史之乱(言之有理即可)。
(三)史识:社会各种矛盾激化以致政局内外交困。
史实:东汉后期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或西晋“八王之乱”及西晋的灭亡(言之有理即可)。
结论:王朝衰亡的原因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或王朝治理应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问题。)
深化拓展 从“家国情怀”角度看待隋唐兴亡对当今国家治理的启示
(1)必须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正确使用民力,发挥效力。
(2)制度建设至关重要,当今社会必须依法治国。
(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任人唯贤,社会才能发展和进步。
(4)多听不同意见,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政策,以适应实际情况。
1.(2022·大同高一阶段练习)据《新唐书》记载,唐朝后期的节度使经常是“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者是“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而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谓之姑息之政”。这表明唐朝后期(  )
A.皇帝成为傀儡
B.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
C.国家四分五裂
D.藩镇割据局面开始形成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唐朝后期的节度使要么是父死子继,要么是由士卒自行选择,朝廷对此只能承认,说明唐朝地方藩镇势力强大,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中央集权受到严重削弱,B项正确。
2.(2022·梧州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下表为五代十国部分开国君主即位前的任职情况,据此可知(  )
政权 开国君主 即位前的官职
后梁 朱温 宣武军节度使
后唐 李克用 行营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南吴 杨行密 淮南节度使
A.经济实力决定权力归属
B.南方受到战乱影响较小
C.是唐朝藩镇割据的延续
D.社会动荡使得经济萧条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五代十国开国君主即位前为节度使,据此可知五代十国是唐朝藩镇割据的延续,C项正确;材料与经济实力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南方是否有战争,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经济萧条,排除D项。
同课章节目录